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宮闕第413章 不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鳳鳴宮闕 >>鳳鳴宮闕最新章節列表 >> 第413章 不離

第413章 不離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31日  作者:顧婉音  分類: 古代言情 | 宮闈宅斗 | 顧婉音 | 鳳鳴宮闕 
第409章

類別:散文詩詞

作者:顧婉音書名:

宜妃顯然是比不過太后的。就算皇帝心里更看中宜妃,那也是絕對不敢表現出來的。即便是皇帝,若是敢做出這樣不孝的事情,那也是一樣要受到天下人指責的。

于是宜妃便是被關了禁閉,直到生產之后。

不過陶君蘭覺得,真到了那個時候,宜妃想要再獲得皇帝的寵愛,那便是難如登天了。

說來也是奇怪,經過了這場法事之后,太后倒是真漸漸的好了起來。陶君蘭也吃不準這到底是太醫的功勞,還是真的是那法事的功勞,又或者二者兼有之?

而與此同時,京城也是傳來了消息——康王在回京的路上遇刺了。

陶君蘭一聽這個消息,下意識的便是覺得這是皇后故意使的計策:既康王遇刺了。那么顯然便是趕不上祭天求雨這事兒了。

可是接下來的一個消息卻是又讓她大出意料之外。

康王受刺,卻是依舊強撐著進行了祭天求雨這事兒。甚至因為太陽太大,又帶著傷的緣故而直接昏過去在了祭天的臺上。

而康王在這樣的情況下,卻是依舊堅持完成了祭天的法事才讓太醫來給自己診脈,讓人將自己背去休息。據說,當時康王傷口崩裂,血幾乎染紅了衣裳。那副情形,讓人震撼又欽佩。

這樣一來,康王本已經低下去的呼聲,卻是再一次的高了起來。這樣的舉動流傳到了焦躁的百姓之中,頓時就讓百姓也對康王敬重愛戴起來。再加上本來康王就是嫡出長子,于是民間更是有了一些呼聲:說康王身具龍氣,絕對有君主之才。

而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文官諫言,請立康王為太子。更道唯有康王才是最佳太子人選。

陶君蘭嘆了一口氣:“看來這一次,只怕立太子的事情是拖延不過去了。”

李鄴的神色也不大好看,點點頭苦笑道:“到底是低估了皇后的狠辣了。為了太子之位,她對自己的親兒子都下得去手。”

顯然,李鄴依舊是認定了這是皇后用的計策。不管是康王遇刺,還是帶傷祈雨,都是如此。

但是很顯然的,不管是計策還是天意,這樣的舉動都是非常有效的。

看著李鄴失意懊惱的摸樣,陶君蘭心里明白只怕他是覺得這是他一手促成了今日這樣的局面,所謂瞌睡遇到送枕頭的。請訪問而李鄴就是那個送枕頭的。本意是給康王使絆子,誰知轉眼一變卻是變成了給對方創造機會了。

陶君蘭伸手握住李鄴的手,輕輕的撓了撓他的手掌心,笑道:“就算他真成了太子,可畢竟還沒得到那個位置。你怕什么?這般可不是我認識的李鄴。”

李鄴苦笑一聲:“事到如今,卻是著實沒了法子——一旦他登上太子之位,想要將他拉下來談何容易?”

“你怕了?”陶君蘭輕聲道,眉頭微微挑了挑,做出一個挑釁的動作:“我以為端親王李鄴是天不怕地不怕的。”

李鄴只是不言語。出了這事兒,他已經是有些絕望了。

“總還有機會不是?再艱難又如何?水滴石穿水磨的功夫拿出來就是了。”陶君蘭淺笑著鼓勵李鄴,聲音柔得像是一汪春水:“若是以前你可以放棄服輸,可是現在……想想我,想想拴兒,想想明珠,我絕不允許你服輸喪氣。李鄴,你必須振作起來。我會一直在你身后。夫妻同心,其利斷金。我信你。”

這一番話,對李鄴的震動是有的。陶君蘭素來都不是什么十分強勢的人,也從未要他做過什么。今兒這番話,卻是一下展露出了她平日隱藏的那面。尤其是最后那兩句,更是讓他忍不住心中一顫。

其實,在和陶君蘭說這些之前,他已是和那些幕僚談過此事了。所有人俱是覺得,機會渺茫,十分灰心喪氣。

唯獨陶君蘭,卻還是這般篤定的說,她信他,她支持他。她覺得還有機會。

這好比就像是一人深陷黑暗找不到出路絕望時,卻是驀然看見了前方的亮光。那種感覺,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不管是語氣,還是淺笑,還是雙眸里那一點篤定自信,都像是一汪清泉注入了李鄴的心里,頓時讓他精神一震。

李鄴反握住了陶君蘭的手,溫潤一笑:“是了,卻是我自己被自己嚇住了。”縱然到了山窮水盡之時,他也是沒有資格放棄服輸的。是他一手將陶君蘭拉進了這個深淵里,他若都放棄,陶君蘭又該如何?

聽他這樣一說,陶君蘭頓時知道李鄴從牛角尖里鉆出來了。當下放松一笑:“這就對了,這才是我那個自信溫潤、清冷無塵的端王爺。”就是這股什么都不在意,什么都不怕的勁兒。

陶君蘭忍不住靠在李鄴肩上,柔聲道:“只要有你在,我就天不怕地不怕。”

李鄴一笑,沒出聲卻是在心頭道:這話其實是該我說的。

翌日,李鄴也上了請立太子的折子。自然是替康王求的。

皇帝看了折子自是震怒,當場便是將折子一擲摔在李鄴腳下:“連你也隨著那些無知小兒一起起哄不成!”

皇帝顯是不愿意立太子的。原因雖然沒人知道,可是態度卻是十分鮮明。

李鄴低頭,半晌才輕聲闡述道:“大哥此舉感動天地,京城昨日已是降雨,就是行宮這邊,今日也是天陰了,顯然雨水很快就會降下來。而大哥既嫡且長,更是順理成章。如今民心所向,若是父皇執意壓下,恐會導致怨言。且大哥這些年也的確是十分努力,堪當重任。”

皇帝連連冷笑:“好一個民心所向!好一個即嫡且長!好一個堪當重任!我竟是不知,你還是個以德報怨的好弟弟!”

皇帝這話的意思有些深意,更有濃厚的失望在里頭。

李鄴低下頭去。皇帝這些話讓他想起了皇后和康王暗地里對他做的那些事兒。一時之間幾乎已是止不住的憤怒起來。

不過很快他就將這股憤怒壓了下去,讓腦子里恢復一片清明。他忽然回過味兒來:皇帝這般說,是什么意思?皇帝這么說,顯然是知道一些什么了。不然不會如此說。

低頭沉吟片刻,再抬頭的時候,李鄴面上的溫潤便是微微有些冷了下去,幾乎是咬著牙才道:“兒子心里要說沒有怨,那自然是假的。可是在怨,那也是兒子的大哥。而且,兒子并不是為了大哥說話,而是為了父皇。”

“為了朕?”皇帝微微挑眉,“既是如此,你就不該上這個折子。”

“可若不上這個折子,兒子就只能看著父皇深陷民怨之中。兒子如今十分后悔,就不該有那樣的提議!如今不只是民心所向,文官大儒們也是紛紛上奏。衡國公那頭本就有這樣的意思,肯定會趁機逼迫。父皇,辛攀遇刺不知所蹤,眼下朝廷堪當重任的將領多數都和衡國公府一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萬萬不可鬧僵才是。否則,邊關戰事該如何?萬一……又如何?”李鄴一面說著,一面卻是跪下重重叩首:“所以,兒子不得不上這個折子!”

皇帝定定的看著李鄴的背脊,半晌才嘆了一口氣:“罷了罷了。”

只是這個罷了到底指的是什么,皇帝卻是沒有多說。只是讓李鄴退了出去。

李鄴退出大殿,抬頭看了一眼滿是陰霾的天,長長的呼出一口氣。該做的他都做了,如今只剩下等待了。

他剛才那么做,算是將自己的怨恨都袒露在了皇帝眼皮子底下——當然,這本也是皇帝希望看見的東西。

這么一來,他算是對皇帝表了態:他也是逼不得已才上這個折子,若是可以,他并不會如此做。

而他這么說,又算是狠狠的在皇帝那兒給衡國公府和皇后上了一記眼藥。

同時,更是提醒了皇帝——衡國公府握了太多的兵權在手里,惹急了就是逼宮也是能做得到的。與其撕破臉被逼著立太子,倒不如主動些,留些余地才好。

想起陶君蘭做了點心等著他回去,李鄴拋開這些煩心事兒,笑了笑大步流星的往回家的路上去。

倒是皇帝,卻是關起門來和寶船太監不知說了一些什么。

最后,寶船太監帶著一些賞賜騎馬帶著人匆匆回京去了康王府上探了康王的傷勢,并且轉達了皇帝的話:“待到康王爺養好了傷勢,才能進行冊封大典。所以,康王爺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子才是。萬萬不可馬虎了。待到養好了傷,以后也能更好的替皇上分憂解難。”

這話里的弦外之音自然是不言而喻。康王聞言后,面上的歡喜之色怎么也掩不住。

康王給了寶船太監豐厚的打賞。寶船太監恭敬的謝過了。而對于寶船太監的行禮,康王更是坦然的接受了。半點沒了平日含笑謙遜的樣子。

寶船太監看在眼里,可面上卻是笑得越發的恭敬。對方如今是太子了,自是不必再對他這個老閹貨臉面了。

出了康王府后,寶船太監嘲諷一笑,側頭對自己的小徒弟道:“你呀,可要明白一個道理。花無百日艷,人無百日紅。不到最后一刻,可千萬別下了定論。”

小徒弟如今不過才十二,懵里懵懂的。

寶船太監一笑:“回頭有空你去請教請教你大師兄罷。”如今這個小徒弟,是寶船太監的二徒弟,大徒弟是誰,卻是沒人知道。寶船太監也從未和人提起,只他們師徒三人知道。

小徒弟懵懂點頭:“大師兄的傷勢也不知好了沒有。上次去瞧,都還只能躺著呢。”


上一章  |  鳳鳴宮闕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