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時代的電影?
艾格和羅賓諾夫彼此看了對方一眼,都在對方的眼中看出了點不以為然來,他們又不是中二,不會卡梅隆說幾句就熱血沸騰,時代哪里是這么好跨越的!
代表著電影誕生的《火車進站》肯定是跨時代的,歷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樂歌星》也是跨時代的,定義了特效大片、放飛了想象力的《星球大戰》可以稱為跨時代的,促進了好萊塢暑期檔誕生的《大白鯊》可以說是跨時代的,當然,卡梅隆的《泰坦尼克號》幫助好萊塢撞開了許多市場的大門,勉強也能算是跨時代的影片。
剩下的,就算是《et》、《印第安納瓊斯》、《黑客帝國》、《阿甘正傳》、《魔戒》這些無論在哪個角度看都是精品的電影,都沒有資格稱自己是跨時代的電影。
詹姆斯卡梅隆,即使拍出了《泰坦尼克號》,宣稱自己的下一部電影是跨時代的,也有自不量力的嫌疑。
再說,跨時代的電影又不一定是成功的電影,有許多電影都很有開創性,對于行業有許多促進意義,例如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是一部相當有價值的電影,但是不賺錢,對于電影公司來說就沒有半點意義。
不過,卡梅隆畢竟是“世界之王”,艾格和羅賓諾夫也不會露出什么輕蔑的表情,或者說出一些傷了“世界之王”自尊的話,他們只是沉默不語而已,同時也理解了默多克為什么不肯冒險。
卡梅隆不是個愚鈍的人,當然感受到了兩位好萊塢高管是如何想的,但他沒有進一步解釋的興趣,有些技術上的東西,他沒有辦法給外行們解釋清楚。
“你在談的是cg動畫人物捕捉技術、3d還有imax吧?”小庫恩見現場的氣氛有些僵,就接過了話題,詹姆斯卡梅隆這個人狂是狂傲了一些,但從來不信口開河,他只是極度自信,再說,他知道《阿凡達》未來的成就,那就是一部跨時代的電影,他名為與卡梅隆交談,實際上是為他解釋,“我注意到你之前幾年一直在專注地制作3dimax紀錄片,而且還開發了新的面部表情捕捉系統——我不由地有種感覺:這幾部紀錄片是你為了掌握3d、imax做的功課,《阿凡達》會是一部以特效為中心的影片,你認為這會在電影歷史上揭開新的一頁,是嗎,詹姆斯?”
顯然,小庫恩比艾格和羅賓諾夫這兩個外行更能激起卡梅隆的興趣,他的臉色中國露出一種欣然,心中油然生出一種知己之感——自從《泰坦尼克號》之后,他算是暫時脫離好萊塢的主流圈子,小庫恩的地位卻變得如日中天起來,能夠得到小庫恩的重視,狂傲如卡神也與有榮焉。
他連連點頭,“是的,就是這樣,其實,97年的《泰坦尼克》并不讓我真正感到滿意,如果可以的話,我會把它拍成3dimax格式,用數碼相機拍攝
(本章未完,請翻頁),那樣整個場景會更震撼,只是那個時候技術還不允許,說真的,我一直很討厭那些情懷黨,總用什么‘膠片有它的質感,永遠都不會被取代’之類的屁話阻礙技術的進步,新技術代表著未來,舊的技術只是讓軟弱的人陷入莫名的懷舊罷了,我記得還有人曾經說過‘有聲電影的出現意味著電影的消亡’呢!”
“詹姆斯,可膠片的確有它獨特的質感,起碼在現在,某些場景中,數碼相機取代不了膠片的地位,你知道的,對于一些場景,數碼相機太清晰了,會破壞那種朦朧的美感。”與卡梅隆不同,老斯是個實用主義者,他不排斥新技術的應用,也非是膠片的死忠,但他也不想抹殺現階段膠片的地位。
他沒有提cg動畫人物捕捉技術、3d和imax的前景,作為一個眼光超群的導演,他心底認可這些技術是電影業的未來,但這些技術什么時候得到認可,現階段能不能被觀眾接受,他心里沒底。
當然,生性圓滑的他,知道這些都是《阿凡達》的重要賣點,卡梅隆就要靠這些賣點吸引投資的,因而他避而不談這些新技術的不確定性,又不怎么認可卡梅隆的那些先鋒觀點,就拿膠片與數碼之爭來說事兒。
“斯蒂文,這是我聽到的最好笑對于數碼攝影機的反駁——因為它太清晰了,從《泰坦尼克》上映到現在接近8年時間,整個世界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我敢打賭,在不遠的未來,膠片能夠做到的事,數碼技術都能做到,而數碼技術能夠做到的事,膠片卻不一定能做到。”卡神反駁了一下老斯,但也沒有完全不給老斯面子,“當然,史蒂文,現階段,有些場景用膠片拍,也許會更符合某些導演的美學觀點,數碼技術還做不到,但這些又有幾個觀眾會在意呢?”
跟極端的技術派真的沒法交流,這個詹姆斯啊!
老斯在心底搖了搖頭,也沒有同他爭執下去的意思,太無謂了,面上露出一個笑容就不說話了,他是實用主義派的,覺得哪個好用就用哪個,又不是諾蘭那種狂熱的膠片派,懶得和卡梅隆吵!
旁邊的喬恩蘭道卻急得直瞪眼,我們來這里是來拉投資的,可不是來和斯皮爾伯格辯論膠片與數碼哪個更好的,你歪樓了啊!
“哈,膠片和數碼之爭,這就看你們導演自己的選擇了,不過我覺得,站在商人的角度,還是數碼技術未來會更流行,在省錢和方便、快捷的角度,數碼技術的優勢會越來越大。當然,對于你們這些大導演,我們會非常的縱容,支持你們的一切喜好,”杰夫羅賓諾夫笑嘻嘻地說道,他也不想讓卡神和老斯掐起來,對誰都沒好處,“說起來,澤米基斯導演最近幾年也很癡迷新技術,去年我們投資的《極地特快》,就是采用了cg動畫人物捕捉技術和imax技術。”
羅賓諾夫這話,還是有向卡梅隆探底的意思,誰都知道電
(本章未完,請翻頁)影技術需要革新,但是究竟哪種技術是未來的主流,具體到《阿凡達》上,就是imax、3d和人物表情捕捉這些技術能否被觀眾接受,都是一個未知數。
大導演羅伯特澤米基斯在03年就打上了imax和cg動畫人物捕捉技術的主意,憑借自己的名望,拿到了華納兄弟165億的投資,拍攝了《極地特快》這部電影,結果么,票房和口碑都十分感人,感動得羅賓諾夫都流淚了。
因此,對于澤米基斯的下一部imaxcg電影《貝奧武夫》,他已經決定,如果澤米基斯找不到別的電影公司和華納兄弟分攤風險的話,那么他一定不會讓這部電影立項,聽說澤米基斯現在正鼓動派拉蒙參與投資呢。
“我覺得《極地特快》有些傻,既然邀請了湯姆漢克斯,銀幕上也用的是他的形象,為什么不讓他真人處境,反而用cg人物捕捉的形式呢?感覺上就是多此一舉,而且imax的銀幕數有些少,現在全球加起來有100塊么?”艾格給羅賓諾夫送上神助攻,這些都是《極地特快》無法回避的劣勢,當然,也許只是他出于諷刺華納,或者是迫他退讓的手段。
詹姆斯卡梅隆的臉色有些難看,能夠做到好萊塢六大高管的人,都不是那種見識不夠的土包子,也不是大腦缺弦的白癡,對于新技術,羅賓諾夫和艾格也不是小白。他當然能夠以新技術在初期的不成熟來解釋,但這種解釋毫無說服力,的確,所有偉大的技術在初期幾乎都是不成熟的,但又不是所有不成熟的技術都是偉大的技術。
“可是——”小庫恩再次對卡梅隆表示了支持,“現在的液晶顯示屏越來越大,家庭影院的音響效果也越來越好,互聯網上的資源也越來越豐富,如果我們做不出一些只能在電影院看的東西,那么電影和互聯網相比就會變得毫無競爭力,如果在家里也能夠得到和影院差不多的視聽享受,人們為什么要走進電影院呢?”
小庫恩的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思,當初在也與電視的競爭中,電影用震撼的視聽效果保住了自己的地位,那么面臨互聯網和家庭影院系統的競爭時,電影又該拿出什么新東西呢?
沒有指望他們能夠回到,小庫恩鏗鏘有力地說道,“從目前來看,3d、imax才是未來的生機所在,如果誰能夠玩好這些新技術,我認為詹姆斯是最有把握的,《阿凡達》注定會成為偉大的電影,也注定會引領潮流,這一點我無比堅信!它對電影業帶來的東西肯定會遠遠超過這部作品本身!”
喬恩、凱瑟琳、老斯、艾格、羅賓諾夫甚至包括卡梅隆自己,都是一臉詫異地看著小庫恩,雖然人們對于卡梅隆阿諛奉承并不罕見,但是以小庫恩的地位,這種真誠和狂熱還真的蠻嚇人的。
嚇人程度僅次于《阿凡達》的5億美元預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