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蒼茫第三百八十八章 窮困登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蒼茫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八十八章 窮困登萊

第三百八十八章 窮困登萊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20日  作者:人在夜半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人在夜半 | 明末蒼茫 


遼鎮打掃了戰場,軍兵有一百余人陣亡,一百余人重傷,二百余人輕傷,陣亡的人數不多,戰馬卻是死了五百余匹,這些戰馬一旦被火銃擊中,基本就是沒救了。

當他們收攏了傷員來到登州已是傍晚時分,當祖大樂等安置軍兵在南門外安營后,祖大樂、祖大弼、祖寬等人就要帶領數百護衛入城休整,憋了一肚子氣的吳三桂就是不打算踏入趙烈控制的登州了,年輕氣盛嘛。

祖大樂等人不同,經過多少天的行軍打仗,就是沒有休整的時候,如今他們就是想一件事,好好洗個澡,大吃一頓。

可惜,愿望雖好,實現不易。

他們在城門被破虜軍軍兵攔阻,言明每人只能帶十個護衛入城。

祖大樂等人當場暴跳,與破虜軍軍兵在城門僵持起來。

結果破虜軍備軍一個千隊從城內沖出與祖大樂等對峙,吳三桂等待著一千軍兵也來到城門接應。

于是兩軍又開始頂牛,事情鬧大了,還得朱大典拿主意。

可憐老朱路途勞累,也是想早點休息,結果睡著沒有半個時辰,就被左右叫起。

朱大典心中的惱火就甭提了。

他即刻下令兩軍各自回營,第二天處置。

雙方都很給老朱面子,當晚各自回營,此番還是遼鎮吃了虧,這城池還是沒有進去。

第二天,趙烈發布嚴令,無論哪里來的軍將入城都只能帶十個護衛。違者驅離登州。

趙烈目的很簡單。就是登州由破虜軍控制的現狀不能打破。入城兵丁太多絕不可以,當然打出的口號是為了減少擾民。

遼鎮軍將干脆就是不進城了,受不了這個窩囊氣。

而朱大典、高起潛他們已經顧不上這些了,他們發現即日起他們接手了一個爛攤子。

趙烈將登州所有的庶務交給了朱大典,他只負責登州的城防,其他不管。

到此時,朱大典、高起潛發現他們到手的一個燙手山芋,還是甩都甩↖↖,不脫的。

登州城和水城此時有茍活的四萬余百姓。城外有被昌平、保定、山東等處軍兵看守的四萬叛軍俘虜,可是城里只有幾百石米糧,五萬余的白銀。

加上大軍共有十二萬余張嘴,卻是這么點家底,此外,還得恢復登州的耕作,否則冬麥都耕種不得,明日春季如何了局,那會迎來到處是饑荒,流民四起的登萊。

朱大典其實已經內定山東巡撫了。而從山東左布政使遷至登萊巡撫的陳應元還沒有到任,但是此時他還肩負巡撫登萊的責任。

如果一個安置不好。鬧出亂子來,朝廷第一怪罪的肯定不是陳應元而是他朱大典。

高起潛更是如此,天子的日子過的多苦逼,他是一清二楚,他此行一個監督文臣武將,再有就是平定叛亂后,盡量少給朝廷添麻煩,這是萬歲爺臨行前交代的,朝廷財賦窘迫到極點。

兩人面對一籮筐爛事發愁,結果還有加碼的。

登萊下屬威海衛、大嵩衛、成山衛等幾處衛所在指揮使帶領下,各自統帶兩三千兵馬前來馳援。

這些位指揮使聽聞登州被趙烈收復時,都是沒想來,太沒臉面了,這些衛所在叛亂期間一日三驚,甚至有的軍戶叛逃去投靠叛軍,弄的是風聲鶴唳。

他們能守住衛所就是不錯,何談其他,沒想到趙烈只是率領靖海衛兵馬就三次大敗叛軍,收復登州。

這讓很多指揮使差點噴出一口老血來,他娘的你能不能不這么能干,你趙烈這么能干,同是指揮使我等豈不是太無能。

所以誰也沒想到登州給趙烈慶賀,趙烈你自己玩去吧。

當朝廷大軍來到登州的消息傳來,這就不一樣,那是必須得去,表明自己的態度,否則還想不想在大明官場混了。

他們到得登州后,朱大典和高起潛理都沒理這幾條雜魚,激戰正酣戰事緊迫時,他們一個不見,此時平叛完畢一個個都來了,歇著去吧。

他們只好找都司報備。

如今的都司就剩下一個掌總的,黎有德。

湯謙被執,楊景堂滿門**,三巨頭剩下了這么個第三巨頭。

黎有德接待了這些軍將,聽到了這些軍兵的訴苦,他們已經是近一年沒有領到糧餉了,登萊巡撫都被執了,誰還管他們,能堅持到現下已是不錯了。

但是,如今他們堅持不下去了,用他們的話講這幾個月都是用他們自家私財貼補軍戶,如果再沒有糧餉,軍戶就要掌控不足了,鬧餉是肯定的。

黎有德也曉得此事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登萊幾個衛所數萬軍戶真有可能鬧餉,有些活不下去的軍戶賣兒賣女的都有,甚至有合家自裁的。

黎有德并沒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他只能請示,向誰請示,當然是趙烈。

如今黎有德對趙烈的感激那是滔滔不絕,如果不是趙烈在登州失陷前用趙海明的名義將他一家誆來,想來他也是同湯謙一個下場。

說實話,叛軍真是拿刀槍威逼他為其做事,黎有德真是沒法不顧家小的性命,也只能昧心的為叛軍出力。

因此是趙烈將他拉出了這個泥潭,如今是敢不效命。

如今他大事小情第一個就是請示趙烈,至于朱大典、高起潛,嗯,對不住,你們不是還得走嘛,這登州還得是趙家說了算,這點黎有德是看的真真的。

趙烈的答復很簡單,如今登萊的民政軍政都在督師和監軍手中,因此,還得由兩位朝廷大員處置。

黎有德這才向朱大典和高起潛稟報,并發出警報,也算是烽火預警了,登萊衛所堅持不足了,有昔日固原的危險。

固原也是因為欠餉,在建奴入寇前,軍戶鬧餉殺死軍將官吏,必死巡撫武之望,很多軍兵向東投向了陜西亂匪,大大加強了陜西亂匪的軍力,可說是當時民亂擴大的重要因由。

朱大典和高起潛聽聞是大吃一驚,如果剛剛平叛,登萊衛所再有兵亂,他們倆去職待勘都是輕的。

兩人接見了諸位指揮使,這幾位道賀平叛之后,就是訴苦不斷,甚至有軍將大哭起來,說是如今軍令傳不出三里,其他千戶所都不聽號令了,無他,沒有糧餉約束。

朱大典好言安慰,說的話不礙乎就是一切都會有的,朝廷不會不管登萊衛所的。

其實他心里有數,恐怕朝廷真沒有錢糧支應了,只是平叛就將朝廷財賦耗盡。

朱大典甚至出城看望了登萊的衛所軍兵,其瘦弱破敗讓朱大典心驚膽戰,登萊完了。

登萊戰兵在叛亂中戰死、逃亡、附逆為之一空,衛所兵欠餉如此地步,還有效命朝廷的心思和能力了嗎。

什么拱衛京畿東南,支援遼鎮,襲擾遼南,這都是成為一紙空文。

當晚,兩巨頭碰了碰,如今這個局面不盡快解決不行了。

“高大人,如今最快捷的辦法就是讓三萬援軍回返駐地,登萊決計供應不起了。”朱大典拱手道。

如果這些軍兵離開就是少了數萬張嘴,這會大大減輕登萊的負擔。

“此是當然,只是可恨趙烈如今還是不交出登萊、水城,如大軍回返,趙烈會不會。。。。。”高起潛看向朱大典。

這里面意味明顯,趙烈會不會反了。

“決計不會,如是如此,趙烈早已同孔有德合流了,甚至在后面暗中援助孔有德,讓朝庭同孔有德兩敗俱傷才好。”

朱大典搖搖頭道,

“再有,趙家也算忠義,到了此處我才曉得,早在天啟五年趙家父子就在旅順斬首建奴數百級,京畿、宣川更是不用講了,如是有了異心,宣川之戰就是自損實力了。”

高起潛一想也對,京畿之戰,趙家也算是大明有名的驍將了,如果有了心思正是保存實力,何必在宣川與建奴血拼,據說近半傷亡。

想來也是建奴的戰力強橫,趙家家丁不付出大的傷亡也難于取勝,這說明趙家還真不是早有異心。

“我看趙家是想成為登萊的李成梁和祖大壽。”朱大典詢問的看向高起潛。

高起潛一想,嗯,還真是,兩者太像了,就是半獨立的藩鎮了。

想當年李成梁家丁八千,祖大壽如今的家丁也有數千,就是在錦州握著,說是抵御建奴,還不如說是中立。

“這個不可能,萬歲爺絕不會將登萊總兵的職位交給趙家。”高起潛搖搖頭,萬歲爺對趙家的提防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歷經數年了。

當時趙烈不過是小小千戶在京畿立下大功時,萬歲爺就是不讓其掌控戰兵,果然,即使不入戰兵營,趙烈的實力還是大漲,如今是擁有數千強兵的指揮使了,如果掌控而來戰兵,如今豈不是不可制。

“登萊總兵不可行,外鎮總兵呢。如果沒有實職要職,趙家不會放手的。”朱大典搖搖頭,心道萬歲爺不允,問題是如今趙家允不允朝庭接管登州。

“如此不若同趙烈商議一下,將事情擺開,總好過如今這個局面,登萊等不起了。”

高起潛點點頭同意了朱大典的安排,事到如今只能如此了。(未完待續。)uw

,歡迎訪問


上一章  |  明末蒼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