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龍蛇第176章 所托非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聊齋龍蛇 >>聊齋龍蛇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6章 所托非人

第176章 所托非人


更新時間:2016年02月11日  作者:我要的是葫蘆  分類: 仙俠 | 古典仙俠 | 我要的是葫蘆 | 聊齋龍蛇 
《》

176.

對于皇甫員外的勸說,常晉初始感受不深。

直到前不久,他修煉《十二重樓觀想經》,每到凝聚靈力的緊要關頭,道祖相都會變成儒家圣人模樣,讓他功虧一簣。

如此再三,常晉心中才有了猜測,儒家的浩然之氣很可能和道門修煉功法有沖突。畢竟一個講究出世,一個講究入世。

或許有大儒能將儒道融為一體,但以自己目前的見識,顯然還做不到這一點。

受此挫折,也讓常晉對三道界限思索起來。

他本就是有大智慧之人,這個問題先前已隱約有所認識,只是沒有太多感觸。如今仔細思索,再翻看道家典籍,常晉對三道界限一說有了新的感悟。

先說道院,從重生到這方世界開始,常晉就發覺得這里的道院和前世地球上有很大區別。除了神通顯世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道院雖然勢大,但在世俗間修建的道觀不多。

拿玉清道來說,并不是每個縣城都建有道觀,甚至門下弟子在世俗間行走的也很少。

這是為何?道院有毀天滅地的神通,又有道術可以醫病祛邪,降妖除魔……種種手段,都是官府不具備的。

如果道院想撇開官府,以道治國,統治萬民,應該輕易而居。可實際上,從未聽聞有那派道君成為世俗間的王侯或者皇帝。

從踏上修行道路開始,常晉才逐漸有所了解:非是道院不愿取而代之,實不能矣。

如果把人仙神三道比作一株大樹,那么人道就是大樹的主桿,仙神二道則是上邊重要的枝杈。

從上古到現在,人道傳承萬年,歷經數十個朝代更替。看似每朝每代都有變革,但是本質并未發生變化,都是官府治民,將治下萬民之氣匯聚一身。

日積月累,數千年下來,這種氣運就相當可怕了。道院若想取而代之,恐怕人道的反噬他們根本無法承受。

朝廷委派治理各地的官員,雖然不知神通,但有人道氣運加身,依然讓修道者心存忌憚。

是以官府世俗間的事情,只要不涉及到仙神二道,道院大多不會插手。

如果橫加干涉,必遭人道反噬,削減自身氣運。這樣的事情,很少有道士愿意去做。甚至為了防止弟子為道門帶來禍害,道院才沒有在各地廣修道觀。

仙道如此,神道同樣如此。只是如今神道式微,成為仙道的附庸罷了。

道院沒有廣修道觀,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治下各路河神土地。這些神靈大都由道院所封,自然可以充當道院的耳目,治下出現任何問題,他們都必須上報。

說到底,仙神二道雖然看似高高在上,但從來不是這方世界的主宰。他們可以潛移默化影響人道,但如果直接以神通干涉世俗變遷,必遭人道反噬。這應該就是修道者和神靈口中的三道規則。

而千年前董圣人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儒家徹底融入人道當中。

常晉是書生,自然得到人道眷顧,只是他身修道法神通,又為人道所不容。長期下去,肯定會遭到反噬。

舍得舍得,有舍有得,按理說得出這樣的結論,常晉應該有所舍棄才是。只是他并不像簡單放棄。

若是因循守舊,處處被規則束縛,也不會有現在的常晉。

在常晉心中,三道應該存在著某種平衡,自己現在不知道罷了。

他早已下定決心,要在這方世界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所以這種可能必須嘗試,即使最終會失敗,他也不會輕易改變。

“你既然決定,那就小心點。”望著常晉剛毅的目光,白素素知道自己無法令他改變,只能點頭支持。

湖陽豐臺兩府之間的直線距離只有數百里,如果常晉和白素素姐妹運起神通行走,幾個時辰便能趕到。

如今身邊還有王啟年,不便顯露神通,只能坐船緩行。穎水曲折蜿蜒,倒是要多走一半冤枉路。

他們乘坐的這艘大船乃是貨船,里邊裝滿壓艙的貨物,在水上行走時速度要比一般的民船要慢上許多。

再加上大船幾乎每到一個渡口,都要停下來裝卸貨物,走走停停,數日時間還沒有趕到豐臺府。若是急著趕路的客人,早出聲催促起來。

常晉并不急著趕路,白日或坐在船艙里讀書,或站在甲板上觀景,說不出的輕松自在。

當然,也是因為白素素在身邊陪伴的原因。有美相伴,再平凡的景致,再瑣碎的事情,都會覺得有趣。

這是人之常情,和修道無關。

害怕驚到王啟年,他并未把白素素姐妹真實身份告知。如果王啟年得知與他同行的女子就是當初他們去萬山府參加府試時,遇到的那條大蟒化形而成,十有八九會嚇暈過去。

這日,大船行到距離豐臺府城近百里遠的地方,常晉和王啟年正在艙內下棋,忽然聽得前方人聲鼎沸,鑼鼓齊鳴。

船上眾人受到驚動,紛紛鉆出船艙,朝前方望去。

等常晉站在船頭遠眺,只見數里之外一處水面停泊有幾十艘大小船只,上邊站滿百姓,其中有艘大船上,還有幾名道士在做法,似乎有什么事情發生。

他回頭,發現白素素眼中也帶著疑惑。

“前面發生什么事情,這么熱鬧……”

“船家,趕緊行過去看一看”

一時間,整條貨船上議論紛紛。

那船老板也有看熱鬧的心思,聽到客人叫嚷,便吩咐手下加快速度。

數里水路,不過一炷香功夫就趕到。

等貨船趕到近處,幾個水手便將鐵錨拋入江底固定。船老板朝四周張望了幾下,看到熟人,扯著嗓子喊道:“郭老三,郭老三,這里有什么熱鬧可看?”

不遠處的漁船上有一漢子聽到喊聲,立刻回頭,接著劃船過來打招呼:“周爺,有日子沒見你了,這一趟去南方生意可好?”

“還行,”船老板回應一句,跟著又問起:“這是怎么回事兒,為什么請道士在江面做法?”

“周爺有所不知,數日前在這片水域出了件事情,有個女子投江自殺。因為怨氣太重,那冤魂沒有消散。這幾日每到晚上,都能聽到這水中有女人的哭泣聲,如今過往船只晚上都不敢在此處停靠了。”

說到這里,那漢子看了看遠處,又出聲道:“這事兒和孫家大少爺有關,孫老爺子便請了幾名道士,特來此處超度冤魂,讓她魂歸陰司,不再停留此地害人。”

“孫家,到底怎么回事兒,你詳細說來。”這周爺的主家和孫家有些不對付,聞聽此言,有些興奮地追問。

“事情說來也是孫家該得報應……”郭老三頓了頓講到:“前幾日有一個書生攜帶家眷乘船路過此地,因為天色將黑,那船便停泊在附近,事情偏偏湊巧,孫家貨船也停在此處。孫家大少爺無意發現書生的家眷貌美如花,便動了心思,邀請書生上船一敘,結果你猜怎么著……”

說到此處,漢子不由買了個關子。

“郭老三,你討打不是,這個時候吊人心思。快說,急死我了。”船老板催促道。

“孫家大少爺在自家船上搬了一桌酒席,席間頻頻勸那書生喝酒,半醉半醒,書生把自己的來歷說個清楚。原來書生是去湖陽府參加府試的學子,只是沉溺于煙花柳巷中,一直沒有回家。而那女眷則是他從妓院里贖出來的……”

聽到對面漢子講到此節,常晉臉色微變,生怕自己的猜測成真。

“因為要為那女子贖身,書生身上錢財早化個精光,還借了別人幾百兩銀子。他害怕攜妓回家給家人交代,所以一直不敢回去。那女子就提出一個方法,說二人現在豐臺府游玩一番,讓書生寫信給親友,求他們規勸老父親,待家人氣消,兩人再乘船回去。

聽到其中內情,孫大少爺動了心思,就說‘哪有書生娶妓女為妻的,你父親不會同意。如果你執意要帶她回家,肯定落得個不忠不義不孝不仁的下場。’那書生也是耳根子軟,聽完后連問怎么辦。孫家大少爺便告訴對方自己愿意花費千兩銀子買下那女子,讓書生拿著銀子回家,到時候肯定能夠讓家人原諒……”

“沒曾想那書生真的同意了,回船后就和女子商量。不曾想那女子卻是剛烈之人,站在船頭大罵孫家大少爺,然后打開自己隨身攜帶的百寶箱,里邊藏有金銀不下萬兩,都是她這些年積攢的纏頭,原本打算和書生回家過生活所用。女子罵完,沒等眾人反應過來,便抱著百寶箱跳到江中。

當時天色已黑,不少人下去打撈,結果也沒有找到那女子。從那時起,這片水域就不平靜起來……可惜了。”

說道最后,漢子不住嘆息。

“的確,這女子實在所托非人,書生根本沒擔待。”船老板也附和道。

“對了,我聽說那女人名字好像叫霍晚娘……”

果然……聽到此處,常晉面露悲色。

“可惡,李順昌該死!”這個時候,王啟年也反應過來,破口大罵:“這等人,連畜生都不如!”

旁人不了解內情,也覺得憤慨,跟著罵道:“就是,這種人實在應該千刀萬剮。”

“那個書生現在怎么樣了?”有人咬牙切齒的問道。

“要不我怎么說是報應,那書生和孫家大少爺受到驚嚇,現在都躺在船內,半死不活。”

(我要的是葫蘆)


上一章  |  聊齋龍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