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蒼茫第二百零五章 京師寒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蒼茫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五章 京師寒秋

第二百零五章 京師寒秋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8日  作者:人在夜半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人在夜半 | 明末蒼茫 

京師的節氣一向分明,這不,剛剛九月的天,早晚的涼爽了起來,總算熬過了干熱的盛夏。▲∴頂▲∴點▲∴小▲∴說,x.

皇城東側不起眼的文淵閣,大明內閣中樞之地,大明首輔,太傅、文淵閣大學士韓爌,次輔、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尚書李標,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錢龍錫正在會商各地奏陳。

每天都有各地的條陳送抵此處,這里就是大明的中樞,政事都是先由閣臣會商完畢之后,再票擬天子,天子朱批后返還內閣,再交由六部及地方大員處置。

六十余歲的韓爌頭發花白,不過臉色紅潤,精神矍鑠,正對一個條陳深思,此是登萊道王廷試的催餉奏陳。

其中言春季以來,登萊戰兵、衛所兵的糧餉大多拖欠,消滅聞香教的戰功酬賞也未對付,如今軍兵怨聲載道,軍令不行,恐有鬧餉兵亂之憂。

再者,東江諸島混亂不堪,糧餉無著,軍民不斷逃離,大部逃向登萊,人數之眾恐有當年遼民蔽海來投的之象,具皆衣不蔽體,消瘦干枯,慘狀實不忍睹,望朝廷發給錢糧撫恤,切切。

作為四朝老臣韓爌從來沒有如此頭痛,如今大明的薊鎮、宣大、寧遠鬧餉,陜西三年兩旱,百姓衣食無著,易子相食,民亂不斷,西南奢家反叛,福建水師同海盜戰亂不止,東江毛文龍被殺軍政崩潰,都是在這一年來發生的亂局。

這是這位老臣幾十年宦海生涯中遇到的最大的危機,偏偏當下他是大明內閣首輔,處理此番變亂乃是分內之事。

其實事情也是簡單。說白了就是糧餉的事。無論鬧餉、旱災、民亂、剿匪、平叛。只要有糧餉都能處理妥當。

不過,如今大明就是沒有錢糧,戶部的賬冊比銀庫里的銀子都多,因此這一切都是了無解的難題,這讓韓爌深感無奈,生出退隱之心,既然解決不了難題,還是致仕返回山西老家安享晚年吧。

只是還須一個妥當的借口。不然年輕氣盛的天子恐怕不能應允,當然,在此之前,盡力辦妥眼前棘手之事的操守他還是有的。

“李大人,登萊道王廷試催餉的折子又到了,這一月已是三催了,可見登萊欠餉已久,下面軍兵恐有異動,汝立啊,如今你職掌戶部。還是由你督辦吧。”韓爌完全可以直接票擬天子,天子朱批戶部辦理。

只是內閣閣老之間重大決斷向來事前通氣。達成一定協議再行票擬已成慣例,韓爌當然知曉戶部艱難,于是與李標溝通一番就更為必要了。

“這個,”瘦削的李標從案后緊鎖雙眉的抬起頭來,如今只要提起戶部撥給銀兩,他就是頭痛欲裂。

戶部當下只有十余萬兩銀子,其他進項要等到秋賦上繳后才能有點銀錢,不過,九邊糧餉就占了大半,實際上這些銀兩不過是在戶部的賬冊上打個轉而已。

可是大明北地處處欠餉,如今山東布政使、陜西、山西巡撫,宣大總督、薊遼督師、福建巡撫、河南巡撫、總督川、云、貴的朱燮元的請餉折子已擺滿了他的案頭。

其他大明各地州府道的催餉折子早已將他的桌案淹沒了,他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老大人,如今戶部只有托底的十余萬兩銀子,這是本官絕不敢動用的,如今大明北地局面不知何時就有不時之需,這是救急的銀兩,萬萬不可輕動。”

“汝立啊,登萊如今局勢危急,軍兵欠餉半年,東江軍民蔽海而來,嗷嗷待哺,再無糧餉接濟,我恐又是一個薊鎮亂局,到時如何了得。”韓爌提點了一下李標。

薊鎮兵亂就是因為欠餉半年,擊退北虜的功賞遲遲未曾對付,這才造成兵變,事后不少的官員兵將被追究下獄。

李標痛苦的搖搖頭,枯瘦的手掌撫向額頭,頭疼欲裂啊,韓爌沒有催促,對于李標的難處他是感同身受,都不容易啊,他眼看著一年來,李標漸漸消瘦下去,心力交瘁啊。

“老大人,這般吧,與我半月時間,到時離秋賦上繳沒有多少時日了,既有萬一也可盤旋一二,如何?”李標放下手臂,看向韓爌,眼睛里有著血絲隱現。

“唉,汝立啊,公務繁巨,還是要多保重身體,如今你還不如我這個老朽安康,”李標年近五十,比他小十五六歲,不過從外表上看如同六十老朽。

韓爌也是有感而發,都說內閣大學士乃是大明仕途巔峰,文淵閣乃是大明官員矚目之所,那也要分在何時入閣,今日之文淵閣就是木頭座椅那也是滾燙熬人啊,

“登萊之事就如此票擬吧,看看萬歲如何定奪吧。”韓爌說道,也就是認可了李標的拖延半月辦理的建言,不過,這要通秉天子,不足二十歲的天子可是少年人的急脾氣,不敢耽擱。

錢龍錫在一旁沒有多言,關于戶部的話題每天都在這里上演,他知道就是自己在李標的位置上早就請辭了,李標也是能任事的,挺到如今,他就不參合了,他自己的糟心事就夠多的了,不比李標的少。

自從上番袁崇煥入朝,錢龍錫與其飲宴,期間相談甚歡。

兩人都是直爽的性子,嘴上不把門,席中兩人俱言東江毛文龍粗鄙武夫,藐視朝廷,奉召不入,割據東江,手下軍兵只聽其一人軍令,嫣然一國矣,此種武夫乃是大禍之本,袁崇煥言,此人能用則用,不從調遣則殺之,盡收其兵,如此西南兩路圍堵建奴,錢龍錫撫掌贊同,稱之大善。

兩個多月前,袁蠻子果然殺了毛文龍,不想不但沒有盡收東江兵權,東江反而大亂,副將、參將、游擊等各自把持兵權。全不顧上官差遣。軍民逃亡不斷。不但失去登萊屏障之用,反而成為禍亂遼海之源。

消息傳來,御史臺彈劾袁承煥的折子不斷,地方大員彈劾之聲四起,只是天子留中不發,讓人揣測不已。

就在此時,錢龍錫與袁承煥的宴飲中的言談不知如何傳出,一時言官群起彈劾。俱言錢龍錫是禍國之輩,上書俱言天子辦其之罪,御史高捷更是上書斥其為國賊。

這一月來,錢龍錫狼狽不堪,此時他是根本沒有心境再管其他閑事,他預感到自家在文淵閣呆不長了,現下他只求能夠全身而退。

韓爌打開下一封奏陳,乃是總督陜西、寧夏、甘肅軍務駐守固原的武之望發來的,也是請餉的折子。

言稱,固原等軍鎮已經多半年沒有發下糧餉。軍兵疲敝,無心剿匪。有甚者,已有亂民混入軍中,妖言惑眾,如今軍兵人心惶惶,軍無戰心,恐有不測之亂,請求即刻發下餉銀,安定軍心,平息謠言,甚急,切切。

韓爌將登萊和固原發來的兩封折子對比一看,兩者所言都是緊急萬分,甚至字里行間不顧臉面都有了祈求之勢,王廷試韓爌不甚知曉,武之望他可是知之甚詳。

武之望也是四朝老臣,歷任遼東海蓋兵備道,登萊巡撫,南京兵部侍郎等要職,向來恪盡職守,敢想敢言,如今丟棄臉面上書以求,可見固原形勢之危急,可是戶部如今無銀可用。

韓爌看罷多時無語靜默,此時他是下定決心,下值后即刻寫下辭呈,明日呈與天子,自家知自家事,他掌控不了如今大明朝野,還是致仕讓賢吧。

韓爌將折子遞給李標,無言的返回座位,果然,須臾,長嘆聲傳來,“這可如何是好,如何了得。”李標情急下脫口而出泄氣之言,已經顧不得失去閣臣的體面了。

韓爌沒有催促,就是再三逼迫也不會多出一兩銀子來,還是讓李標好好思量一下舉措,這兩個折子萬歲一定會詰問。

外面腳步聲響起,一個當值太監手捧一個折子快步入內,

“諸位大人,這是總督云貴的朱大人快馬發來的捷報。”太監陰柔的聲音響起,不過,此時三人沒有在意,因為兩個月來終于有捷報傳來,雖說是西南的云貴不是遼東、登萊,不過畢竟是喜事臨門。

韓爌破開封印,打開折子看了半晌,李標和錢龍錫翹首以待。

看罷后,韓爌笑容滿面,“月前,在朱燮元朱大人籌劃下,于永寧設伏圍困奢崇明、安邦彥等亂賊兩萬余人,經數天苦戰,盡殲亂匪,擒獲奢崇明、安邦彥等亂黨頭目,未雨綢繆計當即斬殺,至此,八年反叛已平。大喜,大驚喜啊。”

李標、錢龍錫聽聞也是欣喜若狂。

自天啟元年,內閣調集川中土司兵援助遼東,石柱兵慷慨赴死,同為土司的奢崇明父子則認為利用大明戰敗自立之機已到。

他們率兩萬步騎兵假借援遼半途攻占重慶,殺死四川巡撫徐可求等二十余名大明官員,接著攻占合江、瀘州、遵義等地,自立為王,稱為大梁。

大明聚集兵馬將其擊敗,收復重慶、合江等地,不過,奢崇明父子逃到水西同土司安邦彥合流,堅持至今。

朱燮元復職后調集兵馬終于將其全殲,八年之亂,花費無數錢糧,終于平亂,朱燮元老而彌堅,不虧干臣之名。

“老大人,我等應即刻稟報萬歲,萬歲等待捷報已是望眼欲穿了。”錢龍錫急忙說道,他如今焦頭亂額,可是想讓這個喜訊沖淡崇禎對于他的惡感。

此言一出,韓爌搖頭無語,望眼欲穿是真的,不過萬歲等待的捷報可是遼東戰報,與西南無干,不過,畢竟是幾年來最好的消息。

幾人還是收拾一下,趕往乾清宮,幾人出得室外,發現已是華燈初上的時分,一股寒意襲來,韓爌打了個寒戰,頓覺遍體生寒,方才的喜悅淡了很多,反倒是這股寒意占據了身子,冷到心里,他裹了裹外披的大氅,帶頭走去。(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蒼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