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蒼茫第一百七十八章 開拓難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蒼茫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八章 開拓難題

第一百七十八章 開拓難題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2日  作者:人在夜半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人在夜半 | 明末蒼茫 
小竅門:按→鍵可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作者:下載:

趙烈的船隊從對馬島的南端經過,路上遇到了幾艘對馬的哨船,對方一見到破虜軍的艦隊,立時如鳥獸散,小早船的槳手們使出渾身解數劃動的飛快,盡力離這些殺神遠一些。

在一岐島附近遇到的幕府水軍的哨船也是一樣,如今破虜軍艦隊是聲震日本,在海上遇到他們就是一個字,逃。有多遠逃多遠。

風平浪靜中船隊抵達方茂港,航程中十分的平靜安閑,天公也是作美后側風不斷,讓艦隊不到二十天就抵達北華。

方茂港又開始忙碌起來,一萬八千名的難民,一千匹馬,數萬石雜糧,各種雜貨以及兵甲火藥等一一下船,人入難民營,貨物入倉,五六天的功夫才安排完畢,當然路途上損失了幾十人和幾十匹馬,這是必然的代價了。

此行,白士第率領十余名濟州島的吏員也隨船抵達,增援北華開拓,隨著北華事物的全面鋪開,人手日益貧乏,趙烈現在是收刮一切人員馳援。

趙烈到達方茂港時,只有顧五岳前來迎接,萬基已經同大隊一起深入平原了,趙烈在方茂港停留了兩日,到難民營、炮臺、馬場等處一一巡視,結果令他滿意,處處體現了石島風格,處處有規劃,按部就班的推進。

炮臺將方茂港變成了堅固的堡壘,寬闊的道路將各處連接起來,便于機動,難民營井井有條,顯示出濃重的吳氏風格,軍營里的留守的五個百總也是枕戈待旦,隨時準備應對不測。

趙烈向顧五岳豎了豎大拇指,以示贊許,的確是不容易。數萬人在毫無根基的地方苦熬寒冬,堅持勞作,顧五岳等人肯定是費盡心思。

顧五岳提出了一個問題,介于只有三千余的兵丁,隨著進入平原,開拓的地方愈多。兵力捉襟見肘,于是將兵器發給遼民就是必然了。

只是到現在為止,只是發放了刀槍弓弩以及破虜軍庫存的幾百件的皮甲和棉甲,但是會使用弓弩的人太少,能夠熟練使用長弓怎么樣也得數年的時間,這樣遠距離的攻擊火力嚴重不足。

“此番,我將艦隊上淘汰的以及匠戶營后來趕制的火銃帶來三千把,將它們全部下發遼民,作為長程武器。”這是趙烈早已籌劃好的。

面積廣大的北華平原。就是撒下萬名兵丁也是無法防衛周全,只有全民皆兵,這也為將來全民的后備兵役制打下一個基礎,作為一個海外飛地,緊鄰日本這樣的虎狼之國,必須是全民皆兵,民眾尚武善戰才能過的踏實。

“大人,此番將火器披甲下發是否留有隱患。”顧五岳擔憂的問道。

“肯定會有很多的隱患。不過就看為政者如何處置了。”趙烈答道。

趙烈就是要在民間埋下這個炸彈,如果為政者不仁。民間當然揭竿而起,甚至下層官吏為非作歹,欺上瞞下,小心被打黑槍,當然也有可能被膽大妄為,頗有心計之徒利用。但是事無絕對正確,只求利大于弊吧。

“如果國泰民安,這些兵甲出不了大事,反而能抵御外敵,如果為政者暴虐不仁。那么這些兵甲會將其推翻。”

顧五岳恍惚的看看趙烈,好像今后是大人您的領地啊,給自己留下隱患,埋下伏筆。

趙烈看看顧五岳的神色,當然明白他的想法,“這是一個在民間留下治政的尚方寶劍,時時提醒后人,治政不仁可群起攻之,讓為政者步步心驚,小心謹慎,不敢如今日大明官府勛貴般肆意胡為。”

顧五岳聞言驚詫,中華數千年從沒有帝王愿意給自己加上鐐銬,大人當是第一位。

兩日后,趙烈帶著白士第等人在百余名護衛的簇擁下前往平原開拓地區,趙烈將其命名為華北平原。

萬基在遼河邊上的開拓團大營外將趙烈迎進營中,遼民為了懷念家鄉,將這條從中部山區蜿蜒流淌經過華北平原注入大海的河流起名遼河,也就是后世的石狩川,當然如今這個名號是永遠消失了。

趙烈看到萬基的臉色有點蒼白,心知事物繁巨,萬基肯定是日夜忙碌,休息睡眠不足。

“萬基,事情是忙不完的,必要的休憩是為了更為長久的治政。”趙烈提點萬基道。

“多謝大人掛懷,”萬基感激的施禮,“大人,原本事情雖是雜亂,不過局勢還算安慰,不過,最近半月來,遷往北部的數十部落同北部最大的兩個部落聯合起來,不斷的從北部各地向我開拓的遼民攻擊,雖說在我遼民的反擊下都被擊退,但是開荒的進度大大減緩,我軍主力前往,這幫無賴立即避戰,刁滑無比。”

萬基咬牙切齒,痛恨無比,到今日已經有百余名遼民戰死,二十余人失蹤,讓分為二十余個千人隊的遼民開拓隊伍人心惶惶,進度大減。

“到今日,此地開拓了多少耕地。”趙烈問道。

“大人,在整個平原的西南部我等合計粗粗開墾了近二十萬畝田地,都種上了番薯,不過都是生地,雖說大部堆肥養地,深耕去草,不過預計收成有限。”萬基回答道。

趙烈點點頭,按照預計,今年從石島運抵北華近十萬人,開墾五十萬畝田,安置屯民五萬人,如今的進度尚可。

此番到達近兩萬遼民投入和陸續的下三批人員的進入會大大加快這一進程,明年在開拓出百多萬畝田地,安置十萬人,后年二十余萬的遼民就會在北華島安居樂業,將這里逐步變成華夏的一部分。

當然,前提是先解決如今不斷反抗的阿努伊人。

經過趙烈、萬基、白士第等人一天的商議,最后定下了這樣幾條,

放緩開拓的速度,每個開拓點出門開拓時,都應有屯民披甲戒備。

將濟州馬挑選出一千匹,組建快速的馬上步兵。以加強部隊的機動能力,隨時支援各處。

將靠近北方的屯點的防衛做好,建立寨墻、塔樓,挖掘護城壕加強其防護力。

將石島的騎兵千總調來,突擊敵人的領地,將戰火燃燒到敵人的腹地。緩解本方的壓力,最好能夠和敵人決戰,殲滅敵人。

介于阿努伊人的反抗造成的拖延,將今年的開拓任務下調至四十萬畝,運送的人員不變,八萬到十萬人。

第二天,萬基、白士第帶人全力部署商議后的事物,趙烈則是帶領著衛隊深入營地周圍的開拓點探查一番,萬基沒有阻攔。這里南部的開拓點還是很安全的。

方順正在同方遠山、方高山、老于頭、老于頭的兒子于哲一同在給田地除草,兩家的百畝田地是相鄰的,兩家就一起搭伴耕種,在這個夷人經常出沒的地方是十分必要的。

方順、方高山、老于頭在老于頭的田地里埋頭除草,新開墾的土地,野草復生速度極快,這個月兩家就是在這片田地上不斷的除草,活計簡單枯燥。不過,大家還是干勁十足。

今年他們先分下田畝的人家大人只給分下十兩銀。十石雜糧,其他的收入就指望地里的產出了,當然是全力以赴。

方遠山和于哲身披皮甲和棉甲,手拿長槍,向四周巡視著,方順等人地頭上還擺放著方順的雁翎刀和方高山的長槍。老于頭的一石弓箭,真是戰斗的小組,也是生產的小組。

方順等人忙活了一個時辰,真是累了,主要是腰背酸痛。農活最遭罪的就是腰背。

“方頭,不行了,坐下歇歇。”老于頭氣喘吁吁的放下鋤頭,跌坐在地,自家的丁口少,方頭家多多幫手,老于頭很是不好意思,否則早就歇息了。

“那行,都歇會兒吧。”方順也是又熱又累,咬牙堅持。

方高山咕咚咕咚將水袋里的水喝了大半,這才好過一些。

方順、老于頭也是坐下飲水歇息。

方順先四周看了看,沒什么意外的情況,四周已經都是田地,都種的是番薯,秧子不高,四周情況一目了然。

方順也是感慨,這一片原來都是林地或是草地,滿眼的綠色,一眼望不出多遠,現下都是黑色的土地和綠色的秧苗,一眼看出幾里地去。

“爹,咱們這根本沒有夷人出沒,天天披甲那是沒事找事。”干瘦的于哲嘟嘟囔囔的說道。方高山也是附和的意思。

“胡說八道,等夷人摸到近前時,你個混小子用什么殺他,用鋤頭?”老于頭氣急敗壞道,他這個兒子就是犯懶。

“老于說得對,在這里什么時候兵器也不能離身,離身了就是把自己的命交到別人手中。”方順沒好氣的瞪了方高山一眼。

老于頭的兒子于哲聽到方順這樣說道,也只有低頭認了,對于方順他是一向敬畏,畢竟原來是總旗爺。

“行了,你們先干著,我去屯點其他家看看。”方順如今是這個屯點百余戶人家中公推出來的村長,督促耕種,操練屯丁都是他的職責。

方順從地頭上拿起自己的雁翎刀和鐵盾向東走去,那里是瀕臨大路的田畝,不過就是有點低洼,方順想去看看在大路上設卡警戒的十個屯丁,他們一個是盤查過路的可疑人員,一個時時準備增援分散的屯民。

方順來到了路邊,只見十個二十左右歲的小子們被曬得蔫頭蔫腦的樣子。

刀槍盔甲有點歪斜。

方順剛剛呵斥幾句,遠處塵土飛揚,大股的馬隊由遠而近,旌旗招展,當先一個旗手手舉一面紅色旗幟,趙。后面是奔馳的全甲騎兵,馬側掛著長兵器或是鐵盾,人馬起伏著奔來。

方順等人急忙立定行軍禮,上面的大人已經發話了,北華都是軍屯,所以軍禮在此通行。

騎兵們小跑著從方順等人身邊經過。

方順看到其中大部都是體格強健的兵丁,其中幾個人身材高大,坐在馬上象座小山。

方順等人看著騎隊蕩起大股塵土而去,就訓到,“看看,這么熱的天全甲行軍,保持隊形不變,這才是精兵,再看看你們渾球只是原地警戒就盔歪甲斜的不成樣子。”

幾個后生訕笑聽訓。(未完待續。。)

舉報:/

**作者:人在夜半所寫的《》為轉載作品,收集于網絡。**

**如果您是《》作品的版權所有者但不愿意我們轉載您的作品,請通知我們刪除。**

**本小說《》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立場無關。**

筆下書友正在閱讀:


上一章  |  明末蒼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