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蒼茫第八十四章 軍戶們的春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蒼茫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四章 軍戶們的春天

第八十四章 軍戶們的春天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5日  作者:人在夜半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人在夜半 | 明末蒼茫 
·

李秋生每天都到自家的地里去看著番薯的秧苗一點點的生長起來,這時他是欣喜萬分,連睡覺都能樂醒過來,每日里都是笑容滿面的,心情大好,當然,村里許多人同老李一樣心情暢快。

李秋生自家的地不多,六口人不過是三十畝地,還是坡子地,不過,這畢竟是屬于自家的土地,李秋生四十出頭,只是面相上看能有五十,這是早年艱難生活留給他的念想,此番還是他四十多年來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三十畝地。

冬麥收獲后,新來的趙烈大人發下來種子,還派人教授如何種植番薯、玉米,大人還發話了,第一年不收稅,第二年開始十稅一,永不加賦。這是天大的好事,村里人都說,這是老天爺看我們過的太苦了,派救苦救難的趙大人來救助我等。但愿趙大人能一直在千戶所不走了。

借了耕牛,李秋生家是男女老少齊上陣,平地、深耕、翻地、耙地、備隴、施肥、下種、澆水、除草,活計雖累那也是痛并快樂著著。

在這個季節里,整個的千戶所的軍戶們前所未有的繁忙,不過,也是前所未有的歡快。李秋生甚至自家的垅溝都好好估量一下同教授種植番薯玉米的福建子翻得垅是不是一樣高,唯恐出錯,向來種地沒有如此仔細過。

雖說到今年上秋收獲還有段日子,不過,每月的錢糧按時下發,安了千戶所軍戶們的心,大家是齊心協力種田耕作,盼個好收成。現下,眾軍戶心里嘀咕的是,他們后分的地大都是撂荒的坡地,大人雖說打了大量的灌井,保證了灌溉用水,不過,卻吩咐必須種番薯、玉米,不知道,上秋收獲如何,雖說今年澆水保墑,嗯,還用上了新的肥料,可是,大家伙心里還是沒底,好在大人說了,如果歉收,錢糧大人負責,收獲的糧食大人全都買進。眾軍戶雖說心有疑惑,但是還是安穩下來。

李秋生邊鋤草邊尋思著今年的變化,想著但愿有個好收成,自家的大兒李輝已經十七了,以前是家窮,辜負了他,如果收成好,有個兩年也能給他說個媳婦了,唉,還有老二李牟,老三李濟呢,誰讓自家生的這么多的兒子只是生了一個女兒。

李秋生犯愁的直直腰,嗯,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都想著給兒子說媳婦了,你李秋生這個憨貨還愁個屁。想到此處,李秋生心情好了不少。

“老李。俺回家了,你呢。”南邊走來了鄰居胡云,黑瘦的小個,破藍布褂子敞著懷,汗流浹背,不過今日的心情一定很好,這不,笑呵呵的走過來,“俺回去吃飯了,你回不。”

“胡哥,你先回,我把這里的草鏟完了就回。”李秋生答道,他想把這塊地的草鏟完再走,如今他可是上心的很。

李明峪如今很是清閑,自從春播,以及冬小麥收獲補種后,就是如此的清閑,昨日女兒李霖回轉赤山鎮探望他,今日午飯后,李霖陪同他開始了又一天的巡視。

李明峪身著普通的藍色棉布長衫,頭發很簡單的挽個發髻,李霖身穿月白色的棉布衣衫,發髻上插了個銀釵,一副小家碧玉的樣子,身后跟隨著兩個家仆一個丫鬟,一行人漫步在赤山的街頭。

李明峪如今是事實上的赤山掌控者,一切事物都由他來定奪,等閑人也從不違背他的意思,這不是讓他最滿意的,讓他最滿意的是如今赤山軍戶們臉上幸福的表情,歡快的步伐,赤山是一片充滿希望的人間樂土,在大明這可是少見。

李明峪當年以舉人身份任過安徽蕭縣的縣令,只因田畝兼并惡了當地的吳姓士紳,其家里的官宦走了安徽布政使司的門路,就讓自己落了個撤職歸鄉的下場,他當年達濟天下的抱負也是煙消云散,沒想到在山東小鎮自己又有了揮灑的機會,對于去年千戶所的死氣沉沉,和今年千戶所軍戶們喜氣洋洋,作為規劃者之一,具體的執行者李明峪欣喜萬千。

“爹,看來軍戶們日子好多了。您看呢。”李霖說道。

“嗯,霖兒,赤山鎮千戶所的軍戶可說是大明日子最好的千戶所了,分田、配種、永不加賦。”李明峪微笑著負手而行,“當然,這可都是萬余兩白銀鋪墊出來的,遇到小趙大人是他們的福氣,如今,只要秋收收成不錯,赤山就是萬事無憂嘍,此地今后就是無為而治也可矣。”

李霖眨巴著大大的眼睛環顧四周,變化也是在她的心頭,沒想到小小年紀的黒粗武夫對于百姓的窮困如此上心,從田畝衣食方面著手,改變了整個的赤山,聯想到在石島避難的十余萬近二十萬的難民,趙烈當得起萬家生佛的稱呼。

深受大明士大夫家教長大的李霖同他的父親一樣,對于治國理家自有其士紳階層的想法,自小書中,父親的教誨都說天下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士紳階層是大明的中流砥柱,負有輔助萬歲,治理大明,安撫萬民的重任。

不過,當父親僅僅因為百姓的田畝與士紳小小的沖突了一次,就丟官去職時,對于士大夫階層的黑暗多少了解后,心中所謂的往昔觀念大大的動搖了,萬民百姓在士紳眼里就是為其耕種的奴役,這個念頭開始出現在李霖心中。

那么,趙烈為的的是什么,在赤山、石島沒有他的田畝,如果說私產就是他的船隊和軍隊,他弄來的錢糧都用在了百姓身上,自己甚至同粗俗、骯臟的難民一起吃苦、勞作,如今的李霖不是年少的李霖,她考慮的是趙烈為的是什么。

“父親,千戶所的日子必是越發的好起來,一年、兩年這般下去,終有一天衣食無憂的日子會到來。”李霖扶著父親。“父親,您看趙烈嗯,趙大人所求者何?”

“他在石島施行議事會制度,事物巨細都有其負責,議事都是當地商人,秀才、舉人、進士及士紳皆無。”李霖自顧自的說下去,這是他最想知道的,大明各地都是官吏與當地的大戶地主士紳階層共治,然而在這里,小吏是由議事會任命的,士紳更是消失了。

“為父大約揣摩了小趙大人的想法,今后,在小趙大人的領地,決不可以出現大的地主,你可以經商,經營作坊等致富,皆不可因田賦發家。”李明峪摸了摸短髯,“你別忘了,議事章程里對于千畝以上的大東主可是苛以重稅。到了萬畝以上,你會沒有進項了,反而可能傾家蕩產。”

“如此雖好,只是今日田畝大多在大明士紳手中,他們之所以為士紳,就是族中有舉人或是進士及第,可以免了大半的田賦。沒有多大的裨益。”李霖撇撇嘴不以為然,士紳減免稅賦是誰也無法的改變的幾千年的成例,皇上也不行。“赤山當然不會出現此事,當地都是軍戶,沒有士紳。”

“我聽聞小趙大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李明峪停住腳步小聲說道。“不可外傳。”

“哦。”李霖驚恐的捂住紅唇看,雙目圓睜的看著父親。這是與大明百萬士紳決斗的言語,傳揚出去趙烈頃刻間就可粉身碎骨。“父親,這絕無可能。”李霖可不是目不識丁的村婦,在李明峪身邊這些時日她可是曉得大明仕紳的威勢。

“他還說了,幾年以后可見。”李明峪今日頭一遭緊鎖眉頭,他當然知道這句話里的腥風血雨,正常的情況下是不可能,但是,如果有龐大的勢力摧毀了士紳階層呢,如漢末,如唐末,如元末,這是千萬人人頭落地,江山鼎革的時代,難道大明也到了這般時候。他至今是半信半疑,雖說被趙烈說服,至今外患已生,可是國內還沒有太大的民亂。

李霖也是聰明之極,旋即明白了此話的意思,趙烈的心思一覽無遺,是英雄?是梟雄?總之,所圖乃大。

ps感謝掏錢1888起點幣的打賞、感謝入夜夜晚588起點幣打賞、感謝寒江宏、寰宇神隙、琴昂、余賈、燕長弓、陳跑跑、慕九月、徐北、海子點燈的打賞,謝謝諸位的支持。

本書也從小民的角度感受時代的變遷,從這章始。

拜求推薦收藏,厚顏了。


上一章  |  明末蒼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