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目錄第111章作者:顧婉音
李鄴覺得自己是遇到了這輩子最難抉擇的局面了。{}
一面,是禮教規矩,是他自己的良知。而另一面,是他心儀的女子。更讓他煎熬的是,此時陶君蘭幾乎是在主動投懷送抱了。這樣的誘惑下,他想冷靜都不行。
短暫猶豫之后,在陶君蘭白玉般的手指解開他的腰帶之前,李鄴伸手一把握住了陶君蘭的手,竟是張口掙扎的吐出兩個字:“不可。”
這一聲“不可”,嘶啞無比,像是十分艱難的摩擦聲帶發出的一般。誰也沒想到,李鄴竟然是能的。倘若此時陶君蘭神志清醒,只怕會驚得當場愣住。可惜的是,即便李鄴突然,也是沒能讓已經迷失了的陶君蘭有所反應。所以,最終李鄴只能伸手在陶君蘭后頸窩子上一劈,登時就讓陶君蘭昏厥了過去。
李鄴匆忙的將陶君蘭的衣衫整理好,便是坐在極遠的角落里。剛一坐下,果然門就被敲響了,李鄴抹了抹額上的一層薄汗,迅速的將門拉開了。
門外果然站著周意和一名大夫摸樣的人。
大夫很快就替陶君蘭診了脈,隨后一臉驚疑的看了一眼李鄴和周意。那意思,分明是有些懷疑的味道。
李鄴看了周意一眼。
周意低聲道:“這是我妹妹,她出去與人喝茶,回來就是這幅樣子了。”頓了頓,又指著李鄴道:“這是我妹妹的未婚夫,已經訂過婚了。我怕我妹妹出了什么事兒,就讓他過來幫忙了。”
這明顯就是托詞,大夫垂下眼睛想了想,到底是沒敢說自己不相信,加上的確陶君蘭衣衫整齊,并不像是被人如何過的樣子,所以大夫也就沒多問,只實話說出自己的診斷:“這位姑娘喝了不該喝的東西,那東西一般是煙花之地用來幫助男女**的。服用后,會讓人神魂迷糊,春心萌動。極為厲害。幸而服用不多,似乎發作得也不算厲害。時間也不會持續太久,不需服藥,只要個把時辰自己也就慢慢恢復了。若是實在是擔心,就熬兩幅清涼敗火的湯藥服用。”
頓了頓,大夫又提了個建議:“若是知道在何處中了招,不妨去高官。這種藥物,除了青樓之外,是不允許在別處使用的。”
周意看了一眼李鄴陰沉的面色,忙將大夫送走了,末了又給了塞過去十兩銀子:“今兒這事還請大夫不要說出去,畢竟名聲要緊。我妹妹雖然定了親,可是——”
大夫理解的點頭,“自然,自然。”心中卻是明白:怕是不會報官了。也是,遇到這樣的事情,女方也只能默默的將苦楚吞咽了,哪里還敢聲張?更別說告官了。不過,也不知是得罪了什么人,竟然給用了這么霸道邪惡的東西。
再回到屋里的時候,李鄴已經讓那嬤嬤在里頭守著陶君蘭,而他自己則是坐在客廳里陰沉著臉色不知在想什么。
周意輕輕的走過去垂手站了,輕聲道:“好在今兒去得及時。”
“哼。”李鄴冷哼一聲,竟是忽然出聲了:“孔家好大的膽子。”嘶啞的聲音里,那股子震怒和凌厲怎么也是掩不住。
周意對李鄴開口這件事情,倒是一副習以為常毫不驚訝的態度,仿佛早就知道了一般。當下只斟酌了一下后,便是低聲建議:“不若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李鄴沉吟片刻,忽然一笑:“既是青樓的東西,那就好好查查,是哪個相好給他的。孔家公子若是納個青樓女子做妾,想必一定很精彩。”
周意順著李鄴的話想到了那副情形,不由得也是笑了,低聲附和:“那孔大人肯定會很激動。”這個激動,自然不是高興的。到時候,孔家想必一定會很精彩。
“還有那個無口德的女子——”李鄴緩緩言道,沙啞的聲音里竟是帶了一絲冷酷的笑意:“也該好好體會體會什么才叫狐貍精。”
周意頓時就明白了這話的意思,忍著笑應了;“想來青樓女子個個口舌都厲害,勾人功夫也是一流的。”不過心頭卻是嘆了一口氣:今兒,顯然主子是真的氣極了。不然也不會說這么多的話,更不會做出這幅神態了。
好在李鄴從來都是個自律而克制的人,在喝完一盅茶之后,他的情緒也是基本上都平復下來了。臉上更不見了那種冷酷陰沉,恢復了素日里的溫潤淺淡。
無聲的把玩了一會兒杯子后,李鄴忽然又道:“踏入院子后的事情,就不必再對任何人提起了。就是她那兒也不必。”這個她,卻是指的是陶君蘭了。
周意聞言,恭敬的應了。同時心中又多少有些感嘆,又替陶君蘭覺得惋惜。若是當初陶君蘭沒出宮——那才不辜負了這份心呢。
之后,李鄴倒是一直沒再開口了。
再沒多久,青棗也被帶了過來。手里挽著包袱,是從客棧帶過來的細軟。神情微微有些局促不安,拘謹得很。
周意直接讓青棗進去伺候陶君蘭了。
陶君蘭昏迷不醒的樣子以及酡紅的臉色,倒是又將青棗嚇了一大跳。周意含糊的解釋了一句:“是突然發熱了。”
青棗不疑有他,加上年紀小也根本沒往別的方面去想,就這么相信了。
等到陶君蘭醒來的時候,李鄴卻是已經離開了。
陶君蘭是記得李鄴將她帶來的,所以倒是問了一句。在聽說李鄴走了之后,便是微微的松了一口氣——她覺得有些不知道該怎么面對李鄴了。走了也好,至少讓她不至于太過尷尬。至于以后……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雖然這種心態有點兒像是烏龜心態了,可是她本來就不是什么勇敢無畏的人不是嗎?能拖過一天,是一天吧。再說了,興許時間長了,這事兒也就淡了,不至于那么尷尬了。
原本就在這所宅子里的嬤嬤姓丁,陶君蘭和青棗就都叫了一聲“丁嬤嬤”。
丁嬤嬤也有四十多歲了,據說是嫁了人沒多久后丈夫就走了,她也沒再改嫁,就一直孤身一人生活著,后來給人做過教養嬤嬤,再后來年紀大了,就只能給人看守宅子了。
當然,丁嬤嬤倒不是真的老。甚至還可以稱得上是身健體壯。說起話來,中氣十足的,不過一天的功夫,就已經將青棗訓得服服帖帖的。
青棗私底下敬畏的和陶君蘭議論丁嬤嬤:“看著就好威嚴的樣子。而且舉止間都是一副大家做派的樣子——”
陶君蘭被這句“大家做派”給逗得笑起來,忍不住拍了青棗一下,輕聲斥道:“你懂什么?還大家做派!不過,丁嬤嬤是個懂規矩的,你跟著她多學學,將來總有用處的。”
青棗捂著頭嘆氣:“丁嬤嬤也說我不懂規矩。”
的確如此,這幾天丁嬤嬤已經開始著手糾正青棗的規矩了。陶君蘭看著,倒是覺得頗有些當初她剛進宮受訓時候的樣子。當然,丁嬤嬤也的確是有一套,教給青棗的也都是好的。所以陶君蘭這才沒有干涉和阻攔,反而十分支持。
丁嬤嬤和青姑姑倒是有些類似——都是頗讓人敬佩的。
陶君蘭也曾問過丁嬤嬤關于李鄴的事情——不過丁嬤嬤什么都沒說,一問就不開口,倒是讓陶君蘭有點無可奈何。
陶君蘭以為李鄴既是將她安置在此處,肯定會再過來一趟的,結果這一等就等了整整的一個月。直到了夏天到來,李鄴才又突然上門來了。
當時陶君蘭正坐在樹蔭下繡花,冷不丁的一抬頭,就看見李鄴站在不遠處的合歡花樹下,靜靜的看著她。她當時便是怔住,許久才回過神來,不自然的起身行禮,也不知道該如何稱呼,最終只含糊的問了一句:“你來了?”
結果她一開口后卻是險些咬到了自己的舌頭,更是覺得無比的……尷尬。這樣的語氣,未免也太過自然太過隨意了,就好像李鄴來這里,在她看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一般。
李鄴微微一笑,“嗯”了一聲算是回答。隨后便是朝著她走過來。
陶君蘭微有些不自在低下頭去,不敢和李鄴對視。雖然李鄴的態度絲毫不曾有所改變,似乎根本就從來沒有發生過尷尬的事情一般。可是她就是覺得不自在,覺得尷尬,覺得不好意思去看李鄴的眼睛。
一時相顧無言,李鄴索性側身去看她的繡花架子,見上面繡著魚戲蓮葉的圖樣,不知怎么的想起了之前她還給他做過一個蓮蓬香囊,頓時禁不住的便是又笑了。
見李鄴輕笑出聲,陶君蘭更是覺得不自在了。
丁嬤嬤的出現可以說是解救了陶君蘭于水火之中,而直至此時,她也才想起了自己改做的事情來,當下忙道:“進去喝杯茶吧。今兒我做了玫瑰銀耳羹,你嘗嘗看味道和之前的有沒有什么變化。這東西,最適合這個時候喝了。”
李鄴自然不會拒絕,笑著點頭應下。
而陶君蘭,則是忽然就覺得不那么別扭了——這樣的相處模式,讓她想起了在宮中的那會兒,所以不知不覺的,那份熟稔和自然便是回來了。
手機閱讀本站:
本書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