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新傳第164章 青州學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武大郎新傳 >>武大郎新傳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4章 青州學院

第164章 青州學院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30日  作者:千古力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千古力 | 武大郎新傳 
《》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千古力書名:

“青州學院?”

聽了武植的話,眾人都愣了愣,在他們的概念里面有私塾,有書院,但對于“學院”這個詞還是很陌生的

“學院就是書院吧?”

“如果我們商會出力在青州建立一座書院,倒也是一件流芳后世的美事。”

新任總會長燒的第一把火,下面那幫馬屁精自然要不遺余力的追捧,何況建書院確實好處多多,也花不了幾個錢,他們中許多人都得到了朝廷的榮譽嘉獎,自然更想往文化人那邊靠攏靠攏。

“不是建書院,而是建學院。”

武植抬了抬雙手,讓眾人安靜下來,繼續道:“書院里面只有文人士子們,但是學院不同,除了供書生們在里面學習經史書籍外,也會教授學子們各行各業的知識。”

武植這番話倒是讓在場的眾商人都不解了起來,世人讀書是為了聞道解惑,可是根本目的還是為了考取功名,入朝做官,科舉可是只考經史子集之類的,對于其他行業的什么知識可是根本不管不顧的。

如此看來,就算學院教授學子各行業的知識,又怎么會有人愿意學呢?

“不知道武總商打算在學院開設哪些授業課程?”

雖然對武植的這種想法不太看好,可是他們也知道武植不是個妄人,他們能想到的問題,武植肯定也能想到,而武植今天既然提出來了要建學院,就一定有他的考量,所以眾人索性先問問清楚先。

“這個問題問的好!”武植笑了笑,回答道:“如果青州學院落成后,最先開設的課程除了最基本的科舉必考的經史子集科目外,我們還會開設帳房科、巧工科、天文科、地理科、醫藥科、化學科和經商科。暫時就是這些科目了。”

帳房就是后世的數學,巧工就是基礎物理,天文地理不必說,醫藥科表面上是中醫,其實則是基礎生物學,關于化學武植實在想不出古代是什么稱呼了,索性就直接叫化學了,至于經商科,當然就是培養商業管理人才的了。

眾人聽了武植的分科后,無一不是駭然的長大了嘴巴,他們想不到武植居然有這種胸懷和理念。

對于武植所設想的這些科舉考試之外的科目,恐怕大多數官員或者文人聽到后,都會嗤之以鼻的,在他們看來這個世界上除了文學和藝術方面的東西,其它都是雕蟲小技,沒什么可學的,只有那些胸無大志或者販夫走卒才會學那些東西……

但是這些商人們可就不同了,經商的人最注重的就是實用和效率,在他們眼里一個飽讀詩書的大儒,遠遠不如一個專業的技術人才更迷人,哪怕這個技術人才目不識丁。

可是在大宋,相對來說,飽讀詩書之人很容易就能拉來一車,可是若是想找到一個有專門技術的人才那可就屬于大海撈針了,大批有熟練技術的工人,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才,還有能提高生產效率,研發一些新產品的尖端技術人才……這些都是各家商戶急缺的人才。

宋朝商業在蒸蒸日上的繁榮發展,可是社會上人們主要學的還是為了應付科舉的知識,這種人才的極端不平衡正是商人群體所面臨的共同難題。

所以眾人才會對武植的這一席設想,表現的那么激動,他們甚至已經可以預見,一旦學院真的像所說的那樣運作起來,那么這對于商業將會是一種巨大的推動。

不過,他們畢竟是商人,所想的自然首先是利益,要比武植短淺多了,武植建立青州學院的意義在于改變整個大宋,改變整個世界!

……這些除了擁有教科書,并且知道教科書意味著什么的武植,別人也根本想不到。

“……化學科是什么?”

在眾商人還沉浸在遐想的時候,劉安弱弱的舉手問道,那些學科,憑借著字面意思他們倒也能理解的七七八八,但是唯獨化學科,這個他們真的不懂。

武植想了一下,回答道:“化學嘛,就是煉丹一類的事情等等,當今官家一心向道,我們做百姓的自然要逢迎一下……”

解釋當然是這么解釋,宋徽宗癡迷于道教,全國人民都知道,對于民間的一些煉丹行為,朝廷也是鼓勵的……開設化學科名義上說是煉丹,實際上學的還是二十一世紀的簡單化學知識,有了這個由頭,倒也能夠讓青州學院建立后,少一些阻力。

劉安聽后小心的點了點頭,這時又有人提問了:“既然要教授這些科目,那么就必須有這方面的各種人才來施教,這些人才想要湊齊可不容易,不知道武總商……”

“放心,人我已經全部招募完備了,當然,到時候學院建立后,各位員外也可以推薦專門人才過去施教。”武植自信笑道。

在教科書編寫完畢后,武植便挑選他手下的三大系統里面的人材首先學習了,到時候隨便抽調一些人便可勝任教學任務,何況他的教科書是后世初中水平的,只要認字因材施教便可。

聽到武植手底下居然有這么多專業人才,眾人都是深吸了一口氣。

“只是,建立學院開設這些科目固然是好事情,只怕沒有生員會愿意學這些啊……”王剛此時卻一臉愁容道。

“是啊,這些東西我們覺得很有用,可是在大多數百姓看來就是不務正業啊,他們可不會放子女去學院學這個的。”

“那些手藝人都是世代相傳,不用去學院學習,而那些沒有手藝的大多都寒窗苦讀參加科舉考試,或者要么務農要么經商,只怕學院很難招到人啊!”

眾商人的擔心不無道理,古人信奉所謂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正是出自現在的宋代,更是有皇帝親自為讀書打,的文案堪稱史上最強文案: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就是前朝宋真宗所說。

這是一個文教繁榮的時代,恐怕青州學院建立后,那些“偏門”科目會無人問津的。

所以,這個時代商業雖然繁榮,可是商人們卻是不敢有武植這樣大膽建學院的想法的,除了他們本身知識較狹隘外,也是因為他們知道這是行不通的。

“這個大家同樣不必擔心。”武植笑容依舊自信滿滿道:“我大宋雖然文教昌盛,但是一些志不在科舉的青年也不是沒有,只要我們給予其豐厚的前景,那么想招到學子并不難,這就要靠大家的共同協助了!”

“我們的協助?”眾人都是一陣不解。

“不錯,就是靠我們青州商會的協助。”武植頓了下,繼續道:“學院建立后,由我們商會出面,直接面向學院高酬勞預定一些特定科目的人材,等將來他們學成后,便可直接納入相關的行業去工作。如此一來,學子們只要進入了青州學院學習那些‘偏門’學科后,就意味著他們出來就有了一份不錯的活計,這樣的話,不愁招不到學子。”

武植這個方法完全是來自于后世的一些大專院校,那些院校就是打著“包分配,包就業,包高薪”的旗號招到無知高中畢業生的。但與后世不同的是,武植所建立的青州學院背后有商會這樣一個實力龐大的組織,所說的包分配包高薪都是真的,而后世的……就是蒙人的了。

聽完武植的方法,眾商人眼睛都是一亮——是閃閃發光的那種亮。

“好辦法啊!有了靠譜的保障,就一定會有學子學那些科目的!”

眾商人們立刻議論紛紛了起來,這確實是個妙招,他們對武植能想出這個很是佩服。

“那到時候我就預定一批管賬的人才,還有經營的!”王剛笑呵呵道,他是做茶葉買賣的,這種人材一直很缺乏。

“我預定幾個管賬的,還有巧工科的……”說這話的是一個紡織行業的老板。

“我要地理科的……”說這話的是承包官府工程道路水利行業的老板。

與商會諸位商人討論的意見達成一致后,武植便將青州學院的具體規劃向商會的商人們描述了一遍,聽了武植的一番說明,眾人又被震驚的不輕,這哪里是要建什么學院,分明是要起一座小城!

對于這種大動作,商會的眾人心里也盤算了一下,若是學院真的按照武植所說建那么大規模的話,那么把青州所有私塾、書院的學生都集中到學院也綽綽有余,這些對于商人來說很容易辦到。

何況有了這么大規模的一家學院,青州周圍的學子們肯定也都能吸納過來,這種模式說白了就是一種集合市場資源的商業經營而已,無論是私塾書院還是學院,都是要收學雜費的,這下里面的賺頭可就大了!

所以,即便是武植提出學院創辦后,前三年不收學費,一些有遠見的商人們還是積極踴躍的響應了武植的投資號召,當然,學院武植自己占股超過一半以上,剩下十成干股給知府慕容彥達留著,剩下的不到百分之四十股份,才留下來讓商會的商人們去出資瓜分。

不過占股不占股的都只是為了出錢修建青州學院罷了,就算三年后能在學院撈到收益,可是青州學院說到底還是屬于整個青州商會的,這一點,武植重申了很多遍。

因為學院最初的發展,青州商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您的到來是對我們最大的,喜歡就多多介紹朋友來吧!


上一章  |  武大郎新傳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