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那條觸須的力量與這邊這個天道體系的力量是截然不同的。
這種截然不同是從最為根本上邊的不同,也就是來自那條觸須的力量甚至都不是由規則法則構成的力量。
且那樣的力量也和演化之力沒有什么關系。
意志什么的也是有著力量的構成的,總不能意志什么的就是意志構成,沒有物質上的構建吧?顯然那是不可能的。
因為那條觸須里邊的那個意志也是與那條觸須內部的力量的來源相當的。
那種相當就注定了觸須里的意志無法與這邊的由演化之力演化出來的肉身做個融合。
當然了,哪怕再為之鼓搗出神魂也是不成的。
所以說來說去,法寶章所做的事情還是很有必要的。
唯有將來自那條觸須的力量的本質搞清楚了,才能依著那本質進行相應的肉身和神魂的鼓搗。
至于對那顆蛋的相助,到了那個時候當然是能成功的。
不過那顆蛋真的瀕臨死亡了,這是驍勇得到那條觸須的情緒,其實就是觸須里的意志的情緒之后有著的第一發現。
主要是觸須里的意志因驍勇而起的情緒里邊不僅有著各種的忌憚和不滿之類,還有著忐忑不安之類的情緒。
這忐忑和不安,顯然就是因為那顆蛋的情況而起的。
驍勇在將相應的情緒嘗試著的做那煉化的同時,就有讓那條觸須將那顆蛋的情緒釋放出來。
或者說,驍勇想要通過那顆蛋的情緒推測那顆蛋的情況。
觸須里的意志現在沒有選擇,卻是現在的它除非想要與驍勇他們拼個你死我活,否則的話,還是依著驍勇他們的話語來做才是妥當的。
拼個你死我活的行為,觸須里的意志是不敢的。
雖然秋水天心說了觸須的主人所屬的族群并沒有被那條觸須的主人的敵人所剿滅,也就是那條觸須的主人的族人還有著幸存下來的。
但是有個事情是要知道的,就是勞什子的生存法則。
修真界的生存法則比起叢林之中的生存法則還要殘酷,因而不是一個族群有著幸存者,這個族群就一定能夠保證族群的延續的。
每一個族群想要生存下去,不管愿意不愿意,是必然會有引得其他的人乃至族群的不滿的。
甚至單單那個族群生活得夠好,就能引來貪婪之輩的瞧上。
因而當一個族群的大部分族人,尤其是實力強大的族人被人殺死了,只剩下些殘兵弱者,如此的族群,和貪婪之輩眼中的大肥肉沒有區別。
故而觸須里的意志很是清楚,原先世界的那些幸存下來的族人活下去的幾率很小很小。
都很小很小的幾率才能活下去了,觸須里的意志有理由將那邊的族人想成是一個不留。
這般的所想勢必令觸須里的意志不敢妄動的,與驍勇他們拼個你死我活。
它是真的不敢。
它在這邊不是主場,那么所謂的拼個你死我活,注定是它的死,是驍勇他們的活。
而若它死了,那顆蛋是很難幸免于難的,那不就是它所屬的族群的徹底覆滅了嗎?
觸須里的意志是能對那顆蛋的絕好資質起了貪念,但那是自己可以活下來的情況。
觸須里的意志就很是配合的放出了那顆蛋的情緒。
自然而然的,那顆蛋的情緒里邊有因為驍勇而起的情緒。
那樣的情緒,怎么說呢?不是什么害怕,也不是什么恐懼,而是祈求。
非是為自己祈求,是為觸須里的意志做那祈求。
說白了,那顆蛋不希望驍勇他們傷害了觸須里的意志。
其實道理也好理解。
一個偌大的族群,基本上只有那顆蛋和觸須里的意志這么兩個還活著,換言之,死一個的話,就只剩下唯一的一個了。
那樣是孤獨的孤單的,是那顆蛋不喜歡的。
驍勇理解那顆蛋的心思,再說他也沒想過把觸須里的意志給弄死。
但驍勇是的確想要保下那顆蛋。
而那顆蛋的話,的的確確很是瀕臨死亡了。
或者說是自己瀕臨死亡,才因此不希望觸須里的意志死掉?
反正驍勇覺得應該在法寶章那邊弄清楚那條觸須的力量的本質之前,采取些辦法。
這辦法的話,驍勇覺得觸須里的意志應該是有法子的。
觸須里的意志本身就是那種得了幾乎整個族群的知識的存在,而那條觸須又是得了幾乎整個族群的加持的存在。
如此兩個存在聯合起來,如若推遲那顆蛋的死亡時期都辦不到的話,驍勇只能說它們所屬的族群太差太差了。
驍勇就讓秋水天心詢問詢問觸須里的意志,是詢問辦法方法。
話說,觸須里的意志有辦法和方法的話,為何不直接的執行?
別忘了觸須里的意志本能的想要奪舍。
因為這份本能的想要奪舍,說不定觸須里的意志會出現想法的盲區也說不定。
況且有個說法不是叫“溫故而知新”嗎?說不定觸須里的意志在講述的時候忽地想起了什么。
驍勇則是拿來自觸須里的意志的情緒和那顆蛋的情緒,是那因他而起的這些情緒做那煉化的嘗試。
當然了,煉化之前,相應的研究還是要進行的。
這首先研究的,還是它們的情緒的傳遞問題。
與驍勇之前察覺的問題是一樣的,就是即便觸須里的意志終止了對相應的情緒的屏蔽,那些個的情緒也不能在產生的下一刻就被驍勇捕捉到。
是那些情緒的傳遞需要時間。
“或許這不是它們的情緒的問題,是這邊這個地方與它們的情緒原先所處的環境不一樣的關系。”
其實就是驍勇對情緒的產生的下一刻就能被他捕捉的這個事情,有了自己的一份猜測。
情緒是由規則法則構成的,這是那位大修士的修行之路證明了的。
這個天道體系的天道的情緒的規則法則,就那位大修士接觸過的來看,大致上是相差不多的。
是構成情緒的規則法則的大致相差不多。
就是不同的天道的情緒的構成的規則法則,本質上是有著區別,但區別真的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