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蒼茫第五百零四章 以拖待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蒼茫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零四章 以拖待變

第五百零四章 以拖待變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18日  作者:人在夜半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人在夜半 | 明末蒼茫 

倭國援軍在常陸國、甲斐國境內兩場血腥的大敗,將破虜軍騎甲無敵的威勢傳遍倭國全境,西到京都大阪,直到最西面的長州藩,中部到近江、臨江,東北到陸奧全境,幾乎所有的藩國和武士都知道了明人騎軍的威名。

同威名一同流傳的就是明軍鐵血無情、嗜血屠殺的惡名,為他們佐證的就是橫濱之戰、甲斐血寺之戰、血坡之戰,以及千百被焚毀的村莊,以及成千上萬被屠殺的村民百姓,在倭人看來簡直是罄竹難書。

這些村莊密布陸奧、常陸國、上野、下野、越前、越后、相模、武藏、美濃信濃等處,整個倭國的東北部和關東被明軍鐵騎蹂躪摧殘。

這些威名以及暴虐嚇阻了無數藩國,在紀伊集中了關西京畿一帶的四萬東援大軍也被明軍鐵騎的威名所恫嚇,只能慢慢向東行軍。

確切的說是紀伊藩藩主德川家康德十二子德川賴宣,被明軍所震攝。

他心里明白,他手里的大軍是江戶最后的希望,只要他不敗亡,江戶是戰是降都有余地,如果他也敗亡,那么不說明人再無可制,恐怕倭國各地的大名就有蠢蠢欲動之輩要奮起爭權了。

要說德川賴宣的脾氣極為暴躁,在德川家康的一眾兒子中此人的暴虐也是有名的。

但是德川賴宣的善于納諫也是有名氣的,本來按照他的風格,統領四萬大軍就是要一舉向東直進,如果遇到明軍阻攔,那就是來場名垂青史的合戰,一舉擊敗明軍,解除江戶的危局。

他倒是沒想什么取而代之之類的,但是甲斐血寺之戰的德川義直全軍覆沒僅以身免的消息傳來后,他身邊的筆頭家老安藤忠次以及家老水野正直力勸藩主不要同明人決戰。

雖說四萬大軍里有大阪城等處幕府常備六千,加上紀伊藩常備六千,其他長州藩等三十余處大名的藩兵兩萬余人。加上騎備兩千,看上去實力不俗,但是同紀伊藩的援軍并無二致,都是不同統屬的混合大軍。

甚至這四萬大軍中有昔日德川家世仇原西軍的藩兵一萬余。而且昔日死敵長州藩的積極請戰就顯得極為可疑。

因此如果合戰開始,大軍各懷心事,如果順利還好說,如果不順,可能會如同前兩次援軍一般即刻崩潰。

因此。此時應當是保全軍力,不求決戰,只要這支大軍保存,明人就不敢肆無忌憚的胡為。

德川賴宣向來對家老極為倚重,因此兩人的說辭讓他左右為難,畢竟各有各的好,如果速戰速決大勝了,那明人就會即刻大潰,難題迎刃而解。

但是如果合戰大敗,德川賴宣簡直不敢想象德川家會是一個什么局面。

正當德川賴宣左右權衡極為為難之時。探馬傳來消息,在甲斐出沒的明人騎兵增至八千人,將甲斐幾乎化為白地,如今就在信濃國和甲斐國的交界處出沒。

這是最后一擊,德川賴宣不會狂傲的認為一比四的軍力比,可以同明軍近萬的騎兵較量,就是僥幸獲勝了,這四萬軍馬也會折損大半,也就是說德川家會失去大半的軍力,那么就是明人退兵了。日本重新進入戰國爭霸的時代是肯定的了。

也就是說勝敗結局都不會太好,這樣的話還有什么可思量的,德川賴宣立即決定放慢行軍的速度。

慢到什么程度,慢到每天就前行十里。以龜速向東‘挺進’,擺明了告訴江戶,還是媾和為上,不能再打了,三十余歲的德川賴宣給德川家光的暗示,如今只能講和。否則就是德川家失去對日本國國政控制的時候。

至于江戶能不能收到,那是絕無問題,因此留守的破虜軍只有八千人,就是六千的北華備軍和兩千朝鮮軍。

所謂的圍城就是大隊人馬往江戶運送米糧輜重一概斬殺,斷絕江戶的糧道,但是江戶同其他各藩各直領的聯絡,明人根本不在意,甚至縱容幕府收到外界的戰況以及京都天皇貴族、各地大名的動向。

要說接連的大敗受沖擊最大的肯定不是京都的天皇、所謂的官員貴族以及各地親藩、譜代大名、外樣大名,受打擊最大的就是德川家光以及一眾家老們。

在江戶苦等援軍以及大大捷消息的家光接到的是一系列的敗陣消息,他的兩位叔叔在血坡和血寺之戰中大敗,僅以身免,也就是說他的指望從三個縮小到一個。

在德川家光看來簡直就是天要亡他的節奏,此時的家光已經有些癲狂,真是喊出了要統領萬余足輕出城同留守的不足萬的明軍合戰的命令,讓左右家老重臣急忙勸阻,這是自殺的節奏啊。

城內七拼八湊幕府自身的常備加上幾十位大名在江戶的隨從武士足輕,這些糾集起來確實有萬余足輕,但是任誰能說這些軍兵出擊能打敗城外的八千明軍騎兵,恐怕就是將八幡大神請來也做不到。

到時一敗涂地,江戶旦夕可下,江戶一丟,不啻于宣布江戶德川幕府的完結,日本重歸戰國爭霸時代的開端。

畢竟幕府本身經過兩次大敗,親藩兩次大敗,殘余的實力可能還算強,但是也比一些大藩強不了多少,何況德川家的實力到時還得算上御三家,那時德川家內部的勾心斗角可想而知。

因此這些家老重臣甚至搞出了血諫,如果家光要是出城決戰,那就刨腹自裁勸誡。

其實家光此人就是個急躁的脾氣,發完了算,此時他已經沒有了出陣的打算,他也知道如果出陣兇多吉少,他還想重振家名,還想擊敗明軍,挽回他家光的聲譽,說白了就是還沒活夠呢,怎么能這般去死。

接著,關西和京都援軍幾乎是龜速的前進速度以及破虜軍騎兵近萬在信濃活動的信報傳來。

很明顯破虜軍近萬騎兵就在等著這四萬援軍的到來,同時兼顧干點別的什么燒殺搶掠的勾當。

而關西援軍的龜速表明了一個肯定是關西援軍總大將德川賴宣沒有必勝的信心,而不得已保存實力,再有就是這時逼迫幕府向明人求和。

“將軍殿下,賴宣大人如此做也是逼不得已,如果前驅決戰,勝了皆大歡喜,明人敗走,如果大敗,如同前兩路援軍一般,我幕府根基已失,恐天下板蕩,重現紛亂。”

酒井忠世勸道,

“老臣的意思還是先同明人會商一番,看看明人的意思,向來明人遠在西邊大陸,當初也是言道大明天子派他們討伐不臣,如果我幕府答應他們一些條件,呃,說不定明人就會退軍。”

酒井忠世說的很委婉了,意思很明顯,還是談和吧,如今這是最穩妥的法子了。

德川家光臉色陰沉不語,上兩代大將軍讓全日本大名拜服的威名,到了他掌權的數年后,就被大明軍兩萬人打的大敗,甚至江戶這個鎮城都被困住,他這個大將軍猶如籠中之鳥般窘迫無助,也難怪讓他低頭十分的困難。

“將軍閣下,先談談也無妨,如果西邊決出了勝負呢,這里不妨同明人周旋一二罷了。”

松平信綱也是腹黑之輩,這個和談拖延,以拖待變的說法終于讓德川家光點了頭。

其實家光對西方援軍已經不抱希望了,畢竟如果德川賴宣以如此心態出戰,那么也就是不敗為勝了。

但是家光還寄希望于水軍,萬一九州、四國和本州一些大名的艦隊偷襲成功了呢,雖說可能性不是太大,但是一旦功成,明軍的艦隊戰損大半,那么明軍的騎步軍定會軍心大亂,到時候,幕府召集各地大名反擊,明軍全軍覆沒也非不可能。

就算沒有盡殲明軍,也是大勝可期,這才是家光心里的真正的野望,因為成功的可能不算太大,所以說是野望。

但是在此之前同明人周旋,讓明人以為幕府求和,放松警惕,也是好計。

此番出使的還是酒井忠世,沒法子,誰讓酒井忠世人熟了呢,上番同明人水師的密約就是他談的,而且這個和談的建言還是酒井忠世提出的,沒有人比他更合適的了。

就這樣六十多歲的老臣酒井忠世又一次踏上了和談的路程,這個活計是個里外不是人的差事,成了,解了江戶危局,但是后世不知道多少人會口誅筆伐,將其視為罪魁,其實他不過是奉命而為罷了。

不成,國內沒有人罵了,但是當前的危機全無解決之道,幕府處于風雨飄搖之中,作為德川家的家老,他是同德川家坐在一條船上的,德川家戰船沉了,酒井家也得溺水,誰都不得好,這也是明知這是個大坑,酒井忠世也得跳,這不只是為了幕府,也是為了自己的家族和藩國。

酒井忠世在百余名護衛隨扈下,從南門出城,因為明軍的大營就在南門外五里處。

他們剛一出城三里,破虜軍一個百隊就圍攏過來,道明來意后,酒井忠世一行人被引領進入明軍大營。(未完待續。)

書友:

小說章節“”由(吧)轉載于網絡。

AllRightsRe色rved.


上一章  |  明末蒼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