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收藏記錄...
小說APP
收藏本書強制更新
深藍色
背景顏色
小說閱讀網藍
起點藍
羊皮紙
選擇滾屏速度
[燃文書庫][] 禾早不由瞪大眼睛:“十天背會二百首,那一天就得二十首,根本強人所難!”
金舉人卻冷笑一聲,盯著四寶:“你以為大器晚成人人都能成功嗎?要是連這點要求都達不到,那就沒必要讀書,你年紀太大,人家跟你這樣的年紀,已經開始做文章了,再聰慧些都要下場考童生了,你呢,連筆也拿不穩吧?就你這程度,再不勤奮點,還想學出個什么名堂來?”
四寶緊掘著下頜,一字一頓地說:“我一定能背會!”
禾早張張嘴,卻又咽下了到嘴邊的話。請訪問
她并不強求四寶七寶考科舉,但是這個年代所有的讀書人,似乎都是以科舉為目的的,哪怕是四寶也不例外。
既然這樣,她就不要多管,看四寶自己的決定吧。
畢竟,讀書是他的事!外人插不了手。
一路無言回到家,陳氏與禾春兒早就等在外面了,見狀便忙問道:“咋樣?那金舉人同意不?”
禾老三搖頭,看了四寶一眼。
后者掘了唇,低聲:“娘,大姐,我先進屋看書了。”
時間很緊,一點都不能浪費。
禾早望著他的背影,開始苦苦思考后世應試教育中所能借鑒的地方。
四寶很聰明很用功不錯,也自學了幾本書,但那也只相當于現代二三年紀小學生的水平,剛剛識字而已,識字與文學根本不是兩回事,你不能指望一個剛認完字的人就能通暢地理解二百首詩歌的意思,并且一字不差地背出來。
禾早想到當年自己背古詩的艱難血淚史。
不過,四寶也是有一個優勢的,作為土生土長的古人,他對文言文的接受能力,大概就像是現代人接受白話文的能力吧?
一看就會懂吧?
禾老三向陳氏解釋金舉人的意思,禾早則鉆到了里間,四寶拿了千家詩,坐在那里默讀。
禾早想,是該為兄弟兩個布置一個書房了。
她從柜子里拿出一沓紙,與一根自己寫字用的自制羽毛筆,又拿了墨水,蹦蹦跳跳去找阿澈了。
阿澈是她認識的人中最有學問的一個,關于讀書方面的問題當然要找他討論了。
阿澈平日并不怎么出去,只幾天上山打獵一次,也幾乎不與村里人來往。
禾早進他家的時候,他一身素色布衣,站在樹下,正用一根木劍比劃著,一揮一挽,挺有氣勢的,也挺好看的。
禾早不懂劍,但不妨礙她對武功人士的羨慕,眨巴著大眼睛,認真看了好幾眼,才打了一聲招呼:“阿澈哥?”
阿澈收了劍,額頭上隱有薄汗,嘴角卻有一絲笑意:“怎么了?有事?”
瞧她小胸脯一喘一喘的,便知道是跑過來的。
很多時候,禾早是一個大大咧咧,情緒外露的人。
禾早便猛地點點頭,大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像是看到了金子一般,跑到他跟前,可憐兮兮地叫了一聲:“阿澈哥。”便把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又問:“你說怎么樣才能讓一個剛識字的人十天背會二百首詩呢?”
阿澈一挑眉,淡淡笑了:“你想要我做什么?”
相處時間不長,但禾早的性子卻早被他摸得透透的。
禾早嘿嘿笑著,摸摸后腦勺,似乎有些不好意思:“阿澈哥,你能不能幫我四哥,把那二百首的注解寫出來,有了注解,四哥背起來更容易一些。”
二百首的詩詞大意全寫出來,不是一個小數目。
禾早又加了一句:“今天先寫出來四十首!”
她把那一沓紙遞給了阿澈,期待地瞅著他。
后者摸摸鼻子,無奈應了一聲。
禾早便忙笑瞇瞇地道謝,卻又問:“阿澈哥,我記得你這里也有本千家詩,能不能讓我先看一看?”
阿澈進了屋,將書從書架中抽出來遞給她,很隨意地說道:“我今天中午要去你家吃飯。”
語氣相當淡定。
禾早的心早就撲在古詩上了,只點點頭:“好哇好哇。”事實上連他說什么也沒聽明白。
阿澈瞇了瞇眼睛,繼續說:“晚上也要。”
禾早嘟噥一句:“隨你。”便招手示意對方過啦:“阿澈哥,這前二百首是到這一頁,你能不能把這些順序打亂,挑出來相似的一部分合在一起,比如說都是寫景詩,有的詩歌是從前人詩歌中衍化出來的,也有的借用了其他詩歌的典故,你把他們找出來放在一起,背起來會更容易一些……”
禾早抬頭看到了阿澈的眼神,聲音就心虛地低下來。
而阿澈卻已經在想自己是不是脾氣太好了,導致這小村姑一點也不怕自己,把自己當成是自家兄弟一樣來使喚?
不過,這種感覺也不覺得討厭!
“呃,阿澈哥,我請你去縣城酒樓吃飯。”禾早狗腿地笑。
阿澈哼了一哼。
禾早想到自己壓箱底的寶貝:“我那葡萄酒釀出來我第一個請你喝!”
阿澈的臉色有些臭:“我以為那本來就有我的一小壇子?”
當初禾早得意的時候,曾經承諾過要送對方一壇子葡萄酒的。
禾早眨巴下眼睛,傻兮兮笑了笑,突然就響起自己的第二個做生意計劃,馬上道:“阿澈哥,過兩天我還要做一種好東西,到時候第一個給你吃啊!誰都沒有吃過呢,我自己想出來的新吃食。”
阿澈揚了揚眉:“又是你從哪本書上看到的?”淡淡的質問語氣。
禾早嘿嘿笑兩聲,就低下頭,不肯再出聲了。
顧允澈不傻,有些事他不問不代表他真的被禾早給糊弄過去!
但是,他不問,卻又表明了一種態度。
或許是因為這種態度,讓禾早對他生了幾分信任吧!
于是,在四寶忘寢廢食地讀書背書的時候,阿澈也跟著他一起苦逼地廢寢忘食。
一天的時間,他將前二百首打破順序,又進行了詳細注解,指明哪一句是哪里的出處,哪一句是從前人中的哪一句中化用而來,解釋得清清楚楚,完全抵得過后世的教材全解了。
畢竟是自學,四寶識了一些字,不代表他就完全識字了,而古詩中,最不缺乏的就是生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