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龍蛇第15章 頓悟得劍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聊齋龍蛇 >>聊齋龍蛇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章 頓悟得劍心

第15章 頓悟得劍心


更新時間:2016年02月11日  作者:我要的是葫蘆  分類: 仙俠 | 古典仙俠 | 我要的是葫蘆 | 聊齋龍蛇 
《》

15.

小小一刻也閑不住,到家立刻鉆進廚房做飯。

等兩人用過飯菜,小小想起正事:“對了哥哥,你前天剛走,書院就派人捎來口信,說是書院近日要進行季考,讓你不要忘了。”

聽妹妹一說,常晉才想起再過兩日就是明陽書院的大考之日。

這方世界的書院到底和地球古代不同,雖然對學生管理松懈,但每隔數月都要考試一次,以測試每人是否用心讀書。

對于大考,常晉自然不害怕。他這些日子手不釋卷,想要通過大考絕對是易如反掌。

只是他心中有些郁悶,剛在家中休息一夜,明天又要離開。

晚上等妹妹睡熟,常晉提劍步入庭院。

白日在山中擊殺吊頸白頭虎,自己情急之下一劍刺出,居然釋放出劍氣!這已經不是武術的范疇,而是傳說中的道法。

回想起當初翻閱手抄本《太極十三劍》的情形,一段注釋從記憶深處冒出來。

“由術入法,再由法入道,練到極致,可一劍破萬法!!”

自己平日除神魂修煉,并沒有修煉其他法術。這劍勢可以算是自然領悟。想到這里,他禁不住有些自喜,看來自己的天賦還不算低呀。

常晉按下喜意,重新在院中修煉起來。一劍在手,整個人氣勢馬上發生改變。

長劍在夜色中潑灑,腳下動,全身動。整個人邁著步伐躥騰跳躍,宛如行云流水,將周圍數丈方圓的空間完全籠罩在里邊,潑墨不進。

練到最后,常晉低吼一聲,手中長劍直刺而出,一股森森陰寒之氣迸發,刺得前方空氣形成碗口大的漩渦延伸到遠處。

只是,那劍尖仍然沒有赤色劍芒吐出。

怎么會這樣?常晉看著寶劍,心中很是困惑。他不甘心的又嘗試一次,結果仍沒有改變。

方法沒有用對……他停止動作,站在院中仔細思索擊殺猛虎時的情境。

面對兇獸攻擊,他根本來不及多想,腦海中一片空靈。在那樣的狀態下,一劍揮出,赤光閃爍,將猛虎斬傷。

如果自己當時稍生退意,估計就沒有那種氣勢。

是了……常晉漸漸明悟,那一劍應該是在生死搏殺時使出來的。當時自己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想斬殺那只兇獸。所以才會精氣神合一,心意純粹空明,自然生出氣勢。

勢之所向,義無反顧!

過了半個時辰,常晉重新拾起寶劍。這次他并沒有急著揮劍,而是挺身站在庭中,口鼻間不斷呼吸吐納,將體內一絲絲靈氣引導出來。很快,四肢百骸就傳來酥麻感。

等氣勢積攢到頂峰,他腳下一跺,借勢生力。然后脊椎猛抖,骨骼大筋刷拉拉作響,一劍刺出,嗤嗤聲響,劍尖直接破開粘稠的空氣。

即便在黑暗中也能清楚看到,那劍尖外一道赤芒噴出,足有二尺多長,將空氣刺出一片片波紋蕩漾,似水波漣漪。

吸氣收劍,再看幾米外的地面,卻見露出一個碗口大小的淺坑。

果然如此,常晉臉上不悲不喜。

劍術一道,在于銳意進取,容不得那些彎彎曲曲的心思。舉手不留情,當場不讓步。有這種勢氣,即使遇到再強大的敵人,也敢拔劍進攻。

常晉不知道這么理解劍術對不對,卻明白從今晚起,自己劍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只是他心中又有新的疑問產生,按道理來講《十二重樓觀想經》和自己所練的太極十三劍都屬于道家功法,泥洹宮中那桿神筆卻明顯帶有儒家浩然之氣。道儒原本應該有所沖突才對,可為什么自己并沒有感到兩種之間互相排斥。

常晉又在庭院中練了幾遍,感覺時間不早,這才回房睡覺。他練劍之時,黃鼠狼一直在旁邊看著。等常晉離開,這小家伙才湊到地面那個深坑前,兩只小眼睛盯著看了許久,最后露出敬畏的目光。

一夜無夢,早晨常晉吃過飯菜,又提起寶劍,背著書匣離開。

就在常晉前去通衢縣城的路上,那邊劉胥吏也剛剛用過早餐,見王麻子到來,他立刻將對方帶到書房,有些著急的詢問道:“你給郭神婆說好了嗎?”

人越老膽子越小,如果放在一二十年前,劉芝生自然不害怕常晉鬧騰。可是現在自己家大業大,顧忌太多,反倒放不開手腳。昨天打虎隊解散后,他又派下人找那些獵戶挨個打探,得出的消息讓劉芝生震驚不已。他們遇到了那頭白虎,居然真是常晉出手趕走的。

一個窮書生怎么會有那么大本領?不過這個問題如今已經不那么重要。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保住自己性命。

“郭神婆答應了,不過說事成之后,要五十兩銀子做河神香火。”王麻子又開口道。

“這個老巫婆,竟然敢落井下石。”聞聽此言,劉芝生破口大罵。他這些年雖然****的良田不少,但是一年下來,收入也不過百來兩銀子。這兩天為安撫牛二等人的家屬,他就要花費幾十兩銀子。現在這郭神婆張口要一半,等于自己一年沒有收成,怎么能叫他不肉疼。

不過罵歸罵,劉芝生還分得清事情輕重緩急,最后咬牙道:“你給她說,我答應了。只要能讓那窮酸書生死掉!”

“知道了,老爺”王麻子聞言扭身離開。

進入縣城,常晉沒有在街道上浪費時間,直朝書院奔去。

“允升,允升,這里!”尚未踏入書院大門,就聽到遠處有人喊自己的表字。常晉忙扭頭看去,發現有個年輕儒生在學院外一株大樹下招手。

“原來是清遠兄呀,你在這里做什么,怎么不進去?”常晉走過去拱了拱手。此人名叫王啟年,字清遠。常晉在陽明書院求學,只和寥寥數人熟悉。其中一人就是王啟年。他家住在城外王家村,父親是那一帶有名的員外。

王老爺子一心想讓兒子讀書考取功名,可惜王啟年實在不是讀書的料。每次學院季考,王啟年都是最差一等。

按說兩人身份有別,王啟年和他不應該相熟才對。從記憶中得知,這主要是因為學院的幾個書生曾經作詩諷刺王啟年,常晉看不下去,出言相助,這才讓王啟年引為知己。

王啟年并沒有回答常晉的問話,反而盯著他看了好久,像是發現什么稀罕東西。

“清遠兄,我臉上有什么不對嗎?”常晉被他看得有些發毛了,心中暗暗揣測,這位仁兄不會有斷袖之好吧,如果是這樣,自己可要離遠些。

“前些日子碰到蒲玉裁,他曾說允升變化很大,現在我看你,果然像是換個人一樣。快告訴愚兄,最近遇到什么好事不成”王啟年嘖嘖稱奇道。

“清遠兄說笑了”常晉這些日子白天讀書練劍,晚上修煉《觀想經》,如此幾個月,一身氣度自然不同往日。現在僅僅是隨便這么一站,就有番儒雅果敢的氣度。

“你小子不說就不說,趕緊進去吧。我已經應過名,現在還進去干什么,剛剛季先生見到我就開始嘮叨,想想這個頭疼。”王啟年對讀書毫無興致,自然不愿再進書院受罪,“愚兄在這里等你,你快去應個名,這么些日子沒見,等下叫上劍臣兄,咱們同去酒店喝上幾杯。”

“也好”換做以前,常晉自尊心作怪,可能會推三阻四。現在他身上有些銀錢,自然不怕聚會。

等常晉應完名再出來,王啟年身邊已經圍了幾個同窗,其中就有蒲玉裁。相互打過招呼后,幾個人相約來到一家酒樓,要了個包間,點了些酒菜喝起來。

說實話,常晉穿越到這方時間,還是第一次參加同窗之間的聚會。

書生聚會,自然要和常人不同。

不知誰先提起,眾人一致同意喝酒行酒令。

待酒滿上,為首一個姓趙的童生張口就來:“田子不透風,十字在當中。十字推上去,古字贏一鍾。”

隨即蒲玉裁道:“回字不透風,口字在當中。口字推上去,呂字贏一鍾。”

再有人回答:“囹字不透風,令字在當中。令字推上去,含字贏一鍾。”

這種小兒科的酒令自然難不倒常晉,輪到他時也是隨口而出:“困字不透風,木字在當中。木字推上去,杏字贏一鍾。”

最后輪到王啟年,這貨皺著眉頭凝神苦思,卻是一無頭緒。

大家立刻起哄起來,紛紛叫嚷道:“說不出酒令,那就受罰喝酒。”

“快喝酒,喝酒!”

被大家一激,王啟年紅著臉一拍桌子:“誰說我想不出,有了,你們聽好‘日字不透風,一字在當中……’”

剛說半句,又戛然而止。

“下面兩句呢?”有人見他停下,催促道。

王啟年仰頭將杯中酒喝個凈光,接著說道:“一字推上去,一口一大鍾。”

“好”

“妙!”

眾人聞言,紛紛大笑起來。

這個王啟年,真是個妙人,常晉也聽得差點笑出眼淚。

這頓飯吃了將近一個時辰,最后幾人才醉醺醺離開。

常晉辭別眾人,在城東一座寺廟內找了間客房住下。陽明書院內雖然也安排有房舍,不過都是兩人睡一間房。常晉晚上起來還要練劍,多有不便,所以干脆推辭掉。

如今道法顯圣,再加上大燕王朝的皇帝喜道厭釋,所以寺廟顯得香火稀少,只余下一個老廟祝在這里守候。常晉投宿時特意運起神識觀察神臺上的釋祖雕像,發現白氣居多,連白水河河神都不如,顯然是無人燒香拜釋的緣故。

(我要的是葫蘆)


上一章  |  聊齋龍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