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鹽
免費提供最新章節全文閱讀,喜歡本書的話請按ctrld收藏本站!
她對待侄子侄女,都很寬容溫和,第一次見到她這樣的神態,連翹一怔,捂了臉嘀咕道:“別人罵我,她不幫我……還看我笑話……”
禾早卻不等說完,就徑直冷笑:“我不幫你是因為我覺得她們說得對,而你之后的表現和行為也證明了這一點!好壞不分,恩將仇報,我就不該去鎮上接你這個白眼狼!”
她冷冷瞥了她一眼,轉身朝外走去。
馬氏還在喊著:“哎,你給我站住,禾早兒,站住,欺負了人就想一走了之,想得美呀你!”
禾早不耐煩地回過頭,想說一句:“到底誰欺負誰!”卻沒料到連翹又哇得一聲哭了,那刺耳的哭聲刺激人的耳膜護花高手都市行全文閱讀。
馬氏忙忙去安慰她。
禾老太太板著臉。
陳氏則擔憂地看著禾早。
后者朝她擺擺手,一臉輕松,指了指禾小叔家的方向,無聲說了幾個字:“我回家吃飯!”
陳氏這才看著她走遠了。
她看看哭得依舊無法抑制的連翹,不易察覺地皺了下眉頭。
禾早自己倒是沒什么,頂多覺得更看清了連翹的本質,以后不多與她接觸了而已。
她現在急等著大姐做的香噴噴的蒜面條呢。
黃面太軟,搟不成面條,所以五賢鎮的人連面條也是極少吃的,就算是吃,也是加上一半的白面混著搟。
蒜面條類似于撈面條,只是會另外將一整坨蒜都搗成汁水,再加上兩大碗的水,淋上香油,將面條撈到碗里后,再用勺子舀兩勺的蒜汁,攪拌后再加菜。[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一整碗的面條里都是香噴噴的蒜汁味,吃起來很香,禾早一家子都愛吃這個。
這個時候搗蒜的蒜臼,與后世小巧玲瓏的不同,約莫半個花瓶大小,能盛下三四碗水。也因此,搗蒜汁也是一個很費力氣的活計。
在禾早家,這項活計屬于禾老三。
他力氣大,動作也快,不一會兒就能將蒜搗成碎末。
他也最愛吃蒜面條,那種搪瓷碗能一口氣吃上三大碗,把肚子撐得飽飽的,走起路來都要挺著肚子走路。
禾早回來的時候,禾老三就剛挺著肚子出門,看到她,便笑道:“早兒,回來吃飯哩?你娘哩?不回來?”
三房的人就沒指望陳氏會在老宅吃飯,而禾老太太看到她回家吃飯也覺得更歡心,一個大人,一頓飯能費不少糧食哩。
禾早笑瞇瞇地點頭,一點也看不出不虞:“我娘還在伺候我奶哩,我吃過后就去替她游之黑暗血統。”
她看著禾老三拿著鋤頭出門,便知道是下地去,大螞蟻山下的荒地雖多,但小石子很多,草木叢生的,稍微平整一些的地留給禾早用,但就這,秋雨一下,那野草就瘋長。
禾老三這幾天都在忙除草,平地。
看到禾早,禾老三倒是想起來,問道:“早兒,那個你說的啥油菜……還沒到哩?”
禾早點頭:“我前個兒問了,阿澈哥說呆管事已經找到了,正托人從南方往回帶呢!”
據韓家的人打探,南方確實有油菜花,只是南邊的人更習慣吃葷油,素油很少普及,所以就算是有油菜花,種植的也不多,需要細細尋找才成。
所以也一連耽擱了很多天。
禾早甚至懷疑油菜籽要是再弄不來,就錯過了種植時期了。
前世油菜花也是在北邊異常普及,幾乎沒有家戶吃葷油,就是穿越到現在,禾早也覺得葷油有些刺鼻,帶著淡淡的腥味,雜質也多,裝在壇子里白乎乎的一層又一層,看著很不干凈。
這個時候葷油提煉得也不如后世純凈。
禾老三應了一聲,也沒說什么,就招呼一句走了。
禾春兒聽到禾早的聲音,忙舀好了一碗蒜面條,把之前禾早胡亂弄的辣醬放跟前:“你自己吃,不夠盆子里還有,我去烙柿饃。”
禾早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來。
所謂的烙柿饃,也是很具有特色的一種吃食。具體是將烘好的紅柿子去皮,將汁水攪進白面里,不加水,就用柿子汁當水和面,再加一些白糖,就按照烙白面餅的方式去烙,烙出來的柿饃是一種淡淡的焦紅色,也就是炕焦的柿子紅,吃一口,又酥又軟又甜,特別有味兒。
但因為烙的是死面,柿子也沉,會存心里頭,不能多吃。
熱乎乎的柿饃是最好吃的,禾早望著一大碗的蒜汁面有些為難了霸印閱讀。
這要是吃飽了,晚上再吃,柿饃就涼了,不如熱的好吃。
瞧著她眼巴巴的樣子,禾春兒只覺得好笑,但又覺得她這樣才像是一個小孩子,刮刮她的鼻子:“先吃正飯,柿饃烙好了,給咱爺那送一些,金先生、四寶、七寶那送一些,輪到你你肚子就又空了。”
禾早也覺得自己貪吃的舉動有點好笑,咯咯笑起來。
屋里很安靜,她的咯咯笑聲就很明顯。
禾春兒就嘆口氣:“這四寶、七寶去了學堂,家里就冷冷清清的,真不習慣!”
尤其是這幾天禾早也去了老宅,禾老三下地去了,就她一個人在家,還真覺得寂寞。
禾早笑著安慰:“沒事,到了飯點就又都回來了。”
“咱娘就說到了飯頓,就都像是歸巢的小喜鵲一樣,嘰嘰喳喳地飛回來找吃的,沒得把人煩死!”
姊妹兩個相視而笑。
禾早吃完飯,禾春兒剛好烙了五六只柿饃,知道禾早要去柿子作坊那里看看的,便讓她捎過去。
禾早也撐著飽飽的肚子,留著口水送柿饃去了。
去了私塾,剛好下課,鄉下小子們哪怕上了兩天學還是鄉下娃子,一堆一堆地蹙在一起爬高下低的,還有兩個與四寶差不多大的,脫了鞋子在那爬樹。
這私塾的院子很寬闊,當初選址的時候,就特意選在梧桐樹與楊樹比較多的村頭空地上,蓋院子的時候直接將樹圍起來,郁郁匆匆的,看著很有學習氛圍。
私塾里總共有十二名學生,近來還有村戶往這里送孩子,現在村人有了點閑錢,每日也有固定收入,金先生要的束也不夠,也不指望娃子們能考功名,家長們就希望能多認倆字,出門在外,不做睜眼的瞎子就中。
禾早原本以為金舉人會覺得負擔加重,要拒絕,沒想到他一句話沒說把人都收了。
手機閱讀本站:
本書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