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辣手警花》最終的票房,是北美162億美元,海外7300萬美元左右,其中北美占了總票房的七成,海外僅占三成。閱讀
從賺錢角度看,4300萬美元的投資,最終收獲了全球235億美元票房,這個數字絕對能夠讓cms狠狠賺一票,尤其是北美的162億美元票房,cms能從片商那里拿到55的分成比例。
不過,這部電影的海外/北美票房比,和cms其他電影比較一下,就實在有些低了。一般的好萊塢商業片,海外與北美的比例大概在1:1左右,極其賣座的電影,例如《哈利波特》系列,海外票房占比能占到七成以上。
《辣手警花》的形勢卻是反過來,北美票房自己占了七成,可這真的不能說它表現不行,因為這是美國本土喜劇電影的正常票房走勢。
美國本土喜劇電影,基本上都是“自娛自樂”,那一套能夠讓北美3億多觀眾哈哈大笑,卻也讓海外五十幾億的觀眾莫名其妙。
沒辦法,喜劇電影這個類型,是最講究文化土壤的,無論哪個國家的喜劇,都只是在本國內取得成功,拿到國外放映的,基本都是“橘生淮北則為枳”的下場。
這也是卓別林、金凱瑞等人被稱為喜劇大師、喜劇天王的原因,他們能夠把全世界的觀眾都逗笑,其他喜劇演員做不到,不服都不行!
同樣,這也是小庫恩上次去中國,給中國的電影人出主意,讓他們先做大本土喜劇市場的原因——只有這塊陣地利潤豐厚,而外國喜劇片又不容易進來,利守不利攻。
呃,有些跑題了,我要說的是,像是金凱瑞的成名作《神探飛機頭》、爛仔幫的大多數電影那樣,北美票房占據大頭,是喜劇市場的正常現象。
反而是cms之前出品的大多數喜劇電影,諸如《宿醉》、《冒牌天神》、《初戀50次》等等,其海外票房均超過北美票房,這些根本是喜劇市場的異常現象。
當然,那部《遇見波莉》,是北美票房占了六成多,不過電影的主演是本斯蒂勒——爛仔幫的幫主,cms只是在里邊投了些錢,所以媒體還是把那部電影歸為爛仔幫作品。
總之,因為cms之前一直制作票房“不正常”的喜劇片,行業內看待這些影片,通常都下意識地把它們看成商業大片,而沒有把它們視作喜劇類型片。
直到《辣手警花》的橫空出世,這部電影無論在文化上、在搞笑的細節上,還是在票房表現上,都是那種經典的美國本土喜劇電影,人們才悚然而驚,哇,馬克庫恩不知不覺間,已經在喜劇片領域影響這么大了啊!
所以,《辣手警花》除了讓梅麗莎麥卡錫這位肥姐名聲大噪之外——唔,對桑德拉布洛克影響不大,誰讓她是一線女星呢,起點太高,提升作用不明顯——另外的作用就是讓小庫恩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之中。
(本章未完,請翻頁)本斯蒂勒、亞當桑德勒等原來本土喜劇界的大咖們,都對好萊塢崛起的這股喜劇新勢力膽戰心驚,但卻毫無辦法。
可還有另外一個群體,在此事件中,表現得更為活躍,那就是美國國內大大小小的女權團體了。
別誤會,她們不是來找小庫恩麻煩的,而是來找小庫恩幫她們代言的,她們宣稱:馬克庫恩是好萊塢最重視女性“力量”的導演,是好萊塢女性平權主義運動的表率。
理由么,也很好找,《辣手警花》就是新鮮**的例子,她們夸贊這部電影,“不僅表現出了新時代女性**于男人的強硬姿態,而且又讓兩位女性角色呈現出了一種既清高又野蠻的瀟灑。”
她們總結了一下好萊塢女性作為主角的電影,把那些談情說愛的小妞電影除外,再去掉那些一線女星的沖擊影后的奧系作品,商業片領域里,還真的就是小庫恩電影里的女性角色最符合女權主義的定義。
在《諜影重重》系列電影里,凱瑟琳飾演的女主角瑪麗,不再是一個在銀幕上刺激男性荷爾蒙的花瓶角色,而是一個遮住了自己的艷光、容顏有些憔悴的堅強女性形象。
在《霹靂嬌娃》系列電影里,凱瑟琳、查理茲和露西劉雖然依舊靠性感的外型吸引男性觀眾,而且她們的角色還要受到沒有露面的男性查理控制(片名直譯就是《查理的天使》),可這是好萊塢首次以女性作為主角的商業動作片。
等到了《古墓麗影》,這部電影就不僅僅是女性角色作為絕對主角,安吉麗娜朱莉更是在銀幕里塑造了獨一無二的勞拉——一個光輝的女英雄、冒險家。用女權組織的評語就是,“電影有些爛,但勞拉的形象光耀萬古”!
如果說這部電影有什么瑕疵的話,那就是勞拉仍舊擺脫不了女性角色在銀幕上的傳統作用——出賣自己的性感,刺激男性觀眾的荷爾蒙分泌。
不過到了《辣手警花》里,小庫恩終于完成了究極進化,這部電影成為了一部女權主義者眼里的完美作品。
在這部電影里,盡管桑德拉布魯克是好萊塢的頂級美人——算上女權主義的加成因素——可在電影中,她釋放魅力主要靠的是氣質,另一位主演梅麗莎麥卡錫,更是以一種不像傳統女性的姿態,將生活與工作中的阻礙碾得粉碎。
所以,《辣手警花》是一部新女性主義的代表作品,女權組織們不僅號召廣大女性同胞走進影院,去支持這部“自己的作品”,更是張牙舞爪地把矛頭對準了那些曾經批評過《辣手警花》的影評人們。
“如此偉大的作品,你們竟然敢批評?”女權組織的成員,“被迫”發出了自己的吼聲,將那些影評人問得一愣一愣的,可這只不過是開胃菜。
如果那個影評人是男人的話,女權組織就問他,“難道你只希望在銀幕上看到女性賣弄風騷的樣子?你是不是
(本章未完,請翻頁)仇恨女性?究竟你的幼年發生了什么,以至于讓你產生了仇恨女性的情緒?”
然后不待對方回答,就給對方扣上一個“直男癌”的帽子。
如果那個影評人是女人的話,女權組織就會問她,“你為什么不站在女性角度看問題?在好萊塢市場上新女性主義作品如此稀少的大背景下,你竟然不知道愛護《辣手警花》這樣的作品,反而大肆批評,居心何在?”
哦,對待女性同胞,她們還是給對方一個悔改的機會,如果對方實在執迷不悟的話,那么,“女奸”的帽子在等著她!
女權主義者憤怒了,新女性主義覺醒了,女人們揮舞著“政治正確”的大棒,砸向了歷來高傲的影評人群體,戰場從傳統的報紙、雜志、電視,一直延伸到網絡上,一通亂棍,將那些人砸得頭暈眼花、眼冒金星。
影評人們覺得自己憋屈極了,這明明是正常的藝術批評,怎么就和新女性主義扯上關系了?真是冤乎枉哉!
不過,他們真的還沒有任何辦法,在和平年代,比斗嘴罵街的話,誰能干得過那群狂暴的女人呢?
而且,這里是好萊塢,白左分子聚集地,最講究政治正確的地方,這讓他們怎么反駁,跳得太厲害的話,豈不是摘不掉“歧視女性”的帽子了?
影評人們慘了,好萊塢的導演和演員們笑了,他們心中都想:看你們之前一副高高在上、牙尖嘴利、下筆如刀的做派,把我們罵得一無是處,原來也有能夠治得了你們的勢力啊!簡直是——報應啊!
女權組織在把影評人們揍得滿頭包之后,就又開始夸起了小庫恩,贊揚了他對好萊塢女性力量的支持,希望全女性角色的《伴娘》能夠取得成功,并且再接再厲,多制作一些類似《辣手警花》的作品,到時候我們一定號召女性觀眾去支持的。
對于女權主義者的抬愛,小庫恩真的感覺……一陣蛋疼!
她們難道真的把小庫恩當做了好萊塢支持女權的標兵了?才怪!她們不過是為了把小庫恩綁到女權主義的戰車上,扯他做旗幟罷了!
這幫女人們,追求的哪里是女性平權啊,也不是追求女性真正的**和平等,本質上,她們追求的只是女性面對男性的特權罷了!
這可不是小庫恩愿望她們,她們的這種行徑,可是惹得早先的女權主義領袖出書批評的。
當然了,也有人認為是早先的女權主義者是因為自己過氣了,因為嫉妒心理作祟,同時靠罵新一代的女權主義吸引眼球。
無論如何,小庫恩才不會上當,他才不會學艾迪墨菲,被好萊塢黑人平權組織道德綁架,成為黑人平權運動的旗幟,最終耽誤了自己的事業。
不過,女權主義是未來美國的“政治正確”的一極,他固然不想做“婦女之友”,但更不能得罪她們,沒看到那些影評人們有多慘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