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新傳第252章 汴京掃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武大郎新傳 >>武大郎新傳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2章 汴京掃尾

第252章 汴京掃尾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19日  作者:千古力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千古力 | 武大郎新傳 

選擇:


“其實,收拾河山,踏平四方外敵這件事情,不一定要親自去上陣殺敵才能完成的。”武植捏了捏靈兒的鼻子,縮了縮脖子道:“那多危險啊!”

“那你的方法是什么呢?”靈兒好奇問道。

武植悠悠的看了看靈兒,沒有說話,而是起身拿起一塊石頭丟進了面前的池塘里面。

“星星,你這是干什么?”靈兒不解道。

“你看那波浪。”武植指著石頭激起的水波對靈兒道:“小的石頭激起的水波已經足以蔓延到整個池塘了,雖然對岸邊的沖擊很弱,但是……”

說著,武植又找了一塊更大的石頭扔進池塘。

噗通一聲過后,武植繼續道:“這塊大石頭激起的水波比小石頭又大很多,而且水波拍打水岸已經可以聽到響聲了。”

“這又怎么樣呢?”靈兒偷笑道。

“這個嘛……”武植頓了下,繼續道:“我們大宋就好比這個水塘,而我嘛……就好比這塊大石頭,只要我夠大,那么跳進水塘后的波浪就會更猛烈——波浪就像我大宋的軍隊。你說對于這個池塘來說,是波浪重要還是石頭重要?所以,收拾河山這種事情,我干嘛要親自上陣?”

武植形象的解釋了一番后,見靈兒呆呆的看著自己,便問道:“懂了嗎?”

“不懂!”靈兒搖頭道,“對于池塘來說,似乎石頭和波浪都不重要啊……還有,你是星星啊,怎么又成了石頭呢?”

說完,靈兒捂著嘴,竊笑了起來。

“我是比喻,意思就是我不上陣殺敵一樣能滅了……”

武植剛欲繼續解釋清楚,突然看到滿臉笑容的靈兒大眼睛骨溜溜的轉了好幾圈,頓時意識到靈兒這是故意懂裝不懂。

“好啊,靈兒,你這是在調戲我呢……是不是不想好了啊!”

說著,武植雙手成爪,一捏一捏的對靈兒抓了過去……

“救命啊~”

和靈兒嬉戲打鬧的直到黃昏漸暗的時候,武植才送靈兒回皇宮。兩人如孩童般的嬉戲,倒也沖淡了不少離別的哀愁。

具體離開汴京的日期武植已經告訴靈兒了,靈兒告訴武植,那天她會來送武植,叫武植一定等她。

武植當然會等靈兒。

直到目送靈兒進了皇宮后,武植才突然想到,本來他是先問靈兒有什么理想的,沒想到被靈兒反問過后,自己倒忘記了問她對人生有什么規劃,對未來什么想法……

想來,靈兒冰雪聰明,才氣逼人,又有一身幾乎能和三娘媲美的武藝,恐怕其理想應該很遠大才是。

樊樓后院。

明天就是離開汴京的日子了,今天中午,武植在后院擺了一桌酒菜,圍坐的沒有外人,都是一幫老伙計,鄆哥、管夏、湯隆、白勝、時遷還有樊樓的周掌柜。

這次來汴京,這些老伙計每一個都表現的很出色,湯隆鐵匠鋪工作量最大,白勝和時遷情報準確而全面,管夏和鄆哥執行能力極強,辦事非常到位。就算周掌柜,不僅將樊樓經營的有聲有色,還在詞會不動聲色的配合武植裝b,實在也是一位通達的好幫手。

武植這次擺酒,一來是犒勞這幫老伙計,二來也是安排囑咐下他們。

因為武植這次回青州,這幫老伙計里面武植最多帶回去兩個人,畢竟汴京這可是大宋的政治化經濟中心,得意樓的產業在這里必須有得力好手坐鎮。

經過一番思量,留下來的人武植已經確定好了,首先湯隆是一定要留在汴京經營鐵匠鋪的。報社和印刷場已經正式開張,白勝此時是不能離開的,他還要帶趙構。

所以,最后武植決定這次回青州只帶鄆哥和時遷回去,其他人全部留在汴京,一切事務讓管夏和白勝共同處理。

管夏這小伙子武植是越用越器重他,此人能力不俗,這點在青州讓他經營官鹽的時候就已經驗證過的。而且他也是被鄆哥還有蕭讓蔣敬帶過的,不僅精通行政和算術,而且說話處事的水平,甚至和鄆哥都不相上下。

更可貴的是,他非常謹慎,膽子很小,是守業良材。有他在,白勝處理報社和印刷場的事務他也能和其互補一下。

這次帶鄆哥回青州,讓管夏來接管汴京的產業,正是為了再磨礪他一番。

至于時遷,告訴他要帶他回青州卻讓白勝留在汴京的時候,他還和武植抱怨了一番,甚至白勝也跑來和武植嘟囔了幾句……

不過這些都被武植果斷無視了,武植心中也在編排他們,這兩個家伙實在太膩歪了,只不過暫時分開而已,竟然敢跑到自己面前說三道四,實在是太讓人肉麻了,我和靈兒分別都沒有你們這么膩歪……

看白勝和時遷關系如此密切,武植甚至有些擔心,長此以往下去,會不會影響白勝最出名的那個后代——白展堂的出世。

早知道就不讓白勝和時遷相遇了。

不過,白勝和時遷見武植冷著眼瞪他們,他們只好縮縮脖子,諾諾的不敢再找武植提這一茬了。

內部的關系搞定了,外部的交情也不能忽略,武植此番汴京之行還是結識了幾位好友的,比如金槍手徐寧,周彥邦,周達,呂主事,秦檜,高衙內……不管怎么說這些人都視武植為好友,武植離開當然要知會他們一聲。

高衙內本打算請武植喝一場酒為武植送行的,武植好說歹說才和他踢了一場球以示告別,林沖的事情已經搞定,對于高衙內這種人,武植真的不愿和他再假惺惺的稱兄道弟,再去阿諛他。

最后一個和武植瓜葛不清的人就是李師師了,這幾日《菊花臺》又和《發如雪》一樣在汴京大火了起來,不僅被傳唱到大街小巷,百花樓每天都被踏破了門檻,人們不為奢求見李師師,只為搖搖的能聽到樓上李師師那凄婉醉人的歌喉。

讓人們萬分期待的是,每隔幾天,李師師就會在汴河上的百花樓畫舫上舉辦樂會,運氣好就能聽到新歌新曲,那首《菊花臺》就是在樂會上一鳴驚人的。

本來眾人只是去聽《發如雪》的,沒想到又有一首驚艷的歌曲問世,兩首歌下來李師師無疑已經成了這大宋的國民偶像,或者國民女神級別的存在。

當然,最近這段時間,和這兩首歌一起火起來的還有一個名字——方山。

《發如雪》和《菊花臺》被李師師唱火了之后,歌詞的行本自然廣為流傳,而詞譜上的作者署名“方山”頓時家喻戶曉,能寫出這種歌詞的人,自然會被眾人墨客奉為大家追捧。

可是人們之前卻根本未曾聽說過方山其人,更不知道他是誰,整個大宋就只有李師師一人知道方山究竟是何人,但是李師師姑娘就是不肯說。

一時間大宋壇和樂壇猜測四起,眾說紛紜,有很多人懷疑這個“方山”就是李清照,也有很多人懷疑是當世幾位名家的,更有一小部分人懷疑是武植的,不過猜測只是猜測,沒人承認,誰都不敢確認什么。

越是懸乎的事情,人們討論的越持久,只怕以后很長一段時間,方山都是汴京人津津樂道的談資。


上一章  |  武大郎新傳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