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之家!手機用戶請訪問M.haoruo
天山山脈十分之大,且高峰眾多,否則陸乘風的人也不會尋了一個多月都沒有尋找到靈鷲宮。上官梨棣腦海中有榮綠湖給她的信息與地圖,很容易就找到了靈鷲宮所在。靈鷲宮位于天山縹緲峰上,縹緲峰海拔不高,沒有冰雪,反而多霧,一年中倒有半年無法看清山中面貌,所以叫做縹緲峰。
上官梨棣站在半山腰上在,只間藍天襯著高矗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陽下,幾塊白云在雪峰間投下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上了幾朵銀灰的暗花。融化的雪水,從高懸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在山腳匯成沖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山谷中蜿蜒無盡的全是翠綠的原始森林或是開滿了各色美麗的鮮花,每有朵都比平原上的花兒要大,雖然及不上天山雪蓮高雅,卻也美不勝收。其中有一種優曇仙花,傳說六十年才開花一次,每次開花,必結兩朵,一白一紅,紅的有如胭脂,白的宛如白玉,開時花如海碗,燦如云霞,并帶有異香,服后能令白發變黑,返老還童。只不過這畢竟是傳說,沒有人真能找到這兩朵仙花。
沿著雪峰往里走,不多時來到到兩段峭壁面前。峭壁相距幾達五丈,說寬不寬,但要一躍而過,卻也非世間任何輕功所能。兩壁之間本有一條鐵鏈,如今斷為兩截,且年代久遠,早已經銹跡斑斑,顯然無法使用了。
若是換了一個人,只怕就知難而退了。但上官梨棣心思靈巧兼有原主的記憶,比起前世更加聰慧能干,返回身后的密林中尋覓了不一會兒,就手工制造出一把簡易的小弓弩,弩箭后面系著結實的藤蔓。扣下扳機,弩箭帶著藤蔓飛了出去,直射到對面一棵大樹的樹干里。藤蔓的一頭在上官梨棣手上,上官梨棣用力拽了拽,感覺很結實,足下一點,借著藤蔓飛渡到另一邊峭壁。
過了接天橋,再走了不到一刻鐘,終于到達靈鷲宮外。經過百多年的時間,靈鷲宮已經殘破不看,屋外雜草叢生,屋內積滿灰塵和蛛網。上百具的尸體倒在屋內屋外,經過百年時間,血肉和衣飾早已經化去,唯留下一句句白骨。
上官梨棣心下悵然,念了一聲阿彌陀佛,不急著尋找逍遙派的武功秘籍,而是想這許多白骨集中在一起,念了幾遍往生咒,再挖坑掩埋。她自然無法一具具分開掩埋,而是挖了兩個大坑,將靈鷲宮的人和背叛者的尸骨分開掩埋——靈鷲宮都是女子,背叛著皆是男子,上官梨棣懂醫術,能夠輕易分辨出男人和女人的尸骨。
這一忙活就是整整一天,直到月上中天,才將所有尸骨都收斂妥當,入土為安。上官梨棣摸了摸肚子,卻是餓過了頭,并不是很餓了,不過飯還是要吃。上官梨棣上山前準備了兩個月的干糧,打算在著靈鷲宮中多住一些日子。
上官梨棣在宮內外找了一圈,發現一處冷泉,先就著泉水梳洗一番,又找了一個銅水壺和一口鐵鍋洗干凈,一燒水,一放入菌干干肉做成肉湯,和著餅子一起吃。這靈鷲宮的泉水失敗來自雪山的冷泉,乃積年白雪所化,喝起來十分清甜。
晚上睡了一覺,第二天,上官梨棣開始找尋靈鷲宮內藏著的武學秘籍。幸虧當初她聽得很認真,記憶深刻。來到花園之中,搬開一座假山,現出地道入口。上官梨棣用火折子點然一根火把,鉆了進去。地道并不安全,有許多預伏的暗器陷阱,上官梨棣小心應對,幸虧原身學識淵博,對機關之術也頗有研究,費了一些心力,終將所有機關陷阱拆除。地道曲曲折折,盤旋向下,突地豁然開朗,現出一個巨大的石窟,可見地道是依著山腹中天然的洞穴而開成。
走進石室,只見四壁巖石打磨得甚是光滑,石壁上刻滿了無數徑長尺許的圓圈,每個圈中都刻了各種各樣的圖形,有的是人像,有的是獸形,有的是殘缺不全的文字,更有些只是記號和線條,圓圈旁注著“甲一”、“甲二”、“子一”、“子二”等數字,圓圈之數若不逾千,至少也有八九百個,短時間內肯定看不周全。
上官梨棣只略看了看,視線就落在洞窟一角相偎依的兩具白骨上。男性白骨旁落著兩卷羊皮,上官梨棣走過去揀了起來。第一卷羊皮是男子的遺書。原來這兩具白骨正是靈鷲宮主人虛竹的孫子和他妻子的。虛竹心善,幫著三十六洞洞主,七十二島島主解除了生死符。三十六洞洞主,七十二島島主感激虛竹,愿意聽他調配,但兩代過后,這些人的子孫就生了異心,且又沒有生死符制約,不想屈居人下,于是策劃了反叛。靈鷲宮的人自虛竹掌權后全部喜歡上了平靜的生活,對武功反而不太看重,多數人不是反叛者的對手,全部被反叛者所殺。當代宮主奮力搏殺,終家所有反叛者殺光,然而卻也沒有救下靈鷲宮的宮人,自己和妻子也受了重傷。所幸叛亂之初就讓幾個武功不低的宮人護著兒子女兒逃下了山,為自家留存了血脈。最后,宮主拼著最后一口氣,帶著已死的妻子進入地穴密道,以此做為他們的墓地。
第二張羊皮上記錄的全是逍遙派的武功心法,《北冥神功》、《小無相功》、《凌波微步》乃至《八荒六合惟我獨尊功》都有記錄。
上官梨棣將羊皮收好,恭恭敬敬地給宮主兩人的尸骨磕了頭,幫他們挖了墓穴,讓兩人入土為安。這一切事情做完了,方安心研究武功心法。
原身的武功本就不錯,上官梨棣繼承了其七成實力,在這個世界上也算是一流高手水平,雖然及不上五絕,但也能跟全真七子相當。再加上上官梨棣的悟性不錯,研究了逍遙派的武學后,進境一日千里,將全真七子全都拋在了腦后。
這一日,上官梨棣修煉了功夫后,難得有閑情,搬出在靈鷲宮的庫房中找到的瑤琴,彈奏起來。半曲過后,突然一道簫聲插入進來,與琴聲相喝。彈琴的手微微一頓,復又彈奏下去。這也是上官梨棣自覺實力不低,心里有了依仗,才能如此從容。
琴聲簫聲相和,仿若一問一答,默契無比,皆悠揚動聽,不似凡塵之音。
山風吹過,余音渺渺中,一個男人出現上官梨棣面前。
男子身穿青衣直綴,頭戴同色方巾,文士模樣;大約三四十歲年紀,形相俊雅,身材高瘦,風姿雋爽,蕭疏軒舉,湛然若神。
男子拱手行禮道:“在下黃藥師,見過姑娘。剛才聽姑娘彈琴,一時心癢,以簫聲相和,打擾到姑娘,尚請見諒。”
上官梨棣上輩子見多了黃藥師,自然認得他。只是每次都是跟在陸乘風等人身邊見到的,黃藥師總上一副高冷的模樣,難得今世第一次會面能見到黃藥師如此和善的一面。
上官梨棣起身福了福,道:“先生簫技高明,宛如天籟之音,我能與先生合奏乃是幸運,倒要多謝先生不嫌棄我彈奏粗糙才是。”
黃藥師笑道:“姑娘所奏若是粗糙,山下那些擅琴之人就更不堪了。姑娘居于此處,可是靈鷲宮后人?”
上官梨棣想了想,干脆地認了下來:“小女子確實是靈鷲宮后人,這一次回到靈鷲宮是為了掩埋先祖遺骸。不知先生所為何來?”
黃藥師道:“在下有一小徒,其妻與逍遙派有些瓜葛。在下從其妻處聽聞了逍遙派和靈鷲宮昔日的傳言,心下仰慕,特前來拜會先輩的蹤跡。只靈鷲宮隱藏在山中,頗為難尋,還是在下發現了一絲人跡,尋了過來,才到達靈鷲宮中。”
“原來是我露了痕跡。貴客遠道而來,我這做主人的招待不周了。”上官梨棣請黃藥師坐下,給其倒了一杯山泉水,“山上無茶,請客人將就。”
“無礙。”黃藥師喝了口冷泉水道,“這泉水清涼中帶著微甜,比茶水更好喝。”
兩個人一番交談,他們都是博學多才之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五行八卦、奇門遁甲、琴棋書畫,甚至農田水利、經濟兵略乃至樂理武學,倆感人無不精通。一番談論下來,都有了知音之感。黃藥師心中不由將妻子馮蘅與上官梨棣比較,發現馮蘅雖然聰明無雙,但無論見識和才學,都及不上眼前的姑娘,更別說這位姑娘的胸襟,只怕老乞丐也要甘拜下風。
上官梨棣知道黃藥師為何而來,并未藏私,將從地穴中得到的羊皮交給黃藥師研究,并邀請到進入地穴研究天山六陽掌等拳掌技能。黃藥師最先推遲不受,但上官梨棣真心邀請,他本是不必拘俗禮之人,便也應了,并將桃花島的武功教與上官梨棣研究。一個月后,兩個人的功夫都有了長足提高。黃藥師收獲最大,《北冥神功》和《小無相功》、《八荒六合惟我獨尊功》哪一種都比《九陰真經》更高深,黃藥師雖然沒有照著修煉,但研究過后,融入自己的武學中,得益匪淺。
一個月后,干糧用盡,兩個人不得不離開了靈鷲宮。此時,兩人已經成為了知己。黃藥師南下返回桃花島,上官梨棣東進前往金國大都找尋包惜弱母子兩人。
結果到了大都的六王府一看,門口竟然掛起了白幡,找一個路人詢問,竟然是六王府的王妃去世了。上官梨棣懵了。包惜弱死了?前世她不是活得好好的,怎么這一世卻死了?上官梨棣連續幾天潛伏到六王府中,終于探知到了原委。
原來包惜弱自來到六王府后就郁郁寡歡,完顏洪烈想要討她,不但將牛家村老房子中的舊物搬到王府,還打聽出包惜弱曾經閨中好友的下落。包惜弱聽聞張云霓是太湖歸云莊的少夫人,高興之下寫了一封信給張云霓。前世的時候,黃藥師因沒有找到靈鷲宮,早一個多月返回江南,把幾個徒弟和他們的媳婦帶回桃花島。那封信沒有被張云霓收到,最終石沉大海。這一世,黃藥師尋著上官梨棣的蹤跡找到了靈鷲宮,并與上官梨棣相談甚歡,共同探討武學,便沒有那么早回去,張云霓自是收到了包惜弱的信。張云霓雖然看不起包惜弱,還是給她寫了回信,并在信中說出了楊鐵心還活著的事情,連完顏洪烈因為被其所救惦記了上包惜弱,找人陷害楊鐵心和郭嘯天,導致兩家家破人亡的事情都說了。包惜弱受了巨大刺激,早產了,又導致難產,最終掙扎著生下兒子,自己卻一命嗚呼了。
入夜,上官梨棣悄悄走在六王府中。整個六王府雖不說金碧輝煌,但也富麗堂皇,唯一一個地方很是突兀。繞過一道竹籬,眼前出現三間烏瓦白墻的小屋。這種尋常鄉下百姓的居屋,在這豪奢富麗的王府之中見到,實在是讓人驚訝。上官梨棣跳上正對窗子的一棵大樹,坐在樹枝上,往窗內看去。
屋內的布置同樣很樸素,左邊的墻壁上掛著一根生滿了銹的鐵槍。墻壁下的桌上擺著一個靈位,靈牌上寫著“愛妃包氏惜弱”六個黑字。
“王爺,你不要難過了。王妃地下有知,也不想你傷心傷身。”一個聲音傳出屋子。上官梨棣凝神再看,就見屋子中還有兩人,一個站著一個坐著。站著的隨從打扮,那坐著的穿著富貴,年紀大約二十多歲的樣子,相貌很是俊秀,比起金人來,更像南方人,應該就是六王爺完顏洪烈了。這完顏洪烈乃是金章宗寵妃李師兒的兒子,李師兒本是宋人,因美貌被金章宗納入宮廷。完顏洪烈相貌隨了母親,看起來比黃藥師不差多少,只氣質稍有不如。(未完待續。),書友之家!唯一網址:
請按鍵盤上CtrlD,收藏本書,以方便日后閱讀《》,可以使用方向鍵(→)前后翻頁,回車鍵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