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艦隊第九十三章 一窩蜂和銅臼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艦隊 >>大明艦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三章 一窩蜂和銅臼炮

第九十三章 一窩蜂和銅臼炮


更新時間:2016年02月28日  作者:鐵血坦克兵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鐵血坦克兵 | 大明艦隊 
·對荷之戰

從常熟到崇明島,不過六十公里。☆→☆→,鄭成功帶著王新宇、鄭聰、劉國軒、陳永華、黃廷、王余佑、黃昭等人,乘坐快船,順流而下,不過兩個時辰就到了崇明島。

鄭成功一行人登上崇明島,負責押送新式一窩蜂火箭的蔡云上前拱手作揖:“卑職叩見王爺!二十輛新式火廂車全部運到!”

“走,帶孤去看看!”鄭成功大手一揮。

走到停放新式一窩蜂的地方,只見二十輛覆蓋著帆布的炮車一字擺開,停放在平地上。鄭成功走上前,掀開一輛炮車的帆布,卻見這輛被稱之為火廂車的新式一窩蜂火箭,和之前明軍用的火廂車,一窩蜂火箭有很大的不同。以前遼東明軍對付后金,使用的一窩蜂火箭是用木筒里面裝火箭,一個木筒可以發射三到三十二枚火箭;以前的火廂車,有三百支箭和一百二十八支箭的,其實就是在車上面安放一窩蜂火箭。

這種新式火廂車,使用的不是原來的火廂車的車身,而是使用西式四磅炮的炮架,有兩個很大的輪子,能用馬匹牽引。炮架上面,有銅制的支柱支撐起三十二個銅制發射導軌。這是戴蒼根據《武備志》里面的火箭溜的圖紙,把原來單個的銅制導軌合并起來,組成了多管火箭炮,安放在炮架上,就成為新式火廂車。

銅制發射導軌,就意味著這種一窩蜂可以重復使用,不像原來的木筒,一次發射完后,木筒也燒壞了,要換上新的。

鄭成功道:“把新式一窩蜂火箭拿過來看看。”

蔡云令人呈上一枚新式一窩蜂火箭,放在鄭成功面前。

鄭成功仔細打量這枚火箭。只見火箭的頭部是用厚紙板糊成的,后面是一根很長的木桿,用來起平衡作用。

王新宇也拿起這枚火箭觀察了一番,估計這枚火箭彈頭的直徑有兩寸多一點,彈頭長度為兩尺,后面的木桿有五尺長。結構很像后來的康格里夫火箭。一枚火箭重量大概十多斤,彈頭后面有導火索。

“這種火箭的威力如何?”王新宇問道。

蔡云回道:“一枚火箭里面裝有爆炸的火藥三斤,還有鋼珠鐵蒺藜,和一發紅夷炮的開花炮彈威力相當。但卑職見過這種火箭試射,爆炸率比紅夷炮的開花彈爆炸率要高得多,而且射速快。雖然精度很差,但是多發齊射,可以彌補精度差的弱點。”

“射程呢?”鄭成功問道。

“能射兩百丈之遠,比不上紅夷炮的射程。連臼炮的射程都不如。不過可以密集發射,能殺傷成片的韃子。”蔡云回道。

王余佑笑道:“卑職在廈門的時候,就見過戴大人父子試射這種武器,若是結陣,對付韃子騎兵,這是一種利器啊!只是有一點,這種火箭造價極高。”

“造價如何?”鄭成功問道。

當年遼東明軍之所以無法大量裝備能夠對付騎兵的一窩蜂火箭和威力巨大的火廂車,就是承受不了這些武器高昂的造價。火廂車和一窩蜂火箭發射的羽箭。一支箭的造價在一兩多到二兩銀子之間,十多輛火廂車一次性發射。就是幾千兩銀子撒出去!而功效也就是相當于弓箭手發射的亂箭。

崇禎當時窮得龍袍都打補丁了,怎么可能大量裝備這種奢侈的武器?而且一窩蜂的射程又不如后金的大炮,自從孔有德投降后金,后金有了大炮后,明軍就不再裝備火廂車這種奢侈又容易成為對方大炮攻擊目標的武器。

王余佑回道:“這種武器比當年遼東的火廂車還要貴!一枚裝填普通火藥的火箭造價大約三十里銀子,若是裝填王將軍那種新式火藥。一枚火箭造價要上百銀子。”

鄭成功倒抽了一口冷氣:“好家伙!一輛車一次就要打掉一千兩銀子!這二十輛火廂車一次齊射,就是兩萬多銀子沒了!”

“而且這種火廂車裝填速度很快,一輪齊射完后,可以馬上再次裝填進行第二輪齊射。三輪齊射后,才要考慮給發射架降溫。”蔡云回道。

鄭成功笑道:“貴就貴點。威力大就好!三輪齊射出去,每一發都是開花彈,可以消滅多少韃子!還好有羽兒開辟的馬尼拉貿易線,要不然,孤還真承受不起這樣的銀子消費!等打敗了韃子,孤回去要好好賞賜戴蒼父子!”

接下來,王余佑又介紹了戴蒼父子制造的子母炮,銅臼炮等新式武器。

子母炮是戴蒼和戴梓父子根據佛郎機改進而來的一種新式火炮,重量比佛郎機輕,因為改進了氣密性,精度和射程都超過佛郎機。這種炮原本是戴梓幫康熙制造的,在平三藩和對付噶爾丹的時候立下汗馬功勞,現在提前來到這個世上,變成了明軍手中的利器。該炮有兩種,一種是九十斤的鐵炮,還有一種是四十斤的銅炮。

銅臼炮,是戴梓根據王新宇的臼炮圖紙,改進的新式臼炮。

和原來的鐵炮相比,銅炮在同樣口徑的情況下,炮管壁可以更薄,更不容易炸膛,所以重量也就更輕。一門可以發射三十二磅開花炮彈的銅臼炮,重量居然只有兩百多斤!而發射八磅炮彈的銅臼炮,重量只有四十斤左右。

看到這些銅臼炮,王新宇心中大喜:這樣的重量,已經接近后世的迫擊炮了!山地部隊攜帶方便,威力大,是隔山打牛的利器!雖說射速比后來的迫擊炮要慢得多,不過在這個時代已經是非常先進的武器了。

至于真正的迫擊炮,還要等大面積種植橡膠,給炮彈安裝上閉氣環,解決了炮彈和炮管的密閉性問題,才有可能誕生,那個還早的事情。

見到了這些新式武器之后,鄭成功十分高興,但很快他又恢復了理智,想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介祺(王余佑字)啊。你說的我軍可以利用兵器的優勢,主動出擊,在丘陵地帶尋找鰲拜老賊的主力決戰。可是鰲拜若是不進攻我們的山頭,而是采取包圍的手段,利用兵力上的優勢,切斷我們的后勤補給線。我們的將士被困山頭,最后不是要敗?”

王余佑道:“回王爺,我們是利用山頭布置銅臼炮,散兵出擊,四處襲擾韃子。但是真正決戰的戰場,卻是在丘陵和丘陵之間的平地上!鰲拜一開始吃了我們銅臼炮的虧,他肯定不會去損失大量人手去攻打山頭,會選擇切斷我們的輜重運輸線,包圍我軍。既然他要選擇包圍我軍。那我軍就在山坳中的平地上,同鰲拜決戰!”

“這都需要去實地勘察地形,才能做出兵力部署。”鄭成功道。

王余佑點了點頭:“卑職就準備去勘察地形,安排決戰地點。到時候鰲拜想要包圍我們,我們可以先避其鋒芒,利用機動兵力來分散敵軍,最后是反包圍他們的其中一支凸出部,集中兵力。殲滅一支!至于我們的后勤運輸線,必須保證安全。所以這個決戰地點不能距離杭州太遠。但也不能太近。”

鄭成功點了點頭:“本王明白,距離杭州太近了,韃子直接就從杭州北面的平地繞過來,直接攻城了。距離杭州太遠,我們的兵力不足,不能保證運輸線的安全。”

王新宇問道:“王先生。我們選擇在杭州城西同韃子決戰,但我們的主力都還在常熟,從常熟到杭州,就算是走運河運兵,最快也得兩天兩夜的時間。而我們到了杭州之后。就無法再依靠水路,只能走陸路行軍,能日行五十里算很快了!按照這樣計算,我軍布置到杭州西面至少需要十多天的時間。而鰲拜已經到了涇縣,若是韃子加快行軍速度,十多天后,就已經抵達杭州西面,那時候我們還沒布置好,怎么對抗?”

王余佑笑道:“王將軍,卑職研究過你打的幾場戰役,都是用拖的辦法,延緩韃子行軍速度。這一次,我們還是可以用拖的辦法!用小股部隊襲擾敵人,讓韃子沿途不得安寧,給我軍爭取到時間!”

“若是鰲拜不理會我們,同樣派遣小股部隊,牽制我們的騷擾小隊,他們的主力搶在我們前面攻下杭州呢?”王新宇又問。

王余佑道:“鰲拜不敢這樣冒險!他們的后方不穩,就貿然進攻杭州,反而會讓他們的十多萬大軍陷入杭州孤城內,陷入我軍的包圍圈!王將軍你自己看地圖,西面有我們的騷擾部隊,西北是湖州,東面是錢塘江,北面是我們占領的嘉興等地。到時候只要我們切斷了韃子的后勤補給線,杭州城內我們堅壁清野,他們就會斷糧而遭到慘敗。鰲拜這次來,就是為了穩中取勝,不會貿然冒險。”

“王先生果然高明!”王新宇笑道,“本將也有一個想法:等我們打贏了這一仗,要派遣一支隊伍進入江西,在山區地帶建立我們的根據地,在韃子的心臟中插入一枚釘子,讓兩湖、安徽、江蘇、福建和浙江的韃子不得安寧!”

寧杭之間,丘陵河流密布,正是因為丘陵多,所以經濟發達區是在寧滬之間和滬杭之間,后世的鐵路線優先選擇滬寧和滬杭,繞了一個大彎。直到后來科技發展,才有修建了寧杭高鐵。寧杭西面的皖南,也都是大部分都是山區丘陵地形,有大量的叢林,小溪,丘陵和小河流,不利于騎兵機動。只有杭州北面一點地方,從杭州到湖州是平原,但湖州到杭州的水網地區有鄭家軍水師的大炮防御,鄭成功不擔心清軍走湖州。

至于清軍會不會因為前往杭州的道路被阻攔而改道進攻常熟?對這個鄭成功也不擔心,天地會完善的情報系統,可以隨時獲知清軍的動向。

明朝末年,明軍和清軍不管在關外交戰,還是清軍幾次入關之戰,明軍都吃到了情報方面的大虧,那時候原因有二:第一是皇太極不斷向關內派遣,收買大量細作,使得后金對大明了如指掌,而明軍對后金卻毫不了解;第二是交戰之前,后金善于騎馬的斥候數量遠多于明軍的夜不收,雙方探子的剿殺,明軍吃了虧。同時后金軍還殺死或俘獲所有靠近他們軍隊的漢人,斷絕明軍的情報來源。

現在的情況和當年不一樣了,清廷占領了大部分江山,漢人被剃發易服,清軍不可能把大軍行軍途中遇見的人都殺完;第二是江南多山多叢林,有利于明軍探子隱蔽,此時的情報對于雙方來說都是公平的。

明軍后勤線的保障十分重要,張煌言的浙軍就擔負起保障明軍后勤補給線的作用。

鄭家軍從揚州得勝渡江,回到常熟之后,張煌言的浙軍就離開常熟抵達杭州。明軍抵達杭州之后,就沿著新安江往上游開辟航道。進入山區之中,浙軍登陸,連續攻克了桐廬、青溪、建德、嚴州等城。

浙江綠營的主力都在杭州城被殲滅了,在這些縣城里面,幾乎沒有綠營清軍,只有一些縣衙和民壯。因為朱國治的江南三大案造成的惡劣影響,江南士族從心底仇恨清廷。明軍到來之后,當地的知縣因為遭到當地士紳阻擾,連民壯都無法召集全,再加上事先混入城內的天地會當內應,浙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連克四城。

王余佑的作戰計劃制定好之后,王新宇就派出瓊州軍第二山地鎮,乘船趕完杭州,準備同浙軍聯手,牽制清軍主力。雖然第二山地鎮是后來組建的一支新的山地軍(老的山地軍已經西征,在四川)可是這支軍隊的戰斗力并不差,擅長山區作戰。有浙軍的配合,瓊州軍第二山地鎮可以牽住清軍的鼻子。

至此,明軍建立了杭州沿江往上游航行,抵達桐廬之后,再沿著溪邊的山路,往皖南通行的一條運輸補給線。這是一條最安全的后勤補給線,不容易被清軍切斷。

皖南旌德縣境內,山巒重疊,一條蜿蜒的官道從苦石嶺到仙靈山之間的山坳中通過。

茂密的山林中,鉆出幾條身上披著綠色軍服的人影,手里拿著單筒望遠鏡,觀察山坳中的山路。過了片刻,清軍斥候騎兵從官道上通過。(未完待續。)u


上一章  |  大明艦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