明末蒼茫第六百二十七章 建奴分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蒼茫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二十七章 建奴分兵

第六百二十七章 建奴分兵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18日  作者:人在夜半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人在夜半 | 明末蒼茫 
您的位置:


作品:

字數:

顏繼祖聽聞建奴大軍南下直驅山東時,這位大明山東巡撫立時大驚失色,此時文人出身從未接觸兵事的巡撫大人簡直可以用手足無措來形容了,兵兇戰急的事情他哪里經過,這在大明都是丘八的事情。(好看的小說請牢記)〔網((

同時他也接到了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楊嗣昌的命令,讓山東即刻出兵扼守德州這個山東的北大門,防止建奴大軍叩關而入直下濟南,到時山東的局面就無法收拾了,建奴可以直下山東中南。

幸虧介于建奴大軍一步步逼近山東,顏繼祖已經將駐防青州的劉澤清部調來濟南駐守,因此在軍務上總算是有可以會商的人選,此時他真是慶幸啊。

他即刻將山東總兵劉澤清、鎮守參將王豐找來商議,沒法子,他是山東的軍政頭一號大員,守土有責,不容推卸。

“稟嚴大人,本將觀建奴大軍南下的目的還是從德州開始向南的一些縣城,這些都是建奴可以劫掠的地方,這些地方守城的兵丁不多甚或根本沒有,都是衙役和青壯倉促上陣,建奴幾乎一股而下。”

劉澤清此時盡顯老將的范兒,一上來就是侃侃而談,頗為的成足在胸,其實他也是為楊兵部的決斷敲敲邊鼓。

他對京師的消息是十分關注的,他可是知道如今楊嗣昌乃是萬歲爺近前的寵臣,據說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比輔還要重要,幾乎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這樣的人物不恭敬著還要如何。

他的話就是一個意思,嗯,楊兵部的決斷就是高明,沒說的,跪添意味明顯。

“劉大人的意思是建奴還是攻打一些小城搶掠。”

顏繼祖瞇著眼思量著劉澤清的話。

“正是,京畿的涿州、保定、天津衛等堅城建奴一個都沒有攻擊,只是攻伐縣城而已。(言情小說)”

劉澤清給了肯定的答復,他說的他自認為沒錯,建奴大軍確實氣勢洶洶,但是對有重兵防護的州城和軍州都沒有攻伐,擺明不想折損太多,說白了建奴就是來大明打草谷的,不是死拼的。

要不說楊兵部也是有些真材實料呢,看的還是比較準的,知道建奴是柿子撿軟的捏。

“如劉大人所言,德州城才有守軍五百豈不是危在旦夕。”

顏繼祖自言自語道,他真是對德州心里沒底,德州可算是山東的北大門,楊兵部認為只要守住德州,建奴大軍就不敢大舉南下了吧,問題是德州如此薄弱的兵力守城是不可能的。

“劉總兵,本官命你即刻統領三千本部兵馬前出德州,一定要守住德州,不能讓建奴破城。”

顏繼祖對劉澤清下了死命。

劉澤清立時張口結舌,他方才說白了就是顯示一下他遼鎮出身,對建奴的熟識而已,真的,就是顯擺一下啊,當然也是恭維一下這位楊兵部,他沒想到顏繼祖敢派出如今濟南的主力守衛德州。

他相信大明篩子一樣的官場,他說的話早晚會傳到楊嗣昌耳中,這就是成了,日后再孝敬一下這位萬歲爺身邊的紅人,他這個總兵做的就是更穩了,沒想到給自己拉來了這么一個差事,這次顯擺的太坑爹啊。

小小的德洲城哪里有濟南府的城防堅固,何況坐擁近二十萬百姓,這里面怎么也能征集兩萬青壯,那么加上守軍濟南可算是固若金湯來形容了,德州,哎,德州能守住嗎,但是他剛才話說的太滿了好嘛,怎么破。

劉澤清此時真是自掘墳墓的趕腳。

其實這也是老官僚顏繼祖留的心眼,他只是說楊兵部下的諭令說山東須得守住德州不失,但是沒提援軍什么的。(穿越小說)

“大人,濟南城可是有德王殿下駐蹕,此外還有近二十萬百姓,這可是萬萬不得有失啊。”

劉澤清急中生智,祭出了大殺器,德王乃是大明的藩王,封地就在濟南,這是誰也不敢輕忽的存在,濟南失陷德王有失,地方官員幾個腦袋都不夠砍得。

“濟南城城高三丈有余,乃是有名的堅城,還有王參將一千余軍兵,再有城內還有數萬青壯,足以守城,倒是德州這個北門一開,建奴就可以沒有后顧之憂的大舉南下,還是楊兵部所言的德州緊要啊。”

劉澤清知道楊嗣昌的位高權重極為受寵,他顏繼祖更是知道,他還知道楊嗣昌因為剿滅叛逆有功,甚為天子倚重,甚至凌駕于輔劉宇亮之上,這樣的人物下的諭令他敢不聽嗎,如果忤逆這位爺,建奴退去后,他的官途岌岌可危了。

“怎的,劉總兵連兵部的諭令都敢不遵從嗎。”

顏繼祖立時用兵部的這個大棒壓人,他可是知道劉澤清這廝也是個刺頭,也有抗命的前科,但是方才劉澤清大贊這道命令好時,顏繼祖就曉得劉澤清這是向楊嗣昌示好呢,顯然很是敬畏楊嗣昌,如此就好辦了,他劉澤清有怕的人就好。

劉澤清面如死灰,楊嗣昌他真是惹不起,到了德州他也沒信心守住城池,坐蠟就是說他了。

趙烈正在官署同蘭明山商議留守的兩萬備軍的分布,按照趙烈的想法,主要分成三大塊,登州、登州水城以及石島,這是防護的重點。

他倒是不怕建奴的來犯,破虜軍只要出陣,建奴的大軍就不要想攻伐登萊了,他怕的是朝廷的官軍在關鍵的時候扯后腿,這是最致命的,若論無下限大明官場中人是也。

杜立匆匆進入,在趙烈耳邊輕聲低語了幾句,趙烈聽完向后靠坐了過去,他長長的舒了口氣,終于等來了建奴的分兵,很好,很好。

“立即聚將。”趙烈長身而起一拍桌案。

隨著趙烈的話,快馬向軍營和水師營飛馳而去。

但是整個石島從外表上看還是極為的平靜,因石島的軍營已經同外面完全隔絕了,外面的人根本不知道軍營內部的情形,為了達到突襲的隱蔽性破虜軍也是做足了功夫。

晚上,趙烈回到家中,在晚飯時分他宣布了建奴分兵攻伐山東的消息。

飯桌上立時沉寂,一家老小都是明白趙烈出兵的時候到了,決定趙家命運的時候到了。

別看趙烈以往擁有對建奴的數次大勝,但是對上的建奴軍兵數量不是太多,而且都是猝不及防下被趙烈突襲的或是打擊的,可算是劍走偏鋒,但是此次決然不同了。

此番建奴十余萬大軍,這是一個什么體量的龐大軍隊他們太清楚了,而破虜軍的數量要居于絕對的劣勢,這就是一隅對一國的劣勢。

“烈兒,破虜軍能有多少軍兵出征。”趙秦氏聲音有些顫抖的問道。

亞麗山德拉、李霖、趙娥的眼睛也都是看向趙烈,在沒有上陣的女子來講,看雙方的實力當然先從數量上來看,至于軍兵的精銳,再精銳也得看數量吧,這是女眷們看兩軍對陣先看的。

趙烈苦笑一下,他思量了一下,破虜軍騎兵加上鐵拳、蠻狄騎兵合計一萬六千人,戰兵兩萬三千余人,濟州營、朝鮮援軍合計一萬余人,和人軍兵四千余人,炮隊一千余人,

“孩兒此番統領破虜軍五萬五千人全甲精兵同敵軍決戰,定能大勝而歸。”

趙烈為了安穩女眷的心,沒有說這里還有朝鮮和倭人的雜兵,否則更是讓她們脆弱的心里無法承受。

趙秦氏舒出一口氣,接著又嘆了口氣,

“烈兒啊,按說五萬余軍兵不少了,不過建奴大軍十萬余眾,你還要同建奴野戰,這軍兵人數還是多些好啊。”

趙秦氏極為認真的看著趙烈,眼中神色還是極為的不安

“烈兒,為娘的看各個衛所的備軍操練的相當精練,為何不將他們也帶去戰陣。”

李霖、趙娥也是點點頭。

得,還是數量上的事啊,趙烈一時無語。

“娘,此番兒子要用騎兵突襲建奴大軍,備軍沒有戰馬無法長途奔襲的。”

趙烈苦笑道,抽取了六千精兵后,剩余的備軍相比還是差些,當然如果有備馬,讓他們上陣還是可以同漢軍旗對戰的,但是馬匹呢。

趙烈為了給這五萬余人配備戰馬已經是竭盡所能了,不是錢的問題,銀錢趙烈有,但是馬匹呢,能夠購入的戰馬就是這些了,由于石島商人在各地購入戰馬,這兩年大明的戰馬一匹已經到了六十余兩銀子,這往往還是有價無市。

在這還要留些力量衛護登萊這個大本營,尤其是石島,絕不容有失。

“好了,不要婆婆媽媽的了,若論戰陣爭雄,你的兒子可是戚爺再世。”

趙海明笑著攔阻了趙秦氏的繼續惦念,趙海明拿起一杯酒,

“烈兒馬上就要出征了,為父的堅信烈兒定會盡殲蠻狄,為我漢家重整河山,來,飲勝。”

趙海明話充滿對趙烈的期許,他相信他的這個二兒子定會大敗建奴,甚至,鼎革江山。

趙烈、趙猛一同舉杯轟然引勝,氣氛熱烈。

其他女眷也說不出什么來,趙家如今看來就是大明抗擊建奴的最后指望了,(完美世界小說。)8

猜你喜歡

一粒塵可填海,一根草斬盡日月星辰,彈指間天翻地覆。群雄并起,萬族林立,諸圣爭霸,亂天動地。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一個少年從大荒中走出,一切從這里開始……...

一個大山里走出來的絕世高手,一塊能預知未來的神秘玉佩……

林逸是一名普通學生,不過,他還身負另外一個重任,那就是追校花!而且還是奉校花老爸之命!

雖然林逸很不想跟這位難伺候的大小姐打交道,但是長輩之命難違抗,他不得不千里迢迢的轉學到了松山......

穿越了,有了韓泰俊這個新名字,也不在是孤兒了,更重要的是身邊各色的美女越來越多了。

這是韓泰俊的故事,一個縱橫韓國演藝圈的成功男人故事。

繼《韓娛之天生緣分》,《韓娛之明星戀人》,《韓娛之百變女神》后第四本少女時代單女主小說。

一場大醉,讓s8賽季的夜楓回到了三年前剛進大學的那個夏天,自己還沒有因為英雄聯盟和父親反目成仇,也沒有因為英雄聯盟與女友分道揚鑣,然而就在夜楓準備放棄職業選手夢想的時候,上天似乎又和他開了一個玩笑,他驚訝的現,自己居然能夠看到未來三分鐘內的所有生......

一個從小被封印的家族少年。

一部可以兼融一切的無名功法。

天星界諸王爭霸,群雄并起,萬族林立。

自覺醒封印的那一刻起,諸界便在他腳下顫抖!

同名游戲火熱籌備中……

我叫張大道,道號張全道。在第七人民醫院被人研究!

貧道張全道,專業摸骨批命,棺材翻新,拋光,打蠟。回收二手僵尸,尋龍點穴、批黑驢蹄、黑狗血。代寫13年級小學作業,尋找走失貓狗,抓小三。

專......

趙進平凡一生,沒想到在明末有了新的開始

他要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憑手中矛,平萬里河山,這就是大明武夫

為了方便您閱讀大明武夫的最新章節,請點擊“加入書架”,多謝您對特別白的支持!


上一章  |  明末蒼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