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
328.
午后的陽光,溫和的照耀著大地。復制網址訪問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
一縷縷微風吹過,拂起山坡下、古道邊的垂柳枝。
一條小溪緩緩在古道邊流淌,溪水之中有幾條泥鰍嬉戲玩耍,水面之上,偶爾有啄食的鳥兒劃過,聲音婉轉,奏響著春天的華麗舞曲。
一陣馬車緩緩行進的聲響,伴著馬蹄聲頓時劃破了郊野的寧靜,順著古道看去,劉恪騎著追風馬,左右是賈詡、趙云、典韋、臧霸以及一隊喬裝成鏢師的暗衛。
被眾人簇擁著的則是一輛古樸的馬車,馬車上則是蔡琰、貂蟬、袁蔻、宋三娘、唐姬以及素然等女眷,華麗的春服,映襯著佳人的嬌美,在這春光之中,映的天地間無限燦爛。
趙雨我行我素的騎馬而行,只不過她穿著窄袖胡服,束發扮作隨行武士,忽而策馬急奔,忽而又在馬車旁陪蔡琰等人說話,如不細看,倒真的似是一個溫婉如玉的俏美兒郎。
劉恪看著滿臉興奮的眾女,心情也是格外的舒暢,盡管趙雨這個鬼精靈著實讓他不省心,但是見她如渴望自由的鳥兒似的奔跑,劉恪又不忍心去約束她,只隨她本意而為。
倒是趙云,見到妹妹如此,不免臉上有些難堪,趁著眾人歇息的空檔,他擺著長兄的架子,少不得說趙雨,不過趙雨又怎會聽趙云的管束,照舊是蝴蝶似的隨意舞動,她這般瀟灑,可著實讓只能坐在馬車里的蔡琰、貂蟬等人羨慕不已,只是她們騎術不精,只得坐在馬車里觀看沿途風景。
行的累了,眾人便就地歇息下來,反正也不著急趕路,再這春和日麗之中,席地而坐,被微風吹拂著,卻也是一種別樣的享受和快樂。
夜間,或宿在驛館,或宿在尋常百姓家,或宿在道觀野剎,如此,劉恪卻也深深地體察到了生活在最底層的老百姓是如何生活的。
比如,沿途大大小小的破敗道觀,就給劉恪提了個醒,他想到此時占據漢中的張魯以五斗米教的教義正在發展信眾,如果讓其傳入東司隸諸地,只怕對他的統治會是個威脅。
又比如,關于民生問題,以前劉恪只能在郡守、縣令呈報的奏疏中看個大概,但是當他住進尋常百姓家中,和這些老百姓交談之后,他才能深切的感受到各項政令對底層百姓的影響。
一路走來,看了許多,劉恪也想了許多,而素來跟隨劉恪參與軍機、長期在鎮北軍中樞的賈詡,就向劉恪提出應該在郡守、縣令的基礎上,設置巡撫監察各地的御史制度,對此,劉恪暗自記在心中,他打算此番回到洛陽之后,就和群臣商議此事。
再好的制度,再優秀的人才,都不能沒有監督,設立巡撫監察各地的御史,既能鞭策地方官員勤政愛民,也能將地方上的民意及時傳達中樞,而這種反饋,對于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其意義非凡。
就這樣,游山玩水的過程中,劉恪也在不斷思考對鎮北軍現有制度的完善,盡管這樣招來蔡琰、貂蟬等人的埋怨,不過所幸的是眾女都能理解他。
離開洛陽的第三天,眾人就到達了虎牢關。
昔日董卓阻擊關東群雄的雄關,此時到顯得有些破敗,不過這也是在所難免的,畢竟鎮北軍已經將擴張的矛頭指向更遠的東邊,虎牢關此時的意義,也只是旨在護衛洛陽城的安全。
虎牢關下,劉恪難免回想起昔日帶領兵將隨袁紹征討董卓的場景,想到倒在關下的袍澤兄弟,他心中自然感傷,憑一壺酒慰藉亡靈,也算是慰藉他對這些追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將士們的在天之靈。
看著劉恪把酒祭奠英魂,莫說是曾經在虎牢關下戰斗過的趙云和典韋,就是沒有參加過此戰的賈詡和臧霸也都對劉恪的情懷感到敬佩。
亂世之中,群雄都將浴血奮戰的戰士當作是自己爭霸的殺戮工具,又有幾人會在乎倒在稱霸路上的袍澤,劉恪能如此作為,越發讓臧霸等人覺得沒有追隨錯主上。
漢主東封報太平,無人金闕議邊兵。
縱饒奪得林胡塞,磧地桑麻種不生。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隴戍三看塞草青,樓煩新替護羌兵。
同來死者傷離別,一夜孤魂哭舊營。
黠虜生擒未有涯,黑山營陣識龍蛇。
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
此時此刻,又有什么能比唐代詩人陳陶的隴西行應景,當劉恪緩緩吟出“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就連蔡琰、貂蟬、袁蔻等女眷都不由潸然淚下。
過了虎牢關,繼續向東行走,往來官道上的客商,也漸漸多了起來,由于劉恪并不限制商貿,故而往來洛陽進行貿易的各地商旅也逐漸增多。
劉恪暗中觀察了下,這些商賈有來自冀州、幽州等自己轄地之內的,也有來自兗州、青州、揚州、荊州甚至是江東的商賈,除開這些,還有牽引著馬匹、載著上好的獸皮到洛陽進行買賣的鮮卑、烏桓等蠻族商客。
總之,絡繹不絕的商人隊伍,顯現出轄地內的新氣象,再看著遠處農田里辛勤耕耘的農民,劉恪愈發覺得一種別于自己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氣象在冉冉升起。
離開虎牢關的第四天,劉恪這行人兜兜轉轉的終于來到了司隸東部重鎮滎陽,這里也是司隸都督府的駐地,駐扎有司隸都督轄下的數萬兵馬,只是未等劉恪派人到城內通傳,早早就得知消息的司隸都督張遼帶著親兵和滎陽官員就出城迎接。
進入滎陽城,將一應女眷安排歇息,劉恪就向張遼詢問起兗州、徐州的局勢,滎陽隔著陳留郡就和曹操的大本營兗州交接,從兗州、徐州來的情報,第一時間都會匯集在這里,故而等到劉恪問起,張遼便滔滔不絕的講述起近十幾天來圍繞著徐州而不斷變化的關東諸州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