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馬克庫恩的電影套路和自己差不多!”
在底特律一間配置奢華的影院里,一位留著飄逸的半長發、長著一張馬臉的導演,看著大銀幕上護戒遠征隊們在山嶺間跋涉,滿是感慨地說道。
“邁克爾——”在他旁邊,一位略有些矮小,但身材玲瓏浮凸、性感撩人的美人用沙啞磁性的聲音調笑道,“在我看來,你們的確蠻相像的,都喜歡用有吸引力的演員,都喜歡拍攝那些精致爽快的畫面,在電影里,都想煽動觀眾的情緒。總之,你們都是想把觀眾當木偶的壞家伙,而偏偏,觀眾也總對你們趨之若鶩。”
這位導演,正是好萊塢有名的商業片導演邁克爾貝,現年40歲的他在導演界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年輕人,不過他的業內地位,卻已經是一線導演了。出道10年,雖然產量不高,但他的電影卻幾乎是部部叫座。
他幾乎是和小庫恩同時起家的,在94年的時候,現在的好萊塢金牌制片人懷揣著2300萬美元的預算和《絕地戰警》的劇本,找到了拍攝mv和廣告起家的他,他們冒險起用了當時只在電視界混日子的威爾史密斯和馬丁勞倫斯。最終,他僅用1900萬美元就創造了北美6000萬美元,全球16億美元的佳績,并且順便捧起了現在人見人愛的威爾史密斯。
其后,他與杰瑞合作了8年,一直被譽為好萊塢的黃金搭檔,如果不是同時期馬克庫恩更加耀眼的話,他一定成為業內最受矚目的導演。不管怎么說,他是被杰瑞發掘的,他的每一個成功都與杰瑞密不可分,直到《絕地戰警2》之后,兩個人分道揚鑣。
之后,他又投到了更加聲名顯赫的斯皮爾伯格麾下,現在正拍攝著夢工廠投資的科幻大片《逃出克·隆島》,他剛拍好了在內華達沙漠的戲份,轉戰底特律,要在這里拍攝“未來洛杉磯”的劇情。
“得了吧,曼妮,你這可安慰不了我。”邁克爾貝聞言有些自嘲地一笑,“你知道的,在世人眼中,如果說馬克是prada的話,那么我就是zara,套路相同,但得到的評價卻不一樣。”
斯嘉麗意識到自己可能觸動了貝的某些心懷,一時覺得自己這個女主角做的真不容易,除了演好戲、和導演拉好關系外,還要客串心理醫生,她聳了聳肩,有些討好意味地說道,“但觀眾們很喜歡,不是么?還有,我喜歡你zara的比喻,老天,這個牌子簡直賺翻了!”
“呵呵呵。”邁克爾貝有些心情復雜地看了大銀幕一眼——盡管他的職業生涯也已足夠輝煌,但是面對小庫恩的新片《魔戒:護戒遠征隊》時,他的心內仍舊忍不住有些酸澀——“是啊,能夠做zara也不錯,總比那些一點特色都沒有、也賺不到錢的平民品牌好嘛。
(本章未完,請翻頁)不過,如果能夠選擇的話,每個服裝品牌都想成為prada、dior,既受人尊敬,又能夠賺錢,還有品味,你說那有多好?”
“然而,你知道我最羨慕馬克的是什么嗎?”邁克爾貝嘆了一口氣,他的眼神又緊緊盯著大銀幕,似乎不想放過《魔戒》劇情的一分一秒,只是語調顯得少見的悠遠與滄桑,“馬克庫恩的電影,大多數都是頂著prada的格調,而賣出了zara的銷量,這個小子簡直他媽的是個妖孽,他比我還小8歲,而由他執導的電影,光數量就至少是我的2倍,捧出來的明星就不必說了……”
斯嘉麗能夠聽出來,貝的話里對小庫恩沒有多少怨憤,有的更多是對待命運的一絲無奈,這種無奈讓她感同身受,本來以為自己已經是命運之子了,卻沒想到竟然碰到比自己更妖孽的,其實貝還好,近10年來,好萊塢最火的新人導演,除了小庫恩,就是邁克爾貝了,彼得杰克遜這樣的還要差一籌,可是斯嘉麗自己面臨的競爭,簡直就是噩夢級的。
本來,她覺得娜塔莉波特曼是自己平生最大的對手,她能夠追趕得上安吉麗娜朱莉的腳步,可是看看周圍那些庫恩系女郎的星途,她就感覺自己仿佛站在了懸崖邊上,此時的她,還能回想起剛才初見“婭玟暮星”登場時的震撼,珍妮弗的絕美就像一柄鋒利的匕首,深深地插進了她的胸膛,讓她久久喘不過氣來。
或許,貝在看小庫恩的電影時,就像她在看到婭玟暮星時那樣受到了威脅,凱蘭崔爾女王也很讓人震撼,但凱特布蘭切特不是靠美貌混的好萊塢,和她的競爭不大。
“或許,我們不該把馬克作為對手,那樣太讓自己絕望了!”斯嘉麗呢喃自語,似乎是在回應著邁克爾貝,似乎也在是安慰著自己。
“是啊,太讓人絕望了!”邁克爾貝輕聲說道,“曼妮,你知道一部電影最難的,不是征服普通觀眾,不是征服影評人,甚至不是征服各個電影獎項的評委,而是征服其他導演,老天,作為一個導演,我知道我們這個職業的人比影評人還要高傲。而我,現在就被這部電影征服了……”
邁克爾貝的電影風格是什么?簡單總結一下,通俗易懂的故事情節,緊張刺激的節奏轉換,精致流暢的電影畫面,宏大震撼的動作場面,宛若真實的視覺特效,性感漂亮的男女主角,以及催人淚下的情感共鳴,這幾招,就是他縱橫好萊塢十年,打動無數觀眾的法寶。
而以上這些特點,除了緊張刺激的節奏轉換,似乎都能夠在小庫恩的這部《魔戒》里面找到,可憑借著漂亮的鏡頭美感,以及演員們富有層次感的表演,原本應該略顯平淡的劇情節奏,也被處理得很舒服,甚至可以說讓觀眾看得妙趣盎然。
(本章未完,請翻頁)難怪有些刻薄的觀眾和媒體把他邁克爾貝成為“低配版的馬克庫恩”,對于這些浮言,貝當然是把他們當做過耳清風的,除了小庫恩總能得到影評人的贊賞這點讓他感到有些羨慕外,他并沒太在意這件事,畢竟好萊塢很大,絕對容得下他和小庫恩兩個人,何必因為那些庸人的挑唆話語而動怒呢?
他有著自己的驕傲,盡管影評人們說他的電影很庸俗,他的煽情很廉價,可他對此的態度卻不屑一顧,氣得極了,也親自下場和影評人大打口水仗,我的電影,觀眾們喜歡,你不喜歡,你算老幾?
但是看到《魔戒》之后,他感到自己真的被折服了,心服口服,他對自己最得意的,就是自己的煽情本事,對于一部電影,與觀眾建立情感共鳴才是最重要的,哪怕畫面不是那么漂亮,情節不是那么緊張……但是觀眾看了你的電影之后,心靈受到了觸動,情感和電影有了連接,那么電影就成功了。
好萊塢另一個擅長煽情的人,那就是斯皮爾伯格了,老斯比他更厲害之處在于,邁克爾的電影,煽動的是親情、愛情、友情這些人類最普遍的情感,被其他人表現濫了的情感,但老斯的電影,能夠把這些情感給升華到美國人的價值觀上,能夠引起觀眾對美國價值觀的認同,所以,他是一個被影評人謾罵的商業片導演,而老斯卻是國民級的大師。
至于說馬克庫恩,邁克爾覺得他的電影各有特點,非常喜歡在劇情上創新,但是基本上很少用煽情的方式感動觀眾,觀眾們看《黑客帝國》、看《諜影重重》系列、看《加勒比海盜》都是被精致的畫面、深刻的內涵還有緊張有趣的劇情等等其他因素吸引,就是在最適合煽情的《第六感》里,觀眾們也是被“馬爾科姆醫生是鬼魂”這個twist所震撼。
但是到了《魔戒》這里,邁克爾貝發現整部電影的劇情中都流動著情感,霍比特人載歌載舞的為比爾博慶祝生日、比爾博和甘道夫敘舊、阿拉貢對于剛鐸子民的關切、阿拉貢和婭玟的愛情、萊戈拉斯和金靂之間的損友式的友誼、甘道夫與炎魔同歸于盡……盡管這些都被每一幀都精致的如同油畫般的畫面、美麗而又符合原著描述的人物所掩蓋,但他能夠感受到那些人類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在畫面之中蕩漾著。
他不是阿蘭莫里森這樣的影評人,影評人雖然很特殊,有著遠超一般人的專業眼光,但說到底,他們也不過是特殊的觀眾罷了;他也不是彼得杰克遜這樣的《魔戒》粉絲,眼光不可避免的被自己的粉絲情懷所影響;他是個導演,一個對電影有著自己的理解,職業就是制造電影的人,他也被電影征服了。
而最讓他覺得這部電影是馬克庫恩的集大成之作的,就是電影中博羅米爾的處理!
(本章完)
推薦本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