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傳奇第104章 第三周,在爭議中破浪前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好萊塢傳奇 >>好萊塢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4章 第三周,在爭議中破浪前行

第104章 第三周,在爭議中破浪前行


更新時間:2016年02月11日  作者:離歌sod  分類: 都市娛樂 | 都市異能 | 離歌sod | 好萊塢傳奇 
正文

《第六感》的第二周票房,著實驚掉了一地的下巴,驚碎了一地的眼鏡,那些票房預測專家們萬萬沒想到,這部電影的票房走勢會這么奇葩。就連鼓搗出這一切的小庫恩,面對這樣的票房成績,也有些喜出望外和不知所措。

其實,出現這種情景,也是正常現象。畢竟,95年的北美觀眾們,還沒有被各種真人秀荼毒,綜藝賣慘風還沒有肆虐,看著一個小帥哥在熒屏里回憶著自己孤寂的童年,講述著自己中二叛逆的青春期,與父親的沖突與和解,再配上奧普拉在旁邊的煽情助攻,主婦們心里邊兒感動著呢!

主婦們感動了,她們紛紛行動起來,不僅自己走進電影院,還動員其他家庭成員齊上陣,去影院感受《第六感》中的濃濃親情,一起喝一碗味道鮮美的“心靈雞湯”,順便早就了《第六感》的第二周票房奇跡。

這個因素,小庫恩和票房專家們稍微調查一下就清楚了,可關于《第六感》接下來幾周的票房走勢,他們就一起懵逼了。

觀眾們的觀影情緒,永遠都是難以測度和琢磨,沒有人知道家庭主婦和小鎮媽媽們的觀影熱情可以持續多久,是在第二周耗盡,還是第三周繼續發酵,這都不好說。

票房專家們可以靜觀其變,順便做個事后諸葛亮,反正《第六感》的票房成績與他們關系不大,但小庫恩就不能坐視不理了,他可是有系統這個“達摩克里斯之劍”懸在頭頂的,票房當然是越爆越好。

在6月2號,《第六感》的放映進入第三周的時候,它在本周的最大挑戰者出現了,就是由老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獎霸梅麗爾斯特里普主演的愛情片《廊橋遺夢》。

只是老牛仔最輝煌的時代已經過去,獎霸“毒瘤”梅姨的電影也幾乎沒有票房大爆過,可以說對《第六感》的票房沖擊不會太大。

但小庫恩如果想讓他的電影,繼續在票房市場上高歌猛進的話,他就得想些新的招數,挖掘出新的票房潛力。至于家庭主婦這一群體,可以期待,但是把希望都放在她們身上,就太虛無縹緲了。

《第六感》最為讓人津津樂道的地方,是結尾的驚天的大反轉,讓幾乎所有人都感到了意外,他們中的大多數又迫不及待地把親朋好友拉近電影院,跟他們分享自己被震驚的體驗。

這是整部電影最驚艷之處,也是整部電影最大的賣點所在,在震驚了所有人,把許多觀眾吸引進電影院之外,這種情節設置,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影迷的爭議。

很有些新潮的影迷在雅虎新聞的后面留下評論,提出了《第六感》相關情節的漏洞和bug,其中被吐槽最多的地方,就是馬爾科姆醫生死亡一年之久,竟然一直不知道自己是鬼魂,簡直是侮辱觀眾的智商。

而在影迷聚集的網站imdb上,一條質疑此點的評論也得到了很多人贊同:“馬克庫恩試圖在結局玩一把大反轉,給觀眾一個足夠的‘驚喜’,因而一開始就不斷地給觀眾暗示,但又故意將話說得很模糊。

直到結局,人們才發現漢克斯飾演的角色居然也是鬼魂。的確,這個結局很驚人,很出人意料,但完全是在犧牲合理性的情況下,為了反轉而反轉。

試想?一個鬼魂,除了天賦異稟的小男主科爾,沒有人看得見他,他說什么,做什么,別人都聽不到,看不到,那么在這一年時間里,他難道不會發現異常么?突然之間所有人都

(本章未完,請翻頁)不理他了,不是那種刻意地無視,而是真的沒有意識到他的存在,或許一開始他不知道怎么回事兒,但一年多的時間,他還發現不了問題?

所以,這種反轉的結局,只是導演馬克庫恩的自作聰明,為了驚奇而驚奇,他粗暴了忽視了情節合理性。在出人意料方面,導演成功了;但在劇情合理性上,導演愚弄了所有的觀眾。”

平心而論,這位影迷對于《第六感》的評價不能算是錯的。小庫恩在劇情合理性方面,雖然說也是非常在意的,沒有讓觀眾觀影時就產生明顯的邏輯違和感,但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整部電影的邏輯鏈條并不是那么牢固。

但是,小庫恩更在意《第六感》的戲劇性和趣味性,為此犧牲一點合理性,他是不在意的,甚至可以說是刻意為之的。

因為,即使有些影迷認為結局并不合理,他們仍然喜歡這部電影,仍然走進電影院慷慨地掏出美元貢獻票房。

電影作為一種特殊的娛樂產品,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邏輯嚴謹與否并不是最重要的特質,重要的是你能否把故事講得精彩,講得引人入勝,講得讓人欲罷不能。能夠做到這一點,即使bug無數,觀眾們也會買賬;做不到這一點,就算邏輯如公式一般嚴謹,觀眾們也不會多看一眼。

至于《第六感》本身,它的故事足夠精彩,它的邏輯合理性尚不能算bug滿天飛,只能說邏輯鏈條比較薄弱,不那么堅實牢靠,做不到一錘定音擊破所有質疑而已。

這種合理性薄弱模糊,對于一部科普紀錄片算是漏洞和災難,但是對于一部以劇情取勝的電影來說,就是優勢和閃光點了。

因為,邏輯鏈條薄弱模糊必然導致觀眾爭議,而有爭議就會帶來關注度,有關注度就可以轉化為票房!

對于向來注重媒體炒作和營銷的小庫恩來說,怎么會忽視《第六感》劇情引發的爭議呢?

可小庫恩的那些敵人們,比如布魯斯威利斯、亨利道伯斯之類的家伙,也都非常的聰明,沒有人試圖在報紙上掀起輿論戰,為小庫恩和他的電影增加關注度。

但沒有關系,像小庫恩這種人,沒有“敵人”,完全可以自己制造出“敵人”來,花錢雇傭水軍掀起一場輿論的滔天巨浪來。

另一點讓小庫恩無比痛恨的是,胡亮網產業發展的速度還是太慢了,全美的互聯網用戶可能都沒有超過百萬,這點人口基數,對《第六感》的票房只能起到錦上添花而非決定性的作用。

因而,小庫恩只能把目光放在《洛杉磯星報》這種八卦小報,以及一些擁有不少聽眾的娛樂電臺主播身上,讓這些“名記”和“名嘴”們,將影迷之間的爭論擴散出去,讓《第六感》的情節爭議成為熱點話題。

當然了,小庫恩在花費了近百萬美元后,讓所有的爭議都集中到馬爾科姆醫生的身份上,以及觀眾們對此產生的兩個疑問:他死后一年才知道自己是鬼魂,這點是不是bug?還有,小科爾知不知道他是鬼魂?

在收錢發文/發聲的水軍帶節奏下,爭議迅速從網上向現實擴散,持兩種觀點的影迷們在不停的拉鋸著,輪流地占據了上風。

比如,在媒體引導下,剛開始大多數人都逐漸認可:第一個疑問,馬爾科姆醫生那么久都不知道自己是鬼魂,這個就是導演為了結尾反轉,而無視合理性硬來的。

第二個疑問,這個

(本章未完,請翻頁)就是兩種看法都有道理,認為科爾知情的,能在電影中找到很多充滿暗示性的臺詞,但又缺乏直接的證據;認為科爾不知道的,也有間接證據,比如科爾對鬼魂怕得要死,但他并不怕馬爾科姆醫生。

都說真理越辯越明,但那是在自然科學領域,有什么爭議做個實驗就解決了;但在人文科學領域,向來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尤其是《第六感》這種電影,導演就是故意給你留下懸念和爭議,讓你一遍遍的往電影院里跑,想要打別人的臉,就得拿出電影細節這種干貨。

在一遍遍的爭論中,原本被認可的結論又發生了動搖,比如馬爾科姆以前不知道自己是鬼魂這回事兒,有越來越多的觀眾不認為這是個bug了。

一位積極參與辯論的熱心觀眾就給電臺打電話,陳述了自己的觀點:“電影中有一句臺詞說得很清楚,‘他們不知道自己死了,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這句臺詞就是整部電影合理性的基石,既暗示了醫生是鬼魂,又解釋了醫生沒有發現自己已死的原因。

因為他對這件事情視而不見,不接受自己已死的事實,自己欺騙了自己。門打不開,是因為被桌子擋住了,但馬爾科姆看不見桌子,因為他不想看到桌子。同理,他想看到自己已死的事情嗎?他不想,他之所以還在人世間走動,無非是兩個因素:未完成的心愿——也就是幫助一個不幸的孩子脫離恐懼;以及自己的妻子。

那些認為這個劇情安排是個bug的人,可以休矣。導演已經借小科爾的口,給出了理由和解釋,只是你們和那些鬼魂一樣:只愿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這位聽眾可是宣稱自己兩周之內,每天到影院里刷一遍《第六感》,是這方面的權威,一副終結討論,不服來辯的口吻。

還別說,這種論調一出,還真改變了不少人腦中的看法,但是不甘心被打臉,對此結論嗤之以鼻的人也大有人在。他們再一次涌進電影院,尋找電影的細節來反駁:馬爾科姆看不到桌子,看不到妻子對他的祭奠,因為他不想看到這些,所以看不見,所以覺得自己還活著。但是,他看到妻子和另一位男人親密,這又怎么解釋?難道他想看到這個?

爭論無休無止,想要勸說別人接受自己觀點,是那樣的艱難,為了打別人的臉,為了爭取中立觀眾的支持,陷入爭論的狂熱影迷們一遍又一遍的走進電影院,然后……

6月2日——9日,本周票房成績出爐:

第一名,上映三周的《第六感》,2668家影院收下3966萬美元票房;

第二名,上映兩周的《鬼精靈》,2719家影院收下1855萬美元票房;

第三名,新片《廊橋遺夢》,1805家影院收下1580萬美元票房;

第四名,上映三周的《虎膽龍威3》,2518家影院收下1308萬美元票房;

第五名,大規模上映第二周的《勇敢的心》,2035家影院收下1073萬美元票房;

在上映的第三周,《第六感》以9.8的健康跌幅,繼續制霸周票房排行榜,拿到了它的第三個周冠軍,在一片劇情爭議聲中破浪前行。它的第四周成績會如何呢?

注:故意模糊細節,引起影迷爭論,在好萊塢中有不少這樣的例子的,比如某諾蘭在《盜夢空間》結尾處對陀螺的處理。

(本章完)


上一章  |  好萊塢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