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蒼茫第二百一十八章 被坑的趙率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蒼茫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八章 被坑的趙率教

第二百一十八章 被坑的趙率教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8日  作者:人在夜半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人在夜半 | 明末蒼茫 
·

一日后,警訊入京,大明內閣震驚,首輔韓爌即刻報于崇禎帝。…,

“建奴入寇薊鎮確實否。”崇禎帝驚詫問道,他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建奴是如何破關而入,威脅京畿的。

“萬歲,此番建奴號稱十萬,攻破薊鎮大安口、龍井關等長城關隘,直逼遵化,長城各處關隘守將和遵化巡撫都已派人到京師告急。”次輔李標一旁說道。

“建奴此番所謂何來,是劫掠邊鎮,還是攻取京畿。”崇禎帝面沉似水,薊鎮的虛弱讓他顏面全無,只三兩天的功夫百里長城數十軍堡陷落,這就是京師以北讓他視若屏障的薊鎮。

“目下不知,不過,”李標一咬牙,豁出去了,“萬歲,還是以備萬一,遵化一旦失守,建奴即可南下京畿平原,再無險可守。”

崇禎閉目思量,表面上不動聲色,但心里如驚濤駭浪般洶涌,大明歷任天子,發出勤王令的就是坐困北虜數年的那位吧,至今風評不佳,讓仕紳百姓非議不斷,難道自家是第二個,眾口鑠金啊。

“萬歲,事不宜遲,如建奴當真攻陷遵化,進抵京師,再行調兵,老臣恐為時晚矣。”韓爌所言打碎了崇禎最后一絲幻想,他同意調兵勤王。

“當先就要下旨給薊遼總督袁崇煥,調遼鎮兵馬入京。”錢龍錫言道。

崇禎聽聞這個膩歪,現下他最聽不得袁承煥的名號,什么五年平遼,如今兩年。建奴已經入寇京師了。五年。大明是否該亡國了。

“是極,萬歲,遼鎮是離此最近的強鎮了,此外,宣大、山西、陜西、登萊等各地邊鎮也要下旨調兵。”李標言道。

崇禎憤恨的揚手,“即刻下旨與九邊各地,抽調精兵衛戍京畿。”

三位閣臣和王承恩跪拜領旨。

不過,不等大明內閣和天子的旨意下達。知曉建奴入寇薊鎮消息的袁承煥蠻勁上來,已經不等兵部內閣的調令,下令遼鎮整兵勤王。

為了今日趕到薊鎮,衛戍京畿,袁承煥統領他麾下的近兩萬騎兵即刻出發趕往薊州,這些騎兵可是他這兩年用錢糧堆出來的,他深知與建奴對陣沒有騎兵是萬萬不能的,他是東挪西借好不容易建立了這支還算可堪一戰的遼鎮鐵騎。

為此,他不惜克扣薊鎮軍餉,暫緩整修薊鎮各處關隘。沒成想,建奴此番就是攻擊羸弱的薊鎮。入寇大明,這讓他顏面無存。

為了盡量在遵化以北擋住建奴,他命令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率領四千騎兵先行,直驅遵化,務必在遼鎮援兵到達之前堅守遵化,保住京師的北大門,袁承煥對于趙率教這個善于守城的愛將寄予厚望。

趙率教不是無腦武夫,他深知此行之緊要,建奴是否能夠進抵京畿,就看能否守住遵化,如果遵化失陷,建奴就算本來只是圖謀在邊鎮劫掠一番,此時也會飛馬南下,因為京畿平原富庶之地近在眼前了,誰人能抗拒如此誘惑。

趙率教率軍日夜兼程,終于在建奴攻擊遵化前抵達遵化,入城拜見了遵化巡撫王元雅,結果是又生枝節,原因嘛就是王元雅不怕死,而且很‘能干’。

介于遵化前衛城堡總兵駐扎地三屯營的重要性,他命令趙率教即刻帶兵馳援三屯營,對于遵化的防衛,他頗有信心,認為只要三屯營不失,建奴就不敢大舉進攻遵化,何況他已經命令征集城內外青壯守城。

趙率教大驚,他已經知曉建奴大軍兵分幾路破關而入,不過,都是直指遵化,駐防三屯營可阻止兩路來敵,不過右翼來敵不在三屯營的來路上,可直擊遵化。

趙率教百般規勸,不允,作為一個武將,即使是貴為朝廷二品的總兵他只能屈從三品的遵化巡撫的命令,馳援三屯營薊鎮總兵的駐地。

當他帶領著疲憊不堪的四千騎兵來到三屯營時,薊鎮總兵朱國彥卻是認為遼兵兇惡,向來有劫掠百姓的惡習,不許趙率教入城,怕遼兵縱兵擄掠。

至于建奴入寇,他自認戚爺修建的周七里余,高近三丈的三屯營雄城定會讓建奴無功而返。

當然,朱國彥還是認為建奴只是襲擾劫掠一番而已,如果他知曉皇太極是必得取下三屯營和遵化而后直搗京畿,這位薊鎮總兵就不會如此孟浪的行事了,到了這個時日,大明文武對于建奴入寇的目的還都是一無所知。

趙率教這個憋屈,身負袁總督重任,千里馳援,卻是連吃閉門羹,讓遼鎮總兵趙率教暴跳如雷,他直接帶領軍兵返回遵化,爺不侍候了。

可惜,這番折騰的結果就是他再也回不去遵化了,在返回遵化的半途,建奴左翼正藍旗、正白旗、鑲藍旗大軍在莽古爾泰、阿濟格、阿巴泰、多爾袞、多澤的統領下,將趙率教所部團團圍住。

“總鎮大人,卑職萬死,卑職沒想到建奴大隊能從后路來攻。”后隊把總田厚成汗流浹背,誠惶誠恐的跪伏于地。

“罷了,事已至此,如今國難當頭,本鎮留下你的人頭為國效命吧。”接連的挫折讓頭發花白的趙率教更顯憔悴,不過不改其和煦的帶兵風范。

“謝大人不殺之恩。”田厚成淚流滿面。

趙率教環顧四周,副將唐奎、參將范俱亭、游擊張孝、游擊白路民。。。。,都是追隨自己多年的老人,

“諸位,我等共事多年矣,此番陷于重圍,此乃本鎮之過。”趙率教拱手施禮。

“大人不可,趙大人數十年與建奴鏖戰,乃遼東柱石,我等有幸追隨大人,豈敢有怨。”副將唐奎跪拜于地,其他軍將隨之拜伏于地。

“眾位請起。”趙率教一一親自扶起各位部下。

“建奴殘暴。在遼東屠城屠村。如今直逼我大明京畿,眼看我大明腹地重演遼東之慘禍,眾將可否同我與建奴決一死戰。”趙率教激昂言道。

“屬下愿往。”眾人齊聲應答。

“好,人生幾十年,今日最為快哉,本鎮在此拜謝諸位。”趙率教鞠躬施禮。

眾人急忙躬身回禮。

伊泰阿坐于馬上,一身魚鱗甲,這是當年額魯從一明軍游擊身上扒下來的。做工精良,威風凜凜。

他看向對面的明軍大陣,只見當先一桿大旗,遼東總兵官,趙字大旗,是錦州趙,旗下都是明軍騎兵,鋪滿對面的原野。

他當然知曉這個錦州趙的威名,此人善于守城,數年間老汗王、新汗王、一眾貝勒都沒有從他身上占到便宜。守寧遠,守錦州。讓八旗軍吃盡苦頭,不過,當下,這位大明守城大將是在野外對陣三旗精兵,必敗無疑。

伊泰阿看向前方自己阿瑪額魯安坐馬上的雄姿,心下安穩下來。

路有手拿長刀隨扈方西門的身邊,向西面的戰場張望著,他們漢軍旗兵丁千余人隨左翼軍行動,活計嘛就是看護輜重,打掃戰場,看押丁口牲畜。

因為剛剛入明,所得丁口、牲畜極少,所以他們略顯清閑,不過,大戰過后,打掃戰場就是一個苦活計,路有不是初哥了,心里有數,血腥的場面不可避免。

“方大人,聽說被圍的是遼鎮趙總兵,您說他能逃脫嗎。”路有訕笑著問道。

“對面明軍不過數千,我軍三旗加上蒙古蠻子兩萬余,你說明人能否逃脫,”方西門不屑的撇嘴道,旋即他想到什么,“我說,路有,別替明人擔心,”他四處看看,“小心讓人告發你通敵,你自己死了不要緊,不要連累方爺我。”

“方爺,小的多少膽子您還不知道嘛,我就是問問,絕沒有通敵的意思。”路有嬉皮笑臉的回道。

方西門用手一點路有,“小子,出門在外在這軍中,方爺我也得低頭哈腰的侍候女真大爺們,你小子給爺小心些。”

他們所在的漢軍屯田所被免除了泰半的田賦,這讓各個屯田所終于安穩下來,總算能湊合活下去了不是,不過,馬上他們就接到了出征的聚兵令,漢軍屯田所抽丁三千,都是有家眷的,沒有家眷的不能出征。

于是路有作為方西門的隨扈來到此地。

沉悶的號角響起,正白旗、正藍旗的馬甲催馬小跑起來,隨著各自的牛錄額真、領催從兩側向著明軍靠近,鑲白旗和蒙古外藩由側翼攻擊。

明軍也在軍將的帶領下向建奴軍陣迎來,再近百步的距離上,雙方騎弓開合將箭雨噴灑出來。

建奴前陣都是鐵甲的甲兵,騎弓射出的箭枝大多掛在鐵甲上,只是有些馬匹中箭的兵丁跌下馬來被后面的馬匹踩踏傷亡,而明軍不過是身披皮甲和棉甲,不斷有明軍傷亡,戰陣缺損開來,百來步不過是弓箭三次齊射而已。

臨近二十余步,遼鎮騎兵三眼銃相續開火,這番造成不少建奴傷亡,建奴軍陣也缺損起來,雙方的軍陣轟的一聲對撞在一起,雙方不斷有人被劈下馬來,人喊馬嘶聲音響徹原野。

傷亡的當然大多是明軍騎兵,本來馬戰稍遜的明軍同俱甲八旗甲兵對陣,折損嚴重,這是最令人諷刺一幕,富庶大明的騎兵身披皮甲等簡陋兵甲同全身俱甲的建奴甲兵拼死搏殺,誰是富庶的一方,大明的錢糧用到何處去了。

不過是頓飯功夫,明軍前陣被擊碎,不成隊形,而建奴兵丁深入明軍軍陣。

趙率教明白不盡快突破敵陣,合圍中只有力戰而亡,他看看身邊五百名家丁,這是他費盡財力才制備起來的看家戰力了。

馬橋、湯原更是當年跟隨自己三十余騎收復中前衛所的老家丁,如今全須全尾的不過五人,其他三人在府中當差,這兩個最年輕的還追隨自己東討西殺。

“馬橋、湯原,家丁準備好了嗎。”趙率教問道。

“老爺,家兵整隊完畢,只等老爺一聲令下,我等追隨老爺赴湯蹈火。”四十來歲的家丁統領馬橋拱手朗聲道。

“好,待我等沖擊建奴大陣,要么死要么生。”趙率教抽出雁翎刀揮劈一下。

馬橋發出號令,前排一百家丁一手一支三眼銃催馬向前。其他的家丁手拿刀槍催馬跟隨,數百人齊整的向前突擊。(未完待續。)u


上一章  |  明末蒼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