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千嬌百媚第235章 征辟賢才得楊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千嬌百媚 >>三國之千嬌百媚最新章節列表 >> 第235章 征辟賢才得楊修

第235章 征辟賢才得楊修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9日  作者:終南左柳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終南左柳 | 三國之千嬌百媚 
正文

盧植在洛陽城里住了一夜,次日天色微亮之時,他便整理行裝準備再次上路。

劉恪盡管心中滿是不舍,但是他也清楚盧植的心意堅定,絕不會輕易改變,于是劉恪便也沒有攔阻,在和盧植共同用了早飯之后,便派遣了一隊鎮北軍勁卒送盧植離開。

洛陽東城,涼風徐徐,楊柳依依,長亭之前,劉恪和盧植道著離別,面對盧植,劉恪忍不住道:“恩師,此番東去,切記保證安全,如果事不可為,當應速速歸來再圖謀之”

盧植知道劉恪擔心自己,他流露出欣慰和輕松的笑容,寬慰似的說道:“袁紹、曹操非是虎狼,如今又有你這個學生給老夫做保證,難不成他們還能殺了老夫不成”

盧植一邊笑,一邊繼續說道:“倒是你這邊,應該抓住難得的平靜和穩定,盡快恢復洛陽、并州諸地的生產,秋天之時,老百姓只要有了糧食,心里就不會恐慌了,百姓安定,你要做的事情便能增大成功的把握”

難得盧植將世事看的這般通透,劉恪此刻越來越不舍得他離開,“恩師,真的不考慮留下來”

盧植并未作答,只是搖了搖頭,然后就對著一臉擔憂的張種說道:“張御史,我們該上路了”

張種情知此去東邊,兇險頗多,但是盧植這般堅持,他也不能當眾流露出怯意,為難之下,張種只好抱著豁出去的心態,向劉恪行了辭禮之后,便一副慷慨赴死的架勢隨著盧植緩緩向東而去。跪求百獨一下潶眼歌

“也不知道恩師還能否安然回來”看著盧植的身影已經消失在了路的盡頭,但是劉恪的心中還是忍不住的為他擔憂,此時,劉恪恨不得立即派人將盧植拉回來。

“主公,人各有命,盧尚書既然決定東行,那么自然不是我們可以改變心志的,況且典校尉親自挑選了親兵營一隊勁卒保護,只要袁紹、曹操等人不下手,那么盧尚書的安全就絕不成問題”徐庶從旁勸道。

劉恪點了點頭,深深吸了口氣道:“走吧,各地呈報的政務還要處理”

回到洛陽城之后,劉恪一邊繼續部署在東司隸一帶推行屯田策的任務,一邊則安排各地駐軍展開打擊惡霸、匪徒的工作,當初在并州打擊惡霸匪徒可是為鎮北軍積累了不少的威望,劉恪相信,這一舉措在東司隸一帶也絕對有用。

正好,打擊各地匪徒也能磨練新招募的兩萬士兵,如此,新兵訓練和整肅地方治安相結合,既有利于新兵盡早對戰場和戰爭的適應,也能保證屯田工作和各地治理工作的開展。

在按部就班的展開各項既定政策之時,劉恪也沒有忘記對人才的招攬。

本來春天的時候,劉恪就已經命令東司隸、并州、冀州五郡以及幽州漁陽諸地還有兗州陳留國舉薦人才到洛陽科考任官,但是各地人才似乎對這道政令并不感興趣似的,政令發出去半年時間了,竟然只有不到百人前來應考。

劉恪自然清楚,現在亂世之中這些有才有德的人都是待價而沽等待明主,而中山王府的勢力雖然一步步壯大,但是在傳統的儒者眼中,卻依然比不上袁紹、袁術等人,所以除了少數的寒門士子前來投效之外,弘農、南陽這兩塊才俊多產之地的士子卻鮮有人來。

“看來還得搬出老師的名號”

劉恪記得盧植離開的時候給自己提過光祿大夫楊彪之子楊修,而楊彪又是弘農楊家的家主,如果能成功拉攏到楊修到帳下效力,那么肯定能給弘農以及其他地方的世族一個榜樣。

想到這里,劉恪便對主管人才招募的陳琳說道:“孤沒有記錯的話,孔璋和弘農楊家有過交情,孤想請孔璋寫封信到弘農楊家,就說孤打算征召楊修到軍中效力。”

“主公這是打算”

陳琳瞬間便明白了劉恪的用意,他點了點頭說道:“主公放心,臣下竭心盡力,定然促成此事”

陳琳原本就在大將軍何進府中做過主簿,又在文人之中享有盛名,所以他和弘農楊家乃至南陽世族的交情可比劉恪這個做主公的還要深,這件事,由陳琳出面再好不過。

陳琳接了任務,很快就寫了封信到弘農楊家。

楊家家主楊彪還在長安城擔任光祿大夫,但是楊彪之子楊修卻還在本家,所以陳琳的信自然而然的就到了楊修的手中。

楊修拆開信,看到這是陳琳再替劉恪征召自己到鎮北軍效力的時候,不免生出幾分凌云得志的感慨出來,再想到之前父親楊彪給他的暗示,楊修立刻就命人收拾行囊奔赴洛陽城。

劉恪壓根沒有想到楊修會到得這樣快,等到楊修出現在自己面前的時候,劉恪險些誤以為這是誰在和自己惡作劇,不過數載征戰,他早就鍛煉出了面不改色,所以盡管心中驚訝,但是劉恪還是很鎮定的將楊修迎進府中。

待到各自坐定,一番寒暄之后,劉恪便向楊修問道:“德祖能來軍中效力,乃是孤的榮幸,不知道德祖對于當下局勢有什么看法,說出來,我們一并討論討論。”

這是既定的考校,哪怕楊修是楊彪之子也不能例外。

楊修也不反感,相反,他還覺得這是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于是滔滔不絕的就將當今局勢分析了一番,并在最后說道:“主公現在的勢力跨州連郡,然而威望卻還是比不上袁紹等人,臣以為在今后主公應該和各地世族修好以換取他們的支持,唯有如此,主公才能補缺此處不足齊頭并進發展”

劉恪笑著點了點頭,楊修對于局勢的分析,算是有規有矩,合乎現實,至于這最后的一處建議,也是站在世族的立場提出來的,并沒有什么不妥,如果讓劉恪評分的話,他打算給楊修的表現給個九十分的成績。

不過劉恪清楚,楊修是個持才自傲之人,似他這般秉性,如果不加磨練,只怕將來還是會延續原來的命運,劉恪并不覺得自己就比曹操能容忍,所以楊修這塊璞玉,還需要慢慢的雕琢。

其他書友在看:


上一章  |  三國之千嬌百媚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