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蒼茫第十七章 招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蒼茫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七章 招募

第十七章 招募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2日  作者:人在夜半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人在夜半 | 明末蒼茫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一秒記住愛去,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兩日后,夜不收回報,金軍全部撤回金州,旅順的保衛戰結束了。水師決定撤離軍旅順,全力運送難民,旅順的水師大小十余艘戰船回到港口護衛,威海水師押后回航,張盤出南城送行,登州水師返航時,只有朱國昌送行,指揮使王僉揮袖而去。張盤自認威海水師敢戰建奴,只要殺建奴,就是為了自己報仇,值得交往,至于登州與毛帥的矛盾他就不摻和了,也攙合不起。

趙烈站在船頭看著張盤向福山號施禮,趙海明回禮的場景,心頭激蕩,只要國家危難之時,中華大地從不缺忠貞之士,歷史上張盤、朱國昌寧死不屈,旅順全軍為國捐軀,也許這些人不是什么所謂名士,甚至就是喝兵血的兵痞,不過,當外族入侵時,就是這些仕紳眼中的丘八之輩慷慨赴死,反是大明大多數的仕紳階層都是屈膝投靠建奴,簡直可說是跪舔,還不如這般粗漢有骨氣。

可惜,這般忠貞敢戰之士在中國歷史上總是悲劇收場,遠的不說,大明的于謙,戚繼光的悲涼經歷,何等千古人杰死于帝制屠刀,猜忌,同時代的英國將領弗朗西斯.德雷克以海盜之身可以為國激戰,榮耀封爵,西班牙、葡萄牙、英格蘭、法國海外開拓的名將全國尊崇,兩相比較,中華大地帝制的幽靈令人不寒而栗,壓制對他產生威脅的一切,哪怕外族的刀已進抵胸口,中華大地已危在旦夕,還是如此的內斗不止。二三百年后她還是如此麻木,險些亡國滅種,這片土地上人們被同一種思想的幽靈禁錮了。

張盤看著威海水師數十艘戰船回航陸續駛出老虎尾,不禁生出孤寂的感覺,自己已是孤軍守旅順兩年了,這是自己遇到的第一支敢戰能戰的外軍,只可惜,他們又要走了,張盤明白旅順的結局已經不在自己手中,而在登萊,在寧錦,兩地接戰、接濟不利,旅順必不能幸免,而自己卻看不到一點希望,寧錦能守住已是不錯,登萊同皮島內訌不已,已是兩個登萊巡撫與毛帥互參了,更怕的是,朝中東林與魏閹爭斗不休,遼東建奴始終不視為大禍,建奴之禍再烈不過在東北山海關外一隅,大明中心在京城,精華全在江南,旅順雖說已是大明在遼東唯一的飛地,唯一的橋頭堡,不過在大明士林眼中也不過是荒僻的邊地。也許,自己就是個戰死旅順的命,不甘啊,死難的幾十口親族在遼陽看著自己,何時可奪回朝思暮想的故鄉,收拾父母妻子散亂的尸骨,為他們建立一個體面的可供后人憑吊的墓地。張盤迎著海風望著起航的船隊久久的駐立不語。

還有一人遠遠的看著愈來愈遠的旅順久久不語,大明在遼東最后的橋頭堡在北方漸漸模糊,張盤與旅順的命運也在趙烈的心頭越來越來模糊,自己拯救了張盤和數千軍民的性命,也小小的改變了歷史,不過,也因此,張盤及旅順的今后,自己再也無從把握,但愿,他們可以等到自己重來。趙烈感到自己身上的擔子愈發沉重。趙烈深感無奈,作為這個時代可以說是大明唯一的清醒者,眼看中華的大船慢慢滑入深淵而無能為力,這是怎樣的痛楚和無力。

趙烈在甲板上久久呆立,隨從眾人看出公子心情不佳,也無聲環立四周,別的相伴船上隱隱傳來說笑的聲音,更襯托出福海的靜寂。

福海號的靜寂持續到雙島,水手的降帆,下錨聲打破了靜默,雙島小小的木質的臨時港口容不下幾艘船,只有沙船能靠上去。

趙海明為了歷練趙烈,沒有上岸,難民事物有趙烈全權處理。趙烈等人乘小艇上岸,只見不大的島上一片狼藉,垃圾到處,難民擠滿全島,已有不少難民隨登州水師離開,但此地還是擁擠不堪,許多難民東倒西歪的躺著,趙烈帶人進入其中,此地臭氣熏天垃圾遍地,眾多難民麻木的看著到來的兵丁,此處糧食還有,水師運他們到達時,留下不少糧食,還留下百余名兵丁維持秩序,不過,也就是勉強填個半飽,眾人更多的是絕望,失去自己家園,親人,以及自己熟悉的環境的絕望,他們不曉得今后的日子怎么過,還有什么奔頭。

趙烈踏上雙島的地面,就被遼民的慘狀所震攝,人間地獄不外如斯了。

趙烈立即命令黃漢、萬基、杜立、張鼓聲等人帶領兵丁維持秩序,將有傷病的人同健康的難民分隔開來,告知眾人只能飲燒開的水,同時命令汪全等人書寫告示,告之難民,他們將被船只運往山東,全部都有活計。

同時,趙烈命令從船上卸載糧食下來,一定要讓他們吃飽飯,畢竟到山東的海路也有兩三天,太過虛弱的身體怕是挺不到山東的。

種種舉措在一天內發出,島上遼民的驚喜不斷,先是秩序好多了,不再是誰的拳頭大誰就吃的多,傷病也有人看護,同時,糧食開始卸載島上,一天可吃兩頓飽飯了,最后,兵爺們貼出告示,他們會被運往山東,都會有地種,有工可打。登時,島上不時發出歡呼聲,這是難民知道好消息的歡呼,他們終于有了指望。

第二天,島上的難民臉上大都露出笑容,精氣神大為不同了,水師兵丁所到之處難民不再膽怯的避開,而是主動招呼幫忙,兩方可是相處融洽,氣氛緩和。

趙烈此時無暇他顧,他估算了水師大小船舶的運力,最多一趟三千人,來回八天,那么無論如何也得三個月才能將難民全數運到山東,趙烈砸吧下嘴,大明海船這點坑死人的運力,如今西班牙一千多噸的巨艦都有了,短程可運千人,幾萬人真不是個事,十余艘艦,三四趟功夫而已,威海水師是使出全身的氣力也得是三月有余。吐槽歸吐槽,趙烈還得安排船舶運送。

畢竟,這幾萬人誰先上船,誰后上船是有講究的,必須是安排強壯的人手先出發,到了山東威海,還能為后續難民建造簡易的難民營,身體稍差的正可將養幾天,待得身體將養的稍好,下一批出發,如此反復,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等到最后的老弱到達時,就可以直接進入營中生活,此時營中已經沒有什么太多的活計了,他們到達后正可將養身體,恢復氣力。

招來萬基、黃漢等一眾軍余,按照這個程序叮囑一番,命令開始挑選比較強壯的第一批上船出發的人,其他瘦弱的難民可以在島上調養些時日,否則只是短短的幾日航程就可能要了他們的性命。

趙烈又折返船隊,登上福山號,面見趙海明詳細稟報自己的處置。

趙海明對于趙烈的安排很是滿意,趙指揮自咐如果是自己親為恐怕也沒有兒子安排的妥當,真是大慰本心,心道家族有望。

同時,趙海明下令船隊裝載難民準備回返登萊。

ps新人新書拜求推薦收藏,謝謝各位。xh211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上一章  |  明末蒼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