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艦隊第二百五十七章 衡州會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艦隊 >>大明艦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七章 衡州會師

第二百五十七章 衡州會師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18日  作者:鐵血坦克兵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鐵血坦克兵 | 大明艦隊 


類別: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書名:

熱門推薦:

瓊州軍和鞏昌王軍兩軍欲會師衡州,要面對的不過三千湖南綠營、一萬湖南團練和兩萬衡州民壯,三萬多清軍里面,真正的正規軍不過三千湖南綠營。其余的三萬多人,都不在當年清軍正式編制內。

湘江從湘南大地上流過,河流兩岸是連綿成片的水稻田。

農歷八月份,是豐收的季節,田野上一片金黃,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是晚稻成熟的季節了。沉甸甸的稻穗垂了下來,稻谷的顆粒飽滿,可以想象得到今年糧食將會豐收。但是附近村子中,卻沒有豐收的喜氣。

周圍幾座村子里面的男人都被征走了,今年的農忙,只能依靠老人、女人和小孩。

“天殺的賊寇啊!為什么要來禍害湖南?我兩個兒子都被抓走了!也不知道還能不能活著回來!”一個小腳老太太看著即將豐收的農田,嘴里念念叨叨。

家里已經沒有一個成年男子,就連老頭都被抓走了,據說是送去武昌服勞役。三個兒子被小吏帶走了,聽說組建了練勇,由當地的士紳出銀子。為了保護湖南,驅逐賊寇,當地士紳紛紛募捐,組建練勇,就連村子里的趙大善人也出了銀子。

老太太回想起十多年前,那時候她還年輕,丈夫還有一個哥哥兩個弟弟。那時候,湖南還是大明的天下,當年的大官是何騰蛟。

可是后來,闖賊來到了湖南,還被改名為什么忠貞營。老太太實在是想不通了,不是崇禎因為闖賊而死?為何朝廷還要招安闖賊呢?接下來就是關外的韃子打過來了,丈夫和哥哥弟弟全部拉去當兵,老太太自己的五個弟弟也全部去當了兵。幾年戰亂下來,丈夫僥幸回來了,可是丈夫的哥哥和弟弟一個都沒回來,自己的五個弟弟也全部死在戰場上。

天下好容易太平下來,盡管因為剃發易服,引起一些人的反抗,可是剃發易服關農民們什么事啊?本來農民們穿的就是無袖的短打,換不換衣服都無所謂;剃頭?是難看了點,不過也還好了,剃了頭夏天涼快。

反抗剃發易服的,多半是讀書人和士紳,讓他們放棄優雅飄逸的漢服,換上難看的馬褂;剃掉漢人的長發,拿掉頭巾,換上那金錢鼠尾,確實是無法忍受。

可是對于農民們來講,剃發易服似乎影響不大。盡管是難看了,但那也是你們那些當官的不爭氣啊,誰讓你們打不過韃子的?

如今天下已定,可是為什么你們又要打仗呢?

就在老太太胡思亂想的時候,突然她見到江面上出現了不計其數的小船,正在逐漸駛近。小船上面,打出大紅色的“明”字旗號,還有寫著“白”字的帥旗,寫著“馬”字的將旗和寫著“缐”字的將旗!

老太太睜大眼睛仔細一看,見到這些小船上坐滿了士卒,有些士卒是頭戴六瓣盔,身穿紅色戰衣的士卒,還有些士卒是頭戴紅纓斗笠,身穿藍色戰衣的士卒,還有一些士卒,是頭戴白色氈帽,身穿白藍紅相間的軍服。

“奇怪了,怎么朝廷的兵和前朝的兵同乘一船?”老太太有些想不通。

開過來的船隊正是明軍的船隊,靈渠尚未全部完工,只是簡單的清理了一下航道,勉強可以讓小船通過,于是明軍的舢板通過了靈渠,進入湘江,順流而下。

頭戴六瓣盔,身穿紅色戰衣的是劉國軒的水師官兵;頭戴紅纓斗笠,身穿藍色戰衣的是馬雄和缐家軍的軍隊;頭戴白色氈帽,身穿白藍紅軍服的是白文選的軍隊。三種軍服都是明軍,但都還是穿著他們原來的軍服。

江岸上,前面一隊騎兵在前面開路,后面跟著成群結隊頭戴藤制斗笠,身披木甲,穿著五顏六色鮮艷衣袍的土兵。

明軍水陸并進,已經進入衡州地界之內。

之所以選擇在八月份發兵,因為在這個季節奪取衡州,可以就地獲得糧食補給。

中秋臨近,湖南的天氣仍然異常炎熱。船隊沿著湘江順流而下,一路上過來,幾乎沒有遇見清軍阻攔。

船隊就在老太太的村子附近停下,從船上跳下了一批頭戴紅纓斗笠,身上反穿著藍色號衣的士卒,向村子走了過來。盡管這樣的打扮是朝廷軍隊的打扮,可是村民們看他們和海寇為伍,就算是傻子也知道了,肯定是已經投降了海寇的朝廷官兵!

“海寇來了!”村民們嚇得紛紛躲進屋子中。

看到老百姓如此害怕,白文選無奈的搖了搖頭,讓人傳令下去:“傳令下去,不得擾民!天色快黑了,就地扎營!小心韃子夜間偷襲!”

水陸明軍停止前進,船上的明軍紛紛下船,在江邊選擇了一片開闊地,挖掘壕溝,修建木柵欄,安營扎寨。

白文選又向大軍下了一道命令:“所有騎兵禁止踐踏農田!若有違令者,斬!”

“沿途過來,居然沒有遇見一個韃子!”白文選坐在中軍大帳中。

部將張國用道:“韃子是被打怕了,聽說瓊州軍野戰十分厲害,百戰百勝,連連大捷,韃子都不敢出城迎戰了!”

趙得勝大笑:“韃子哪里還敢來?我軍雖然比不上瓊州軍,可也不是吃素的!”

自從接受了馬雄的廣西綠營和缐家軍,再加上收編了反清的狼土兵,目前白文選的大軍可以說是兵強馬壯,不僅擁有強大的騎兵和戰象,還有炮兵,火器兵和山地兵。狼土兵,可是一點不輸給瓊州山地軍的精銳,只是武器比瓊州軍的山地兵差了些。

其實就僅僅憑著白文選的這支軍隊,就已經可以一路打到武昌城下不成問題,湖南的清軍根本不是對手,即便是最頑強的湘勇也不可能打得過白文選。

只是白文選的軍隊和瓊州軍比起來,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就像是二戰時期的日軍和蘇軍的差距那樣的差距,而清軍差不多也就是果軍的戰斗力,遇上白文選都是慘敗的下場。

白文選是獲得了瓊州軍攻克郴州的消息之后,就從永州出兵。這時候距離瓊州軍攻克郴州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不過那也沒辦法,當年的通訊速度太慢。

除了白文選自己的部將吳三省和投降的降將馬雄留守廣西之外,另有郭之奇坐鎮廣西,留下來鎮守的有三千戰兵和一萬輔兵,另有三萬民壯。郭之奇一方面維持廣西治安,防止清軍偷襲,另外還要監工靈渠。

白文選的出征大軍有一萬八千戰兵和一萬輔兵,其中騎兵八千,戰象三百,火器軍五千,山地兵五千,擁有火槍三千多支,火炮百門,另有劉國軒的五千水師助陣。

天色黑暗下來,大營內燈火輝煌,用過了晚餐的士卒們早早就入睡了,只留下一些夜間巡邏放哨的士卒。一個晚上很快就過去了,盡管距離衡州只剩下不到三十里的行程,但沒有一個清軍來騷擾。

天亮之后,明軍拔營起寨,繼續向北推進。

等到明軍全部離開,老太太和村民們才從村子里面出來。從昨天下午到今天,都沒有人來擾民。在村口,村民們看到一張安民告示,只見上面寫著:吾等乃大明王師,爾等皆為大明百姓!王師不擾民,只是路過。

幾日之后,縣衙里的小吏來到縣城,倒也沒有對村民們提出別的要求,只是讓成年男子剪掉辮子,或者是打散了辮子。

對農民們來講,換不換衣服都沒有多大區別,本來他們勞動的時候穿的短衣和清廷要求穿的短褂子從外觀上看起來區別也不大,很多老百姓十多年前留下的舊衣服至今都還穿在身上,換不換都是一個樣,還是原來從明朝留下來的衣服。

但是對于村子里的士紳和讀書人來說,區別就大了:他們被要求,不僅要去掉辮子,而且要換掉身上的衣服,恢復原來的漢服。

明軍從永州出發之后,一路過來,沿途百里沒有一座縣城,這里是湘南丘陵地帶,縣城比較少,丘陵河流多,水稻田位于群山河流的環抱之中。

前面,就只有一座酃縣,攻下了酃縣之后,白文選就能兵臨衡州城下。

明軍五更啟程,水陸并進,只用了大約一個上午的時間,在中午便抵達酃縣。

酃縣是衡州南面的門戶,原本白文選以為,在這里會遇見清軍抵抗。誰知明軍兵臨城下,卻發現這座縣城不堪一擊,明軍只是一喊話,城內的民壯和白役便打開城門投降。等到白文選進入城內,這才發現,縣令已經在縣衙里面自盡了。

“這里怎么都沒有兵駐守?”白文選問一名投降的衙役。

衙役回答道:“回王爺,清軍都去了衡州了!這樣的小縣城根本無人駐守。縣令老爺又不肯背上失土之罪,便一個人自盡了。”

也就在白文選大軍往衡州推進的時候,瓊州軍也從郴州出發,一路北上。

中秋節的前三天,白文選大軍和王新宇的瓊州軍在衡州城下勝利會師,兩軍合并一路,開始了對衡州的圍攻。

湘江上,明軍水師遭遇了清軍船隊。由于靈渠尚未完工,進入湘江的明軍水師都是只有一些小舢板,而清軍湖南水師卻有不少大船。(未完待續。)

AllRightsRe色rved


上一章  |  大明艦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