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許我們走了,你留步吧!過兩天我把秋拍的邀請帖給你送來,沒事去捧捧場!”金總和吳木緣出來門,回頭給許老道。
“廢話!當然了!我還要競拍會同錢呢!到時候你提前把邀請的名單發我一份,我看看主要對手有誰?對了!小子沒事就來找我聊聊天,這是我的電話記住!”
許老把手機號告訴吳木緣,讓他有空就來坐坐,有什么好古幣拿不準就可以來找他。兩人離開別墅區,開車回公司。
“哈哈!我說是真品吧!這次你小子又撿大漏了!這個存世量很少,名氣大,要不民間也不會有如此多的仿品,秋拍古錢幣類到目前為止這是最重量的精品!我保守估計也要上百萬!你發一筆小財啊!”
金總一邊開車,一邊恭喜吳木緣,吳木緣暗自吃了一驚,他也沒想到會這么珍貴,原來想能賣三四十萬就不錯了。
“不會吧?能過百萬?我本想三四十萬就不錯,正好夠我買輛車就行。”
“車?對了,剛才你說手頭緊就是想買車!也對年輕人有個車辦事方便!這個太簡單了!咱們公司收了十幾輛死當的名牌車,寶馬奧迪都有,還有一輛保時捷911,不過是老款的!你要不嫌棄是二手的,回去選選看,金叔我三折算給你!”金總大方道。
“真的?咱們公司還有汽車業務?那太好了!二手的也不錯,車況好的連磨合期都省了!要是有合適的我想要一輛中型SUV,以后出去談業務見客戶也方便,不能丟公司的臉面嘛!你說是不是金叔?”
吳木緣逐漸和金總熟悉后,也開起玩笑來。
“你小子!好!回去我找人安排帶你去看看,選好了你先開著,手續馬上給你過戶。費用等拍賣完結算清楚再說,你也是百萬富翁啦,也不怕你跑了!哈哈!”
兩個人有說有笑的一路回到公司,金總讓人整理好現有汽車的資料和車況,明天給吳木緣選選,然后又吩咐企劃部更改錢幣類宣傳重點,讓編輯部修改畫冊。弄得這兩個部門又要加班,兩個部門經理一見吳木緣就翻白眼,弄的他挺不好意思,答應忙完一定請大家吃飯唱歌才完事。
“木哥哥!你回來了?怎么樣?是不是會同錢?”小蕾一見吳木緣回來,心急口快道。
“嗯!經過許老的鑒定,是真品!可以上拍!”吳木緣肯定道。
“太好了!今天咱們三個都撿漏啦!對了,劉叔也說我的硯臺是唐代的!品相完整是難得的收藏品!晚上回家讓我爸看看,高興一下!”小蕾替吳木緣高興道。
“小蕾,胡伯父見多識廣,這個硯臺算不了什么!就當給心意就行啦!”吳木緣心想人家胡總是當地首富,大拍賣場的常客,這種硯臺真算不了什么精品。
“那不一樣!他幾百萬買的都是拍賣來的!我這塊是撿漏來的!他能兩千買到這種硯臺?哼!他不是沒有打眼的時候!前幾天還高價買了一個仿品呢!”小蕾氣鼓鼓道。
“就是就是!我們家老爺子天天說我不學無術,沒眼力去淘寶貝!今天我就讓他看看!哼!他在我這個年紀肯定沒有我撿的這個漏大!”鄔嘯天在一旁幫腔道。
“你們好了!別太得意!要不是有人家吳木緣幫忙!憑你們能淘寶成功?以后多跟人家學習,爭取自己也有眼力撿漏去!”老劉站起身接了杯水,實在聽不下去,告誡二人道。
“那是!我跟木頭誰跟誰啊!從今天開始他就是我鄔嘯天的兄弟!以后有事跟我說,我罩著你!”鄔嘯天一把抱住吳木緣的肩膀,大大咧咧道。
“還有我!木哥哥也是我哥哥!誰要敢欺負他我就讓我爸教訓他!哼!”小蕾也急忙站在吳木緣前面,老鷹護小雞般護住他道。
“哈哈哈!木緣啊!有這兩個哼哈二將在,你在本市可以欺男霸女啦!”老陳半真半假笑道。
“沒那么嚴重啦!今天的事都是大家的運氣,這些東西和你們有緣分才到手的,要是不嫌棄,以后都是好朋友啦!”吳木緣有點感動道。
“好!一言為定啊!不過我真有些奇怪,你小子真是天生的撿漏命?跟著你就連我們也能撿漏啊!”鄔嘯天問出最讓吳木緣頭疼的問題。
“這個?我也不知道!不過我理解的撿漏不太一樣,其實我一直在市場混跡,只要有賺錢的機會就出手,大到上千,小到一兩百,原則就是積少成多。其實所謂的漏每天都有,一是看你有沒有眼力和人脈,但主要是看你用不用心!只要用心去注意,我覺得撿漏不是什么難事!當然這兩天的運氣特別好!我也有點不敢相信!”
吳木緣一邊解釋一邊說出自己長期以來的心得體會。
“木緣說的有道理!機會一定是給有準備人的!其實你一百買的東西,馬上轉手二百賣了,這就是賺錢,也就是撿漏!如果你十萬買了一個真東西,喊二十萬沒有人要,或是你一輩子自己收藏不交易,那也不算撿漏。這就是一個用市場價格來衡量藝術品價值的標準,這個真是因人而異了。”老劉繼續道。
“其實主要是緣分和運氣的事!木緣這幾天的事一是他眼力到了,但更重要的是緣分到了!歷史上有的是收藏大家,乾隆皇帝收集天下珍品編輯四庫全書和石渠寶笈,顧家的過云樓收藏古籍善本江南第一,王世襄老爺子編訂明式家具圖譜,他們都是行業里的大師人物。他們的貢獻不在于多富有或收藏多,而是系統的整理先賢的文化遺產,為后人留下傳承,這才是最大貢獻。”老陳感嘆道。
“陳叔!那你說民間還有多少寶貝啊?以后我們能不能撿漏了?”小蕾好奇道。
“具體數字誰也不知道!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誰也無法準確知道某一朝代為皇宮生產了多少官窯瓷器,但是從已知的歷史記載,無論是民窯還是官窯,歷代瓷器生產量是極大的,無非官窯是作為當時的硬通貨作國家儲備國庫用,極少量作為皇親國戚擺設把玩。民窯瓷器主要作為生活必需品和擺設,還有相當部分是出口。”
“歷代皇宮很少量的滿足皇宮日用、觀賞、賞賜、慶典、祭祀、和隨葬的需要,但瓷器作為硬通貨儲備數量是非常龐大的,每年生產幾十萬件是正常的。在皇家檔案中能找到相關的信息,比如據《大明會典》記載,宣德八年朝廷一次就下達了要景德鎮燒造龍鳳瓷器443500件的任務。宣德朝雖然只有十年,可以估計官窯瓷器需求在百萬件數量級是客觀的,元明各朝比宣德有長有短,生產的官瓷應在幾十萬件至幾百萬件,這樣的邏輯推斷是成立的。可是故宮元代瓷器幾乎為零,明代瓷器成化以前的瓷器也就區區數百件,其他各大博物館元代和明代早期的也屈指可數,大量的官窯瓷器都去了哪里?”
老陳見大家都很感興趣,示意都坐下,開始解釋起來。“對啊!它們都到哪里了?”
“一是動蕩轉移,新老更代大部分是通過戰爭而實現,每次更替使得當權者不得不考慮有流通價值的瓷器搬遷轉移,使得大量的官窯轉移民間窯藏。在那個動蕩年代,百姓和富人首先也是想到的把瓷器藏起來,這個流出的量是巨大的。”
“二是在國家應急時作為硬通貨變賣,這個量也是巨大的,官窯本身在當年就是有價值的流通貨幣,國內外均可流通,就相當于現在國家向民間發行“有款”的人民幣和債券道理是差不多的。根據記載,嘉慶五年,總管內務府奉旨“將廣儲司六庫久儲物品可酌量售變”,“擬招商變價物件清單:康熙年款瓷器55115件,雍正年款瓷器37111件,乾隆年款瓷器99699件,連無款粗瓷器198336件。”這些記載證明,當年官窯作為國家儲備財富在流通使用,流通至民間的量是很大的。”
“當然更大的就是自然損耗,自然損耗有二種情況:一是在宮里使用過程中的正常損耗,這種損耗對存世量可以不予考慮,因為損耗量皇宮要維持正常需要必及時補充;二是改朝換代時的損耗,這種損耗數量較大且不會彌補,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溫和式改朝換代,老子死了太子繼承,原有瓷器損耗少。另一種是革命式改朝換代,如明朝推翻元朝,或永樂代替建文通過武裝奪取政權,瓷器損壞多。”
“最后是賞賜用瓷,歷代皇宮會將官窯瓷器當做禮物賞賜給王公貴族和有功之人以及附屬國的使節等,且數量巨大,是也是歷代官窯瓷器流向民間主要途徑之一。所以可想而知民間有多少官窯現存,這還只是瓷器一項,書畫,玉器,青銅,特別是錢幣,所以藏寶于民是真正的道理。”
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