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小說»»文/半枝雪本章字數:2688:
“什么事兒,妹妹請說!”,德妃眼眸閃了閃,也不動聲色地,將話題轉移了過去。
“我那弟弟,今年也有十歲了,舊年里,不是被皇上做主,去了習武場嗎,我想著,我弟弟和大皇子,是一樣的年齡,大皇子在習武場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遇到過,可知道我那弟弟如今怎么樣了?有沒有些消息?”,董如怡小心翼翼,試探性地問道。
德妃聽罷,眼睛微微閃了閃,思索了一番,這才說道。
“瑞兒下學回來的時候,頂多會和我一起吃一頓飯,學堂里的事兒,并不會多說,至于習武場的事兒,我卻是更不知道了,瑞兒大部分時間都在學堂里!”,德妃眉目一皺,說道。
“哦……”,董如怡皺了皺眉,不再說話。
原本想著,德妃應該會多多少少知道一些的,可是,沒想到,連她也不知道。
見董如怡神色落寞,德妃也一臉歉意。
自己兒子漸漸大了,比以往也努力了許多,自己如今除了用膳的時候能見到,旁的時間,想見一見,也是真難。
所以,關于這些事,她是真的不知道。
“不如這樣吧,回頭,我讓瑞兒留意些,看看有沒有董家的孩子在!”,德妃一臉誠意地說道。
董如怡見德妃這樣,知道是有些為難了,當下便搖了搖頭。
“沒事兒,不用啦!姐姐不用冒這個險”,董如怡勸道。
作為一個后妃,胡亂打聽前朝皇子們的學習,甚至是習武場里的事,那可是要壞規矩的。
送走了德妃和容妃,董如怡坐在窗戶邊發呆。
過完年這么久了,母親也沒有再進宮,文淵也越來越大了,若真像是母親說的那樣,性子有些桀驁不馴,在皇家習武場里,難免會闖禍。
當年,自己走的時候,文淵才三歲,如今,一轉眼,就是一個十歲的大孩子里,光聽母親說,也沒有見過面。
她終究拿捏不準,文淵到底現在變成什么樣了,她可是整個董家的希望,是母親后半輩子的依靠。
絕對不能長歪!!
罷了,還是回頭向皇上打聽一下吧。
想著想著,董如怡忍不住一陣煩躁。
“初柳,你去看看小廚房做的鯽魚羹做好了沒!”,董如怡心不在焉地吩咐道。
既然心情不好,那就來點兒好吃的吧。
初柳應聲而去,董如怡將手掌放在小腹上,煩躁的心情才漸漸平復下來。
“孩子,你來的還真是時候!”,董如怡忍不住喃喃地道。
往前,進了六月,就要張羅著選秀。
這是大齊最最不可違逆的規矩,就算是自己有滔天的本事,也不可能逃脫,到時候。
自己皇貴妃的位分,這選秀的大任,可謂是當仁不讓,呵呵,自己親手給自己的老公選小老婆。
想一想,都有些惡心呢。
如今,這個孩子的到來,剛好給了自己一個理由。
到時候,自己完全可以推脫,身子骨不好,胎像不穩,太醫叮囑需要靜養。
將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推出去,到時候,不管是太后也好,還是什么人也好,都絕對不會有理由責怪自己什么。
反正,就算是責怪,那也只敢背后說說,反正,大體上說的過去就行了,誰會和自己糾結這個。
要不然,難道自己懷著孕,還要給老公選小老婆,傻子才做呢,何苦難為自己,關鍵還有孩子。
正想著,初柳走了進來。
“娘娘,鯽魚湯做好了,正熱乎著,奴婢給您盛了一碗,先涼一涼!”,初柳說著,就端著一只小玉碗,拿著小湯勺,給董如怡盛了一碗。
“這湯可真香,聽小廚房的廚娘們說,這鯽魚可都是最最鮮嫩的,廚娘們只將魚給洗凈了,放入清水中,細細地熬煮,只放了蔥姜等調味料去除腥味,最后出鍋的時候,只放了一點兒鹽巴,保留了鯽魚最最鮮美的味道,湯汁也都濃白了,娘娘,您可一定要多喝一些,最是滋補營養!”,初柳見主子臉色有些不太好,所以就笑盈盈地介紹著。
董如怡看了看,也被這鋪天蓋地的香味兒感染,伸手接過玉碗。
“那我可要嘗嘗了,要真和你說的那樣好,今兒小廚房的廚娘,都有賞賜!”,董如怡笑道。
“奴婢替廚娘們謝謝娘娘賞賜!”,初柳笑著應是。
董如怡噗嗤一聲笑了。
“你這丫頭,就這么自信?”
初柳臉色明朗,笑著回道。
“那是自然,娘娘不信,可以嘗一嘗!”
“好啦,我喝就是了,要是真有你說的那么好,我就把剩下的這些,都賞了你,可好!”,董如怡笑盈盈地說道。
說完,就嘗了一口,果然,湯汁濃郁,入口鮮美,香滑,那鮮美的味道,誘人地不像話。
董如怡說了笑話,嘗了美食,心情也好了些許。
這廂,董如怡剛剛用完晚膳,齊弘燁就進來了。
“皇上,您怎么這個時候來了?”,董如怡一臉驚奇。
齊弘燁則是一身疲憊,擺了擺手,讓她不要再行禮,董如怡也順勢站了起來,去給齊弘燁倒茶。
只見齊弘燁則是歪在軟榻上,慵懶地說道。
“怡兒,不必忙了,過來陪朕坐一會兒!”
董如怡步履緩緩,給齊弘燁沏了一杯緩心寧神的蜜花茶,這才在齊弘燁身邊,淡淡地坐了起來。
“皇上,這是怎么了?”,董如怡輕聲細語地問道。
這些日子,朝廷太平,國泰民安,并沒有什么大事兒,值得齊弘燁這么煩心的事兒,更是少之又少。
齊弘燁愣了愣,考慮了片刻,最終才緩緩開口。
“南華前來提親,說是想要求娶公主,鞏固邊疆,結永和之好!”,齊弘燁淡淡開口。
可是,聲音卻是那么的有穿透力,直直地穿透了董如怡的心臟。
“什么?!和親?”,董如怡目瞪口呆。
大齊這么強盛,還用得著和親?
“皇上,您答應了?”,董如怡急急地問道。
在她的印象里,和親,只有是兩國勢力差不多,關系也差不多,為了鞏固關系,這才會和親,當然,某些小國的皇帝,為了對自己已經臣服的國家表示衷心,將女兒送過去和親,求表誠心的。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