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1.
1271.
“什么?簡體字?”阿愣了一下。
“對,是簡體字,一個唐朝出產的唐三彩,里面怎么可能會有簡體字?所以我那朋友花高價買來的唐三彩,只是一件仿制到真假難辨的贗品。當然,這件贗品仿制的工藝這么高,拋開歷史價值不談,它本身已經不遜色于真正的唐三彩了。既然遇到了,這寶貝咱不能放過,你可以拍過來,但一定要注意價格,不能太高,我看……”
“不,不,爸,這是我一個朋友的,她不賣,我是幫著鑒定一下,您先休息吧,我回頭再和您細說!”阿匆匆掛了電話。
“這件是現代工藝品?”我皺著眉頭,這一件阿口的仿制唐三彩,經過我和阿的一致認定,都是剛出土的冥器,這怎么變成了贗品呢?
“我老丈人猜測可能是的,但也不一定,不過,單憑我現在的鑒賞水平,是看不出來的,估計是我老丈人親自過來,也拿不準,你沒聽他剛剛說,有幾個專家都認錯了嗎?”阿遲疑著說道。
“也是,不過,這一件唐三彩里面有不少陰氣,肯定是墓里出來的,所以應該是真品無疑!”老宋頭撫須想了想后,緩緩說道。
“那倒是不一定!”阿卻搖了搖頭。
“喔,怎么說?”我愣了一下。
“有些贗品,為了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會使用一些特殊的手段處理,如玉器為了作古,會放在羊肚子里,有的瓷器,還會用一些有害的化學藥品處理,甚至加一些尿液之類的贓東西,或者放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埋起來等等,所以沾染一些陰氣,也不是不可能!”
“那要怎么辨別?”老宋咂嘴道。
“除非像我老丈人的朋友一樣,把這玩意直接摔了,看看里面是不是也有那種簡體字的記號,否則是沒辦法的!”
“先不說能不能摔,是摔了,你怎么知道,贗品里一定都有簡體字?”老宋有些不信。
“不,你不懂,仿制水平能達到這種程度,絕不是隨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這本身已經是一門不傳的絕藝了。也是說,如果這一件立馬唐三彩也是贗品,那一定和那一件駱駝的唐三彩,出自同一個人之手。而這種在瓷器內部留字的做法,應該是那名仿制大師的標志,或者說是他重現唐三彩工藝后,心驕傲,故意留下的一個破綻,但無論是標志也好,是破綻也罷,這位大師都會在他所有的作品之都留下這樣的字。所以,是不是贗品,摔開一看,自然清楚了!”
“問題是不能摔啊,別說這是這位老夫人的東西,是我們的,你舍得摔嗎?”我翻著白眼道。
“算了,糾結這個干嗎,咱們是來斬妖除鬼的,對一件真假難辨的唐三彩這么心,有什么用?”老宋勸道。
我剛要點頭,突然心一動,道:“不,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這一件唐三彩是贗品,那它可能是這些古董里唯一的問題件,甚至阿說的那種做舊方法,或許是給老夫人招來邪物的原因呢?”
兩人眼睛一亮,同時反應過來,阿遲疑著說:“要不,老宋你出面,和老夫人說說,咱們砸開看看?”
“這不……不太好吧,萬一不是呢?那不是毀了人家一件珍寶嗎?”老宋有些為難地說。
我想了一下,也搖頭道:“還是別摔了,現在還不清楚,那玩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萬一摔了,那鬼東西跑了,這事真的弄不清楚了!”
“那怎么辦?”阿有些不耐地攤開手。
“有了,咱們不能打破唐三彩,看不到里面的具體模樣,但可以讓鬼魂進去看看啊……“
兩人同時笑著說對啊,我說做做,取出養鬼牌,把宋曉月放了出來。
宋曉月圍著唐三彩轉悠了半天,終于在底座找了一絲肉眼不可察覺的縫隙,遁了進去。
“咦,這是什么?”阿好地從從櫥柜,拿起一個木盤狀的東西,剛才這件唐三彩,是放在這塊厚實的木頭。
“嗨,一件紅木盤子而已,雖然少見,卻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有什么好大驚小怪的?”老宋掃了一眼,滿不在乎地說。
“這不僅是紅木,還是紅木很珍貴的紫檀,這種木材,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了,能見到的一些,也大都是明清時期制作的老物件,少說也有幾百多年了!而且,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木盤子,這是蓮臺!”阿湊近聞了聞后,搖頭說。
“蓮臺?”我微微吃了一驚,從他手里接過仔細一看,沒錯,這是一件經過精心雕琢的九品木質蓮臺,保存的十分完好,外表溫潤光澤,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我心一動,突然想到了什么,轉身問道:“你倆身有開光的玉佛玉觀音沒有?”
“沒有”,兩人同時搖了搖頭,又問:“你要那玩意干嘛?”
我沒有回答,正想著要不要去打擾一下老太太,目光一轉,落到了一旁的一尊佛像,于是連忙走過去,小心地把佛像搬起來,將蓮臺放在下面,再把佛像放去。
“你神神秘秘的,到底在搞什么?”阿不解地問。
“噓!”我做了個噤聲的手勢,然后從一旁取過幾炷香,點燃后,舉在額前拜了幾下,插在佛像前的香爐。
香煙渺渺,陰陽眼下,能清晰的看到,一縷縷的香火,被那佛像包裹吸收了進去,整個佛像都浮起一層淡淡的佛光,甚至,連我剛剛放到佛像以下的那個蓮臺也有。
“這佛像看起來也是勉強開光而已,可吸收香火的能力,也太厲害了點吧?”老宋和阿開了陰眼,看清這些之后,頓時驚的合不攏嘴。
“老夫人給佛像香火時,我看過,遠沒有這么夸張,所以,這應該不是佛像的緣故!”我笑著搖頭。
“難道是那個木蓮臺……”兩人只驚的目瞪口呆。
我點了點頭說:“這個木質蓮臺,之前肯定是放過佛像的,而且那佛像還被人供奉了很久很久,所以蓮臺也沾了一絲佛性,甚至還有些靈性,能夠幫助現在的佛像吸收香火!”
本書來自/html/book/31/31222/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