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艦隊第七十二章 永保土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艦隊 >>大明艦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二章 永保土司

第七十二章 永保土司


更新時間:2017年04月01日  作者:鐵血坦克兵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鐵血坦克兵 | 大明艦隊 

熱門小說

明軍攻占荊州之后,使得出入川的長江航運線不再收到清軍威脅,使得南方的水路運輸完全暢通無阻,也解除了明軍進攻襄陽時背后的隱患。除此之外,攻占了荊州,因為打通了水路交通,也令無數鄂西湘西的土人來投奔。

鄂西和湘西一帶,有不少苗人、瑤人、彝人,當地民風彪悍,二十多年前清軍在擊敗了忠貞營之后,當地不少土人就一直不服清庭統治,造反是家常便飯,他們利用地形同清軍周旋,讓清軍根本無法剿滅他們。

清軍主要依靠投降清軍的當地土司,來對付當地鬧事的當地土人。可是有些小土司卻從來就沒有服過清廷統治,鬧事不斷。

鄂西、湘西的土司,和云貴等地的土司一樣,土人們起事,不管是湖廣清軍,還是云南的吳三桂,都無法完全平定土司。在原本的歷史上,李來亨的夔東義軍于一六六四年滅亡之后,清軍才騰出手來,由圖海和穆里瑪帶兵,平定了各地鬧事的小土司;吳三桂也趁機平定了云貴土司。可是現在歷史生了變化,湖廣清軍損失慘重,穆里瑪陣亡,圖海逃去北方,吳三桂造反,根本就沒有人去對付這些土司。

瓊州軍對當地土人,采取了一手胡蘿卜一手大棒的辦法。湖廣清軍戰敗之后,入駐四川的瓊州軍分部立即出擊,開始招撫或者剿滅當地叛亂土司。

明軍出動之后,很多本來就不服清廷統治的小土司和當地土人,直接就歸順了大明,又舉起反清旗號。不過有些大土司,因為他們接受了清廷的封號,不愿意投降的,憑借著地形,負隅頑抗到底。

瓊州軍兩路夾擊,攻入永保一帶。

永順土知州彭肇相、兩江口土司彭應楚等人,自知無法抵擋明軍,紛紛率部投降。

但是湖廣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宣慰使、防剿湖北路苗兵左都督彭鼎、彭澤虹父子,苗兵總兵官高倫、張為任等人,卻堅決不肯投降,他們企圖憑借山區地形同明軍周旋,成為卡在明軍湖廣西部的一根刺。

彭鼎的父親彭朝柱,于清順治四年,孔有德入辰州的時候,向清軍投降。順治十八年,彭鼎繼承了父親的職務。彭鼎麾下有精銳土兵五千余人,而且還能再擴招土兵,隨時可以讓土兵的規模擴充到一萬多人!保靖一帶地形復雜,易守難攻,在一些山頭關隘,只要十幾個人守在山頭,以滾木礌石,即可阻攔千軍萬馬。

其實彭肇相同彭鼎之間,兩家還是有聯姻關系,三年前,彭肇相手下的彭廷榆叛亂,扣押了彭肇相。后來還是彭鼎的兒子彭澤虹帶人把彭肇相救了出來。但是明軍攻入永保之后,彭肇相得知明軍厲害,不敢抵抗,于是率部投降。

“彭鼎不肯投降?”王新宇得知了戰報,十分憤怒,“他以為憑借著幾千土兵,還有復雜的地形,就能擋住我軍?”

“末將愿意帶兵攻打不服王化的彭鼎!”王進忠站出來請纓出戰。

王余佑十分遺憾的說道:“這永靖彭家,當年也算是大明的功臣了,當年的白夫人,便是永靖土司,她率軍抗倭,平定廣西叛亂,擊敗入侵廣西的安南人,也算是立下赫赫戰功。可是她的后代,卻被洪承疇和孔有德招募,為清廷出力,實在是可惜。”

“不管他們的祖輩給我大明立下多大的功勞,如今他們死心塌地跟著清廷,那就是我們的敵人!必須要剿滅他們!”王新宇說道。

要在山區地形平定土司,王新宇還是把重任交給了擅長山地作戰的王進忠和他的山地兵。由土兵改編來的山地兵,對付當地土兵,自然是最好用的。

其實不管是明朝還是清朝,都擅長利用用土兵來對付土人叛亂。

王進忠和他的土兵對瓊州軍可以說是忠心耿耿,偉人階級斗爭一抓就靈的那一套,用在苗瑤彝等土人身上,可以說是十分管用,打倒了不服王化的土司,分到了土地和財產的土兵,自然不愿意他們得到的再失去,他們會忠心耿耿跟著瓊州軍,甚至比漢人還忠誠。

“王進忠,你率本部一萬五千兵馬,即刻出!去剿滅保靖土司!和以前一樣,把這個一品的大土司干掉了,土地財產分下去,得到苗人的支持!”王新宇下了命令。

“諾!”王進忠拱手退下。

瓊州軍一萬五千山地兵在王進忠帶隊之下,浩浩蕩蕩向保靖出。

保靖,事實上是巴人轉變來的土民的人口比例更高,當年沒有什么土家族,只有土民的說法,被稱之為武陵蠻,和苗人又不太一樣,若不是后來某政權模仿蘇聯,土民應該是并入漢人,而不會被創造出一個土家族。

雖然保靖的土民人口更多,但是當地土民因為沒有土司,他們沒多少勢力,加上當年的土民不愿意歸順清廷,所以在保靖是用苗人來統治土民。

土民勢力比較強的巴東、施州等地,土民的土司都已經歸順大明,瓊州軍又獲得了八萬多由土民組成的土兵,這些土兵經過訓練之后,可以組建成山地兵。

保靖的土民多,苗人相對比較少。可是苗人占據了最好的土地,占領了堅固的城池,控制了險要地形,土民的勢力相對來講,要比苗人差了很多。幾百年來,土民一直就沒有服過苗人土司的統治,經常給苗人找事。

“我們巴人可以幫忙!找到一條小路迂回過去!”不久前加入明軍的土兵巖生說道。

王進忠道:“巖生,你還是起個漢名吧,要不然都不好辨認!”

“還請長官賜名!”巖生畢恭畢敬的行了個禮道。這巖生,原名就姓巴,那是地地道道的巴人土姓。

王進忠略微思索了片刻,緩緩開口道:“那就這樣吧,你就叫巴寧吧。”

“多謝長官賜名!”已經改名為巴寧的巖生大喜過望行了個禮。

明軍沿著山路,向保靖方向推進,在進入保靖之前,一批土民士兵自告奮勇,愿意找到當地的土民幫忙。8


上一章  |  大明艦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