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5億?海外10億?
你知道自己在說什么么?記者安東尼一邊把這兩個數字記在小本子上,一邊在心中大翻白眼兒。
他相信,如果在他的面前,不是連續四部電影票房大爆,好萊塢最成功的導演之一的話,他一定會問對方一句,“嗨,哥們兒!你喝了多少,怎么醉成這個樣子?”
可即使是馬克庫恩,這兩個數字也太夸張了!這完全像是醉話,或者說是瘋話、夢話……
北美5億那是什么概念?
目前北美票房最高的作品,是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這部93年6月份上映的特效大片,一直放映到次年10月份,用了1年多的時間,才將北美總票房積累到3.567億美元。
緊隨其后的,還是斯皮爾伯格的電影——《e.T》,這部82年的電影,也放映了差不多一年時間,以3.533億美元排在第二位。
然后就是迪士尼的《獅子王》、福克斯的《**日》和cms的《第六感》,分別以3.115億、3.062億和3.047億排在第三到第五位。
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北美票房被挖掘出來的最大極限就是3.5億過一點,都是斯皮爾伯格的電影創造出的記錄。
這和馬克庫恩宣稱的北美5億票房,差不多有1.5億的缺額,這么大的缺口,怎么彌補?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就以他的采訪對象馬克庫恩的電影為例,他的第二賣座的電影《楚門的世界》,北美票房正好是1.501億,排在了1996年北美票房年榜的第五位。
按照馬克庫恩的意思,《泰坦尼克號》的票房,就是《侏羅紀公園》+《楚門的世界》,這怎么可能?!
詹姆斯卡梅隆可不是這么牛逼的導演,之前最賣座的電影《終結者2》,北美的票房也不過是2.012億,剛剛2億出頭,哪里能看出有超過斯皮爾伯格馬克庫恩的票房能力?
至于海外票房10億,這個就更加讓安東尼無語了,因為目前票房最好的電影就是《侏羅紀公園》,它的北美和海外票房加在一塊兒,都沒有過10億,海外票房為6.267億,這是好萊塢電影在海外取得的最好成績。
也許這是福克斯和馬克庫恩耍弄的陰謀詭計,讓他利用自己的身份說出嘩眾取寵的話,為《泰坦尼克號》增加熱度?
“是的,這個數字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當年《星球大戰》、《e.T》和《侏羅紀公園》上映之前,沒有人能夠預測或者敢預測它們會取得奇跡般的成功。因為這是反常識的,所以讓我的話聽起來有些像瘋言瘋語。”
小庫恩看著目瞪口呆的記者安東尼,露出了溫和的笑容,胸有成竹地論述起來,“但事實是,每隔一段時間,不超過10年,好萊塢就會有一部創造奇跡、驚爆所有人眼球的電影誕生。如果你用觀看歷史的眼光察看好萊塢影史的話,你會發現這樣的論斷并非毫無根據,技術儲備已經到了這一步,隨時都可能有幸運的——同時也非
(本章未完,請翻頁)常有實力的人,成為那個被選中的人,來告訴所有人電影該進入一個新時代了。”
他再次停頓了一會兒,等待著安東尼將他的話記錄下來,他用手指一下一下地敲著桌面,“近年來,好萊塢的技術發展得越來越快,電影特效越來越震撼逼真。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除了少數幾個特例,能夠在北美和海外都取得轟動性成功的電影,都是那種特效特別好,故事又通俗易懂的電影。特效就是好萊塢通行全世界的語言,《侏羅紀公園》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泰坦尼克號》特必將再次證明!”
“非常新鮮的看法。雖然——”安東尼回過神來,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奇跡必定發生,但您如何能夠確定它會青睞《泰坦尼克號》呢?”
“因為《泰坦尼克號》具備了創造奇跡的所有必要條件,它有著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作為依托,當年的海難是真實發生的;它有著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制片預算,2億美金足夠詹姆斯實現他的幻想;還有一個能夠駕馭這個項目的導演,詹姆斯一向都是好萊塢中的技術流,他知道怎么應用新技術,怎么在這方面推陳出新,什么技術和場面才會吸引觀眾。另外,詹姆斯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導演,他的故事永遠都不會讓人反感。well,”
小庫恩露出一個自信的笑容,“現在,《泰坦尼克號》的成功只需要一點點運氣了。我想,誰都不會認為我和詹姆斯是個壞運氣的人!”
看著對方自信、坦率和從容的微笑,安東尼有些哭笑不得,雖說對方說得有那么一些道理,但這么空對空的放嘴炮,還是折服不了別人的。
不過,這番言論一出,倒是能掀起一番波瀾,這期報紙的關注度不會低了!
“馬克庫恩因為投資壓力過大,疑似精神失常,影片還未上映,就豪言《泰坦尼克號》將取下15億票房!”
“《泰坦尼克號》將超越《侏羅紀公園》,成為全球第一?不,馬克庫恩比這更瘋狂!”
“馬克庫恩的‘樂觀’態度,讓默多克和卡梅隆都嚇了一大跳!”
“自信還是自大?狂妄無知還是嘩眾取寵?盤點馬克庫恩歷年來的瘋言瘋語!”
說起來,原本人家《華爾街日報》對小庫恩的專訪,也就是看到卡梅隆的記者會引起了廣泛關注,想要跟風一下。
原本沒想到激起多大的水花,但沒想到,小庫恩會在專訪里放出“豪言壯語”,惹起了全美幾乎所有報紙、雜志(無論是正經媒體還是八卦小報)的熱議。
其實這些人也很不解,按理說《泰坦尼克號》撲街相這么足,你本來就因為投資進去被罵愚蠢了,應該把黑鍋甩給詹姆斯卡梅隆啊。他是導演,又是片場暴君,影片的第一責任人,正好在風口浪尖時候頂雷用啊!
你馬克庫恩舍命堵槍眼,這是為哪般啊?難道是驚奇小子和片場暴君之間有基情?沒聽說啊。但管他呢,幾百家媒體都把“馬克庫恩認為《泰坦尼克號》北美票房5億,海外票房10億”這句話當做重點,炒作得全
(本章未完,請翻頁)美皆知。
就是一貫支持小庫恩的羅杰艾伯特都委婉地表示了不贊同,“我相信卡梅隆能拍出一部好電影,票房不會差,但15億是個難以想象的數字。”
“我認為這是嘩眾取寵的意思,也許是因為他給《泰坦尼克號》投了7000萬,要為電影加一重保險,但的確收到了意料中的效果。現在電影還沒有上映,而整個北美都在討論它!”喬摩根斯頓也在專欄里提到了這件事,他沒對票房預測評論,而是猜測了小庫恩齷齪的企圖。
“電影還沒有上映,我是影評人,應該評論電影的質量,預測票房是票房專家該做的事情!”有些影評人對此避而不談。
“這在理論上的確有可能,畢竟世界上還有奇跡這回事兒。但沒有發生之前,我敢保證,即使是卡梅隆或者默多克,他們在夢里都不會想到這種好事情。”也有些以非影評人的態度評論了這件事。
影評人嘛,至少有一半的頂級影評人是和小庫恩關系不錯,每年都能拿到cms的公關福利的,剩下的也大都被小庫恩打了幾次臉,都學乖了,他們又不像娛樂記者那樣不怕打臉,因而即使反對也說得相當溫和。
理所當然的,小庫恩的相關利益各方,也都受到了這波新聞的影響,當然,他們的反應并不一致——
“北美5億,海外10億……”卡神看了一眼報紙就丟在了一邊,他現在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忙泰坦尼克號,可沒空理會小庫恩弄出的一地雞毛。
“呵呵,5億,10億?”默多克在打給福爾斯曼的電話中,感到好笑又好氣,“韋伯,你應該控制住他的,他把我們所有人都送到了輿論的漩渦中——”
拿起報紙彈了彈,媒體大亨又笑道:“不過他在里邊投了7000萬,他有胡說八道的權力。”
“哈哈,15億!”邁克爾艾斯納仿佛看到了最好笑的笑話,“我想現在福克斯和華納一定很著急,這個小子就是枚炸彈,幸好迪士尼不用再和他合作了。”
“這小子瘋了!”華納的杰夫羅賓諾夫喃喃自語道,“但我希望上帝再寵愛他一次,不要讓這件事影響《黑客帝國》。”
“只是投資了《泰坦尼克號》,又不是導演!何必這么拼?”羅伯特艾格瞪大了眼睛,就想抓起電話教訓自己的教子一頓,但猶豫半天,還是把電話放了下來,“年輕人受些教訓也好,他過得太順了。”
“嘿,真是瘋狂!”派拉蒙的雪莉蘭辛滿是幸災樂禍,“也許沒能投資《泰坦尼克號》和沒能與馬克庫恩合作,都是我的運氣!”
其他混在好萊塢,與小庫恩有那么一點交集的電影人,也都或主動或被動的卷入了這件事。當然是不贊同的居多,正常人都會覺得他的話太超出常理了,只是很少有人愿意得罪他。
包括布魯斯威利斯在內,與小庫恩小有矛盾的電影人,態度都很溫和和委婉,馬克庫恩也是好萊塢的一方人物,不能輕易招惹了。
除了脾氣火爆的梅爾吉布森!
(本章完)
推薦本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