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蒼茫第五百二十八章 板蕩見忠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蒼茫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二十八章 板蕩見忠臣

第五百二十八章 板蕩見忠臣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29日  作者:人在夜半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人在夜半 | 明末蒼茫 

接下來的兩天里壞消息不斷傳來,胡虜大軍三萬余在奴酋皇太極統領下先后攻陷北部義州、定州,一路上是如入無人之境,簡直是勢如破竹。

北方邊軍只是龜縮在自己把守的城寨內坐看胡虜大軍耀武揚威滾滾南下,至于出城迎敵那就是算了,他們還沒有活夠。

這天朝鮮君臣又一次在昌德宮匯集商議對策。

“李卿,此刻北方的軍情如何了。”如今只有四十余歲但是李倧的須發已經開始斑白了,朝鮮此時內政紊亂,外有胡虜施虐,李倧的壓力極大。

“回稟大王,剛剛傳來信報,安州刺史和府判不戰而降了。”兵曹判書李圣求硬著頭皮道,他這個職位注定最近的這些壞消息都得由他呈報,也是要命的差事。

砰,李倧猛擊桌案,“無君無父之輩,枉讀圣賢之書,竟然不戰而降,真是好狗才。”

李倧怒目圓睜,面上皮肉抽動,顯是怒極。

李圣求額上全部是冷汗,他這個兵曹判書如今是最棘手的位置。

其他的大臣也是噤若寒蟬,畢竟北方戰事太過糜爛,按照他們君臣的構想,投入幾十萬兩銀子歷經數年加固北方城池守備,怎么也能抵擋胡虜一個月半個月的,結果數天間胡虜已經過了定州,直驅平壤。

按照這個趨勢,是不是再有十天就能抵達漢陽城下,簡直無法想象,北方邊軍怎的孱弱如斯。

“李大人,全羅道等處的軍兵離漢陽還有多遠,如今漢陽的守軍只有六千余人,著實不足啊。”金鎏焦急的問道。

“呃,這個,”李圣求表情痛苦,“建奴都是騎兵,他們南下的極快,我慶尚道、全羅道等南方援軍幾乎沒有騎軍,當然速度很慢。”

“不是早就發出勤王令了嗎。”左領政洪瑞鳳道,他也是急了。

“洪大人你沒領過軍,勤王令一天多到達,刺史們調集糧草,調集軍兵就得兩天時間,現下估摸也就是個剛剛北上。”

李圣求心道,這些援軍能出城就不錯,弄不好還在磨蹭呢,當然面對心急如焚的大王,他是不能如此說出來,如果如此說豈不是火上澆油嗎。

“難道我等只能在此等著不成,”右領政李弘胄瞪起眼睛看著下面的諸位判書。

“稟大王,微臣認為為防止防止萬一,還是將大妃以及諸位王子轉移到江華島避禍為上。”崔鳴吉躬身道。

此言一出,殿內寂靜,崔鳴吉這話說出來就表示極為不看好能守住漢陽這個國都了,他甚至都沒提出將大妃和王子遷往王家的避難所南漢山城。

那是可是李氏王朝歷來躲避大敵的地方,依著山勢建成的周十余里的山城高三丈有余,極為的雄偉,可謂堅城一座,歷來是李氏最后的庇護所,也幫助李氏躲過數次大劫。

但是崔鳴吉的建言表明他對守住南漢山城都沒有什么信心了。

李圣求張了張嘴很像反駁一下,但是作為此處對各處軍情最了解的官員,他沒法預測大股的援軍能否在胡虜大軍到達前抵達漢陽。

如果沒有大股援軍,即使這六千軍兵到集中到南漢山城,也就是勉強將山城城墻站滿罷了,一旦胡虜攻城,軍兵有了折損根本沒有遞補上來的軍兵,怎么守城。

看到幾乎所有的大臣都沒有反駁,李倧艱難道,“如此,就。。。。。”

李倧剛講到這里,外面一個太監慌慌張張的步入大殿叩拜,他帶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你說什么,明、明人的援軍已經抵達西海了。”李倧的話語里帶著顫音,他的須發也在抖動著,眼睛緊緊的看著跪拜在地上的太監。→

“這是西海水師節制使派人通秉的,明人援軍數千戰艦百余如今就在西海外等候大王的旨意,說是大明登萊援軍,他們的統領姓趙。”

太監急急忙忙的稟報著,他也知道這個好消息對王上意味著什么。

“恭喜大王、賀喜大王,明國終于還是派兵援助我朝鮮抗擊胡虜了啊。”

金尚憲簡直是騰身而起,他滿臉激動,甚至眼中泛出淚花,他所期望的上邦大國沒有放棄朝鮮。

其他人則是有意無意的看了看李圣求,無他,正是李圣求言道大明如今是無力他顧,因此此番大明援軍從天而降讓眾人想起了他當初的斷言。

李圣求臉上火辣辣的,尷尬無比,要知道當初他說的時候可是沒留什么余地,而且對金尚憲還譏諷了幾句,但是不過三天時間,大明援軍就到了,簡直是當眾羞辱他,尤其是在大王面前失言,更是讓他無地自容。

嗯,不行,不能如此。

“諸位大人,此事頗有蹊蹺,我朝鮮得知胡虜入寇才不過數天時間,而大明援軍就已抵達西海,這,太快了吧,這決不可能,是不是胡虜的漢軍假扮的。”

李圣求急中生智講出他的疑問。

李圣求這個疑問是急中生智,但是也不是全無道理,確實,朝鮮也不過是三四天前剛知道胡虜入侵,結果明人援軍此時就到了,這確實是有些不可思議。

“李圣求所言不無道理,此事還須從長計議。”金鎏也是遲疑起來。

李倧也是個沒注意的,他遲遲下不了決定,到底是讓不讓這支明軍登岸呢。

王城危急,繼續援軍助力,說實話他不覺得憑著數千人可以保護王城無憂,如果真是大明登萊援軍,那不用說了,肯定大大增強守城的把握,甚至可以說王城有很大的把握能守住。

但是,如果這支明軍真是胡虜假扮的呢,那簡直就是獻城給胡虜一般,引狼入室嘛。

“這不可能吧,胡虜哪里來的那么多的戰船,不可能。”雖說金尚憲并沒有領軍出戰過,但是胡虜騎射精湛,不善水戰那是出了名的。

“也不盡然,畢竟胡虜俘獲了不少大明軍的水師,倒也不是不能湊出這些水師來。”李圣求插上一句。

眾人默然,這個可能性真是有的,誰敢做保說是沒有。

“大王,如今戰局危急,臣愿親往查證,如真是大明軍來援,臣引領前來王城,也能解了王城的危機。”

金尚憲一咬牙躬身道,

“如是胡虜假冒,還請大王照拂臣的家小。”

聽聞此話,李倧眼中含淚向天一望,他雖說對金尚憲一向的固執的親明有些芥蒂,但是板蕩識忠臣啊,此刻竟然是這些重臣老臣中他最是看不上的金尚憲挺身而出,怎不讓他感慨萬千。

要知道以金尚憲的性格秉性,如果對方真是胡虜,金尚憲定是自裁而去,絕不會茍活于世。

“金卿放心,如你有個三長兩短,你的家小本王會照拂終生。”李倧上前幾步扶起金尚憲,“只是如真是胡虜,金卿可暫且虛與委蛇,本王自會派人解救。”

“大王,臣出城代表著是大王前往,豈能任由嗜血殘暴的胡虜侮辱而茍活天地間,臣心意已決,絕不會讓大王蒙羞。”

金尚憲仰著花白的頭顱擲地有聲道。

“好好,國難識忠臣,好。”李倧大笑道,在此危機時能有金尚憲這個老臣忠臣出現,他也是甚為滿意,說明他李氏還是頗得人心擁戴的。

此番的廷議就到此處,說多了無用,此時就看援軍是不是大明援軍了,如果是大明援軍,那么王城就有了保障。

而指望其他地方如同龜速的援軍看來極不現實。

金尚憲不顧自己六十多歲的年紀即刻在王城衛隊派出的百人護衛下,前往西海岸邊仁川的水師大營。

此時是隆冬季節,漢江大部已經封凍,海船已經無法通過漢江逆流而上直達漢陽,因此只能向西行進七十里到達西海一探究竟。

一路上金尚憲是不顧自己的六十多歲的身子骨快馬加鞭,第二日辰時末就趕到了仁川水師營。

到達了西海江華灣仁川的西海水師大營,西海水師節制使盧元吉急忙出迎,禮曹判書雖說在一眾判書中居于末位,但是也是朝廷重臣,不是他一個武臣能慢待的。

盧元吉將金尚憲迎入水師大營,即刻引領金尚憲來到碼頭前往探訪明軍的來使,沒法子,金尚憲心急如焚,應該說整個朝鮮的國運壓在這個上面,早些探明援軍虛實,金尚憲也能放心不是。

金尚憲一行人來到軍港碼頭上時,兩艘巨大的怪異的海船在一眾低矮的圍襯下顯得鶴立雞群,高大的四個主桅仿佛直插天際。

主桅上高高飄揚著大明的旗幟,登萊總兵、趙。

看了這兩艘巨大無比的戰船,金尚憲心里就安穩了下來,他絕不相信胡虜能有這般雄壯的海船,如果有,胡虜早已經橫掃大明東江一帶,何至于一有戰事,就向朝鮮求取水師戰船,這不會是胡虜的戰船。

侍從高聲喊道,朝鮮國禮曹判書金大人前來拜見大明登萊總兵趙大人。

上面的全身披甲的大明軍兵將其引領到甲板上,只見一個瘦削的身穿怪異盔甲的明軍軍將微笑著迎候在那里。(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蒼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