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之長生路271 定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武俠>> 武俠之長生路 >>武俠之長生路最新章節列表 >> 271 定鼎

271 定鼎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30日  作者:西城墻  分類: 武俠 | 傳統武俠 | 西城墻 | 武俠之長生路 


林長生與楊定初步商定后,便各自離開,林長生回了光明dǐng,并下詔召四大法王、五散人迅速趕回光明dǐng。同樣的,楊定也離開了峨眉,趕往福州。

光明dǐng圣火之旁,林長生叫人擺了個大圓桌,眾人圍了一圈,坐在一起。

林長生目光淡淡的掃視眾人,道:“韋蝠王介紹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了,你們怎么看?說一說吧。”

楊逍、殷天正、謝遜、韋一笑、五散人、五旗使,無不皺著眉頭,透著一股凝重與不解。聽林長生發問,他們齊齊的看向殷天正,希望殷天正首先開口。

殷天正張張嘴,卻突然發現自己不知怎么說。

林長生不當皇帝之事,他是知道的,林長生說過,殷素素也說過。既然如此,那就得要其他人當皇帝。他們這些江湖漢子,想到這diǎn的不多,更可能的是他們手下的起義軍將領。如今林長生要把皇帝的位子讓給別人,他雖覺不好,但在推翻元庭上,卻是最迅捷的方法。

忍不住,他看向后面擺放整齊的火槍,那是林長生回來時特意向楊定要來的,剛剛已經展示了它們的威力。

∫dǐng∫diǎn∫小∫說,.∧.o︽

林長生笑了笑,拍了拍手上資料,道:“這是我整理的。從探子發回來的臺灣消息,整理出的東西。我給你們說一下……”

“朝堂、內閣、俠王府,這是臺灣的三個權力機構,朝堂代表了皇帝,監視內閣執政。俠王府最開始也代表了皇帝,制衡內閣,但從臺灣發展看,俠王府如今不僅代表皇帝。還代表百姓。說簡單diǎn,他們就是百姓的眼睛,用來監視官員的。”

“在這三大部門外,還有軍事、執法、律法三部。軍事是皇室、內閣、俠王府共管,只有大家都同意,才可以調動軍隊。發兵作戰。執法的是大理寺,俠王府發現了不法官員,收集證據,轉交大理寺,由他們宣判。另外就是律法。”

“這個部門很有意思,是最近二十年才出現的。他的人員囊括了各類人群,官員、百姓、鄉紳等等。律法部是用來制定法律的,只要他們出臺了法律,你就必須遵守。任何人都不能意外。”

“大家知道這些看似簡單的東西,合在一起代表什么嗎?”他笑著發問,當從他們迷惑的臉上他就知道,這些人不懂。

他兀自道:“過去的天下,是皇帝、官宦的天下。只要皇帝一句話,你沒罪也有罪。可在臺灣不同。在臺灣,皇帝說你有罪,但律法說你無罪。那就是無罪。”

“什么?”

諸人都瞪大了眼睛,林長生說的再多。也沒有這一句話有沖擊力。在古代人腦子中,天下是皇帝的,可臺灣卻完全顛倒了這條規律,其沖擊不可想象。

“真的如此……”

他們紛紛看著自己手中資料,只看那些,他們確實覺得似是而非。可林長生一講,他們就覺得有些頭緒了。林長生道:“你們看后面那些律法規定與案例……”

在他準備的資料中,還準備了詳細的律法與案例,這最直接明白。而在那些律法中,明確規定了各種禮節。并否定了以前的陋習,如太監的廢除、言不為罪、見官不拜等等。這些東西大家以前似乎都聽說過,但結合林長生的話再看,沖擊不是一般的大。

除了這些,律法中還對奴仆這些看似很一般的事有了規定,使奴仆不再是奴仆。或許他做的事還一樣,但本質已經完全不同了。

看那些人震驚與認真的表情,林長生心里暗樂,他也樂得當了一回老師,按照自己整理的稿子,一一解釋給他們聽。

一上午功夫,這些人終于對臺灣的制度有了一個淺顯的認知。最簡單的兩diǎn,律法代替了皇權,成為最大的東西。第二diǎn,權力有了監督。

看似普通,卻是民主的基礎。

下午,林長生繼續為他們解釋,一直解釋了三天時間,才叫這些人明白了臺灣是如何行事的。為了淺顯,他甚至按照上面的案例,特意給他們演示了一下。

如此,這些人也明白了過來。

有了這個基礎,林長生才繼續往下道:“臺灣的制度比大陸的要好很多。我們是農業的制度,就是一切都以農業為準則,但臺灣是工業的制度。”

“農業制度靠什么?靠天吃飯。我們雖然也有農具、水利一類的,但多不受重視。在工業制度下則完全相反。他們認為,人定勝天。好的農具,好的水利,是可以叫人戰勝天時的。所以,他們不會擔心干旱一類的天災。”

“這是最基礎的,更高一級的,就是你們看到的火槍了。聽說,他們不僅有火槍,還有大炮。大炮利用炸藥爆炸的威力,推出巨石,砸爛城墻。從他們攻打福州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大炮的威力極大,一般城池是擋不住的。”

“而有了這種利器,只要他們有兵,便可以橫推天下。以前我們都說以一當百,以一當千,可火槍出現后,便是我們這些武林高手,面對手持火槍的普通人,也有了危險。”

“各位,我們明教是強,但如果我們面對上萬的火槍兵,你們覺得該如何應對呢?”

眾人面面相窺,不知該如何回答。林長生笑道:“所以,我們要合作。他們也希望合作,因為只靠他們自己,太浪費時間與錢財。有了我們,就可以加速這個時間,并節省大量的物資。同時,我們也可以從合作中得到我們想要的。但是讓步,是必然的。”

聽他說的這么明白,大家都懂了,雖然多少心頭有些不甘,可現實就是他們弱者。弱者,就要讓步,不然就是對抗乃至被消滅。

有了這種想法,眾人再看圓桌中央的地圖劃分,也就不覺那么刺眼了。

林長生的計劃,是以陜西為根據地,取得江南、四川等地的物資、人口,往西發展。只要取下陜西,他們也可拿下青海,經過整合,便是西藏、新疆等地,一直打到西域去。那時,臺灣大概也一統中原了。到時一定會有變故,起碼陜西他們是保不住的。

所以他們可以再次以陜西換取資源、人口,鞏固更西方的地盤。

這個年代,中原想要達到西方,不那么容易,更何況他們還有一個東北,足以叫兩方平靜多年了。到時,兩方便是真的開戰,他相信明教有西域作為根基,也不會被滅掉。

這是他身為教主最后的職責,或許等不到達到他的目標,他就離開了。他留下這些也只是一個希望,后人如何做,他就不管了。

有了林長生的解釋與促進,明教定下了與臺灣合作的策略,而林長生也與眾人一起定下了發展規劃。可以說,只要按照這個規劃,三四十年后,明教會建立自己的王朝。

同時,臺灣那邊也確定了與明教合作的策略。在那些人心中,便是給了明教一定勢力,只要他們不改變制度與思想,依舊是挨打的貨。

就這樣,當雙方再次見面時,徹底定下了江山之策,天下也因此定鼎。不過林長生再見到此次商談的老者后,提出了一個要求。(未完待續。)

讀,請記好我們的地址:,下載請到


上一章  |  武俠之長生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