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雖然有上流社會的通行證的稱號,也的確能夠增加小庫恩的格調,但這些終究不過是錦上添花的事情,真正讓小庫恩在好萊塢立足的根本,還是他的電影。
他每天把大把時間都花在了和特效師的溝通上,當然是為了在《黑客帝國》中搞出一番大場面。
如果說好萊塢的電影和其他國家電影的最大區別的話,那肯定不是在藝術上,而是在大場面的塑造上。
在好萊塢,有一批擅長塑造大場面的導演,近期拍出了《勇闖奪命島》的邁克爾•貝,很早就在《侏羅紀公園》證明了自己的老斯,以及以擅長拍攝出震撼視覺效果的詹姆斯•卡梅隆。
其中,當然是被戲稱為“卡車司機”的詹姆斯•卡梅隆,對視覺技術最為癡迷,《終結者2》中的那個液態金屬人,不知道震撼了多少人。
而“片場暴君”“技術狂人”卡梅隆,正要拍出一個震撼所有人的大場面,忙著一個差點拖垮福克斯的大項目——《泰坦尼克號》。
話說卡梅隆在91年結束《終結者2》的拍攝之后,在休假的時候,偶然發現了一個1958年老電影《冰海沉船》的錄像帶。
上章說過,卡梅隆很喜歡潛水,所以對沉船啊、珠寶啊,不是一般的感興趣。所以他就產生一個靈感:他可以重新講述一遍這個故事,用如同時光穿梭式的敘事手法,把這艘巨輪如今的殘骸和當年的風光景象編排在一起。
然后,卡梅隆在制定了一個無比詳細的拍攝計劃之后,就開始忽悠FOX公司,說服福科斯公司同意他去真實的泰坦尼克號沉船地點,實地拍攝電影里的現代勘探場景。理由是:以當時最高水平的模型以及數字特效來完成這些鏡頭,費用將達好幾百萬美元,還不如親自讓他去一趟便宜。
好吧,人家卡梅隆是導演中的A,這點小小的要求,福克斯公司當然不會不給面子,他們又不是迪士尼。
但這注定只是個開始,開頭實地拍攝只是個小ca色,人家卡梅隆天生是個大場面先生,決定主要拍攝地點,要是一個從零開始建設,包含巨大蓄水槽的大型攝影基地。福克斯最終經過漫長的談判,在墨西哥的羅薩里托買下40英畝土地,還另外購置60英畝,以備不時之需。
在建設之前,劇組先在空地上炸出一個人工湖,除此之外,還建立了另外三個獨立場景。2號場景是一個深度大約為30英尺的人工湖,上面是泰坦尼克號的頭等艙,用于拍攝海水漫入餐廳時的鏡頭。3號與4號的面積只有2號場景的一半左右,用于拍攝一些常規鏡頭。
和卡梅隆一比,小庫恩還真是個無比儉省的導演。
為了追求真實的質感,為了拍出震撼性的畫面,卡梅隆搭建了1:1比利的“泰坦尼克號”模型,卡梅隆的想法是:“我要盡我所能地表現這艘船,把關于這艘船的一切都展現出來,當年泰坦尼克號上面有的,我們的電影中就得有。”
聽聽,“當年泰坦尼克號上面有的,我們的電影中就得有”,這話說得多么霸氣啊!但卡神是霸氣了,福克斯公司開始叫苦了!
原本福克斯制定的拍片預算有1億(真不少了,《獨立日》才7000多萬),可看卡梅隆這架勢,這點預算實在不夠。福克斯想要叫卡梅隆控制預算,可人家卡神直接回話說:“我已經很克制了,沒看我這模型只建好了右半邊嗎?拍攝時候還得用相反的文字和道具,放映的時候也要左右顛倒放映,你還要我怎么節省?”
好吧,福克斯公司忍了,初期那么多錢都扔下去了,現在推出也晚了,那個半拉子“泰坦尼克號”模型除了用于拍電影外,就只剩下拆除賣廢鐵了。所以,他們除了咬牙堅持卡梅隆外,好像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但他們還是忽略了詹姆斯•卡梅隆的龜毛程度,在某種程度上說,好萊塢的龜毛程度,是和他的花錢程度成正比的。
在搭建“泰坦尼克號”模型的過程中,卡梅隆離不開歷史學家們的指導,福克斯相信,那些細節不僅讓他們目瞪口呆,也會讓那些吹毛求疵的歷史學會會員們連聲叫好。當然,這只是卡梅隆注重細節的一個小側面,實際上沒有燒太多錢。
但“技術狂人”的另一些行為,就讓福克斯高層覺得不能忍受了,在拍攝完進餐一場戲之后,卡梅隆意識到餐具上應該有白星公司的標識,于是全部服裝、道具、臨時演員……全部重來一遍。這場戲重拍花掉了200萬美元。
福克斯徹底抓狂了,他們相信,如果不是他們的極力控制,卡梅隆肯定會重新建造一艘“泰坦尼克號”,而不是搭建一個半吊子的模型;他們相信,如果他們不想辦法的話,《泰坦尼克號》會讓他們再遭受一次破產危機,就像當年的《埃及艷后》那樣;他們相信,在原來一億美元的基礎上,即使再加五千萬美元,也不夠卡梅隆燒的!
所以,想要攤薄風險,減少損失,就得拉幾個冤大頭,共同參加這個項目。
缺錢了,他們想到的第一個對象就是華爾街,那幫吸血鬼覬覦好萊塢的肥肉已經很久了,只是電影是個專業性很強的行業,不是金融才子們能夠玩得轉的。現在,就給那幫貪婪的家伙們,一個進入好萊塢的機會吧!
可惜,華爾街的吸血鬼們,雖然貪婪,但并不愚蠢。在打聽了一番之后,就對這個項目失去了興趣,即使外行都能看出來,投資這個就相當于把錢扔在水里。
無論是業內還業外,《泰坦尼克號》都是一副撲街相。卡梅隆能燒錢,這個就不說了,現在全好萊塢,甚至是全美國都知道了。
就說說幾位演員吧,男主角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是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堅持啟用的,否決掉了馬修•麥康納。可能在某些喜歡看文藝片的小眾影迷眼里,小李是個帶點神經質的文藝青年,可在那些華爾街分析師眼里,這就是一個標準的2B青年形象好嘛!卡梅隆用這樣的人當主演,想干嘛啊?
再說說這部愛情片的女主吧,是那個來自英國的肥妞兒——凱特•溫斯萊特。這個角色,當然是靠她死纏爛打得來的。本來卡梅隆是看好梅格•瑞恩的,但被拒絕;卡梅隆又邀請格溫妮絲•帕特洛,又慘遭拒絕,卡梅隆的心啊,當時是拔涼拔涼的。
只有這位英國來的凱特,一天一封信地騷擾著卡梅隆,告訴他“我就是你要找的Ro色”,還在信里邊夾著玫瑰花兒。嗯,最終英國肥妞兒獲得了這個角色!
聽說,片中有Ro色裸•體畫像的情節,那幅畫是卡梅隆親自畫的,當然宣稱是卡梅隆照著凱特的照片臨摹而成的,當然溫絲萊特在拍攝照片時是穿著比基尼的,沒有展示出來的部分由卡梅隆想象完成。這個理由,華爾街分析師們不知道影迷們信不信,反正他們是不信的!
同為美國三塊最骯臟的地方之一,華爾街還不明白好萊塢那點貓膩?他們可不相信,一位16歲就和人同居的歐洲女明星,難道會因為害羞而不在美國導演面前展露身體么?好萊塢那點破事兒,誰不知道?另一位叫凱瑟琳的英國女人,不久因為向某位躥紅的新人導演叉開雙腿,而在好萊塢如魚得水的么?
只是,《泰坦尼克號》的投資要大多了,失敗的風險也大多了!我們不做冤大頭,華爾街嚴正地拒絕了好萊塢!
好吧,外界的傻瓜是不上當了,那只能找好萊塢內部人士接盤了,相比較而言,業內人士對詹姆斯•卡梅隆要迷信很多,畢竟《終結者2》太過輝煌!
可惜,業內的傻瓜也不多,《終結者2》也是幾年前的事情了,這幾年最輝煌的導演是馬克•庫恩他們這些新崛起的。
唯一一個對此感興趣的,就是派拉蒙的雪莉•蘭辛,別看她是個女人,但談判的條件卻比男人還要苛刻,對方竟然要《泰坦尼克號》的北美發行權。
這可是要了福克斯的親命了,誰不知道,現在海外票房和北美票房比利大概一半對一半,海外比北美略高一點,但六大能夠拿到北美票房分成的5560,海外只能拿到四分之一左右的票房分成;而且北美分賬快,海外分成慢。
派拉蒙要負責北美發行,而把麻煩的海外發行留給福克斯,未來會在分賬中占據優勢,簡直是對福克斯的打劫。
在這種情況下,福克斯負責監視這個項目的韋伯•福爾斯曼,一邊和派拉蒙那頭敷衍著,一邊把主意打在了擁有大量現金儲備的CMS和小庫恩頭上。
注:除了凱特•溫斯萊特16歲與人同居,這個來源于國外的某篇小報報道外,其他都根據確定的公開消息。另外,韋伯•福爾斯曼這人是我虛構出來的,沒有查到當年福克斯是誰負責盯著這個項目。喬恩•蘭道是卡神的御用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