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貝加爾湖,白雪皚皚冰封千里,潔白的雪原一眼望不到邊,積雪從附近的平地一直鋪過冰封的湖面,覆蓋遠方的叢山。冰雪覆蓋的湖畔,豎起一棟棟樺木搭建的小屋,周圍以木柵欄圍起來,小屋頂的煙囪冒出黑煙。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貝加爾湖冬季雪原的風景確實令人陶醉,只可惜風景雖好,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卻一點高興不起來。
歷史的車輪轉眼已經到了康熙十一年春節了,曾經在京城居住了近三十年的滿八旗其實已經被漢化,盡管他們用剃發易服、字獄等高壓手段,通過把華夏變蠻夷的方法,刻意防止自己被漢化,可是漢家化的強大魅力,卻無法阻止滿八旗開始漢化。入關多年,不少旗人的后代開始學習吟詩作賦,繪畫下棋,聽書看戲,學習漢人的字,反而把他們自己的字都忘記得差不多了;開始信仰佛教,什么薩滿教早丟掉了。
京城到山西,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并存,和尚和喇嘛居住在同一個寺院里。其實這個現象并非是清朝才有的,明朝的時候,喇嘛便已經來到漢人生活的地方傳教。
盡管一部分老旗人拒絕漢化,可是他們的子孫無法抗拒漢家化的魅力,即使那些老人采取強硬手段,也無法阻攔自己子孫的變化。
滿八旗逐漸被漢化的同時,也接受了漢人的春節、元宵、秋等節日。
春節,已經成為旗人們的重大節日。其實蒙古人最盛大的節日白節,也和漢人的春節是同一天。原本蒙古人用藏歷,過藏歷新年,后來受到漢人影響,白節從藏歷新年不知不覺轉變成漢人的正月初一。
藏歷新年和春節在時間有差異,不過每隔幾年都會出現重疊的現象,有很多蒙古人在不知不覺間把藏歷換成了農歷。
滿八旗重臣納蘭垂頭喪氣,他算是一個接受漢化很深的旗人,從小學習漢家字,吟詩作賦,書法繪畫,無所不能。可是騎馬射箭,他早忘得差不多了,他的兒子納蘭性德更是一個單純的人,納蘭明珠還懂得一些武功,能步戰,他的兒子納蘭性德雖被封為御前一等侍衛,卻幾乎沒有半點武功,只是一個掛名侍衛。從外表看起來,納蘭性德和漢人的讀書人根本沒有什么兩樣,手無縛雞之力。
往年在京城的時候,過小年之前要開始準備年貨了,到了小年那一天,看著漢人熱熱鬧鬧的帖窗紙,祭拜灶神,擺滿滿一桌美味佳肴,祭拜了灶神之后,一家人其樂融融,享用小年好吃的東西,旗人也學習過小年。
準備年貨往往是從臘八開始了,還有一些腌制的臘味,準備的時間更早了。
可是在北海苦寒之地,進入冬天之后,這里的一切都變了。秋季的時候,貝加爾湖一帶物產豐富,森林里的野獸,漫山遍野的野果,湖里的魚兒,使得糧食早已告罄的旗人和包衣們還能不至于挨餓。
那時候較頭疼的是糧食問題,雖說野果、肉類和魚蝦足夠填飽肚子,可是人不能不吃糧食,若是長時間沒用吃糧食,人會得病,畢竟人不是虎豹之類的肉食動物,必須有一定的淀粉攝入。旗人和包衣從京城帶出來的糧食早用完了,種入地里的糧食又不能收,否則明年沒糧食吃了,因此他們去尋找一些含淀粉較高的植物塊莖來食用。
隨著冬季的降臨,先是下起一場大雨,而后轉成漫天大雪,很快貝加爾湖一帶的草原被白雪覆蓋,野果都沒了,動物也不見了蹤影。
剛開始,旗人們還能在湖面捕魚。后來湖面結冰,旗人鑿開冰面捕魚。可是隨著冰層越來越厚,面還覆蓋了厚厚的積雪,冰層極難鑿開,捕撈來的魚根本不夠用。
所謂的納蘭大學士府,是一片木柵欄圍住的五間樺木小屋,納蘭性德坐在屋子內,正在提筆練字,這種木頭房屋無法修建熱炕,只能依靠房屋內的爐子取暖。可是爐子的散發出的熱量和大自然的嚴寒相起來,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漏風的房屋內像冰窖一般。不時有一陣寒風透過縫隙鉆入屋子內,把納蘭性德凍得直打哆嗦。
回想起在京城的時候,每到冬季,納蘭性德都是坐在熱炕練書法,練畫畫,大學士府的房屋內還燒著地龍,房屋隔熱好,窗戶都安南洋進口的雙層玻璃,坐在屋子內,一點都感覺不到冬季的寒冷,在家里可以脫掉外套,只穿秋衣。
可是在這里,即使身穿得再厚,也抵擋不住刺骨的嚴寒。加已經好幾天沒有吃飽肚子的緣故,人的御寒能力變得更差。
“羅剎人說送糧食來的,怎么都過年了,還沒送到?”餓得有些發暈的納蘭性德向父親詢問道。
其實納蘭大學士的生活還算是不錯的,起其他旗人來好了許多,捕撈來的魚兒,獵獲的獵物,除了供給皇族之外,首先是供給他們這些高級官員。這幾天來,納蘭性德連吃了好幾天貝加爾湖里產的魚蝦。
味道鮮美的魚蝦,時常吃吃都不會吃膩,但要是把魚蝦當飯吃,問一下海邊漁民的感受知道了,特別是吃不到新鮮蔬菜,還吃不到糧食的情況下,拿魚蝦當飯吃,絕對可以讓人吃到看到魚蝦都反胃。更何況魚蝦雖然是高蛋白食物,可是油脂含量低,納蘭性德這段時間又沒有淀粉攝入,強迫自己吃飽了肚子,很快又餓了。
納蘭明珠道:“你以為羅剎人大冬天的還能來?他們經過的地方都是極寒之地,冬季冰雪封了道路,只能等春天冰雪融化之后才能來了。”
連大學士的公子都吃不飽肚子了,普通旗人和包衣的生活更不用說了。捕撈來的魚蝦不夠十萬人分的,普通旗人和包衣只能分到一點小魚小蝦。吃那些東西,根本填不飽肚子。秋季存起來的食物早吃光了,冬天到了雪地里,連野菜都挖不到,只能挖點樹根吃。嚴重的缺糧,導致不少人餓死。
本書來自/html/book/30/30880/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