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艦隊第八十四章 書院報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艦隊 >>大明艦隊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四章 書院報社

第八十四章 書院報社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27日  作者:鐵血坦克兵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鐵血坦克兵 | 大明艦隊 

江南,一家掛著長江報社的牌子被人揭開,鑼鼓聲天,鞭炮齊鳴,長江報社在熱鬧的氣氛中開門營業。

這長江報社乃瓊州軍在江南的官方報社,也是第一份對民間公開的報紙。可是這長江報社的成立卻十分倉促,從王新宇拍腦袋組建戰地記者,到把素材送去杭州,再到由祁班孫等人召集一批讀書人,建立報社,正式印刷出版,前后不過十天時間,第一份長江周報就呱呱落地,正式向大江南北發行。

籌備的時間如此之短,發行速度如此之快,主要是得益于一批江南士族對明軍的。距離江南三大案過去的時間不遠,祁班孫、魏耕等一批江南士子險些遇害,幸虧是明軍來救下他們。

聽說要發行報紙,揭露清軍的殘暴,祁班孫和魏耕等人第一時間就站出來。

魏耕已經在杭州當官,當上了明廷的浙江巡撫。要在杭州辦報社,魏耕第一個。在接到了來自寧波的戰報和開辦報社的提議之后,魏耕親自籌建長江報社。

祁理孫和祁班孫兄弟立即站出來,財大氣粗的祁家把自己在杭州的一處店面貢獻出來,當成了報社辦公處。

有祁家的財力,很快就招募到一批排版工匠,購買了印刷器材和大量紙張。

接著,張煌言頒發的任命書就下來了,由擔任文淵閣學士的祁班孫擔任首任報社學士。

當年還沒有報社主編一詞,王新宇可能也覺得主編這個詞太過于前衛了,于是報社的第一把手就任命為學士,長江報社是屬于文淵閣的下屬機構,由文淵閣內閣學士擔任主編,所以第一把手也是學士官職。

大學士要掌管整個文淵閣,而且還要參與內閣各種事物,故只能由下屬的內閣學士擔任報社一把手。

但報社的上級單位不僅是文淵閣,也同時屬于禮部所管轄,聽命于禮部尚書。

除了官方報紙之外,江南的明廷還允許組建私人報社,但要建立報社,首先必須是有功名的人,其次是要通過禮部允許,經過審批之后方可建立私人報社。當然,私人報社那是后話,第一個私人報社是由原被俘的清廷官員朱昌祚所建。他剛剛重獲自由,北方朝廷那邊是回不去了,他又不愿意給南方的“逆賊”做事,于是建立了一座書院。后來,這座書院也創辦了一家報社,命名為江南報社。

目前還只有一家官方報社,完全都是為明軍所服務的。

當朱耷帶著戰地記者,把畫有寧波城內百姓慘狀的原稿送回杭州的時候,張煌言、魏耕、祁班孫等人都憤怒了。

張煌言再也顧不上文人的風度,瞪著血紅的眼睛,拍案而起:“這種事情必須要讓天下人都知道!韃子想要再學新會,才導致了今天的慘劇!把這件事登報出來,讓天下人都看到韃子的兇殘!尤其是范承謨這樣的假韃子!”

內閣學院中,當然也有人發出不同的聲音。一名年輕的校理站了出來:“各位大人,那南洋郡王還是不夠愛護百姓。若是他真的愛護百姓,就不會下令炮轟城墻了。”

這樣的聲音也得到了不少學子的贊同,不少人認為,既然攻打寧波,只要攻下,城內的百姓就是大明的子民。以儒家之道,本來就要愛民。可是王新宇居然炮轟手無寸鐵的百姓,未免過于兇殘。如果這樣的事情能登報出來,只能讓別的地方的百姓把明軍當成是和韃子一樣兇殘的殘暴之師,會起到很壞的影響。

“對!如果王爺他仁慈的話,應該圍困城內韃子!這樣百姓就不會死了!”另外一名年輕的學院學士道。

等那些學子都說完了,曾經去過嶺南的屈大均才發話道:“難道我們王師不開炮,城內的百姓就能活下去了?你們還記不記得新會之戰?”

新會之戰時隔不遠,這里的人都知道那件事。

屈大均又道:“當年晉王圍城,就是因為韃子驅使百姓來守城!晉王不忍心傷害百姓。結果呢?城內沒糧食了,韃子居然以百姓為食!新會城內,被吃掉了多少百姓!你們覺得,不開炮就是仁慈了?若是圍城,你們能保證寧波城的韃子不會像新會的那樣?錯了!有時候當機立斷才是仁慈。”

經過一番商討后,長江報社的第一份報紙排版印刷出來。

印刷報紙,所有的字都是活字印刷的,而且是當年最先進的陶瓷活字印刷術,十分方便,排版的速度也很快。所謂的陶瓷活字印刷術,就是把雕刻成的泥活字進行燒制,變成陶瓷的活字,就能用來排版了。

不過朱耷等戰地記者送回來的占地場景畫,就比較麻煩了,只能采取雕版印刷的辦法來印畫。所幸的是,按照要求,畫的大小不需要太大,只占據了小部分版面。

由雕版工匠在泥土版上進行雕刻,雕刻完成后,放入專門燒活字的瓦窯中燒制,即可得到陶瓷印刷版。排版的時候,把雕版和活字放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排版,那樣就完成了一個版面的排版,然后印刷出來。

這一期的長江周報,幾乎全版的內容都是明軍在寧波的戰事。

對于報紙被命名為長江周報,一開始很多人都不理解。后來是精通西洋歷法的宋士慧,也就是宋應星的長子解釋了之后,大家才明白,原來在西洋歷法中,一周就是七天,一個月分為四周。

報紙每日發行的話,當年通訊落后,信息流通量哪里有那么大?就算怎么編都沒辦法每天出版一份報紙。

若是按月發行,那還能叫報紙?當年通訊再落后,信息傳輸量再小,可是一個月發行一次報紙也太久了吧?在一個月之內,能有很多事情發生,那些變化都是不可預測的,有些突發事件,難道就不報道了嗎?

于是王新宇暫時采取了周報的方式。等以后,隨著明軍控制區域的增加,會逐漸開始發行日報。在以后剛剛發行日報的時候,當然沒有那么多值得刊登的新聞,所以新聞只是占了報紙一定的篇幅,報紙上面還能發散文詩歌,可以連載小說。另外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報紙上刊登!

南洋紅雙喜,抽出男人的滋味。

南洋航運定期郵船,每周一上海啟航,途中停靠呂宋、新加坡,終點興都,安全快捷,歡迎乘坐。

您想要享受一日三千里,在海上飛行的速度嗎?南洋公司雙體快船航運公司歡迎您,從上海到興都只要六天!對,只要六天!只要六天,您就能從長江口到南洋,您還猶豫什么?趕快來快船公司報名吧!您可以包船,也可以等待船期。

王新宇心里惡搞的想著以后報紙上的內容。

報紙印刷出來之后,就在明軍控制下的各區域發行,其中還有一部分報紙將會遠航南洋,送到位于緬甸的永歷朝廷那邊發行。用來運送報紙的船只是三艘專用的飛剪船,那種船被改成了客貨兩用船,專門航行上海到緬甸航線。這四艘船成為定期班船,被王新宇命名為郵船,意思就是運送郵件的船,當然也負責載客任務。

定期班船,也就是郵船,飛剪船型,是最新建造的四艘船,該型船排水量七百八十噸級,可以載客兩百人,載貨三百噸,每個星期一從上海啟航,船速十四節,航行時間半個月。從興都到上海的定期班船,每個星期三啟航。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報紙是要送到北方去的,讓北方京城的旗人都看到,因為范承謨不聽警告,將會導致明軍報復,屠盡滿城。

這其實是把一個難題交給布木布泰和一班清廷重臣,怎么處理范文程一家,那就看清廷如何處理了。這件事對清廷來說是個頭疼的問題。若是殺了范文程一家,王新宇不僅除掉了這個大漢jian,而且還讓天下的貳臣看到給清廷賣命沒有好下場;若是清廷不殺范文程,那么京城的旗人鬧了起來,看布木布泰他們如何收場。

送往北方的報紙量并不是很多,由天地會的特工人員暗中攜帶報紙,走漕運線,抵達京城之后,再通過渠道把報紙發出去。

當年漕運速度并不快,報紙送到京城,當京城的旗人們看到報紙的時候,已經是寧波內城被攻破一個月之后的事情了。因為戰報傳遞速度較快,范文程此前已經得知他兒子范承謨戰敗自殺的消息。

“兒啊!”范文程還沉浸在喪子的悲痛之中。

朝廷已經知道了滿城被屠的事情,為了不讓旗人把仇恨對準范文程一家,朝廷隱瞞了因為范承謨用漢人當人質,才遭致明軍報復,屠滅滿城的真相。盡管布木布泰和一干滿臣重臣護著范文程,但范文程很擔心紙包不住火,一旦旗人們了解到事情的真相,那么范家將要如何面對旗人們的怒火呢?

“老爺,寧大人來了!”外面走進范文程的管家。

“快讓他進來!”范文程道。

范文程的多年老友,同為遼東時候的就投靠了老奴的大漢奸寧完我走進范府。人還沒到,聲音就傳了進來:“憲斗(范文程字)啊!大事不妙了!大事不妙了!”

“不知道何事公甫(寧完我字)如此慌張?”范文程親自走出書房迎接。

寧完我急匆匆走進范文程的書房中,手里拿著一份邸報模樣的東西,往范文程的書桌上面一放:“憲斗老弟啊!京城亂了!旗人們都亂了!你看看這個吧!那蠻子不知道什么時候搞出這個東西送到京城來了!旗人都知道了!”

范文程連忙拿起那邸報模樣的紙張來,又拿起湯若望送給自己的放大鏡,放在那報紙上,只看到頭版標題,范文程就感覺自己頭暈腦脹,胸口一陣發悶,只見報紙的頭版頭條上面這樣寫著:浙江巡撫范承謨為抗拒大明王師,不聽警告,竟然以百姓為質,結果遭致王師報復屠城。

下面具體寫的是什么內容,范文程都沒看清楚,總之一些真相,他事先已經是從朝廷那邊知道了,是范承謨不聽警告,一意孤行,明軍報復屠城。

報紙上面還配有圖,是雕版印刷出來的圖片,畫的質量不錯,畫得惟妙惟肖的,上面有百姓被范承謨當人質的時候,被炮彈打成碎片的慘狀,也有范府被屠戮一空,范承謨全家自盡和被殺的圖畫,也有明軍屠滅滿城時的場景。圖片上,旗人一排排跪在地上,身穿明軍戰衣的士卒們揮刀砍下旗人的頭顱。

整張報紙絕大多數版面,都是明軍攻打寧波時的記錄,從明軍開始攻城,到寧波外城破,再到攻克滿城,上面的記錄,比清廷得到的戰報還要詳細。

范文程突然大叫一聲,口吐鮮血,昏厥過去。

“大人!”

“老爺!”

寧完我和范府管家連忙上來,又是掐人中,又是揉背,過了半晌,范文程才緩緩蘇醒過來。他睜開眼睛后,第一句話就是:“趕快備轎!老夫要進宮面見太皇太后老佛爺!這件事太大了,要向老佛爺請罪!”

就在這個時候,外面傳來了旗人們憤怒的吼叫聲:

“范文程滾出來!”

“范老狗,你的兒子害死了那么旗人!快出來償命!”

“殺了范老狗!”

“殺了姓范的這條老狗哪夠!把這老狗一家都殺了!”

“老子早就看這漢狗一家不順眼了!殺了他們!”

“范老狗!你還我兒子女兒來!”

范府管家嚇得渾身發抖:“老爺,怎么辦?外面都被旗人堵住了!外面出不去了!”

范文程也是束手無措:“我們躲在府里,今天出不去了!等天黑了,再進宮向太皇太后老佛爺請罪!”

而就在此時,京城所有的茶館內,關于范承謨的事情已經傳得沸沸揚揚。旗人們相互傳告的不是范承謨為國捐軀一事,而是范承謨不聽警告,害死了寧波滿城旗人的事情。

“明狗雖然可恨,但他們什么時候屠過滿城啊!杭州被人攻下,滿城旗人也沒被殺,聽說都活得好好的!”一條大約三十歲左右的漢子大聲道。

這條漢子名叫楊起隆,以說書為生,京城的旗人都很喜歡聽他說書。(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明艦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