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拍攝工作結束,整個《驚聲尖笑》劇組宣布解散,小庫恩等人回到洛杉磯。當然了,如演員們、燈光師、現場收音師、布景師等劇組成員,他們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可以好好休息一陣子。而小庫恩、斯科特則要和剪輯師、原創配樂師一起處理電影的后期制作工作。
這次,哈維動用了他的人脈,為小庫恩找了一個配樂方面的大拿——埃爾默伯恩斯坦。這位老爺子今年都70多了,曾經獲得1座奧斯卡小金人、贏得11次奧斯卡提名,至今為九十多部電影做過配樂,堪稱經驗豐富,戰績輝煌!
還有,米拉麥克斯終究還是沒有給小庫恩**剪輯權,而是給他配了一個女剪輯師塞爾瑪斯昆梅克。
沒辦法,誰讓現在小庫恩年紀輕,還沒有在好萊塢徹底證明自己的才能呢!
這也是好萊塢中的常態,拍攝時一般導演是老大,而在后期剪輯時配上專業的剪輯師,然后導演和剪輯師為了保留或者刪除畫面爭得面紅耳赤,爭取剪出最好的效果!
那些大導演也會雇傭專業剪輯師的,只是通常他們都會保留最終剪輯權,在爭執不下時一言而決;至于那些拍完片子就被制片公司丟在一邊,將拍攝好的素材交給專業剪輯師,自己卻不能插手的家伙,也大有人在!
小庫恩目前的境況出于兩者之間,米拉麥克斯準許他加入剪輯,但不會由著他的性子來。以防他玩嗨了的時候,米拉麥克斯能夠保證影片的基本走向。
對于這點,小庫恩只有接受!現在的他,可沒有和行業慣例對著干的本錢!
與此同時,《驚聲尖笑》的宣傳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洛杉磯星報》第一時間就放出了電影殺青的消息,同時也公布了一批新的劇照。不過不是依據角色在劇中的重要性,托比漢森、克里斯洛克以及小庫恩的照片比別人的多不少,也大很多!誰讓劇組中他們的名字最大呢?
另外,《電鋸驚魂》在海外的放映基本結束了,不同于原來海外發行能力孱弱的獅門影業,借助迪士尼的發行體系,米拉麥克斯把《電鋸驚魂》推向全球各大電影市場,并趁著北美引發的熱潮,在海外幾十個電影市場上瘋狂地吸金,總票房達到了約8000萬美金!
再加上之前北美的1億票房,總票房達到了驚人的18億美金。而它的制片成本,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是100萬美元。
不得不說,這條信息對于《驚聲尖笑》的宣傳極為有利!在通過《洛杉磯星報》傳播出去之后,恐怕不少人都會好奇小庫恩能否讓《驚聲尖笑》的票房奇跡重現啊!
按理說,現在的宣傳效果已經很好了,小庫恩有信心完成系統的票房要求,即:北美票房8000萬美金,海外票房6000萬美金!
可這不是因為凱瑟琳這個禍水,小庫恩被加了一個名為拍這個“宣傳效果減半”的buff嘛!
如果不整出點幺蛾子,玩出點新花樣,他就不是小庫恩了!
為此,他特意聯絡《洛杉磯星報》的主編,在其娛樂版上面開了一個小專欄,仿照薄伽丘《十日談》的形式,在上面連載了一個名叫《沒品六人行》的小故事。
大意就是,某所高中的三對情侶,他們是臭味相投的好朋友,都比較沒下限,非常喜歡那些掉節操的笑話。
他們的名字自然是《驚聲尖笑》里面的六位主角:辛迪、鮑比、布蘭達、雷、芭菲和格雷格。
他們約定每天午餐時間,他們都要聚在一起講沒品笑話,然后投票,按照票數的多少來評分。等學期結束之后,分數最高的那個人就將獲得“節操喪盡”稱號,可以對分數最低的人做一件最掉節操的事情。
為了能夠吸引關注度,吸引讀者的眼球,在笑話的選擇上,
(本章未完,請翻頁)小庫恩是怎么有爭議就怎么選,尤其關注政治段子、葷段子、種族段子、同性戀段子和宗教段子。
總之,小庫恩就是用這些富有爭議性的話題來吸引觀眾,讓他們適應《驚聲尖笑》式的風格,讓他們對于六位主角產生興趣,最后乖乖地掏出錢來買電影票。
小庫恩可不會像薄伽丘一樣,只讓主角講10天故事,他會在文中讓主角們每人每天講一個段子,一直講到《驚聲尖笑》上映!
但是,這事情還得掌握個度,只能調侃,不能真諷刺,否則真惹得觀眾們不滿就完了!為此,小庫恩特意聘請了十來個職業寫笑話的編劇,專職為他提供和審核要發表的段子。
俗話說得好,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要想一炮而紅,必須一開始就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能夠入選第一篇文章的段子,都是小庫恩和編劇們精挑細選出來的。文章是這樣的:
辛迪和朋友們坐在噴泉前邊的臺階上,開始了日常的沒品段子會,她講道:“伙計們,我給你們說一下我們的總統夫婦的趣事:
比爾和希拉里克林頓駕車在希拉里的鄉下老家附近行駛。他們的燃料不多了,所以比爾把車停到了加油站。一個男人從加油站出來,向車窗里看。
“嘿,希拉里!我們曾經在高中約會過,你還記得我嗎?”他說。
他們愉快的聊了幾分鐘。比爾付費后他們離開。繼續行駛,比爾對自己感到非常自豪并且仔細看著希拉里。
“你跟那伙計約會過?預想一下如果你沒有和我結婚那生活會是怎樣。”他說。希拉里看了看比爾,對他說:
“是啊,我猜你會在抽汽油,而他會是總統。””
“切!希拉里作風強悍這點全美國都知道,這可不是什么沒品的事兒。”格雷格對辛迪的笑話不屑一顧,他對其他人說道:“要說沒品的政治段子,還得看前蘇聯的人編的。”
于是,他拿出了自己的段子:
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要訪問波蘭,波蘭政府為討好他,命一波蘭愛國畫家創作大型歷史題材油畫《勃列日涅夫同志在波蘭》。
波蘭政府官員檢查時發現:畫上是一間臥室,床上一對男女,窗外能看到克里姆林宮的紅星。
遂質問畫家:“你在干什么!這女的是誰”
答:“勃列日涅夫同志的妻子。”
“男的呢?”
“勃列日涅夫同志的秘書。”
“胡鬧!為什么沒有勃列日涅夫同志!勃列日涅夫同志在哪?”
“按您的吩咐:《勃列日涅夫同志在波蘭》。”
眾人聽了之后,哈哈大笑,紛紛表示,這個可比辛迪的那個要沒品多了,辛迪也不得不承認這點。
可是,布蘭達卻說道:“大家都很討厭政客,所以對于政治段子,再沒品,大家都覺得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因此,她要把攻擊的目標對準另一群體——lgbt。”她的笑話是這樣的:
一個全副武裝的老牛仔坐在酒吧里喝酒,這時一位美女走入坐在他旁邊。
稍刻,她轉過頭來問:\剛才知道我是女同性戀者
聽了這個段子之后,所有人都表示很有趣,但布蘭達犯了一個錯誤,她嘲諷的不是lgbt,而是色情狂。
為此,布蘭達的男友雷不得不為女友救場,他講了一個貨真價實的gay的故事:
一個家伙到醫院去檢查,并做了許多測試。
醫生說:“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看過你的測試結果后,我發現你有潛在的同性戀傾向!!而且難以根治。”
這個家伙說:“我的天啊呀!那好消息呢?”
醫生靦腆的說:“我發現你還蠻可愛的耶……”
辛迪等人都對雷報以噓聲,因為這個笑話既不怎么好笑,也沒有攻擊性,稱不上沒品段子。
鮑比對于lgbt的話題不感興趣,相反,他比較喜歡編排那些宗教人士,他給大家講了一個極具攻擊性的段子:
a走過海旁,看見另一個人b想跳海自殺。
a:先生,生命是如此的美好。為什么要自殺呢?你是無神論者還是有宗教信仰?
b:我有宗教信仰。
a:佛教、道教、伊斯蘭教還是基督教?
b:基督教。
a:羅馬天主教還是新教?
b:新教。
a:我也是新教呢!圣公會還是浸信會?
b:浸信會。
a:太好啦!我也是浸信會,你是baptistchurchofgod還是baptistchurchofthelord
a:真是太奇妙啦!我也是,那你是原教旨的baptistchurchofgod還是改革派的?
b:改革派的。
a:太好了,1879年的改革派還是1915年的?
b:1915年的改革派。
a沖著b的屁股一腳把他踢進海里:去死吧!異端!
這個槽吐得太過犀利,真是一陣見血的揭露了宗教狂的極端和狹隘,所有人都很興奮,他們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五個人已經講完,就剩下芭菲還沒有說出她的段子,她可是為了名聲不惜一切的女孩兒,怎么會讓鮑比這家伙專美于前?
所以,她把惡搞的苗頭指向了上帝:
有一次,一個神父和一個修女去打高爾夫球。
第一次,神父一下子就把球給打歪了,便破口大罵:“他媽的!又打歪了!”修女在一旁聽到了,就責怪神父:“你不能這樣說,上帝會懲罰你的!”。
第二次,神父又打歪了,又破口大罵:“他媽的!又打歪了!”修女又罵了他一頓。
第三次,神父又打歪了,又破口大罵,突然烏云密布,一道雷劈下來,劈到了神父……旁邊的修女。
天上出現了上帝的頭,只聽上帝破口大罵:“他媽的!又打歪了!”
哈哈哈!其他五人大笑起來,為芭菲得罪上帝的作死行為點贊!所有人投票,一直認為芭菲的段子是最沒品的,而雷的同性戀笑話則軟弱無力!他們期待著明天的段子會更加沒品!
凱瑟琳拿著小庫恩寫好的稿子,遲疑不肯給《洛杉磯星報》發過去,沒有經歷過網絡洗禮的英倫美妞兒實在為段子手小庫恩擔心:“馬克,你會惹怒不少人的!尤其是宗教人士!”
“whocares!”小庫恩滿不在乎地說。
他調侃的是新教和天主教,他們的信眾又不是某和平教信徒,會為了天堂中的72楚女與別人同歸于盡。他一年幾十萬美金扔到myersfields&schmidt律所里,可不是為了玩的,訟棍艾倫紹爾最近早就閑得饑渴難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