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雪三百六十九 拿鹽換糧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靖康雪 >>靖康雪最新章節列表 >> 三百六十九 拿鹽換糧

三百六十九 拿鹽換糧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01日  作者:御炎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御炎 | 靖康雪 

作者:御炎

來自于

韓世忠有沒有把握,誰都不知道,但是岳飛總覺得自己似乎是著了韓世忠的道,從韓世忠露出了高深莫測的笑容開始,岳飛就覺得自己中了奸計,果然,第七天,韓世忠滿臉得瑟的帶著之前要去的一千鐵騎拉來了數目龐大的糧食。樂

西軍眾將的三觀都被刷新了,張憲揪著韓世忠的衣領子就要問韓世忠是不是打家劫舍了,要殺了韓世忠,韓世忠大喊冤枉,自己明明沒有那么做,為什么要這樣欺負人?自己只不過是和那些邊境的蕃人做了筆生意而已。

是人就要吃鹽,這是必需的,不吃鹽,人就要脫力,就會有死的風險,往小了說,不吃鹽的人沒力氣,往大了說,不吃鹽的人就要死,所以國家規定鹽鐵專賣,不是沒道理的,鹽甚至可以成為一種戰略物資。

更關鍵的一點在于,鹽不是現成的放在那兒只要去拿就有,鹽需要通過種種方式提純過濾之后才能成為能吃的食鹽,西北地區的確不少地方有鹵鹽的存在,但是那些鹵鹽都是很不純凈的,吃了以后要中毒要死人的,雖然這毒能解,但是總不能說吃一回鹽就解一次毒。

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內,制鹽技術都比較落后,沒有研究透,所以能吃的鹽就成為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所以醋布這個東西就應運而生,在前唐時期,大唐和西北一些少數部族發生戰爭的原因就在于食鹽的爭奪。漢人有制鹽技術,而部族沒有。還買不到,只能發動戰爭來搶鹽。

大宋建立以后,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制鹽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這個技術一直都被牢牢掌握在漢人手里,成為國家戰略資源。當然這一點對西夏還有遼人沒有效果。唐代覆滅之后的亂戰時代使得很多漢人為了逃避戰亂而躲到了北方草原和西北戈壁,成為了西夏和遼國的臣屬,建立政權的異族國家都掌握了制鹽技術。

他們也和大宋有貿易往來,所以并不缺乏這些,但是并不是每個異族國家都值得漢人去投效的,吐蕃就沒有,回鶻就沒有,宋邊境的大量小部族就沒有,他們依然沒有掌握制鹽技術。只能通過和漢人的貿易換取食鹽來生存。

大宋也不是傻子,掌握了這些道理之后,就巧妙地運用這些部族對食鹽的需求,死死的把握住了食鹽技術。用食鹽和這些部族做生意,做交易,甚至換取了這些部族善戰的勇士來大宋軍隊當兵,增強宋軍的戰斗力,陜西蕃漢兵,也就是西軍的別稱,就這樣誕生。

他們需要食鹽。離不開食鹽,大宋出于對抗黨項人和自身戰斗力不足的情況下,也需要拉攏他們來為自己作戰,這是很合理的利益交換,而且在這個交易問題上,很多時候,漢人都站在獲利者的位置上,戰爭不是常有的,但是吃鹽卻是每天必需的。

韓世忠是個老兵油子了,十八歲參軍,至今二十余年,在西軍摸爬滾打那么久,上上下下都摸的門兒清,童貫時代的一些西軍將領出于自身利益的想法,也會私下里和蕃人做生意,販賣私鹽,以此獲取暴利,這很正常。

韓世忠參與了進去,有些門路,加上他本人健談,還很狡猾,居然也就有了一些直接的交易對象。

通過和大宋的漢人數百年的雜居,這些蕃人也逐步掌握了農業技術,開始了農業生活,他們自己也可以生產出足夠的糧食,自給自足,順便利用高原的優勢放牧,用牲畜和糧食跟漢人做食鹽交易,換取食鹽,所以他們本身并不缺少糧食。

韓世忠從岳飛處取得了對西軍物資的暫時掌控權,立刻就從各地鹽庫里調集了一批數量龐大的食鹽,找全了自己的門路,開始大量兜售食鹽,說來也巧合,之前西軍和女真人的大戰使得邊境貿易幾乎斷絕,沒有物資和蕃人做生意,蕃人沒有鹽吃,急得團團轉,都快要病急亂投醫的去吃鹵鹽了。

韓世忠的出現成了他們的大救星,不要說了,牲畜,糧食,你看中什么,全都拿走,把食鹽給我們!

一場大宋方面的糧食危機和蕃人方面的食鹽危機就這樣被解決了,不可謂不神奇,他們對食鹽的需求量很大,韓世忠調集的那批食鹽瞬間就被搶光了,這老小子還無師自通的領悟了競拍的方式,誰給的價格高就把食鹽賣給誰,這下可好,原本能換一斤糧食的食鹽換到了三斤糧食,整整獲得了兩倍的暴利。

所以啊,販賣私鹽才無論如何都禁止不了。

西軍眾將聽的整個人都斯巴達了,沒錯,食鹽對于掌握了制鹽技術的大宋來說并不算什么,而且食鹽這種東西不是地里長出來的,只要有鹽池,要多少有多少,西軍別的什么都缺,就是沒缺過食鹽,那我們最富裕的東西去換取我們最缺乏的東西,還能換到好幾倍的暴利,這樣的好事,誰不愿意去做?

岳飛大喜過望,立刻下令從長安鹽庫調集大量食鹽交給韓世忠,拼命的從各地蕃人手里換取糧食和肉食,作為大軍的軍用物資,一邊上書給北京方面,認為自己獲取了大量糧食的前提下,已經具備了主動對西夏方面進行進攻破擊的底氣,只要攻取了黨項人的城池,自然可以得到足夠的物資補給,這也不算是以戰養戰,掠奪百姓。

岳飛希望趙桓可以批準自己擴大戰爭規模,從防守反擊戰轉變為滅國之戰,一舉解決黨項人的問題,徹底把西北邊陲安定下來,為北伐奠定足夠的基礎。

西軍沒有貿然發動進攻,一邊讓韓世忠這老小子去倒賣食鹽,換取足夠的糧食和肉食,積累軍用物資,一邊等待朝廷的最新指令,岳飛相信只要朝廷得到了這個消息,一定會允許自己擴大戰爭規模的,那個時候,可就不是三萬人可以解決的事情了,大概,還要增加更多的兵力,起碼再多三萬!

八百里加急的消息從長安到北京也要大半個月的時間,大半個月足夠韓世忠這老小子從蕃人手里掠奪來更多的糧食和肉食了,西軍的戰略物資慢慢的增加著,慢慢的增加著,慢慢的增加到了足以對西夏造成滅頂之災的程度。

北京方面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趙桓也是十分驚訝的,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西軍居然可以就地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他立刻把岳翻找來,把政事堂和樞密院大佬召集起來,向他們詢問現在該怎么辦。

吳用得知這個消息之后,大喜過望,他手里掌握著一整套研究出來的對付西夏的滅國戰策,限于糧食不足的問題而拿不出來,現在這個問題西軍自己可以解決,最高興的就是他。

“陛下,臣已經令樞密院研究出一整套切實可行的滅國戰策方案,請陛下閱覽指正!”吳用不管民政,他只管戰爭可以順利進行,在不缺乏后勤的情況下,就是他的考慮的基礎,趙桓接過了這份戰策,大概的掃視了一下,覺得挺有可行性的,就把他交給了岳翻:“岳卿,你看看。”

遞給岳翻之后,趙桓向趙鼎詢問:“趙卿,如果允許岳將軍擴大戰事規模,但是所用的糧食可以自行解決的話,其余的軍用物資,是否可以保證生產呢?弓矢,箭支,云梯,沖城槌和火藥,能否保證軍隊所需呢?”

趙鼎和身邊的隨行官員商議了一下,開口道:“陛下,如果不是糧食這些東西的話,其余的軍用物資所需的不過是木料、鋼鐵和硝石等等,都是可以采集的,這些是沒有問題的,只是,軍用物資需要工匠來制作,制作所需花費的人工和錢財,可能就要更多一些了,朝廷財政一直吃緊,可能有些問題,拿不出太多的錢財。”

趙桓拿出面前的本季度財政統計數據翻看了看,皺起眉頭:“雖然的確是有些緊張,但是,也不至于出不起這個費用吧?這樣,正在整修的宮殿就停下來吧,把木料石料和工匠都調去生產軍用物資,朕只能做到這么多,其余的,你們看著辦吧,朕決定,要支持岳將軍打好這一仗,既然有機會徹底解決西賊,那朝廷就不能拖大軍的后腿!”

趙鼎皺起眉頭,思索了很久,才說道:“陛下圣明,老臣盡力為之。”

趙桓點點頭,把目光投向岳翻:“岳卿,你覺得這樣打,有沒有什么問題?”

吳用和樞密院一行人也把目光投向岳翻,他們心里清楚,能決定這個戰策是否可行的人,是岳翻。

岳翻翻看著吳用的戰策,想起了之前在西北作戰的經驗,慢慢說道:“整體而言很切合實際,符合西軍作戰的一些長處,臣以為這樣做是可行的,可以把這份戰策一起送給岳將軍,讓岳將軍結合實際去安排,畢竟戰場瞬息萬變,真正需要的還是大將的臨陣指揮,朝廷不該對大將有掣肘。”

趙桓點點頭:“岳卿所言及是,那么,就這樣吧,趙卿,你去擬旨,下令工部全力趕制軍用物資運抵西北,支援西軍作戰,吳卿,你去下達指令,允許西軍擴大作戰規模,如果的確有戰機,朝廷允許西軍平滅西賊!另外,把這份戰策送到岳將軍手上,讓岳將軍來安排。”

群臣領命:“臣遵旨!”(未完待續。)

(梧州中文臺)

《》僅代表作者御炎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我們立刻刪除,的立場致力于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臺。

,謝謝大家!


上一章  |  靖康雪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