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艦隊第二十七章 俘虜安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艦隊 >>大明艦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七章 俘虜安置

第二十七章 俘虜安置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08日  作者:鐵血坦克兵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鐵血坦克兵 | 大明艦隊 
快捷翻頁→鍵



熱門、、、、、、、、、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持贊賞!

“這些俘虜我們都要了!”及時趕來的王進忠開口要俘虜,幫李來亨解決了一個頭疼的問題,也避免了這些俘虜被劉體純等人坑殺的命運。`

李來亨驚得嘴巴可以塞進一個雞蛋:“那么多俘虜,你們哪里來的糧食養得起他們?”

“實不相瞞,我們的糧食也只夠自己吃的。”王進忠拱手道。

“那你們怎么養活這些俘虜?”李來亨將信將疑的問道。

“我們可以從吳三桂那邊買點糧食,不用很多,買點糙米、高粱、蕎麥,再加上我們從吐蕃人那里購來的青稞,足夠堅持到糧食收成的。已經開春了,只要我們把紅薯種下去,四個月之后收成,這些糧食就夠所有人吃了。”王進忠回答道。

“紅薯?這東西不是在福建嶺南才能種嗎?四川能種得活嗎?”李來亨他們畢竟是去過湖南一帶,見過這種東西。只不過他們還以為紅薯只能在嶺南種植,并不知道這種農作物其實可以大面積推廣。

“可以種得活!只要不是在漢中以北的北方就可以。”王進忠回答道。當年還沒有培植出可以耐寒的紅薯,只能在南方種植,過了秦嶺淮河以北,就很難種植這種作物了。

當年來自美洲的農作物里面,玉米已經是大江南北都大面積種植了,不過那時候的玉米也是沒有經過改良的玉米,產量并不是很高,在北方只是一種糧食的替代品,沒有番薯那樣驚人的高產量。

李國英苦心經營的四川綠營被全部殲滅,整個四川又落入到明軍手中。經過多年戰亂的四川已經沒多少人口了,大片肥沃的土地荒蕪,變成了無主之地,長滿了雜草。成為野獸的樂園。被俘的綠營清兵,無疑是最好的勞動力。只要把他們打散了,分散到各地開農田,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恢復四川的農業生產。

比較困難的,是堅持過頭幾個月。

番薯的生長期有四個多月,頭一批番薯種下去,最快也得四個月后才能收成。這段時間是最難熬的時間。

不過西征軍有辦法,瓊州軍和吳三桂之間有貿易往來。`從吳三桂手里獲得一些糙米雜糧,再購買一些吳三桂不要的米糠麥麩,這些條件吳三桂還是肯答應的。瓊州軍和李定國的明軍在緬甸也種植有番薯,也能調撥一批進來,大不了在經過云南的時候,多給吳三桂一些銀子,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至于吳三桂那邊,是不會不給面子的。本來吳三桂的軍餉糧食都受制于清廷,他想要安安穩穩當一個西南的藩王都當不安穩,清廷對吳三桂從來就不放心。已經兩次逼迫他裁軍了。

吳三桂心中自然清楚,作為一名地方藩王,最重要的就是手頭的兵。可是云貴貧瘠之地,就依靠當地出產,哪里養活得了那么多兵馬啊!清廷拿著糧餉來迫使吳三桂裁軍,吳三桂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自從開始接收轉口貿易和八旗特供品的生意之后,吳三桂的銀子越來越多,根本就不用再看著清廷臉色行事。有了這些錢,吳三桂把裁下來的兵就不用遣散回家了,可以留在云貴變成了軍屯戶。種田的同時也沒有生疏了軍事訓練,云貴的土地貧瘠,軍屯戶自己種的地無法養活自己,吳三桂就給軍屯戶補貼糧餉。

之所以吳三桂這樣做。他也是擔心清廷哪一天對自己下手。吳三桂藏兵于民,一旦有需要,這些軍屯戶馬上就能變成精兵。

再加上劉玄初等人老是給吳三桂吹風:“大帥您現在賺得缽滿盆滿的,已經是所有藩王中最富有的一個了,難免有一天朝廷上面一些奸佞會眼紅您,可能會給您制造一點麻煩。為了防患于未然。我們得有所準備。”

為了應對可能到來的威脅,吳三桂還自己悄悄的開辦兵器作坊,生產盔甲、刀劍、弓箭、鳥銃和火藥。

投入劉玄初門下的瓊州軍內應鄧鴻,在王新宇的指點之下開了金手指,幫吳三桂找出了幾處鐵礦和硝石礦,這更是令他深得吳三桂的信任。有了這些鐵礦和硝石礦之后,吳三桂秘密建立多處兵器作坊,暗中打造大量兵器,以防不測之用。同時,吳三桂還看中了瓊州軍精良的火器和鎧甲,在貿易的時候,吳三桂讓汪士榮暗中采購一批火器和鎧甲,用來增強平西王府軍隊的實力。

至于糧食方面,這時候的吳三桂也不怕朝廷掐住他的喉嚨。雖然云貴土地貧瘠,自己產出的糧食無法自給自足,但無論是安南還是緬甸,都是富饒的產糧區,吳三桂甚至直接從安南和緬甸購買糧食,在暗中儲存了大量的糧草。

可以說,西征軍若要向吳三桂購買糧食,有劉玄初和鄧鴻兩人暗中幫忙,買不到糧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假如吳三桂真的一根筋不肯賣糧食,那么瓊州軍就斷絕同吳三桂的貿易,到時候吃大虧的還是吳三桂。

“上船!帶你們去成都了!”西征軍士卒們吆喝著,驅趕一隊隊的俘虜上船。

繳獲的清軍水師的戰船,都成為了西征軍的運輸船。下游的張長庚,在連續進攻了七天七夜,損兵折將卻寸步難行,也就放緩了進攻度。后來張長庚見到了逃出的李國英等人,于是放棄了進攻,帶著湖廣綠營清軍順流而下返回武昌。

夔東義軍面臨的壓力一下減小,所有的人都在歡呼勝利。

湖廣清軍退兵之后,李來亨就同王進忠簽訂了協議:夔東義軍仍然占據巫山、茅麓山、萬州、巴東等地,西征軍把渝城讓出來,讓給夔東義軍。這樣夔東義軍就等于是占據有利地形,看守四川的門戶。而西征軍占領成都、劍閣、廣元和川西,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為夔東義軍提供糧草、盔甲、兵器等。

經過多場激戰,西征軍的彈藥消耗嚴重,各種火器使用的火藥基本上告罄。從緬甸長途運輸進來又不方便,必須就地生產彈藥。

為了能夠就地補充彈藥。王進忠在川西根據地建造了火藥作坊,并在當地開硝石礦。廣元一帶被西征軍占領,那里就有一大片的天然硝石礦,綿陽一帶也有大量的硝石礦。這些礦區落入到王進忠手中,抓來的一部分俘虜就剛好送去開礦。

除了硝石礦之外,王進忠還曾經從王新宇那里獲得了新的采硝辦法:糞池、野外動物糞便,都能采集到芒硝,經過加工。就能獲得硝石。

原綠營清兵林二虎被人押上了一條船,船上擠滿了同樣被俘的綠營清兵,所有的人都被繩索捆得結結實實的,四周站著手持利刃的西征軍士卒,虎視眈眈的盯住他們,只要誰有一點異動,刀子馬上就會砍在頭上。

負責劃船搖櫓的也是被俘的綠營兵,都是原綠營水師的士卒,不過他們的待遇比綠營6師的俘虜要好一些,因為他們的手沒有被捆綁。只是把腳綁在甲板上,雙手要用來劃槳搖櫓,在俘虜槳手的身后,站著拿皮鞭的明軍士卒,監督他們用力劃槳。

“開船了!”明軍士卒大喝。

明軍水手們拉動繩索,船帆緩緩升了起來。幾名水手用竹竿子把船撐離碼頭,之后監督俘虜槳手的明軍士卒就喝令,讓俘虜們劃槳。若是有人偷懶,皮鞭就會毫不留情的抽打上去。

船在江面上航行了一個白天,到了天黑下來的時候。船隊靠岸,明軍士卒把俘虜們從船上押下來,在江邊扎營,開鍋做飯。

三峽因為水流湍急。礁石林立,水下情況復雜,為了保險起見,當年在一般情況下夜間是不行船的,到了天黑,船隊就要靠岸。

火頭兵們拾來了柴火。點燃了一堆堆篝火,在上面架起大鍋。

大鍋內盛滿從江邊小溪中取來的清水,放入糙米、蕎麥、青稞面、高粱米,再摻入米糠和麥麩,加入一點豆子,經過熬制,最后放入從山上采來的野菜,就變成了粥。不用說也知道,這些是提供給俘虜們吃的飯。

押送俘虜的明軍士卒們,自己吃的東西其實也沒比這些好多少,明軍士卒們吃的粥,是用糙米、蕎麥、青稞面、高粱米和黃豆熬制的,同樣也摻入了米糠和麥麩,只是放入的米糠和麥麩少了一點,糧食略多了一點而已,熬粥的時候,還放入一點野生姜絲,幾條江里撈上來的小魚,最后放入山里采來的野菜和野蘑菇。

一下接收了那么多俘虜,西征軍的糧食確實出現了緊張,雖說在成都和廣元都有繳獲,在川西也得到了當地藏民繳納稅收的糧食,不過也只能解決兩三萬大軍的糧食。李來亨把六萬多俘虜一下就給了西征軍五萬,再加上西征軍自己俘虜的一萬多清兵,這多出來的六萬多張嘴巴要吃飯,使得本來還算寬裕的西征軍一下就陷入糧食緊張的狀態之中。

派出找劉玄初和鄧鴻,準備從吳三桂手中購買糧食的使者已經出了,從巴東趕去昆明就算是六百里加急的度也得四天時間,更何況西征軍在這里又沒有驛站可以換馬,騎著一匹矮小滇馬的使者能日行兩百里就頂天了,這去一趟,至少得十二天才能到昆明。再通過劉玄初和鄧鴻說服吳三桂,從吳三桂手中購得糧食,還得從云南運到成都,這又得一個多月的時間。頭一批糧食,能在兩個月后送到已經是很快了。

可能是李來亨看在王進忠接收了大部分俘虜,解決了他的難題的面子上,也撥給了西征軍一部分糧食,這才略有些緩解。

不過西征軍目前的存糧至少得支撐兩個月的時間,還得提防吳三桂不給面子,怎么說也得做好糧食吃三個月的準備。而番薯種下去,得四個月后才能收成。萬一吳三桂不賣糧食,那么還有一個月的時間要斷糧,西征軍就只能挖野草吃草根了。

林二虎見到明軍士卒碗中的食物比自己的也沒好多少,心中有幾分不安:這些明軍怎么也吃那么差?難道他們糧食也不夠嗎?不過短時間內,朝廷不可能再派兵攻打四川了,如果到時候明軍也斷糧了,那不是還得挨餓啊!但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現在能活下去一天算一天吧,反正這亂世之中人命不值錢。

船隊在長江上逆流而上,過了渝城,瀘州,向成都方向航行。因為是逆流而上,夜間又不能航行,船航行的度極慢,大約只有二到三節左右的航,每天只能航行七八十里,整整航行了一個月,才到了成都。

糧食的問題已經解決,派去吳三桂那里的使者回來了,給王進忠他們帶回一個好消息:經過劉玄初和鄧鴻的鼎力幫忙,吳三桂答應賣給西征軍糧食。

航行途中,有些俘虜在過了渝城之后就被明軍帶下了船,據說他們要在當地開荒種田,種植一種叫番薯的糧食。

等到了成都的時候,只剩下一萬多俘虜了,還有一部分俘虜還要繼續趕路,據說是送往綿陽開礦的。林二虎和六千多俘虜被明軍送入成都城內。

曾經的天府之國,如今一片荒涼,成都城外都是雜草叢生。進入城內后,林二虎現城內很多建筑物都毀于戰火,有不少人在城內種地,不過種的是水稻田,而不是那種名叫番薯的高產作物。后來林二虎才知道,原來在成都城內種地的,除了先前俘虜的一批清兵外,就是一些66續續從山里面出來的原四川百姓,這兩種人加起來都不多,還不到一萬人。

進入成都城內后,明軍給這些俘虜們吃了一頓干的飯,是青稞面和面粉做的面條,上面有幾根蔬菜,一點咸菜,還有一丁點臘肉。

“大家好好吃!吃飽之后出城去干活!城里面的田地不夠了,去外面開放荒地!”一名明軍軍官對俘虜們說道。

林二虎狼吞虎咽吃完了這一碗面條,他覺得自己以前吃過的東西從來就沒有那么香的,這是他有生以來吃過的最好吃的一頓飯。

吃完飯之后,林二虎和俘虜們就被帶到城外。

“弟兄們,大家都吃飽了,有力氣干活了吧?先把自己的窩搭起來!”一名軍官吆喝著指揮俘虜們干活。

(未完待續。)

推薦本章到:


上一章  |  大明艦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