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好月圓
顧風緩緩起身,神色間還有些許的恍惚,他這一生,光怪陸離,見證了無數的歷史,也接觸到了各色君王,從軒轅黃帝,到周文王,再至秦王,他的經歷可謂千古第一人,無人能出其右,但同時,也充滿了苦澀與無奈。
他險些迷失在泱泱華夏歷史大河中,無法找到歸宿,卻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僥幸得以超脫,前塵往事,盡融于歷史塵埃中!
“現在就出去?”沈佳瑤感覺還有些意猶未盡,秦陵地宮中的九座大殿雖已全部走遍,可還是覺得有點舍不得空手而歸。
“不然怎樣?你想搬幾件古董出去?”葉凡笑道:“這些玩意確實值錢,不過咱們也不缺錢啊,錢財不過是身外之物,出了這地球,根本毫無用處。”
“你不問問夏博士他們的意見?下次他們還有機會進來?”
“這倒也是……顧風,你這里頭沒有第二條出入口?”葉凡已經把仙靈石都收走了,不可能再拿出來給夏述石他們充當秦陵的鑰匙,這樣做是暴殄天物。
“沒有!秦陵深入地下數百丈,入口已經封死,凡人絕不可能進入,即使是修士,沒有玉璧,也只能出不能進,除非毀掉老夫設在這里的傳送法陣,那樣做,整座地宮將會被上方坍塌的土石掩埋。”
當年顧風設置這個大陣,為的就是防止有人強行以炮火攻入秦陵,山壁如果擋不住炮火,法陣會跟著一起毀壞崩潰,將秦陵深埋于地底,難以挖掘。
顧風的回答讓葉凡皺起了眉,這等于說,秦陵還要深埋于地下世界終年不見天日了。
思索幾秒,葉凡做出了決定:“先去和夏述石他們碰個頭吧!”
三人離開第九殿,回到第七殿內,夏述石三人看到葉凡身后跟了個老者,表情頓時有些驚悚畏懼。
秦陵千年地宮怎么會有人?這個人是什么來頭?是人還是鬼?
葉凡咳嗽一聲,打破沉悶的氣氛說道:“夏老,我們已經搜遍了后面兩處宮殿,并無其他遺跡。這樣吧,你看看想帶什么出去,這次一并帶出,以后恐怕沒辦法再進來了。”
“葉先生,這……這是真的?真的不能再進入秦陵了?”夏述石吃了一驚,好不容易親眼見到秦陵內部獨一無二的內景,以后卻不能再來慢慢發掘,將里面的古董文物公諸于眾,這比要了他的命還難受!
“是真的,鑰匙只有一把,用過了就沒了,你們商量一下,看看帶些什么出去,或者拍些照片留做研究紀念。”
夏述石一張老臉顯出濃濃的失望,憑他們幾個幾雙手,想搬些文物出去,也拿不了幾件,秦陵中遍地都是古董,任何一件都價值連城,體積越大,越有研究價值,可是真到選擇時,他卻發現不知該從哪里入手了。
咔,咔!
沈佳瑤已經在拍照片了,她隨身帶著手機,對著秦始皇一陣猛拍。
不管怎么說,秦始皇可沒幾個人見過,這些照片就是炫耀的資本。
“還不搬東西?你們打算入寶山空手而歸?”葉凡笑著催促夏老三人,“那些箱子都丟在這里吧,揀值錢的拿!”
“這……”夏述石真不知該取什么,總不能搬幾個人型雕塑走吧?
“算了算了,我替你們做主吧!就把江山社稷大殿里的九鼎帶走,順便多拍些照片!九鼎我來搬,你們抓緊時間拍照片。”葉凡替這三人做出了決定。
其實,只要他愿意,這里任何東西都能搬走,不過,像秦始皇和人俑,葉凡是沒有任何興趣的,死人涂了金漆,終究還是個死人。
夏述石聽到葉凡愿意幫忙,心頭甚是欣喜,趕緊招呼兩名助手,盡可能地多拍攝一些資料圖片。
這些東西,對未來研究秦朝歷史,具有極重要的參考價值。
葉凡和沈佳瑤回到江山社稷大殿,將九鼎一一攝入世界之石空間,很快這里就變得空蕩蕩無一物了。
顧風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那個石頭一樣的球體,竟然能裝下九只青銅大鼎!
“顧風,這九鼎是不是禹皇鑄造的?”做完這件事,葉凡忽然想到了當初他煉化荊鼎時,浮現在腦海中那段真正的九鼎誕生過程,眼前這些九鼎是參照哪一只鼎鑄造的?一定有參照物才對。
“不錯,禹皇鑄九鼎,以象天下九州,老夫略有耳聞。”禹皇鑄九鼎的時候顧風在祁云山山洞閉關,不過他曾經考據過,這件事確實是真的。
“那你知不知道九鼎的出處?”葉凡又問道。
“出處?”顧風白眉深鎖,背著手琢磨道:“老夫曾聽聞,九鼎鑄于黃河之濱,龍山之北,采山海之銅,日月之火,歷時一千個日夜,終以鑄之!若問出處,恐怕難以考究,大概只有禹皇知道……”
“黃河之濱,龍山之北……”葉凡暗暗咀嚼這幾個字,暗中記下這個地點。
等到出去之后,不妨去搜搜這個遠古的龍山,看看有什么發現。
夏述石三人還在拍攝照片,葉凡將顧風叫到一旁,聊了些虛界如今的狀況,修真法門。
顧風這才知道葉凡換給他的丹藥有什么用途,禁不住一陣感慨唏噓。
世事變遷,委實難料,他穿越了古今,活了數千年,總算沒有白活,白等。
這一世,活得值了!
一個小時后,葉凡三人將夏述石幾個帶離秦陵,雖有諸般不舍和遺憾,夏述石也只得懷著失落的心情離開。
之后,葉凡逕直將九鼎送往國家博物館,做完這件事,秦陵就與他無關了,將來國家公開秦陵一部分內幕消息也好,繼續保持沉默也罷,那是他們的選擇。
不過按照林的說法,秦陵內部的情況遲早會公之于眾,至少九鼎會向普羅大眾面世。
正午時分,沿著黃河流淌的方向逆流而上,葉凡、沈佳瑤和顧風三人不斷瞬移,尋找那逝去的遠古遺跡。
黃河之濱的范圍太大了,遠古時期,大禹治水的地點就是在黃河流域,治水成功后,被尊為禹皇,方才開始鑄造九鼎。
按理說龍山只有一個,但歷經兩千年之久,龍山具體是指哪座山,已經很難考證。
“那里好像是潼關,再往前,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了……”沈佳瑤瞧見了一處地點,古代潼關城在西北部具有極重要的戰略地位,可如今僅僅是一座小城。
這里是黃河中上游地區,經濟已經欠發達,舉目望去,盡是一片黃土高原。
顧風忽然想到什么,站在峭巖上說道:“潼關往西,有一處地點叫禹門,先秦時便設了郡,這禹門也許與九鼎有什么關聯。”
“禹門?就去禹門瞧瞧!”但凡與大禹有關的地方,葉凡都不打算放過,如果能找到九鼎中第三個寶鼎,任何辛苦都值得付出。
手機閱讀本站:
本書地址: