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劍走偏鋒書名:
莫海升一腳陷進古玩行當里,虧得血本無歸,甚至一度酗酒消沉,老婆都帶著孩子跑了,最后差點從樓頂跳下去。
不過,這人似乎是命不該絕,收的那么多贗品里面,有一枚宋代的元符通寶,賣了兩萬多。
二十年前的兩萬元還是比較大的一筆錢,莫海升就靠著這兩萬元重新起家,靠著以前打眼交學費的經驗,從古玩行當里摸爬滾打了出來。
這人的人生經歷也算是挺勵志的,就是做的生意不怎么光彩。
蘇道安和莫海升約見面的地方在離市中心比較遠的一棟房子里。
見面之后,陸風發現這個莫海升年紀要比蘇道安大一些,大概五十多歲的樣子,眉間有比較深的褶痕,身體發福略微有點肚子。
到了這個年紀的男人,只要有點錢大多是這個樣子。
不過,這個莫海升的眼睛里時刻透著精明,一看就是個很鬼馬的人,怪不得能從古玩行當里混出來,沒有一點能耐,還真的很難在古玩行當里扒飯吃。
而且,這個莫海升很可能是盜墓團伙的一員,即便不是也應該和盜墓團伙有聯系。
所以陸風和秦紅魚看見這個人的時候,就多打量了幾眼。
“蘇老板。”莫海升一見蘇道安就拱手打招呼,滿臉堆笑。
“莫老板,好久不見。”
“好久不見,好久不見……”莫海升也客套道。
莫海升看到陸風和秦紅魚之后,就頓住聲音,問道:“這兩位……”
“這是我家的兩個小朋友,對古玩很感興趣,前段時間,整天在西關古玩城轉悠,花了不少冤枉錢,還非說要淘個好東西才肯罷休。這不,今天就帶他們過來看看。”蘇道安笑呵呵的解釋道。
“歡迎歡迎……”莫海升嘴上說著歡迎,眼睛卻上下打量陸風和秦紅魚,最后看著秦紅魚,問道,“這個小姑娘,看著眼生,是外地來的?喜歡什么樣的物件?是玉器,還是瓷器?”
“從閣皂山來,我比較喜歡法器。”秦紅魚不喜歡撒謊,所以照直說了。
“呵呵……我這侄女跟她家老人一樣,信道。”蘇道安在一旁幫忙解釋道。
莫海升點點頭,又看向陸風,問道:“那小伙子呢?喜歡什么樣的物件,我這里好東西很多。”
“嗯……”陸風考慮了一下說道,“玉器吧。”
“哦?我這里有很不錯的玉器,屋里就有一塊前朝的團龍佩,一會兒拿給你長眼,不知道小兄弟身上有沒有帶什么玉器把玩,讓我老莫也瞧瞧?”莫海升說道。
其實,莫海升這么問就是在試探陸風和秦紅魚兩人。
秦紅魚說喜歡法器,聽上去有點像開玩笑,但是一本正經的樣子,反而讓莫海升這個老人精沒有懷疑。
但是陸風說喜歡玉器,這個說法就不是很好了。
因為玩玉的人,通常都會把玉帶在身上,時常把玩。
從古就有“人養玉,玉養人”的說法。
國人自古以來就愛美玉石,古代有君子佩玉、美人如玉等諸多和玉有關的故事和詞語。
玉石對人的身體很有好處的,都有“人養玉,玉養人”的說法,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說的是人的皮膚柔軟細膩,有一定的人體油脂,通過長期佩戴的玉石飾品在佩帶過程中,人體表面的油脂可以少許進入到玉石表面溶入到礦物顆粒之間的間隙中,在起到滋潤作用的同時增加了玉石表面的透明度及潤度,也能起到拋光的作用,此為“人養玉”。
“玉養人”是說玉石中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對人體的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玉石含有鋅、鎂、銅、硒、鉻、錳、鈷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經常佩戴玉石可使其中的微量元素被人體皮膚吸收,有助于人體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協調平衡。
此外還有玉石還有中醫方面的療效,當玉石光點對準人體某個穴位時,可刺激經絡、疏通臟腑,有明顯的保健功能。可起到按摩保健功效,不但能改善人的視力,還可以蓄元氣、養精神。嘴含玉石,可借助唾液中所含營養成分與溶菌酶的協同作用,生津止渴、除胃熱、平煩懣、滋心肺、潤聲喉、養毛發、蓄元氣、養精神。
所以,喜歡玩玉的人,身上肯定會帶著玉。
陸風見莫海升詢問,就隨口說了一句自己喜歡玉器,沒想到對方會繼續追問。
不過,恰巧陸風身上就帶著玉器,而且是兩個。
陸風想了一下,伸手進內口袋,摸出一個玉如意展示在莫海升面前,說道:“就是這個,玉質一般,讓莫老板見笑了。”
秦紅魚看見陸風把玉如意拿出來,臉上露出一抹羞赧,因為這個玉如意是她的,之前只是擔心陸風遇到惡鬼纏身,所以才把玉如意借給他防身。
后來,陸風沒有把玉如意還給她,她也沒好意思開口要。
這個玉如意是她小時候的東西,本身不怎么值錢,但是已經把玩得很有光澤,小時候睡覺都是貼身抱著的。
玉如意很小巧,只有十厘米長,玉質算不上特別好,不過表面的光澤很潤澤,明顯是長期把玩的東西。
莫海升看見玉如意之后,心里對陸風就沒什么好懷疑的了,一個能把玉器把玩出這種潤澤程度的人,肯定是喜歡玉的。
“既然都是喜歡古玩的,那就都進來吧。”莫海升請陸風三人進屋,一邊走一邊說道,“我跟你們說,在羊城古玩行當,天光墟被叫做鬼市。我這里就是小鬼市,在我這里出手的東西,那每一件事都是了不得的寶貝。”
莫海升開始自吹自擂,介紹完他的古玩行地位之后,又接著說道:“今天,除了三位,還來了另外幾位朋友,既然來了,那就是緣分,大家一起鑒賞鑒賞。”
這棟房子有上下三層,還有一個地下室。
此時,裝修風格很有古風,家具都是紅木的,有種書香氣,但聯想到莫海升的文物販子的身份,有種諷刺的反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