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蒼茫第二百零三章 貝勒議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蒼茫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三章 貝勒議政

第二百零三章 貝勒議政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2日  作者:人在夜半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人在夜半 | 明末蒼茫 

遼東沈陽大政殿中,一口陰陽頓挫的遼東官話回響在殿堂中,

“汗王,諸位大貝勒,至今年五月止,驅使漢民開墾荒田九十八萬七千余畝,設立村屯三百零五座,設立漢軍牛錄三百零七個,至此,大汗立漢官開荒田可謂大成。”范文程言畢躬身謝恩。

“一年多的時間不過是開墾了不足百萬的荒田,當真可笑。”二貝勒阿敏鄙夷的撇撇嘴。

“二貝勒所言極是,這般尼堪就是散懶成性,不用刀槍逼迫絕不肯麻利的干活。”莽古爾泰與阿敏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阿敏斥責,他就在一旁敲敲邊鼓。

當然他們是心中有氣,這里許多漢民和荒田都是從他們鑲藍旗、正藍旗中劃撥出去的,這讓他們極為不滿,尤其是丁口,現下遼東丁口就是錢糧,因為人力的缺失,讓他們兩藍旗內耕種拙荊見肘。

大貝勒代善只聽不言,這里的彎彎繞他當然知曉,他的兩紅旗屬下同樣有漢奴和荒田的損失。

然而,如果他也加入聲討的隊伍中,只怕皇太極會認為三大貝勒相互勾連。

代善明白立漢官驅使漢民開拓荒地,不出幾年定會大成,每畝得收成收取五成,這會讓大金入庫極多的田產,畢竟這些漢民原來都是旗奴,他們是在刀槍相逼下干活,這番是在為自己干活,兩廂不可道里計。

再則,原有旗內收入很多會被旗內女真貴族和旗主上下其手欺瞞不少,根本就不上報。讓朝廷損失不少田賦。此番由漢官管轄。許多的欺瞞再不存在,讓田賦大增,只是讓原有的旗丁極為辛苦。

因為旗內原有的漢奴大減,他們只有親自動手耕種了,這讓他們怨氣不少。

阿敏、莽古爾泰從中作梗的最大原因是今后這些田賦交于朝廷,實際上是落入了皇太極的手中,這會大大加強皇太極兩黃旗的實力。

將來有一天皇太極定會真正的成為帝王,乾綱獨斷。讓所謂眾王議政成為擺設,這是他們最不愿看到的,也是代善不愿看到的,不過,既然阿敏、莽古爾泰放炮,他決定還是少說為妙。

皇太極心中厭惡至極,不過七八萬的丁口,因為漢民逃亡田畝凋敝,朝廷收入銳減,府庫中搶掠遼東漢人的銀錢也是花費殆盡。因此朝廷擠出的錢糧也是極少。

眾多漢民在忍饑挨餓的情形下開拓出近百萬的田畝,已經是讓他喜出望外了。到了這兩個蠢貨的嘴里,成了不值一提的小事,皇太極清楚這兩人是認為他拋開八旗的開拓觸及了眾王議政,這才是他們反對的根本,大約代善也是如此想的吧,皇太極余光看看代善。

端坐如山的代善忽然感到渾身一寒,這讓他心中驚懼。

皇太極看看僵在當場,滿臉冒汗的范文程,心中明白漢臣當然是不能同女真貴族尤其是大貝勒抗辯的,這是大金的規矩,他看看站立在一旁的豪格,遞了一個眼色。

“兩位大貝勒,七八萬的丁口,錢糧短缺匱乏,開拓近百萬畝田畝卻也不易了,如此我大金也能多出不少的錢糧。”豪格同皇太極一般粗壯,只是勇武有余智謀稍差,不過,這里淺顯的道理他當然明白,在父汗的示意下前來解圍。

“今日所議都是枉論,還是看看今年能打出多少的錢糧再說吧。”阿敏別有用心的說道。

說是別有用心,這是因為今年到了現下,雨水極少,如果在接下來的半個多月里沒有大的降雨,今年糧食歉收就是定局了。

皇太極心中大恨,阿敏此言其心可誅,十分的歹毒,這是變相的貶低他的決策,動搖他的威嚴。

皇太極暗中屏氣,心中暗道制怒,自前年鐵山戰敗后,皇太極咬牙處罰了濟爾哈朗,也借口阿敏是主帥也應擔責,罰沒了他五個牛錄,加上征朝的折損,這讓阿敏實力受損,也讓自感不妙的阿敏更加的瘋狂。

“父汗,二大貝勒其言大謬,當下已是夏末,我遼東只降下寥寥數場小雨,旱情極重,二大貝勒此時所言。。。。。”皇太極可以制怒,小年輕子豪格可是控制不住,跳將出來指責阿敏,不過,皇太極馬上制止了豪格的話。

“長輩商談,晚輩不得多嘴。”皇太極肅容訓斥,他心中暗嘆,豪格勇武有余,城府不足,也十分欠缺活泛,話可以說,但是不能太過激烈,這時還不是翻臉的時候,這種稍顯魯莽的行事是皇太極最不放心的豪格的所在。

阿敏兇狠的瞪著豪格,他沒想到這個皇太極的黃毛小子竟敢當眾斥責他,這讓他極為的惱火,畢竟他是大金建國過程中建立殊攻的二大貝勒,豪格是什么,不過是有個好爹的小崽子而已。

豪格雖然退后,不過,眼睛也是回瞪阿敏,寸步不讓。

皇太極揮手讓范文程退下,此番奏對是在大朝會之前,也是皇太極彰顯一下屯田的成果,給八旗各個旗主一個交代,從人家其中將丁口分來,沒有個結果肯定是不能服眾的,不過,這一切都讓阿敏和莽古爾泰攪合了,這讓皇太極十分的憋屈。

“來人,讓殿外的各貝勒大臣入內。”皇太極命道,大朝會商議的內容才是關鍵。

岳托、薩哈廉、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德格類、濟爾哈朗、碩托,甚至只有十二歲的多澤也來到殿內,這是全體貝勒共議國事的大朝會。

來到的諸貝勒跪拜皇太極,參見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

岳托、薩哈廉、阿巴泰、阿濟格、濟爾哈朗、碩托這都是傾向他的貝勒,多爾袞則是不得不屈從他,多澤是唯多爾袞是從的小屁孩。德格類則是同母哥哥莽古爾泰的跟屁蟲。皇太極估算了一下雙方的對比。心下稍安,此番議政不能出現閃失啊。

“各位貝勒大臣,去年遼東水患極重,田產大降,今年以來,旱情危急,估算糧米產量不如去歲。”皇太極邊說邊環顧了各位貝勒大臣,“我大金府庫本已匱乏。今年田賦大減,將會入不敷出,召集此番共議國事,本王力主伐明,奪取明人錢糧丁口,反哺我大金國力,渡過此番難關。”

下面的眾貝勒盡皆驚詫。

“不知汗王所言伐明是攻取大明何處,前者我大金數次攻打寧錦都沒有攻下,雖說奪取了一些丁口,不過錢糧所得有限。恐怕只是杯水車薪。”莽古爾泰發問道。

皇太極聽聞深恨之,兩番激戰寧錦。袁承煥、趙率教、滿桂抵死堅守,攻取不下,這成了阿敏、莽古爾泰攻訐他的口頭禪了,說道何處都要提及一番。

“遼西大明堅城眾多,錦州、寧遠、山海都是堅城,我軍不可力敵,父汗曾言,過堅城而擊之,本王籌謀抽調八旗精兵向西北經蒙南入薊鎮,攻入大明富庶京畿,如此大明財賦子女任我大金取之。”皇太極說出了自己的打算,繞開遼西堅城和善于堅守的袁蠻子,從蒙南借道攻擊薊鎮。

下面登時議論紛紛,眾人開始商議汗王所言。

莽古爾泰和阿敏眼神對視后,阿敏言道,“汗王所言伐明之事,過于冒險,八旗旗丁不過近十萬,其中可動用者不過六七萬,西北蒙古林丹汗及其獵犬虎視眈眈,東南大明東江不時襲擾我大金沿海各州,遼西數萬遼鎮明軍,我大金可謂四面皆敵,如此我大金主力奔襲數千里,非數月不可還,如此林丹汗、袁蠻子、東江毛文龍動作起來,我大金根基不穩啊。”阿敏此言也不無道理,當然只是一種可能性。

“二貝勒所言不無道理,不過,我軍一旦破關而入,大明皇帝必會招其遼鎮勤王,這可是大明所謂最精銳的邊軍,袁蠻子縱有攻擊大金之心也不敢抗旨,只能聽命行事,眾位貝勒然否。”皇太極當然是早有準備,只要他提議的,阿敏和莽古爾泰就會反駁一二,不做好功課不行啊。

“汗王所言極是,大明崇禎不過是深宮里婦人養大的小輩,從不經戰陣,膽小如鼠,得知我大金軍駕臨,登時就會嚇得神魂出竅,恨不得將大明各地的兵馬調來護駕,遼鎮明軍必是頭一個接到旨意的。”身材高大瘦削的阿濟格高聲說道。

登時其他各個小貝勒們一片哄笑,殿內充斥著粗豪的笑鬧聲,如是往昔,皇太極必會呵斥,建國十余年啦,這幫兵痞還是不懂規矩,不過,今日皇太極正需要他們笑鬧開來,攪和一下。

莽古爾泰怒瞪了下面眾人一眼,幾個小貝勒看到莽古爾泰不悅,登時收了聲。

“汗王,就算如此,林丹汗和東江毛文龍也是咬人的毒蛇不可不防。”莽古爾泰道,莽古爾泰沒有在遼鎮是否會回師救援上糾纏,深宮怨婦養大的崽子能有多大膽略,大家心知肚明,何況還有大明內閣百官在側,遼鎮必定回師。

“眾位想想,我軍如是十月中下破關而入,林丹汗得到消息最快是十一月初,他在那里,在歸化城過冬,本王不論其膽略如何,敢不敢全力攻擊我軍背后,此時,就算他半月時間集結部眾打算短我歸路,此時草原大雪封路,他也是寸步難行了,等到來年春季,我等早已得勝而歸了。”皇太極大手一揮,仿佛此事不值一哂。

“汗王所言極是,林丹汗自喻為鐵木真黃金家族的后人,所謂天可汗,不過其鼠目寸光、優柔寡斷、心胸狹小,定然不敢全軍出擊,最多派出其大將試探一番。”岳托上前言道。

“就算如此,東江十來萬的明軍也是腹心之患,雖說毛文龍一向是偷襲、暗算之小人,不過,大明京畿被圍,我軍主力遠在數千里之外,加上大明皇帝的催促,毛文龍定會鋌而走險,敗壞我大金沿海各州,不可不察。”阿敏沉聲說道。

“如此說來,只要解決了毛文龍,我軍就可后顧無憂矣。”皇太極笑道,目光炯炯注視阿敏。

“當然,毛文龍乃是心腹之患,此人不除,我大金后方不寧,怎可遠赴千里。”阿敏心中略感不對,但是如何不對卻不得而知,只有強撐下去。

“哈哈,”皇太極仰天長笑,眾人摸不著頭腦,這是汗王讓二貝勒、三貝勒氣的失心瘋了。

“好叫二貝勒得知,毛賊與六月初被袁承煥斬于旅順雙島,二貝勒還有何話說。”皇太極滿臉笑容說道。

“不可能。”阿敏瞠目喝道。

其他貝勒也是大驚,堂上登時大嘩。(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蒼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