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地懸湖之一
已經改名為蚌埠的珠鎮淮河岸邊,從南面延伸過來的鐵路線在這里抵達終點。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小說這條被命名為寧埠鐵路的鐵路線,是將來津浦鐵路的南段,目前是一條用來連接長江和淮河之間運輸的鐵路線。
寧埠鐵路,一列列火車從南面駛來,平板車廂面載著小型水師戰船。由于這個時代的火車運輸能力有限,從鐵路運輸的船只都是五十噸級以下的船殼。這些風帆或者槳劃的戰船之,有四艘特別的船,那是蒸汽內河小型炮艦。
這四艘內河炮艦,嚴格來講是四艘船的船殼,木頭鋪鐵片的鐵軌不能承受太重的重量,每一節車廂的重量只能在二十五噸以下。這也是無奈之舉,王羽目前還沒辦法奢侈到全部鋪設全鐵軌的鐵路線。
一艘船的船殼五十噸重,用兩節車廂運輸。蒸汽機、火炮、層建筑、艙內設備,全部是分散了另外運輸。
火車抵達蚌埠之后,在河邊碼頭停靠。碼頭的輔兵和民壯們忙忙碌碌,把車運輸的一艘艘水師戰船用繩索捆綁結實了。停靠在另外一條鐵路線的蒸汽吊機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把戰船吊起來,沿著鐵軌運行一段距離,平穩的放入水。
四艘蒸汽內河炮艦的船殼也被吊機放入河邊碼頭,鍋爐、蒸汽機、火炮、層建筑、艙內設備也被依次吊放下來。隨后乘坐火車到來的造船工人開始忙碌起來,在艙內安裝好鍋爐,安裝好蒸汽機,再用木板封住頂部船艙,架設起煙囪,搭建好層建筑。吊裝下來的火炮被固定在船甲板,安裝好炮架,護盾和旋轉裝置。
炮艦裝備的主炮為兩門架退式六磅后裝線膛炮,該型炮口徑五十七毫米,炮重兩千四百四十八斤,炮管長兩米,有效射程兩千米,可發射實心彈、頭部空心彈和開花炮彈,火炮的炮座和甲板使用架設在鐵軌的炮架,以及可以旋轉的炮座構成,開一炮之后,火炮的炮架會在鐵軌往后退,卡住鐵軌尾部的卡槽。完成裝填之后,一拉復位手柄,炮架在重力作用下復位。炮架和軌道下面是可旋轉的炮座,下面有鐵輪子和滑槽,只要推動火炮,即可轉動整個炮座。火炮面還有鐵制護盾,能夠保護炮手的安全。
副炮四門,都是架退式三磅后裝線膛炮,口徑四十七毫米,和主炮一樣安裝重力復位式炮架和可旋轉炮座,炮管長一米五,有效射程一千米,可發射實心彈和頭部空心彈,因為炮的口徑太小,線膛炮引信價格太貴,三磅炮不配備開花炮彈。
造船工人們忙碌著,在船體外殼面安裝鐵板,這種內河炮艦其實是一種最簡單的小型鐵甲艦,全部組裝完畢之后,船重為一百五十噸級,最大航速八節,船有艦員五十人,除了兩門主炮和四門副炮外,還配備了二十支后裝線膛槍。
除了這四艘蒸汽內河炮艦外,其余的水師戰艦還是老式的風帆內河戰艦和槳劃船,有排水量一百噸級的三桅縱帆船,從鐵路運輸的時候船殼重量五十噸,組裝完畢后一百噸重,船配備四門四磅子母炮;另外一種是全重五十噸的槳劃船,配備兩門三磅子母炮。除了安裝了火炮的戰船之外,火車還運來了大批小舢板。
經過一個多月的運輸,寧埠鐵路陸陸續續運來了一百多艘炮船和五百多條舢板,長江內河水師的一部分成功的走陸路從長江進入淮河。
之所以興師動眾,修建鐵路,走陸路運輸水師戰船進入淮河,目標是洪澤湖這個巨大的地懸湖。倘若明軍從運河發起進攻,清軍只要開閘放水,能讓淮安等地變成一片澤國。為了解決地懸湖的威脅,王羽制定了從游走的方案。
水師戰船都送入淮河,鐵路線把長江和淮河連接起來,糧食彈藥,各種輜重貨物,都可以通過鐵路送到淮河,再裝船。
鳳陽城南,明皇陵,鐵路線從皇陵附近通過。從北方下來的難民招募的一批民壯正在工地忙碌著,對這座遭到嚴重破壞的皇陵進行修復。十多里外,鳳陽城下,明軍的工事已經把鳳陽府城圍得鐵桶一般。
鳳陽府城并不是那么好打的,殘存的六萬多清軍戰兵和十多萬輔兵民壯都龜縮到不大的鳳陽府城內,這座城內的老百姓本來不多,早都被驅趕出去了,城內只剩下清兵和民壯。經過清軍幾個月的經營,鳳陽城內的建筑物都經過加固,變成了堅固的巷戰工事。若是瓊州軍要強攻鳳陽,必然遭到清軍頑強抵抗,損失將會很大。
但是王余佑卻并不打算強攻鳳陽,而是采取圍困的辦法。
清廷原本缺少糧食,鳳陽一帶儲備的糧食嚴重不足,最多只能支撐一個月時間。
城內缺糧,并非是達都失誤,而是清廷本身缺糧,相當一部分糧食都是從南方走私運輸去的北方。山東和北直隸一帶秋收之后,糧食還沒來得及收割下來運往鳳陽,明軍已經發起了進攻,抵達淮河邊,切斷了鳳陽的運輸補給線。
本來鳳陽的糧食都是依靠淮河邊的臨濠運來的,明軍水師進入淮河之后,清軍水師和運輸船隊再也不敢來了,鳳陽城的糧食運輸線于是被完全切斷。
淮河,四艘蒸汽內河炮艦吐著黑煙,帶著船隊順流而下。沿途過去,河面看不到一艘清軍水師戰船。聽說來了四艘水的鐵甲火龍,清軍水師早嚇破了膽,哪里敢應戰,遠遠聽說明軍水師來了,清軍水師早跑光了。明軍水師抵達臨濠,從水面炮擊城池,駐守在這里的清軍陸師一夜之間跑光了。
臨濠是一座小鎮,沒有堅固的城池可守,清軍根本無心戀戰,明軍炮轟城池,清軍放棄了這座小鎮,沿著淮河順流而下,逃往洪澤湖。
經過一個多月的圍困,鳳陽城內十多萬清軍缺衣少食,城內的老鼠都被吃光了,清軍主將達都早早跑了,他知道鳳陽是絕地,與其留在這里餓死,還不如去洪澤湖同水師會和,只要守住洪澤湖大堤,大清還有救。
本書來自/html/book/30/30880/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