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蒼茫第二百一十五章 三大貝勒的掙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蒼茫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五章 三大貝勒的掙扎

第二百一十五章 三大貝勒的掙扎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8日  作者:人在夜半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人在夜半 | 明末蒼茫 


沈陽大金王宮大政殿中四周的紅燭繚繞,昏黃的燭光下,皇太極、豪格、濟爾哈朗圍爐而坐,此時沒有了上下尊卑,只有父子兄弟的敘談。》,

出征在即,皇太極招來了濟爾哈朗問詢了兩藍旗事宜,這是讓皇太極最為不放心的兩旗,這里只有五個鑲藍旗牛錄掌控在濟爾哈朗手中,于是皇太極招來濟爾哈朗詢問。

結果不出皇太極所料,兩藍旗在阿敏、莽古爾泰及其親信的統領下,屬下旗丁對于汗王多有不滿,濟爾哈朗不敢隱瞞一一道來,皇太極當然溫言安慰,又招來與濟爾哈朗年紀相近的長子豪格相陪。

“汗王,漢臣李永芳奉命覲見。”一個宮中侍衛跪秉。

“讓他進來吧。”皇太極揚了揚手。

“汗王,天色已晚,汗王就此安歇,屬下叩別王上。”濟爾哈朗上前跪拜。

“不急,濟爾哈朗,此事也與你有所關聯,你且聽聽。”皇太極吩咐道。

“遵命。”濟爾哈朗恭敬答道。

“李永芳,至今為止兩年了,自從鐵山兵敗以來,孤王就讓你探查鐵山擊敗我軍的明人軍將,如今孤王還是沒有聽到這股明人的詳情。”待李永芳進得大殿跪拜完畢后,皇太極詰問李永芳道,這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汗王容秉,這股明人行蹤詭秘,奴才也是四處調集人手在大明山東等地打探,不過皆無半點聲息,奴才甚至變賣家產在大明雇傭牙行打行四處打探也是沒有音訊。直到數月前毛文龍被殺后。才從皮島得到消息。他們不是大明兵丁乃是占據濟州島的明人,呂宋明人后裔,他們有著幾十艘大型海船的艦隊,還有數千精壯兵丁,“李永芳偷眼看看皇太極。

見到皇太極眉頭緊皺,眼睛直視著他,這才心下有底,“他們冒充明軍到達鐵山乃是為鐵山數萬丁口而去。誰知正好與二大貝勒的軍兵相遇,這才爆發大戰。”

其實,李永芳早數月就知道這個消息,只不過信息太過粗略,他深恐皇太極怪罪,想多加探查后再行稟報,只是這股明人在海島之上,他是無論如何也探查不到。

“如此說來,他們不是伏擊我軍,乃是突然遭遇?”皇太極疑惑的問道。

“汗王圣明。他們不但在鐵山爭奪丁口,還用米糧同東江各島交換遼民。汗王,奴才所言皆實啊。”李永芳磕頭不斷,額前即刻紅腫。

“那為何他們戰力如此強橫,能與我軍野戰對陣。”皇太極問道。

“奴才只是略知一二,這股明人從弗朗機西夷人那里習到火炮火銃、戰陣的威力,此外,同二貝勒對陣前他們將陣前布滿雜物,讓我大金鐵騎無法沖擊,只能步戰,這才僥幸得勝。”李永芳磕頭道。

皇太極點點頭,不錯,這股明人施計讓大金騎兵沒法上陣,這才步戰得勝,但這股明人頗為兇悍,畢竟女真步戰也是天下聞名的,還是戰敗,確是勁敵。

“李永芳,無論如何,本王將明國之軍情盡皆交付與你,你這個奴才沒有完成本王所托,嗯,罰奉一年吧。繼續探查明人軍情,再有疏忽嚴懲不貸。”皇太極訓斥道。

“奴才遵旨,奴才定會竭盡全力。”李永芳渾身一松,還好,過了此關,當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這股明人是皇太極心里的一根刺,今日雖不全然知曉,也是知曉大半,既然知曉這股明人乃是龜縮濟州一地不屬大明麾下,且有畏懼騎戰的弱點,皇太極總算放下了伐明的最后一個心結。

待李永芳離開,濟爾哈朗跪拜于地,“汗王,兩年前奴才敗退鐵山,折損甚巨,此乃奴才之過,還請汗王處罰。”

“起來吧,”皇太極虛扶一下,“本王觀明人之三國,勝敗乃兵家常事,當年你等忽遇變亂,不知敵情偶有小敗,實乃尋常,本王已經降爵懲治,不再追究,起來吧。”

濟爾哈朗這才起身謝過,方才李永芳和汗王所言皆是鐵山戰事,濟爾哈朗即使面皮厚如城墻也不能掩耳盜鈴,故作不知,請罪是必然的。

這一日辰時初,皇太極帶領著代善、阿敏、莽古爾泰、阿濟格、多爾袞、多澤、阿巴泰、德格類、岳托、濟爾哈朗、碩托等眾貝勒在太廟祭拜先祖,獻上明軍的人頭和各色祭品,望先祖保佑旗開得勝。

沈陽城的演武場內,兩黃旗的甲兵們全身披掛,盔明甲亮,皇太極騎馬巡視了軍兵大陣,并在陣前隸數了大明對于女真的種種罪行,當然大多是構陷而成的,之后在萬眾歡呼聲之中下令發兵大明,所謂征討不義,為其此番征伐披上了正義的外衣。

皇太極率領著大隊人馬沿著遼河河谷向西北開進,沿途匯合陸續趕到的各旗精兵,終于匯集成延綿數十余里的軍勢,威風凜凜、殺氣騰騰的直驅朵顏。

在西拉木倫河上游匯集了敖漢部、乃蠻部等蒙古外藩兵丁,接著科爾沁部落數十臺吉帶領近萬族人來會,全軍步入朵顏。

此時最為諷刺的局面出現了,為大明薊鎮北部屏障兩百年的朵顏衛在其首領蘇布地、色楞帶領三千余族兵加入皇太極的大軍。

至此,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經營二十余年的蒙古戰略大獲成功,東部蒙古大部歸附與皇太極麾下,加入了伐明的陣列。

兩萬余的八旗甲兵、旗丁,四千余的漢軍、五千余的內附蒙古兵丁,六千余的包衣奴才,兩萬余的外藩蒙古兵丁共計七萬的龐大軍勢蜿蜒向薊鎮以北開進。

這是永樂大帝征蒙以來出現在朵顏的最為強大的軍隊,不過與永樂帝踏出長城不同,他們的目的地是大明長城內的富庶京畿。

就在臨近薊鎮長城的時候,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三大貝勒突然言道,破關容易,但大明軍兵數十萬,如傾力來攻,會讓女真大軍陷入苦戰,恐損失慘重,不如退兵還去,云云。

皇太極即刻召集一眾貝勒共議。

“眾位貝勒大臣,你們講講是否叩伐明。”皇太極眼睛巡視了一圈后言道。

“諸位,大明邊關在即,破關不難,不過深入大明京畿腹地,大明天子必定下令各地勤王,大明軍兵數十萬,本貝勒深恐我軍陷入苦戰,我大金人丁稀少,折損不起啊,不若我軍在薊鎮攻略一番后即刻返程,不給大明兵丁合圍的機會,諸位貝勒意下如何。”莽古爾泰朗聲說道。

此言一出,大帳內一片寂靜,莽古爾泰說的不是沒有道理,畢竟破關入明是大金的頭一遭,里面能有什么遭遇,當真是不好說。

雖說女真貴族對于自家八旗軍的戰力很有信心,但兵兇戰急深入敵后,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此番出兵是不得不為之,一是皇太極初登大位,寧錦大戰戰略上破壞了袁承煥建立遼西防御陣線,步步為營圍困大金的企圖,將袁承煥費盡錢糧建立的大小凌河等十余城堡破壞,人丁盡皆擄掠回大金為奴。

只是女真人的中下層則是認為寧錦大戰沒有攻下寧遠和錦州,沒有打通去往大明的通道,更沒有搶掠到銀錢,田畝,和老汗王時相比,當然是大大不如,皇太極的威望頗低,皇太極必得做些功績出來,鞏固自己的王位。

二是今年遼東大旱,本已疲敝的財政更是捉襟見肘,如今年沒有大的進項,恐明年春夏日子難熬,女真貴族、漢軍漢奴都有不滿。

因此此番征戰勢在必行,這番道理豪格是一清二楚,他也知曉三大貝勒對此也是心知肚明,此番發難不過是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罷了。

尤其是代善一向韜光隱晦,此番卻同其他二人在這個時候一同發難,這是為了各自私利打壓父汗的威望,害怕一旦伐明大勝,父汗的威望大增,眾貝勒共議國事的制度不復存在,他們失去與父汗平起平坐的超然地位。

豪格大急,就待發作,皇太極卻是用嚴厲的眼神制止了他。

“三貝勒此言大謬,”此言一出,眾人視線轉過去發現發話的竟是阿敏的弟弟濟爾哈朗。雖說兩人不和盡人皆知,不過向來大面上還過得去,沒讓別人看了笑話,不過此番濟爾哈朗可是當眾發難了。

“我軍與大明遼鎮軍兵野戰向來無敵,而遼鎮乃是大明九邊邊軍中戰力最為強橫者,其他大明軍兵戰力更是羸弱,我軍即使遇到大股明軍,也可野戰破之,只要不攻堅城折損嚴重,大明能奈我何,此正是奪其錢糧丁口為我所用之時,豈能退兵前功盡棄。”濟爾哈朗言之有物,擲地有聲,讓人信服。

“濟爾哈朗言之有理,我軍自入主遼沈以來,與明軍對陣戰無不勝,豈能如此避戰,如這般所為將會喪失軍心士氣。”岳托站出來應和道。

接著,阿濟格、阿巴泰等人也是出聲附和,主戰一派聲勢大振,三大貝勒形單影只,代善心中長嘆,皇太極其勢已成,如今只能期望征明不順了。

“既然大政已定,孤王命莽古爾泰、阿濟格統領正藍旗、兩白旗軍兵攻擊薊鎮龍井關,如破關入,則直下遵化。”沒用自己發話,就讓三大貝勒敗退,這讓皇太極心情大好,頭一遭沒有問詢三人的建言,直接的發號施令。

“臣遵命領旨。”莽古爾泰、阿濟格上前應答。(未完待續。)

感謝無色激情588的打賞,感謝默默訂閱打賞推薦的朋友們,沒有你們的支持,這本書不會繼續寫下去,因為鐵血文如今不是看點,科舉宅斗才是中心。

祝書友們順利u

,歡迎訪問


上一章  |  明末蒼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