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選擇:
270.
劉恪命令大軍停止前進得地方,乃是河間國成平城往東百里,渤海郡南皮城向西五十里的一處山谷,谷名成平谷,之所以選擇在此處扎營,乃是因為斥候探得的關于袁紹的情報。請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說
“袁紹派說客前往曹操、呂布處求援,此事不能不防,公與,你立刻派人向張遼和高順傳令,命他們加強對曹操和呂布的防守,如果發現曹操、呂布有異常動作,就命他們速速匯報!”
劉恪對著沮授說完,又暗自分析道:“呂布,有勇無謀,文遠自能應對,只是曹操兵強馬壯,麾下人才濟濟,如果他趁機攻打陳留郡,只怕高順難以防守的住啊!”
賈詡聽完劉恪的擔憂,當即就勸慰道:“主公,眼下曹操正在徐州和劉備鏖戰,怕是沒精力來出兵陳留,況且前番曹操派荀彧為使求和在先,想他也不敢輕易背約!”
賈詡的話,盡管讓劉恪心里面的擔憂減輕了幾分,但是想到曹操的秉性,劉恪還是忍不住的說道:“只怕曹操不會這樣想,這樣吧,傳令給崔琰、命他做好支援高順的準備!”
等到將可能會有的變端都做出相應的部署和安排之后,劉恪這顆心總算是穩妥了一些,趁著晚飯的時間,劉恪帶著賈詡和楊修又在營中走了一圈兒,心情這才舒暢了起來。
不過中間走到議郎崔均、崔鈞二兄弟的營帳時,崔鈞崔州平提出希望劉恪早日成婚生子的想法卻也讓劉恪有些感觸了,今非昔比,傳宗接代這事,劉恪也不得不考慮了。
以前,但凡征戰,都是劉恪沖鋒在前,而后方自有父王劉稚坐鎮,但是劉稚病逝之后,劉恪現在每每出征,都得選用良臣坐鎮后方,如此一次兩次或許沒什么,但是時間長了,總不是穩妥之法。
“文和,德祖,適才崔州平建議孤早日成婚,以育王嗣,此事你們怎么看?”突然想到成婚之事,劉恪也有些沒了主意,無奈之下,他只好向賈詡和楊修問起。
“主公!”
賈詡和楊修對視一眼,然后賈詡先行說道:“主公,臣以為崔鈞之言頗為有理,主公雖然已有妾侍,但是宋夫人未有子嗣,于主公的不時霸業來說,此誠乃缺憾!”
楊修倒是和劉恪想的一樣,他說道:“主公每次征戰,都帶兵在前,此雖勇猛,能鼓舞士氣,但是主公倘若受傷,則軍心必亂,如果主公育有子嗣,小公子即可代主公鎮守后方,又可以替主公征戰各處,臣也希望主公能夠好生考慮此事!”
劉恪點了點頭,不過想到儀禮,他頓時嘆道:“先王新喪,按照儀禮,孤當守喪三年,三年之內,不能舉行大婚之禮,看來生育王嗣之事,還得等到三年之后了!”
未等劉恪說完,賈詡就笑道:“主公何其聰明,怎么就在此事上犯了糊涂呢,喪禮所言三年之內不能行大婚之禮,乃是說主公的元妃,但是其余妾侍卻不在儀禮之內,主公倘若有心,何不納妾填充后宅,早日誕下王嗣,如此臣等也就安心了。”
元妃,指的是劉恪的正宮王妃,這件事情,劉恪的父王劉稚在去世前就已經給他安排妥當了,元妃人選乃是中山甄氏甄宓,也就是說劉恪需等到三年喪禮期滿之后才能和甄宓成婚。
而此時,賈詡卻建議劉恪先納妾侍生育子嗣,如此,既不違反喪禮要求,也能保證鎮北軍得穩定,不得不說是一條極佳的建議,對此,劉恪心底里是頗為贊成的。
但是納誰為妾侍,劉恪卻不得不考慮,按說,趙雨、貂蟬、素然甚至唐姬都能成為妾侍,但是劉恪卻不想厚此薄彼,如果他真的納趙雨、貂蟬等眾女之間一人為妾,只怕就要讓其余人傷心了。
劉恪不想她們中間任何一個人受到感情的創傷,他不想傷人,所以,他寧愿后宅空著,也不愿急急忙忙的就從中做出選擇,尤其是這種選擇意味著對其他人的傷害。
大略是瞧出了劉恪眼神中的為難,一向都有**之名得楊修暗笑著說道:“主公,郎有情,妾有意,此乃好事,主公乃人中龍鳳,天王貴胄,何必有常人之憂,主公如果有心,將那中意的女子都納成妾侍就好,這樣,主公后宅充實,這子嗣自然是不愁咯!”
劉恪流露出幾分尷尬的笑意,瞬間,他有種被人當成種馬得錯覺,不過想到這得來不易的權力以及感情上的考慮,劉恪覺得楊修的建議倒不是為一個極佳的選擇。
“那就等到此次征討袁紹結束之后……”
就在劉恪想說等到征討袁紹結束,回到盧奴城之后就讓楊修等人替自己籌辦納妾事宜的時候,突然,營帳外面傳來一陣喧嘩,緊接著劉恪就聽到有人驚呼道:“敵人偷襲!”
“不好,有人襲營!”劉恪聽到外面有敵人偷襲,當即就拔出寶劍準備出營瞧個究竟,但是還不等他提劍,典韋和臧霸就帶著武器和衛兵沖了進來說道:“敵人偷襲,快保護好主公!”
“惡來,宣高,隨孤出去殺敵!”
“主公不可,帳外混亂,敵人數目不明,主公安危重要,千萬不可出去!”典韋攔住劉恪,并和臧霸一左一右將劉恪團團保護起來,而此時,營帳之外的喊殺聲卻越來越大。
隱隱約約之中,劉恪聽到“袁軍”、“先登營”、“鞠義”等等字眼,瞬間,他就猜到了偷襲軍營的是什么人了,“先登營,鞠義,典韋,你帶親兵前去,傳孤之令喻,務必要將此股敵軍全殲!”
前世的時候,劉恪沒少在評和演義里面聽到過先登營得名號,作為袁紹手下最精銳得軍隊,能夠和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曹操的虎豹騎,高順的陷陣營,劉備的白耳兵齊名,自然是了不得的厲害,不過鞠義膽敢帶著先登營傳鎮北軍大營,那就是小牛犢闖進了老虎窩,他就別想著在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