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新傳第309章 李師師的奇怪之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武大郎新傳 >>武大郎新傳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9章 李師師的奇怪之處

第309章 李師師的奇怪之處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19日  作者:千古力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千古力 | 武大郎新傳 
小竅門:按→鍵可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作者:下載:

[燃文書庫][][774][buy][]

不過,比那群紙商動作更快的,卻是王剛。(燃文書庫(7764))

王剛可是個老狐貍啊!嗅覺靈敏的很,在劉安還在搶占市場的時候,他就聞到里面非同尋常的味道了,當時他便立刻派他的兒子王思聰將他的數間茶葉鋪子作抵押,也前來銀行借了一大筆款子。

王剛借錢可不是為了擴大他的茶葉產業,他家的茶葉產業遍布小半個山東,而且他家里銀庫錢多的是,存銀行里面的只是一小部分,取出后再整合一下,擴張產業足夠了。

王剛之所以借錢,是為了再搶先認購武植之前放在青州商會沒人買的那6的銀行股份!

這老狐貍,從紙業的競爭中,看到了銀行的出現對商業造成的巨大推動和改變,以后各個行業大發展后,只要不想被別人擠垮或者兼并,勢必都會搶著來銀行借錢來繼續擴大產業。

銀行以后的利潤簡直不可估量,所以王剛現在想想自己當初還是勉強才認購了1的銀行股份,簡直是笨蛋啊!

好在現在還不晚,商會還有6的股份在,趕緊去買,起碼也要和劉安一樣,占5的股份才行。

若是能手握銀行5的股份,那么以后就算不做茶葉生意,就專門吃股份的分紅,也能夠他們一大家子和他的眾多小妾衣食無虞的過后半生了。

不過當王剛壓抑著激動,裝作幫武植忙的,去找武植再認購銀行點銀行股份的時候,武植卻不愿意了。

并非是武植不愿賣股份給他,而是武植限制了他買的份額,畢竟本來武植準備了12這么高的干股分成給商會那幫人,雖然他們大多鼠目寸光,只有劉安下血本買了,王剛只買了1。

但是武植既然沒有收回來,還把股份放在商會,就是要把股份以后均分給商會大多數人,而不是讓少數人獨占。

只有大家都得了利益,利益捆綁,哪怕占的少點,大家以后也會堅定不移的全力支持銀行的。

所以,武植只讓王剛再多買1的股份,總要留下5的股份讓商會里面的那些分會長們分一分比例,認購一些。

對此,王剛無奈的表示理解,若是換作他,也會采取武植的做法的,但是后面還有讓他悲催的,因為現在銀行干股的價格已經翻了好幾番,本來的價格已經夠貴的了,這下又翻幾番……

王剛痛苦的發現,他從銀行貸的款,也只夠買銀行一個點的干股……

但是他還是咬牙毫不猶豫的買下了那一個點的股份,因為他知道越早買,越賺的多,以后這銀行的股份非但會十幾倍的翻番,恐怕到時候想買都買不到這股份了。

王剛是精明的,精明卻精明的可愛,靠著自己的遠見卓識,和對商業敏銳的嗅覺,從不會干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是個真正的稱職的商人。

武植喜歡這種人,所以他和王剛是忘年交。

雖是忘年交的好友,武植也會在王剛有難的時候一擲千金的相助,但是在商業往來中,武植一分一毫的利,也不讓王剛,都和他算的清清楚楚。

甚至在買股份的時候,王剛再三和武植打起感情牌,武植都不為所動,就只再賣給你1,而且是高價,愛買不買。

最后王剛唯有苦笑搖頭,不過他心中對于武植卻佩服的緊,這就叫在商言商,若是感情用事沒有原則的讓利、折扣、走后門,最后只會讓賬目混亂,或者雙方有人吃虧,這樣一來,時間一長就會不可避免的產生矛盾,兩人的友誼也不會長久。

看來,武植無論是經商還是做人,眼光都要比自己高遠的多啊!

王剛不得不服。

能不高遠嗎?武植眼光比他超前了近一千年!

不過讓武植愕然的是,王剛到底是條老狐貍,他從武植這里買了一個點的股份后,不知用什么手段,居然又從劉安手里成功搞到了一個點的銀行股份,這樣一來王剛占的銀行股份和慕容彥達就持平了,都是3。

而劉安手上只有4的銀行股份了。

不過這樣,他們三人也算是銀行的大股東了,三人分得10的銀行股份,商會一幫人才分5……而武植一個人占85!

得到這個消息后,武植對王剛佩服的同時也在暗暗替劉安惋惜,這個劉安,真是很傻很天真,如今銀行正是崛起的時候,手中銀行的股份一定要長線持有才是最明智的選擇,無論現在王剛給出的價位有多誘人,放在以后都是不值一提的啊!

不過這樣也好,現在王剛手里也有了銀行三個點的股份,他也會巴著盼著銀行發展壯大。

對于銀行來說,最怕的就是恐慌和信譽危機,因為平時百姓們存錢取錢都是零零散散的,這樣銀行只要留一些儲備資金,其余的大部分資金都可以盡情的用于借貸賺利息,這也是武植動用了銀行大量資金去發展自己的產業同時,銀行還能有充裕的資金去放貸的原因。

但若是因為銀行的信用危機導致百姓恐慌性的集中去銀行取錢,那么銀行那點儲備資金是遠遠不夠的,銀行危機不容小噓,再經過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那么銀行馬上就會倒閉。

但是武植的大宋銀行完全沒有必要擔心這個問題,因為武植掌握著現在這個時代最權威、最受信任、最普及的輿論工具報紙!

只要有報紙在手,除非遼軍攻入大宋境內兵臨城下,否則任何別有用心的人想造謠抹黑銀行,并煽動群眾集中去取款……都會功虧一簣,不會掀起什么浪花來。

發展到現在,報紙不僅被百姓們完全信賴,而且也成為所有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就算是那些目不識丁的人,每天也會抽空圍坐在認字的人身邊聽報紙。

若是報紙上報道青州某處地方景色不錯,那么當天那里就會擠滿前來觀看的人;若是報紙報道青州半月橋邊哪個小吃攤風味獨特,那么當天那個小吃攤前就會排起長隊;若是報紙報道吃山藥可以防暑,那么當天全青州的山藥都會價格暴漲,并且會被搶購一空。

這就是傳媒的力量!

當然,這種只是基于對民間的影響,一個自由公正的報紙有兩種力量,一種是面向大眾的傳媒力量,還有一種就是大眾通過報紙,對社會所表達的輿論力量。

這就涉及朝政了,目前青州日報的這個功能暫時還微乎其微,而遠在千里之外的汴京日報,其輿論力量已經逐漸崛起。

青州日報有一個板塊是專門轉載一些汴京日報的大事記,兩家兄弟報社之間已經建立起了一套信鴿傳遞設施,每天都有大量信鴿來往,雖然還是有著不小的時間差,但是也完全能滿足青州這邊對于汴京消息的獲取了。

武植一直想在青州日報汴京板塊上看到關于靈兒、李師師、秦檜等他認識的人的消息,可是一直都是寥寥無幾。

秦檜壓根就沒有關于他的消息,畢竟他目前還是個小人物。

而靈兒也沒上過報紙,想來也是,雖然靈兒是大宋七公主,可不像后世公主那樣每天都有大量活動patty參加,她住在深宮里面,能有什么新聞?

不過好在武植和靈兒還有書信來往,雖然由于路途原因,至今為止只給靈兒寄過去一封信,只收到靈兒一封信,不過看著靈兒那飄逸小楷,不管內容是什么,武植就已經滿心歡喜了。

武植和靈兒能互相寄信,這倒多虧了在汴京報社任首席記者的趙構跑腿,不然皇宮里面,武植的信根本寄不過去。

關于李師師的新聞倒是很多,無非是唱的新曲新歌什么的,武植那幾首歌流行后,汴京又有不少文人聯合作曲的樂人寫出了同樣單曲單詞的歌,倒是造出了一大批好歌曲來。

但是李師師唱的《菊花臺》《發如雪》和《千里之外》這三首歌依舊是無法超越的經典,方文山也還是樂詞界的迷之泰斗!

不過,武植偶然得知,讓汴京所有文人墨客,達官貴人們引為憾事的是,那首最好聽的《千里之外》,李師師自打那次金明池演唱會唱出來引起轟動后,就再也沒有唱過。

無數名妓都翻唱過,但是在參加過那次金明池演唱會的人聽來,無論誰人來唱,都沒有李師師唱的動情,唱的好聽!

可偏偏師師姑娘就是再也不唱了,別人也問不出原因,更沒人敢逼迫她唱……

李師師對外說以后會再唱的,但是具體什么時候,誰都不知道。

皇帝都不知道。

武植暗嘆口氣,眼睛瞟了瞟腰間的荷包……這個肚兜到底是嘛意思嘛?

舉報:/

**作者:千古力所寫的《》為轉載作品,收集于網絡。**

**如果您是《》作品的版權所有者但不愿意我們轉載您的作品,請通知我們刪除。**

**本小說《》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立場無關。**

筆下書友正在閱讀:


上一章  |  武大郎新傳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