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蒼茫第五十九章 點檢工匠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蒼茫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九章 點檢工匠營

第五十九章 點檢工匠營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5日  作者:人在夜半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人在夜半 | 明末蒼茫 


砸暈了幾位船匠的趙烈馬不停蹄的去往下一個場所。

要暈了的還有亞歷山德拉,今日一見面,趙秦氏的態度特別的和藹,從昨晚的睡眠,到今早的早餐,從生活上關心備至,什么飯菜能否習慣了,又說亞歷山德拉孤身一人北來,小姑娘很勇敢。夸贊的話語不但讓亞歷山德拉頗為臉紅,還讓她有點暈。趙秦氏身為一家之主如果奉承起人來,那也是一把好手啊。

最后,趙秦氏似是無意的問了下亞歷山德拉的年紀,當得知亞歷山德拉十九歲時,神情一鄂,這個可是比烈兒大上兩歲啊。

趙秦氏、亞歷山德拉以及丫鬟,護衛來到難民營時,難民營里的人不多,大部人手已經上工,只見很多孩子在歡快的亂跑,打破了難民營中的沉寂,什么時候孩子愛玩的天性都在,即使是在顛簸流離的途中,這也給營中帶來了很多的生趣。

難民營今非昔比,道路整潔,新打的水井,醫館、學堂都建立起來,只是住處沒有辦法,還是地窩子,不過,矮墻遮蔽效果更好,更為保暖一些,進到難民營,亞歷山德拉就相信了這里有幾萬難民的說法,在灣西側的難民營一直延伸到遠處的西山腳下,一眼望不到頭,規模大的讓亞歷山德拉炫目。由于老太太的駕到,吳群親自接待、介紹,一路小心侍候。

“加入軍隊萬人左右,窯口、建房隊一萬五千余人,匠作營六百余人,船廠一千余人,成衣廠一千余人,耕田一千余人,營中能勞作的基本都有工做,有餉拿,連許多婦女都到成衣廠上工,現下營中的施粥主要是為了孤寡老人,沒有父母的孩童以及婦女,負擔是大大減輕。”吳群一一詳說。

“吳先生,你也是遼東難民嗎。”亞歷山德拉聽吳群的口音,同難民營中的口音一致,于是問道。

“是,”談到此處,吳群眼神一黯,“我家原是遼東復州的,家里原有萬余畝地,建奴攻來,家父、家兄戰死沙場,我帶領剩余的家人逃難山東。真是愧對祖宗。”

“抱歉,吳先生。”亞歷山德拉看出了吳群的哀傷。

“過去了,再說,我家人大部到了山東。已經是萬幸了。遼東逃難的人中過半死于途中。”吳群慶幸道。

過半啊,亞歷山德拉和瑪塔身子一僵,這是多么龐大的數目啊。

眾人往前走去,看到一個女孩蹲著呆呆的看著一群孩子玩耍,

“小姑娘,你怎么不去玩呢。”亞歷山德拉上前問道。

小女孩轉頭看到這么大群人圍攏過來,身子顫抖著后退,看到吳群,急忙跑到吳群身后。

“孩子是遼東海州的,媽媽讓建奴老爺當孩子面糟蹋死了,他父親帶她逃離,前些天他父親病死了,臨死前哭求我照顧她長大,我答應了,他父親死后,她就不說話了。”吳群一邊摸著小女孩的頭安慰她,一邊回答道。

在場的女人不約而同的留下了淚水,至此開啟了淚水之旅,每個孩子各有各的凄慘,到離開難民營時,女人們眼睛都是紅腫的,手帕是濕的,這里人們的悲慘境遇打破了她們以往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無論中外先賢都說人是善良的,可是建奴的兇殘令她們驚懼。

亞歷山德拉,瑪塔受的刺激最大,別人多少聽到了一些事實,她們第一次的面對,北方蠻族的血腥殘忍讓他們想起圣經里所講到的惡魔。

對于這天,兩個葡萄牙女人銘記終生。

“大人已經命令將所有的孤兒無論男女都收攏起來,由大人出錢糧養大,期間進入學堂識字讀書,十六歲后進入破虜軍或是進入民政。”吳群感慨道。他是說什么也沒想到小趙大人如此慷慨,為了這數百孤兒不惜撒下大筆銀錢。趙大人與只知道喝兵血收刮百姓的遼鎮軍將真乃天壤之別。“趙大人真乃是我遼東人的萬家生佛啊。”

趙秦氏聽到吳群的感慨不禁得意。

而亞歷山德拉聽聞趙烈所為不禁大為欽佩,這個明人沒有欺騙與他,當真是為了解救難民于水火。

趙烈可是不知道亞歷山德拉參觀難民營,因為養育孤兒的事而對于他的好感大增,如果知曉,趙烈也只能大汗,其實他是另有目的,在他看來,自小收養這些孤兒,才能培育這些孤兒對他的忠誠,再教他們習武識字,將來成長出來就是他手中的人才,如今忠心的人才是他最為匱乏的。趙烈此時正在匠戶營中,趙烈明白一切的槍炮來源都是鋼鐵,必須提升鋼鐵的質量。因此,他對于匠戶營目下最為上心。

袁義、郭福、葡萄牙鑄炮師提亞哥、費戈、奧利維拉,明人鑄炮師鄭粵、郭懷恩,閩鐵匠頭孫升、董魁,這些人就是匠戶營的頭目了。

首先,趙烈拿出燧發短銃,燧發長銃,

“袁頭,這里是燧發銃,不需火繩即可發射,你們盡快仿制出來,如果成功,獎賞白銀五百。”趙烈一上來就是賞格這個大殺器。

袁義馬上激動的應聲回答,雖說心里有點畫魂,沒見過不用火繩的火銃。

“提亞哥先生,當前鑄炮廠可以出產二十四磅炮嗎,”趙烈開山名義。

“大人,可以,但是,由于熟鐵的原因,損毀較多,大都在試炮時出問題。”提亞哥躬身回答。

還是鋼鐵問題,鋼鐵冶煉趙烈不會,完全不知曉。不過來自后世互聯網的知識大擴散時代,多少懂得點皮毛,

“你們用什么鼓風。”趙烈問孫升,董魁。

“我等用的都是手拉風箱。”孫升回道。

“到你們的煉廠看看。”

一行人來到趙烈不在時建立煉廠,此時煉廠只建了三個煉爐,只見三個學徒換班拉方形風箱,煉爐上蓋是完全敞開的,下料就從這里下,底下的木炭燃燒,并不斷加火。等了好一會,三個煉爐的出料泄口流出明亮的液體,不過不象后世鋼水的流動性那么好,只是慢慢的流動,三股鐵流匯集到中間的凹槽,稍稍降溫,又沿著渠道流入到幾個工匠不斷拿木棍攪拌的大方池中,只見全身包裹嚴實,只留兩個眼睛的幾個工匠奮力攪拌,須臾,被攪拌成糊狀的液體,最后慢慢變涼,成為熟鐵塊。

趙烈只是曉得鋼鐵冶煉就是個聚溫聚熱的過程,這里的風箱太小,人力太弱,空氣沒有預熱,冶煉爐沒有封閉,聚熱效果不好,爐溫上不去,爐內礦石中的雜質去除不凈,導致熟鐵不好。

“諸位,我這里發下賞格,水力、畜力風箱,賞格百兩,熱氣輸送,賞格兩百兩,煉爐加蓋封閉,賞格五百兩。另外,此次費用兩千兩稍后送到袁義處。”趙烈照例懸賞,后世百用不厭的良方。

郭福兩眼放光,水力、畜力風箱,咱有基礎,剛弄好捶打機啊,提亞哥,費戈,奧利維拉,孫升,董魁等人是雀躍不已,這是多少的銀子啊。袁義暗喜不已,看來大人還是念舊的,我掌銀兩,那是先讓我掌總的意思啊。

“另外,泥模鑄炮改成鐵模鑄炮,賞格千兩。”趙烈繼續大撒銀彈。

這下提亞哥,費戈,奧利維拉,鄭粵,郭懷恩激動了,不過,作為一個老成的人鄭粵還是問了問了。

“大人,您怎知鐵模鑄炮可行。”

“英格蘭人已經開始鐵模鑄炮,他們先用泥膜鑄出鐵模,再用鐵模鑄炮,鐵模沒有泥膜那么多的沙眼,損毀的少,炮筒均勻。當然,這只是聽一個英格蘭船長講的大略,不過,此是事實,我親眼看到了他船上的大炮,與我等的大不同,總之,拜托各位。”趙烈是一通忽悠,用英格蘭人作幌子來增加可信性。

幾人已經信了,因為泥膜沙眼確實是大問題,大人確實知曉緊要之處,不是胡亂應付。

趙烈在匠戶營一直呆到酉時末才返回府邸。真可謂披星戴月。

ps推薦好友的書人與動物的抗爭詼諧幽默,讀完回味良多,深有感悟。

讀,請記好我們的地址:,下載請到


上一章  |  明末蒼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