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蒼茫第六百二十一章 中伏被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蒼茫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二十一章 中伏被圍

第六百二十一章 中伏被圍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15日  作者:人在夜半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人在夜半 | 明末蒼茫 


在后陣看到漢八旗軍兵潰敗下來,多爾袞除了大罵了幾聲尼堪就是廢物外,倒也沒有再次下令強攻,他不是多鐸,他明白漢軍在日后攻堅時還有大用,不能再進入大明的第一個關隘前損失太重,炮灰不是這么個用法。●⌒,.

這一千來人傷亡已經是夠了,如果這么攻堅,他估摸害的數千人填進去才能攻下這個險峻的墻子嶺,這個關卡太險峻了,而且還遇到了滿桂這個硬骨頭。

多爾袞同阿巴泰商議一下還是得驅趕明人攻城,雖說這里不是大明內地,百姓數量不是太多,不過還是能收攏萬八千的漢民,這就足夠了,有這些明人百姓消耗守軍的滾木礌石和彈藥,就能大大減少傷亡。

當然這就意味著攻城要耽擱幾天,同東路阿濟格、多鐸那方面比拼的心思多爾袞早就沒有了,還是保持實力為上,如果折損太多,他不認為皇太極能放過他。

第二天開始時,整個墻子嶺關口十分的平靜,建奴在到處收集明人百姓,而明軍則是靜靜的等待著,守軍從來都是被動的,只能坐等對方主動用各種方式攻擊。

第三日臨近午時,滿桂得到稟報,薊遼總督吳阿衡統領一千五百標營的軍兵前來增援墻子嶺,這讓他著實驚詫了一下,他很久沒有遇到大戰時敢于親臨前線的文臣了,當然萬歲爺逼來的除外。

吳阿衡的駐地就是在密云,此時的薊遼總督不是十年前的薊遼總督,大凌河之戰后,遼鎮就是守著錦州、寧遠、山海關一線茍延殘喘,神馬反攻都是紙面上的,崇禎已經被內部不斷的叛亂磨去了全部的血性,他對遼東已經是徹底失望了,只有能守住寧錦山海關這位天子就知足了。

因此薊遼總督的重心就在一再被突破的薊鎮上面,遼鎮簡直就是掛名的存在,當然駐地也由遼鎮來到了薊鎮密云,就是在京師的東北方向。

此番建奴再次扣關,吳阿衡估摸建奴大軍最少數萬人,即使薊鎮總兵官滿桂帶領本部三千兵馬守衛墻子嶺還是顯得兵力單薄些。

于是吳阿衡留下一千余標營軍兵守衛密云,帶著一千余人增援墻子嶺守軍。

滿桂急忙出西門迎候他這位頂頭上司。

“聽聞都督大人旗開得勝,擊敗建奴的攻城,可喜可賀啊。”

兩人見面寒暄完畢,吳阿衡大著嗓門拱了拱手。

吳阿衡算是讀書人的中的另類,膽略極大,且不拘小節,對一般文臣謹守的文武殊途不是太在意,同武將相處的頗為不錯。

“不過是小勝一場,殺傷的千余人都是建奴的漢軍旗,慚愧啊慚愧。”

滿桂這人不拘言笑,對官場上的東西極為生疏,說白了吹噓逢迎真是不會,也不屑為之,其他明將殺傷如此多的敵人早就是捷報飛傳了,他則是沒看上眼。

“哎呦,本督可是曉得這兩年建奴的漢軍旗戰力大增,難纏的很,滿大人不可妄自菲薄啊。”

吳阿衡捻須笑道,他是挺高興的,只要能保住墻子嶺的關口就行了。

“只是建奴入寇向來是兵分多路,此番我軍只是探明了對方一路的攻勢,其他幾路……”

滿桂搖搖頭。

“此時愁眉不展也是無益,先守住這個墻子嶺再說了,對面建奴的統兵之人是誰啊。”

吳阿衡就是這點好,向來極為樂觀,想不出來的事就不管了。

“統兵數萬攻打此處的是建奴的和碩睿親王多爾袞。此人這兩年征討蒙人諸部,出征朝鮮,倒也是立下大功,和阿濟格、岳托、阿巴泰一起都是建奴能征慣戰之輩。”

滿桂一邊做出相讓的手勢,一邊說道。

兩人正在謙讓客套,西面馬蹄聲驟響,遠遠的蕩起大股煙塵。

幾名明軍騎兵排眾而出,他們的戰馬汗出如漿,他們身上都是灰黃的塵土,一看就是長途飛奔而來。

這幾名明軍滾鞍落馬,當先一人大喊,“稟報軍門大人,東路鎮守團練總兵吳國俊大人稟報,建奴大軍數萬正在攻打東路北口青山口,此時岌岌可危,望大人派兵援救。”

吳阿衡、滿桂立時呆在當場,這個消息太驚人了,剛談到建奴還要從哪里進軍,建奴的另一股大軍就出現了,問題是出現的不是地方。

不是別的,團練總兵吳國俊此人就是個花錢捐來的團練總兵,手下的軍兵羸弱不堪,此人也是無心戰陣,就是個酒色之徒,但是朝中有人相助,就連吳阿衡也對其無可奈何,你就得用,不用還不行。

此時聽聞建奴大軍攻擊他防衛的青山口一線,當時兩人就明白青山口雖說險峻,可說以一當十,絕對的易守難攻,但是必定擋不住建奴大軍了,將是軍膽,吳國俊肯定能被建奴大軍嚇破膽,此戰的結果不問可知了。

而青山口在東路,從那里破關后,向西南就可以直下京師,此時他們在北翼的墻子嶺堅守已經沒有了意義。

“軍情緊急,還請軍門大人示下。”滿桂肅容拱手道。

“哈哈哈,事已至此,本督估摸青山口必失,如今薊縣乃是緊要處,滿總兵即刻統兵前往薊縣,擋住建奴大軍西進的道路。”

吳阿衡當機立斷道,此時沒有什么不能豁出去的,

“本督率領標營在此阻擋建奴大軍數天,也好為守衛京師拖延則個。”

“軍門大人,本將留下一千軍兵,其他兩千余人隨本將馳援薊縣。”

此時,滿桂顧不得客套了,薊縣就是京師的東大門,作為薊鎮總兵,他說什么也不能讓薊縣失守,否則對朝廷和天子他們兩人都是無法交代,滿桂留下一千軍兵就是為了多些保護吳阿衡的力量,標兵營和剩余的屯軍戰力都是堪憂。

“滿總兵將全部軍兵帶走,薊縣城內能有幾百守軍就不錯,來攻打的建奴估摸數萬人,就是三千余人守城也是危在旦夕啊。”

吳阿衡沒有同意。

滿桂鄭重一揖,面前這個文臣是文人里少有的有擔當的。

滿桂即刻交代了軍務,留下了兩千多的明軍,自己統領三千三百余人的騎兵出西門然后南下,直驅薊縣。

在滿桂看來,從墻子嶺到薊縣的距離差不多,但是建奴有漢軍的拖累,行軍速度怕是比不上他的麾下,估計很有可能在建奴前進入薊縣。

但是,滿桂失望了,他遇到的是戰陣經歷極多的清軍統帥阿濟格,阿濟格已經是數次入寇了,對京畿的地形極為的熟悉,也對明國官吏的行事很是明了,薊縣就是京師東面的門戶,只要是想推脫罪責,薊鎮明軍必會馳援薊縣。

因此阿濟格沒有直驅薊縣,而是讓漢軍在后面行進,他統領鑲白旗、鑲藍旗、正紅旗等八旗兵以及蒙八旗、外蒙騎兵共計三萬余人直驅薊縣以西。

當滿桂統領的三千騎兵進到薊縣西邊二十余里的官莊時,得到稟報,清軍從東面和北面兩面撲了上來。

“命令軍兵全部下馬修整。”滿桂苦笑道,他沒有下令立即退卻,滿桂的騎兵只有兩百余匹的備馬,而坐騎因為飛奔趕路極為的疲勞,此時就是西撤也是會被建奴趕上。

“大人,屬下在此率兵抵擋,大人和近衛趁機向西突圍為上啊。”

老部下參將江離潮上前拱手道。

“拋去這幫弟兄們逃遁嗎,某不屑為,某從軍以來從未拋去軍兵逃亡,難道今日本將連趙率教都不如嗎。”

滿桂怒道。

滿桂和趙率教當年在遼鎮斗得不亦樂乎,一個善于騎戰,一個善于守城,一個對那個守城的看不上眼,認為膽小懦弱,守城那個對滿桂極為的鄙夷,不過一介武夫。

兩人斗得極為激烈,偏偏袁崇煥偏向趙率教,因為趙率教會來事啊,深得袁崇煥的寵信,最后的結果是袁崇煥向朝廷進言將滿桂調出遼鎮,出任宣府總兵才告結束。

因此滿桂心里深恨袁崇煥和趙率教,他滿桂一生一世的英名都被這兩個貨敗壞了。

但是,趙率教統領軍兵同建奴血戰而亡后,滿桂親自擺上香案祭拜,他嘆息自己看錯了人,趙率教有血性,面臨敗局勇于赴死,決不偷生。

其實他們軍將如果想逃那是太容易了,軍兵沒有有備馬,軍將護衛可以一人三馬的奔逃,任誰也不好追,只要選好方向狂奔就是了。

但是就是這個他一向看不起,以往在遼鎮無數次避戰守城的趙率教,在此時沒有拋棄他的部下一同赴死,真豪杰也。

今日他滿桂面臨同樣的抉擇,他滿桂能逃嗎,笑話,那還是他滿桂嗎,還有面目見地下的趙率教嗎,此事決不可為。

“大人……”江離潮還想再勸勸。

“我意已決,大丈夫為國征戰馬革裹尸乃是人生快事,趙率教人雖說是死了,可是誰提起他來不是贊個忠勇。”

滿桂一擺手,無須再勸了。

江離潮長嘆一聲無奈退去,他知道今日他們都要葬在這里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蒼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