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宮闕第571章 瘋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鳳鳴宮闕 >>鳳鳴宮闕最新章節列表 >> 第571章 瘋魔

第571章 瘋魔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31日  作者:顧婉音  分類: 古代言情 | 宮闈宅斗 | 顧婉音 | 鳳鳴宮闕 
第567章

作者:顧婉音

更新時間:20149309:01:38

按說做為一國儲君,太子的喪禮自然是該隆盛的,可是事實上皇帝只說了一句話:“百姓尚在水深火熱,一切從簡罷。{}”

于是太子的喪禮便是簡了許多。除了依舊葬在東陵之外,太子幾乎沒有享受任何作為一國儲君該享受的待遇。就連棺木也因為是匆忙趕制出來的所以明顯有些不夠致,事實上若不是木頭是有庫存的,只怕連木頭一時半會也尋不到。

送太子棺槨出入東陵那日,從早上開始便是淅淅瀝瀝的下著小雨。仿佛是在給太子送行。

皇后也在這日終于露了面,只是一看見太子棺槨就忍不住失聲痛哭,幾乎承受不住這種痛苦。

皇后的情緒顯然也影響到了旁人,太子妃和王良娣都是哭出聲來。袁瓊華抱著阿武卻是一臉的淡然。

是的,阿武最終還是跟了袁瓊華。這是太子的意思。太子妃要養自己的女兒,已然是無暇分身,而王良娣著實年輕不會帶孩子,而袁瓊華不同,她懷孕過,差一點就要做母親,對于這么一個孩子自然是會愿意付出十分的疼愛。

其實這些不過是說給外人聽的借口,真正的原因還是袁瓊華的那一番話。太子這是在為了阿武做打算,所以才將阿武和王家的關系摘清楚了。

若阿武是他嫡子也就罷了,說不得還可以爭取一下儲君的位置。可阿武的生母卻是連說都不能說的,這樣一個身份,自然不可能再和儲君有什么關系。既然是沒關系,那么就更應該低調一些,唯有如此,才會讓新的儲君更放心。

太子這輩子最殫竭慮思考過的事情,大約也就是這件了。以前皇后總是事事都做好了決定,只告訴他也就算是商量過了。所以,不管什么事兒,其實他都從沒有真正認真思考過。下意識的便是覺得皇后一定會替他處理好。

可是這一次——太子卻是真正的意識到了一個事實:這件事情,皇后卻是不會辦得好。因為皇后從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事情,更不會放手。

當然,這個決定皇后也不可能同意,可是太子是當著皇帝的面說的這事兒,而皇帝一口應承下來。所以皇后自然是不可能反對,縱然再不樂意,卻還是只能看著袁瓊華抱走了阿武。

既然皇后都不可能反對,那太子和王良娣更是只能沉默了,縱然心里再怎么不樂意,卻也是只能壓下。

這種感受自然不會好受。尤其是作為太子妃來說。身為發妻,不管什么時候太子都該向著他才對。可是瞧瞧太子都做了些什么?作為嫡母,她才是那個最有資格養著那孩子的人不是嗎?可是現在呢?一個妾就能騎在她頭上了!

這置了她于何地?又何曾為她考慮過?

所以此時要說傷心,太子妃怕是更多的是為自己,而不是為太子。

陶君蘭冷眼看著這一切,只覺得心情也有些低沉。一切事情都是按照她的預想發展的,只是真看著這些,心里卻是真高興不起來。

或許,是那一點點心軟在作祟罷。

不過,當太子的棺槨真正出了的那一瞬間,陶君蘭卻是松了一口氣——事到如今,算是塵埃落定了。至少在廢太子這件事情上是如此。當然,還有下一任儲君是誰的這件事情。

她很清楚也很肯定,從今以后便是無人能蓋過李鄴。新太子,要么不立,要么就只能是李鄴。

若是立太子,只有一樣她覺得有些頭疼:那就是太子妃的位置,誰坐?

太后想來是不會同意讓她做這個新太子妃的。這一點毋庸置疑。要知道她縱然沒有十足的肯定,可心里卻是模模糊糊的有些感受的。

太后不會答應這件事情,否則的話,太后又何必一直壓著不給李鄴娶新的端親王妃?無非是做給她看的罷。畢竟若是不提她,李鄴不會同意,陶家這頭肯定也有意見。而她對李鄴的幫助,卻又偏偏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太后才將此事兒壓下來,算是變相的安撫。可是這件事情也說明了太后本沒有立她為新王妃的意思,否則的話,又何必拖著?

不過好在這件事情也不是最迫在眉睫的事兒。畢竟太子剛剛薨逝,立新太子這件事情必然也要等一段時間的。至少也得半年到一年左右,估著才會提起這件事情。

就算因為皇帝身子的緣故必須盡快立太子,那也肯定是會至少過了頭三月。

眼下最當務之急,還是陶家這頭的事兒。

陶君蘭可沒忘記上一次皇后與她說的那番話。當時皇后是怎么誘惑她的,她都記得一清二楚。皇后顯然是對那事兒知情的。

她本就懷疑那事兒幕后之人就有皇后。

她必須盡快將這事兒弄清楚,還陶家一個清白,也為她自己增加籌碼。想要站在李鄴身邊,陪他看盡榮華,她不可能一直頂著這個罪臣之女的名聲。

陶君蘭嘆了一口氣,有些頭疼:這事兒想要弄清楚可并不容易,顯然是個大工程。畢竟之前陳家幫著查,都沒查出個結果來。

而且,她不確定皇后會不會殺人滅口。上次說出那話,恐怕皇后也會清楚她遲早會懷疑罷?以皇后的明和手腕,她卻是不相信皇后會無動于衷。

太子送入東陵之后,皇后回了便是下了一個命令:除了太子妃和兩位良娣之外,但凡不曾生育過的,又服侍過太子的女人,一律賞杯鴆酒,或是賞一條白祾。待到斷氣之后,再送入東陵陪葬。

陪葬一事兒,也算不得什么新奇的事兒。但是也一般都隱秘的進行,鮮少有像是皇后那樣大張旗鼓的。

皇后此舉,便是被彈劾了。理由是太過殘忍,沒有仁善之心,而且逾了制度。

太子的女人,說實話著實是有些多了。數量加起來,竟是比先皇陪葬的妃子都還要多。這的確是有些過了。

不過皇后卻是并不理會,仍是將此事按照她的意愿做了。更叫人覺得奇怪的是,皇帝在太子喪儀一事上都是克扣了,可是在這事兒上卻是一言不發。

陶君蘭覺得納悶,便是問了一問李鄴。然后從李鄴口中,她才算是知道了一個事實:皇帝聽從谷道人的建議,這才不曾過問這事兒。

陶君蘭聽了這事兒之后,頓時就不由得皺了眉頭:“皇上未免太過信任谷道人了。”這種事兒都聽從一個道士的意見,說難聽點這都可以說皇帝是老糊涂了。

李鄴面上也有幾分憂色:“那谷道人,應該是和王家有瓜葛,這點沒有異議。”若非如此,谷道人也犯不著幫著皇后和太子說話。

“父皇更打算給大哥上謚號為‘慧德’。”李鄴說這話的時候,明顯帶了一絲輕嘲的味道:“取意為慧敏德善之意。”

陶君蘭訝然的張大了嘴巴。太子如何擔當得起這兩個字?于國,太子并不曾有過貢獻,反倒是包庇貪官污吏。于民,那就更不用說了。但凡是讓百姓來評論,太子都擔當不起這兩個字。

“要不,讓人阻攔反對罷?”陶君蘭猶豫了片刻后才輕聲言道。

之所以猶豫,一則是因為太子已經沒了,不值得為這些再爭了。二則是因為真這么做了,只怕讓人覺得李鄴太過小氣。

李鄴也是微微有些猶豫,不過他最終還是搖搖頭:“不必了。人死如燈滅,不管上什么謚號都是一樣的。不過是名聲好聽些罷了。皇后這樣做,到底不過是為了讓太子在千百年之后不至于名聲不佳,而被唾棄辱罵罷了。兄弟一場,我不至于連這點都不肯給他。再說了,皇后費了這么大的周章就為了辦成此事兒,我們從中一杠子也怪沒意思的。”

于是這事兒便是這么定了下來。

又過兩日,皇帝便是下了旨意,正式的將太子謚號定為“慧德”。從那之后,人們再提起這位著實運氣不好的太子,便是成為慧德太子。

慧德太子的運氣的確是不好。有生以來第一次出京,就遇到了起義,更是受了傷,從而更是連命都沒了。

更關鍵的是,皇帝身子已然不好,眼看著慧德太子就是能繼位了。可惜……

慧德太子一頭也有陶君蘭和李鄴大度的緣故。否則的話,以太子做的那些事兒,不管是哪一件事情披露出來,太子的名聲也就徹底的沒了。

剛定下謚號沒兩日,皇帝卻是又出了狀況他忽然患上了咳血之癥。而且病來如山倒一般,幾乎是連床也下不得了。

外人都道是皇帝突然之間失去了長子,所以承受不住悲痛。只有幾個人知道實情:那就是皇帝雖說也因為慧德太子有悲痛,可是咳血之癥卻不是因為這個,而是因為丹毒。

只可惜的是,旁人心里清楚,可皇帝卻是不清楚。面對勸說,卻是越發的堅信起了谷道人的丹藥之說。甚至打算讓谷道死,倒是他生前做的那些事兒再沒人提起,名聲也好了許多。

當然,這里人日夜隨侍,再跟著谷道人誦念道經,以求得道。

陶君蘭覺得皇帝已經了。

(感謝圓三行童鞋打賞的書幣使勁么一個作為報答等到阿音感冒痊愈,再加更答謝阿音真是悲催,感冒似乎有嚴重趨勢,有點咳嗽跡象,惆悵……)

百度快速搜索:本名

為你提供最酷的小說

本站所刊登或轉載小說均由網友自發收集、發表與維護,屬網友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聯系站長:sokutxtgmail


上一章  |  鳳鳴宮闕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