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紀錄片模式。”咬著嘴里的手指糖,西婭有些詫異地說道,“——沒想到馬克在情景喜劇里也這么玩!”
在她身邊,她的極客男友托馬斯用“霍金躺”的方式陷在舒服的沙發里,把眼神從電視屏幕上收回來說,“呃,確實很新穎的形式,不過,CMS的劇集要是沒點新花樣,那才不正常。”
和托馬斯交往的時間也不短了,西婭也越來越往極客的趨勢發展,這也很正常——想一想她本科的時候就是斯蒂芬•金的愛好者,研究生又是在斯坦福大學這種極客扎堆的地方讀的,現在又交往了一個喜愛《魔戒》的極客男友,極客化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比起《摩登家庭》,西婭和托馬斯當然更期待《生活大爆炸》——“大爆炸理論”,一聽這名字就有熟悉的極客氣息襲來,而《摩登家庭》呢?和他們現在的生活相距甚遠,貌似不會激起他們心中的共鳴。
而且,在CMS網絡部工作的西婭還知道,《生活大爆炸》賣了650萬一集,而《摩登家庭》只賣了400萬一集,固然價格不能完全反應質量或者觀眾喜愛度什么的,但也能說明一定問題了。
不過,誰讓他們是小庫恩的粉絲呢!這部由小庫恩親自領銜制作,又打了“揭秘馬克•庫恩家庭觀”的幌子,就算是偽粉、路人粉也要心動一下,何況是號稱鐵桿,實質上也是鐵桿的西婭•庫珀呢?
但是,西婭本人雖然支持,也動員自己的男友托馬斯支持,還在網絡上號召庫恩粉們支持,可在內心中,她依舊覺得這部美劇不會取得多大的成功,很是有些擔心。
為什么她會這么想呢?
因為某種意義上,她覺得這是馬克拍給自己本人看的劇集,制作出來的目的,不是認為這個類型的劇集會多么有市場,或者說內容會得到觀眾多么的喜歡,更多的是出于制作者本人的“喜好”。
換句話說,《摩登家庭》有些類似于小庫恩的“自嗨”,一個導演,如果陷入了自嗨,就很容易忽略觀眾的看法,忽視了劇集或者影片最終需要觀眾買單的現實。
在好萊塢,有多少導演因為拍一部為了自己的作品,而最終折戟沉沙?——當然,有不少導演是拍砸了,用這個理由做遮羞布。(作者ps:就像我國有許多影片票房不好,導演據宣稱自己拍的是文藝片一樣。)
但毫無疑問,當一個導演把滿足自己置于滿足觀眾之上的時候,他的作品就有危險了。
而據西婭從內部郵件中了解到的,《摩登家庭》就有許多不合當今市場的商業潛規則之處,首先就是這部電影太“純潔”了,不色情、不暴力,就連葷段子都很少。
這就有些不接地氣了,大家都清楚,反應民眾心中淺薄欲望、主攻下三路的影視作品不大上得了臺面,但這些內容能夠創造的利潤,卻不能不讓影視公司們折腰。
不說別的,就說美國民眾每年花在色情音像制品和網站上的花費,都是上百億級別的,而有線收費電視臺中玩的最好的HBO,幾乎每部受歡迎的劇集都以色情和暴力為噱頭,或者直接就是以色情和暴力元素為賣點,結果是——因為業績出眾,杰夫•比克斯成為了時代華納集團的CEO。
由此可知,下里巴人的東西就是受歡迎,太陽春白雪了,民眾倒是不會罵你,但也很少會有人關注,直接讓你掉收視率,作為劇集,收視率不達標,拿其他地方表現再好,也是失敗。
第二個問題,就是在《摩登家庭》中,演員和角色都太白了,這么說也不準確,畢竟Jay的年輕妻子Gloria和她帶來的孩子Manny是從哥倫比亞移民美國的,而夫妻(或者夫夫)收養了一個越南嬰兒。
但是,這部劇的主要角色里缺少黑人啊!西婭并不是指望黑人角色能夠帶來多少黑人觀眾,但是沒有黑人角色,黑人那是要“造反”的,好萊塢的規矩就是,無論有沒有必要,必須在劇組里安排一個黑人角色,絕對不能是反派,一般是主角朋友之類的。
當然,在劇組的工作人員和龍套演員中,是有黑人存在的,可在三個家庭的成員里,以及這些主要成員的朋友里,并沒有黑人角色存在,這肯定會惹得一些黑人群體不滿。
我大美利堅的國情就是如此,黑人群體必須受到特殊照顧,否則就會有人鬧事,黑人們和白左圣母們才不會在乎劇中有南美和亞裔的事實,只會給劇組扣上一頂種族歧視的帽子——呃,那些人的邏輯就是這樣,不照顧黑人就是種族歧視,然后在遇到亞裔或者南美移民的時候,大喊:“滾回你們的國家!”
以小庫恩當今在好萊塢的能量,如果《摩登家庭》成績好的話,黑人組織當然不會找事,但如果有丁點瑕疵,他們就會一擁而上,把這部劇集打倒。
別以為同性戀群體能維護得住這部劇,因為在政治正確的排行榜上,他們的地位要比黑人群體低上一些,從來都只聽說過黑人騷亂,誰聽過同性戀暴動了?
況且,其實這幫家伙也是人心沒盡,當一部美劇沒有同性戀角色的時候,他們批評劇集不多元、不包容,當有了同性戀角色的時候,他們可能就會抱怨為何這個角色不公開接吻。
如果真的鬧大,就算是福克斯電視網也未必想惹這種麻煩,本來購劇成本就不低,還惹上這種事,就算fox這種支持共和黨立場,主打白人保守者這種觀眾群的電視網,沒準兒最后也要來個一季砍。
那個時候,小庫恩和CMS可就要丟人了,西婭很為此擔心!
現在,這種偽紀錄片的形式,讓西婭多了一點信心,起碼這種創新會讓媒體和劇評人更加寬容一些。
當然,收視率才是王道,如果收視率好了,就算有些麻煩,福克斯這個第四大電視網也會樂意幫忙解決。
帶著擔憂,西婭一點點沉浸在劇情里,隨著劇情的展開,主要角色的形象一點點豐滿起來,朱莉•鮑文飾演的克萊爾,是個年輕時叛逆,等到有了小孩后,為了給孩子們樹立良好榜樣,嚴格管教子女,而又竭力隱藏自己早年事跡的強悍、漂亮的媽媽形象。
她的角色萌點也在于此——年輕時囂張叛逆,把自己老爸氣得夠嗆,但是怎樣管教處于青春期的大女兒,以免女兒重蹈覆轍,這對她是個難題。
通過克萊爾在攝像機前的自我剖白,觀眾們很容易get到這點,而她的三個兒女卻對此一無所知,這也是偽紀錄片的一個優勢了。
而克萊爾的丈夫,菲爾•鄧菲,則是一副蠢爸爸的形象,但他一直想要做、同時也是真的認為自己是一個酷爸爸,用很“民主”的方式管教自己的孩子,非常的心軟,小兒子槍打了二女兒Alex,他也不怎么忍心懲罰。
他們的大女兒海莉•鄧菲,是個校花級的美女,人長得很漂亮,但有點無腦;二女兒阿列克斯,是三個孩子中最聰明的,學校中的學霸人物,但很毒舌;小兒子盧克,和老爸最像,有點蠢蠢的,但卻是個萌娃。
三個孩子之間總是打打鬧鬧個不休,讓家中不得消停,但克萊爾和菲爾依舊很喜歡他們。
“很有生活氣息,幽默的量級很輕,但卻有一種溫馨的感覺。”不知不覺的,托馬斯已經坐直了身子,看著熒幕中按照約定,菲爾應該也用BB槍射盧克一下,卻怎么也下不去手,當他想放棄的時候,卻意外觸動扳機,輕笑道,“這就是馬克向往的家庭生活,我想他的父親在童年時一定對他非常嚴厲。”
“據我所知,好像老馬庫斯不是個疾言厲色的人,只是比較沉默,另外,從小學開始,馬克就開始住在寄宿學校,與父親的待在一起的時間很少。還真不能斷定他是一個嚴厲的父親。”西婭用心理學家的篤定口氣說道,“不過嘛,我覺得馬克缺乏溫馨的童年生活是一定的,單親家庭、寄宿學校……想一想,他那時估計就憧憬能夠像劇中盧克那樣的生活,偶爾犯犯蠢,與姐姐們吵個架,有老爸疼愛,有媽媽管束!”
托馬斯搖了搖頭,誰知道天才的大腦里是怎么想的呢?這時,熒屏中又傳出了Gloria哥倫比亞口音極濃的英語,聽起來相當搞笑。
說起來,飾演Gloria的索菲亞•維加拉應該是本劇中最為民眾所熟知的了,倒不是她在好萊塢創下多少豐功偉績,而是她長得極為美艷,絕對是美國人憧憬的拉丁美人,而且還曾經和阿湯哥談過戀愛,差點變成阿湯嫂。
看著索菲亞在《摩登家庭》里濃重的口音,自然地講著各種哥倫比亞梗以及移民梗,托馬斯在微笑的同時,就覺得西婭對于收視率的擔憂有些多余。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